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 > 连平县旅游

连平县红色旅游景点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隆兴村朝山半山腰处,距隆街镇府约1公里。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北江支队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牺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卫生院内,1980年因卫生院建设移至朝山。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组成。碑高9米,底部呈方形,边长5.8米;碑座方形1米高,贴黑色瓷片;碑正面高1.5米处嵌碑刻一块,碑刻长80厘米,高65厘米。碑文题刻有长吉区(今隆街镇、溪山镇、田源镇)首任区长张觉题词“铁血流辉”,有连平县副县长曾献章题词:“名留千古”,还有新丰县县长龙景山、副县长赵准生撰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序”412字;碑序文中介绍了“田源村叶连鸣同志于四七年春出发至中途在淡洞与蒋匪遭遇,因众寡悬殊,弹尽被俘,受酷刑,被严讯,不稍屈辱,就义时犹唱《国际歌》,高呼打倒蒋介石,其从容不迫、……[详细]
洋塘岗战斗遗址
  洋塘岗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三角镇洋塘岗(忠定公路三角路段左侧约300米处)。1948年,大湖地区农会组织、妇女组织、儿童团组织、民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敌人因而加紧了对九连地区的“围剿”和“扫荡”。1948年3月,敌人在塔岭战斗,未能一举拿下大湖地区,贼心不死,企图卷土重来。3月30日,敌人兵分三路合围大湖、三角一带,实行报复性的“扫荡”。九连工委在此之前获悉了敌人要“扫荡”大湖的情报,遂作了周密部署。3月29日晚7时,邓基命令曾宗、欧阳珍率民兵主力中队开往三角待命,晚上12时,民兵主力中队开往洋塘岗,布伏于旗山。30日凌晨4时许,朱亚石、何生各带一个班,埋伏在接近公路的矮坡上。不久,即发现从小柘到穿心亭一带公路有敌大队人马匆匆而来,保一团及县警队走在前面,共约1000余人,分几路并进。敌到了穿心亭时,朱亚石、何生两人同时发-,敌因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发生--,走在前面的200余人拼命往……[详细]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在连平县城东北方向55公里处的九连担杆滩。1945年7月,中共后东特委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电台,加强与中央及上级的联系沟通。电台最初设在河源黄村地下党员黄中强的家中,后由于敌人的进攻,曾转移到五华、青州等地。1948年2月,因国民党对九连地区进行第三次“扫荡”,中共九连工委将设于九连地区的新闻台、联络台的工作人员及电台设备转移到担杆滩。同年6月,两台工作人员会合于担杆滩,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了电讯联络任务。《粤赣报》是中共九连地委、粤赣边支队(后改称东江第二支队)的机关报,创刊于1948年8月,停刊于1949年10月。粤赣边支队司令员钟俊贤曾称赞该报是“对敌斗争的精神-”。1948年8月15日,该报出版了创刊号,报道了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在河源上莞成立的消息。这宛如一声春雷,迅速传遍九连地区,振奋人心,也使国民党-派十分震惊。随后……[详细]
新田径游击队活动点旧址
  新田径游击队活动点旧址位于连平县上坪镇中村村,是山区里的几个山村小屋,北与江西交界。1945年11月,东纵三支队挺进九连山决定分散活动后,支队政治处主任陈一民、第一大队队长邓发率领一个游击小分队30余人迂回于九连山区,后进入上坪开辟革命活动新区。进入上坪后,陈一民等通过地下党组织的关系结识了新田径的进步青年谢善福,在其热心帮助下,游击小分队进入并驻扎于新田径,以新田径为活动据点,四处打击敌人。在当地贫苦农民的协助下,新田径游击队积极开展镇反锄奸,打击--地主等活动。1946年2月,新田径游击队奇袭上坪街,活捉了当地-地主谢汉臣和谢守民,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上坪人民的革命斗志,为后来解放上坪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47年7、8月间,九连游击区部队攻打江西龙南之杨村、白沙国民党据点时,驻扎在新田径。新田径的群众为部队探情报、当向导,筹集粮食支援部队。九连地委及东三支部分领导人亦先后到……[详细]
忠信中学党组织活动遗址
  忠信中学党组织活动遗址位于连平县忠信中学校园内。忠信中学创办于1940年7月,前身为连平县第四区(忠信区)区立第一小学。后经忠信、大湖教育界人士倡议,经国民党县政府批准,扩充为区立中学(简称忠中),校址在忠信圩镇东北面2.5公里处的黄竹坑龙驯庵。忠中创办后的第一学期,中共东江特委派出共产党员张育民在忠中附属小学任教,并开辟了忠信至老隆的地下交通线。1941年8月,中共后东特委派连和边区特派员钟应时到忠中任教,与此同时,又派原活动在和平的共产党员骆永平(骆柱石)到忠中附小任教,配合开展活动。在这年秋季招生中,大湖、忠信有相当部分思想进步的学生进入忠中,大大加强了忠中地下党的力量。为有利于开展革命活动,1941年10月,忠信中学成立了中共忠中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忠中党支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表现活跃,如在抗日宣传活动中痛击三青团分子;在1942年营救地下党员出狱;在1943年印刷宣传……[详细]
