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杨祠暴动旧址
  杨祠暴-动-旧址---沙坪满觉寺、全丰杨祠1928年3月1日,中共修水临时县委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台庄书堂召开了全县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会议回顾了秋收起义以来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修、铜、武三县的国民党当局以修水农民革命是要进行疯狂报复的,因此,必须作好应对敌人反扑的准备。会议决定,迅速扩大工农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一是成立杨祠暴-动-委员会,组建修武铜工农革命军游击队,暴委主任和游击队长由参加秋收起义后刚从井冈山派回县的余经邦同志担任,副队长由杨万英同志担任;二是指定甘特吾、陈秋光等人到朱溪、大桥、台庄等地组织几千人参加支援平江的农民革命斗争,以此锻炼队伍,为以后更大规模的暴-动-培养骨干力量。3月上旬,中共修水临时县委在沙坪满觉寺召开杨祠暴-动-委员会成立大会,湘鄂赣委派蒲圻沈国珍、通城刘永康到暴委协助工作。暴委成立后,即移驻杨祠,随即建立了铁铸局,制造土炮、土枪、鸟铳、马……[详细]
岳母祠风景区
  “借得名山避世哗”,退隐是中国古代文人和士大夫遁世、寄情、寻胜的一条“终南途径”。而退隐对武将来说较为罕见,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却是武将思退隐之人。岳飞于宋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随军驻江州,他数次游历庐山,深深为庐山的灵山秀水所感动,暗生“功成名就”以后,退隐此山的愿望。他退隐庐山之志,当然不能如愿,而他却将他母亲姚太夫人安葬在庐山。岳母姚氏,河南省汤阴人。岳母被誉为中国妇女的楷模,母教的典范。其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尽忠报国,被中国人尊为贤母,为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岳母刺字”亦成为中国母教的经典。岳飞于南宋绍兴元年至五年(1131—1135),曾率领岳家-战江州。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亦随军来浔,并且爱上了匡庐的山水。绍兴六年(1136),岳飞调军鄂州,不料0病故军中。岳飞-朝廷,将母亲的骨骸埋葬于庐山,让其母与庐山并存,宋高宗准,赐葬庐山,埋于株岭。秀丽幽远的株岭,处在庐……[详细]
263、关西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西塔
  在龙南县城东北面距县城约二十公里的关西镇,有一座清代早期所建的关西塔,关西塔耸立于程口、邹坑两村交界的田螺坑尾山顶上,因为建塔的缘故,当地群众把山称之为“宝塔山”,宝塔山是典型的笔靠山。关西塔是一座六角形、外砖内木结构的风水塔,通体为红褐色,塔高五层,逐层缩小。第一层为封闭式,边宽3米,对边距离约6米,高2.5米,无门无窗;第二层高2.3米;第三层高2米;第四层高1.7米;第五层高1.5米。塔高10.5米,塔顶装有铁制避雷器,成“Ф”形,层与层之间有交错飘出约20公分的双层平卧斜檐角砖。从第二层开始每面都有拱形门,其中有一扇为通透拱门。塔中原来架空有梯,可攀登至高层,今已损毁。此塔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二层拱门上的有一行阴刻碑文清晰地记载着:首事徐北圣、头人徐洪榜、塔师朱文帮、塔师王左文。建造此塔原因有两种传说:一说关西徐氏宗祠大门正朝田螺坑笔架山,可惜中间山峰过矮,为了弥补此缺……[详细]
金溪文化古村
  永丰县旅游重点景区。位于陶唐乡境内,距乡政府5公里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咸亨初年,距今已绵延了上千年,成为永丰历史见证。自宋绍兴年间始就官宦商贾辈出。宋、元、明、清历朝以来,该村的进士就达十余名。村落民风古朴,建筑华丽,颇具江南特色。整个布局以金溪为经纬分两相四仪式构筑,现还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原貌,现存明清建筑20多栋,祠堂3座,书院4座,民宅大多依水而建,村庄呈合掌对居,错落有致,家家门前竖立一块大门坊,牌坊、门楼、房檐、楹联处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静淌的小河,悠远的深巷、古老的院落,参天的古树,依稀显出明清繁荣之貌。自古以来,这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文化气息浓厚,是一个集建筑、仿古、文化为一休的古村落。……[详细]
贾家村民居
  贾家古村,位于高安市南面25千米的新街镇景贤村委会境内,始建于宋开宝元年(968年),总面积达8.5平方千米。贾家古村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元、明、清典型江右古村赣派建筑群。古村分“关内”、“关外”。房屋建筑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六大类,被誉为“现实中的荣国府”,有民宅500余栋,其中元、明、清古民宅300余栋,保存完好且有堂号的119栋。贾家古村居住区分“关内”、“关外”两部分,9处关门现存3处。房屋建筑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厅、客厅、民居六大类。现存古民居300余幢,其中140余幢为元末明初建筑;书院、庵堂、寺庙、道观18处。村南立有象征畲山贾家文化的七级玉塔,村北的稳泉、庐泉环村交汇于千年古桥,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画面。贾家古村古巷道纵横交错,路面皆用青砖、麻石铺设。古村排水系统科学合理,沿用至今,村内散布着12口水塘,用以调蓄雨水、吞吐淤泥。外观为封火墙,内为木质构架,……[详细]
