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广场原址位于泰宁县杉城镇北县政府现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苏区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1933年5月,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闽赣军区正式成立。6月下旬,泰宁独立营配合闽赣军区红军向驻防县城的国民党军第56师田玉璠团发起进攻,7月8日,闽赣军区独立第1师和闽北独立师一部开进县城。中共泰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也从大田区迁回城区。红军第三次收复了泰宁县城。7月9日,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群众3000余人,以及红军部队、泰宁县独立营约1000余名战士共4000余人在城北广场隆重召开祝捷大会。会上,红军--报告了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斗胜利的情况。会场上人头攒动,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9月18日夜晚,全县军民数千人又在此隆重--,纪念九一八事变两周年。朱德、周恩来等红军--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当即就有一大批城区青年报名参加红军。在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红军总部驻扎泰宁期间,朱德、周恩来还多次带领红军机关工作人员、部分战士和城区群众一道,在城北广场参加义务劳动。
新中国成立后,泰宁县人民政府把城北广场命名为红色广场。因城市改造建设需要,1970年前后在红色广场原址上建起县政府办公楼,将红色广场西移至今田径场位置,在操场边一栋宿舍楼上设司令台,上 书--“红色广场”四个字作为纪念。
信息来源:三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杉城镇:泰宁县辖镇,县府驻地。1956年设城关镇,1958年建红旗公社,1961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改镇。位于县境中部。面积228平方公里,人口3.5万。省道下甘线穿境而过。辖民主、水南、胜一、胜二、红光、红卫、蔬菜、南会、吕家坊、八里桥、东石、王石、长兴、梅桥、邱洪、洋川、调村、丰岩、南溪、磜溪、帐干、大坪22个村委会和城东、水东、水西、地洲、炉峰、和平6个…… 杉城镇详细信息++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
婵炲棎鍨肩换瀣触閸曨亞绉寸紓鍐╁灥瀵摜绮旈娑氣偓顒勫矗閸屾瑧鐟㈤柨娑樿嫰閸欙繝宕ョ仦钘夌仭鐎点倗鍎ら崹婊勭椤掑倻娉曞┑鍌滄櫕濞堟垹鈧娉涘ú顖炲Υ閸屾凹娲ら柡瀣矋閸嬪秹寮垫径澶岀煓缂備礁绉撮宥嗙▕閿熺媭妫戦柛蹇擃槺濞堟垿寮崶褏鎽熼柕鍡曠濞存﹢鎮ч崶椋庣婵炲棎鍨肩换瀣▔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濠碘€冲€歌ぐ鍌炴偝閻楀牊鏉烘繛宀€绮埀顑讲鍋撴担椋庣殤閻庡湱鍋為埀顑讲鍋撴担鐟拔楅柡鍫灡閳ь儸鍐┾枙闂佹寧鐟ラ幏浼存偋閸喐缍€闁哄倸缍婂ḿ浼存儍閸曨垱锛栧Λ鐗埫閿嬬▔瀹ュ牆顥屽ǎ鍥e墲娴煎懘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瑥锕ュ鍌涚▔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Email闁挎稒鐡瑈travel666*163.com闁挎冻鎷�*闁衡偓闁稖绀婡闁挎冻鎷� 闁靛棌鍋撻柕鍡忓亾闁哄懎鈹塁P濠㈣鎷�2023016012闁告瑱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