上石板滩反围剿战斗旧址
  上石板滩反围剿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湖西村上石板滩屋。1948年,大湖地区农会组织、妇女组织、民兵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敌人加紧了对九连地区的围剿。1948年4月1日,连平县“剿匪”大队长谢岳臣及忠信联防队黄国雄带领100多名敌人,企图消灭上石板滩民兵组织。当天早上7时,敌人来势汹汹,直扑上石板滩屋。得悉情报后,上石板滩民兵队长曾松发立即召集民兵研究对策,准备痛击来犯之敌。9时左右,敌人从四面包围了上石板滩屋,上石板滩民兵相互配合,迎击敌人。当时上石板滩民兵装备较差,-都仅有100多发,主要是以土-为主,但民兵们对敌人毫不畏惧,机智地与敌人进行周旋,战斗打得非常激烈。下午6时左右,正当民兵与敌人打得难分难解之际,欧阳珍率领数十名桂林队战士前来支援,敌人见势不妙,慌忙逃回忠信。此战毙敌2名,伤敌10余名,我方民兵牺牲1人。当晚,地下党组织召开会议,表彰了上石板滩民兵不畏强敌、勇于战斗的……[详细]
新溪马屋反压迫战斗旧址
  新溪马屋反压迫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油溪镇新溪村马屋,屋后为马屋祖山。油溪镇新溪村马屋,解放前居住着20多户村民,马屋背后的山上蕴藏有丰富的煤矿。1943年春开始,-地主黄明州、黄亚芳依仗权势,强行在马屋背山开采煤矿,煤浆流入马屋农田,造成农田污染,土地无法耕种。马屋村-名到国民党连平县政府控告,黄明州等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请连平县联防队长谢岳臣派一个排的兵力驻扎矿山,镇压马屋民众。1944年初,马屋民众不堪忍受-地主的压迫,毅然组织青壮年学习马刀术,准备反击敌人。国民党县政府闻悉此事,于1945年2月2日晚上,派遣100多人的兵力突袭马屋,马屋民众挥舞大刀,左右拼杀,砍死敌人40多名,砍伤50多名。3日中午12点钟左右,国民党保安团从和平调来一个连的兵力,用火力疯狂扫射马屋,当场打死马屋民众27人。在战斗中,中共党员赖怀珍始终坚持指挥民众顽强抗击敌人,不幸中弹牺牲。解放后,赖怀珍被评为……[详细]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遗址
  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遗址位于连平县大湖镇湖西村下屋原回龙庵遗址处。1941年2月下旬,为了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和建设,适应革命形势发展需要,大湖党组织的领导根据东江特委指示,在回龙庵小学背面的矮山岗上召开党的会议,成立了“中共连平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由张仁安任县工委书记,曾方如任组织委员,李新民任宣传委员,黄华明任青年委员。工委就如何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壮大党的队伍等问题作了研究部署。工委成立后打开了连平县发展党组织、壮大革命队伍的新局面。通过占领教育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培养新生力量,壮大党的队伍;通过举办党训班,增强党员素质。同时建立了回龙庵、五果村地下交通站;建立了忠信、大湖2个区委;选派了一批党员参加东纵举办的党干班。连平县工委的成立使连平的党组织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后来因抗日战争形势的需要,连平县工委于1941年冬撤销,改为特派员制。2011年5月,由连平县委、县政府立碑保护。……[详细]
九连游击区玛丽医院旧址
  九连游击区玛丽医院旧址位于连平县内莞镇湖村左坑温姓祖屋,距九连圩约8公里。旧址包括厅堂1间、住房2间,为黄泥、沙石和竹片混合结构。由于年久失修、风雨侵蚀,其中一间房屋已经倒塌,剩下的也已倾斜。1947年九连地区恢复武装斗争后,部队不断壮大,由于战斗频繁,部队伤病员日益增多。为了医治伤病员,中共九连工委(后改称中共九连地委)决定在左坑温姓祖屋设立“玛丽医院”。医院设立后,先后有多批伤病员在此养伤治病,人数最多时有20多人,伤员基本上是从和平县青州、热水等地送来。因缺少医生,经常请当地民间医生给伤员治疗伤病,九连有名中医杨日梅擅长刀伤、-伤、烧伤治疗,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自制青草药、药粉、药膏为伤员治伤;当地进步青年温阿胜亦经常秘密帮助游击队取药,解放后被评为“堡垒户”。1949年,“玛丽医院”改为粤赣湘边纵队白云医院后,随部队活动,撤离此地。2011年5月,由连平县委、县政府立碑保护。……[详细]
弘毅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
  弘毅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连平县大湖圩镇北向1.5公里处的磐石村下圹仔屋,原为民宅,1937年开始创办为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弘毅小学已搬迁,旧址仍为民宅。1926年至1928年,和平县进步青年张觉青、朱梦觉先后来到磐石弘毅小学,在附近开展平民夜学活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40年6、7月间,共产党员严惠玲(女)、黄忠到校任教,后成立党小组。湖东小学党支部建立后,外地党员陈景文(五华人)、李新民(梅县人)也进入弘毅小学任教,秘密从事地下活动。李新民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油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等党员教材,在党内互相传阅,对党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1941年2月,连平县第二个党支部——大湖坝支部在弘毅小学成立,李新民任支部书记。党支部成立后不久,陈景文、李新民调离,支部书记由魏洪涛接任。党支部主要是抓好统一战线工作和发展党组织工作,对当地革命斗争起到了推动作用。……[详细]
贵东反击战遗址
  贵东反击战遗址位于连平县陂头镇大华村茶头庵附近,范围约500平方米。1948年8月1日,国民党驻翁源周济时部一个团700余人及连平联防队等,兵分三路对陂头镇大华、塘田、三坑村等地实行“扫荡”。三水为第一路;塘田、三坑为第二路;水口为第三路;三路敌军重点是围攻大华村一带。北一支队第五大队和地方民兵共40多人,由叶镜指挥,在大华村北面的茶头庵附近英勇反击来敌。我军人数比敌人少十几倍,装备也远远落后于敌人,第五大队采用了麻雀战方法,化整为零,分散出动,打击敌人。激烈的战斗从上午8时持续至下午4时,后突降大雨,第五大队的战士和民兵乘大雨掩护之机安全撤离。敌人恼羞成怒,将大华单竹坑、大坑等80多户农民的猪、牛、被帐、衣物等财物全部洗劫一空,还在池塘里撒石灰毒鱼,将民房烧毁。此战我军共击毙敌连长1名,士兵2名;我军梁元诚、朱建梅、曾献楷、曾球古等壮烈牺牲。……[详细]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水口桥西向60米处(原建于上坪圩,后因街道建设于1980年12月迁移至现址)。该纪念碑坐南向北,方塔形,由碑刻和碑身两部分组成,用砖、石、石灰建筑。碑高8米,底座为方形,边宽2米,正面身呈梯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黑色楷书,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50年3月4日,以谢崇安、谢舒如为首的一伙-分子,与江西匪首袁瓦发互相勾结,组织200多名土匪进行----,围攻我驻上坪圩的剿匪部队县大队的一个排20多人(另有政工队员和12名护送政工队到上坪的公安--士)的住地“益三楼”,楼内战士英勇抗击,终因敌众我寡,3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后经多次清剿,终于肃清了土匪。匪首谢舒如在清剿时被击毙,谢崇安、袁瓦发等被逮捕-决。为纪念在上坪剿匪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当地人民政府建立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详细]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铜锣岭,陂头至贵东公路右侧,距贵东圩1公里处。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属方塔式建筑,火砖、石灰、沙等材料构成;碑高4米、宽1米,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贵东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发潜入贵东,纠集当地-地主,组织--武装,阴谋发动----,幸被及时发现。连平县县大队1个连,陂头、贵东100多名民兵以及解放军1个排参加了剿匪战斗。经过几个月清剿,终于消灭了土匪,保护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在贵东剿匪战斗中,连长刘常胜等19位同志壮烈牺牲。为纪念革命先烈,当地人民政府于1954建立了这座纪念碑。1981年进行了重修。……[详细]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李坑村坳头山,距省道官灯线公路约100米。该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5年3月,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是陂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1949年解放陂头及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纪念碑四面为尖柱形,高2.2米,从下往上分三级,第一级为碑座,边长0.8米、高0.8米;第二级为碑刻,边长0.5米、高0.8米。四边各有凹嵌长方形石碑,镌刻碑文记有解放陂头牺牲的13名烈士及抗美援朝牺牲的2名烈士的名单;第三级为碑身,高约2米,正面有浮刻黑色行书“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面是石灰坪,一条东南走向水泥小道通向官灯线省道。四周种有果树。……[详细]
吴建昌烈士纪念碑
  吴建昌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塔岭山半山腰处。吴建昌系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人。1941年,吴在柘陂华南小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员钟明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吴建昌等人在柘陂组织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创办了进步刊物《火花报》,积极宣传抗日。是年冬,柘陂成立了学生党小组,吴建昌被任命为小组长。1945年秋,吴建昌进入连平中学读书,任连平中学学生党小组组长。同年11月下旬,地下党员肖德根告知吴,敌人将调集4县兵力进犯九连山,“围剿”我东江纵队第三支队。吴步行40多公里,穿过敌人的5处--卡,赶到忠信,将情报送到情报员游良手里,使我游击队及时甩开了敌人的“围剿”。1947年上半年,按照中共华南分局的指示,九连山地区恢复武装斗争。连平县党组织主要领导人邓基安排吴建昌返回忠信,与曾坤延、吴文炯、吴文辉等人组织了一支20余人的游击队(初称追击队,后改称鸿雁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