黄村百柱宗祠
  百柱宗祠又称“经义堂”,是明清过渡时期徽派建筑典范的存世孤例。百柱宗祠建于康熙年间,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祠堂大梁上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图案,雕工十分精美。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一九八二年,在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展览”上,江西婺源黄村的百柱宗祠作为宗祠的代表而参展,并引起专家的关注。百柱宗祠,实为九十九根主柱,是设计者想造个深藏民间的“金銮殿”,还是构造艺术上的巧合不得而知,总之为了避讳,建筑者干脆称之为“百柱宗祠”了。建造于康熙年间的百柱宗祠,座落在婺源古坦乡黄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保。当初,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参观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开了锁进了百柱厅,出乎我们意外的是这祠堂竟是五开间的,规模宏大,构架壮丽。……享堂太师壁上方悬挂着横匾,题“经义堂”三个浑厚的大字……我们打开大门中央……[详细]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旧址
  中国0湘鄂赣省委旧址位于仙源月山下王家屋。旧址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土木结构,民居建筑,房屋呈“凹”字形布局,共有5厅10房,总面积877平方米。0湘鄂赣省委932年4月由修水上衫迁驻万载小源。至今旧址中厅正墙上,依然保留有“办公厅”三个大字。省委机关迁驻小源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武装力量,统一全省财政,奖励生产,发展文化教育,颁布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地巩固了苏区政权。1932年9月,全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小源水口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确定了全省党的总任务,通过了《大会宣言》、《政治决议案》等11个文件,选举了由林瑞笙任书记的第二届省委执委。此后,在省委的领导下,苏区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湘鄂赣革0据地不断壮大。至1932年下半年,湘鄂赣省委管辖湘鄂赣边境地区近30个县委、中心县委,党员达5万多人,主力红军至1933春发展到25000多人。小源一度成为湘鄂赣苏区政治、经济、军事和文……[详细]
洵口张氏家庙及照壁
  张氏家庙占地面积为364平方米,纵深26米,横宽14米,是一栋三进式古院落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宽敞古朴,格调雅致。据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庙是当地张家的宗祠,由张氏九世祖张槚所建,里面供奉着张家祖先的牌位。张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当时的南京工部尚书张槚自捐俸禄筹建,后几经修缮。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经家族商量后续建,于三年后动工,至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完工,而后在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粤寇。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张氏十九世祖金诰公乡试回村,即邀瑞麟诸公率族众出资出力重建,辛勤三载,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竣工。在张氏家庙整座建筑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非大门照壁莫属,它也是整座宗祠的经典所在。在当地村民张华的指引下,记者在祠堂大门正前方找到了这块保存完好的明代照壁。这块照壁与整座祠堂隔有7.7米宽的通道……[详细]
东山红一方面军指挥部遗址
  陈坊东山村红一方面军作战指挥部旧址,1933年黄陂.登仙桥大捷后,3月初朱德总司令带领部队从乐安来到东山,并设立作战指挥部。同年六月,中共崇仁县委由谷岗迁入东山,并在东山建立了崇仁县苏维埃政府。东山村红军作战指挥部——东山村“山水清晖”民居,位于相山镇陈坊村委会东山村小组右侧一座山旁边,背靠青山,穿斗式砖木结构,屋后山中有两处作战掩体。该建筑是1933年“东山岭战役”的重要物证和历史遗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据有关资料记载,1933年春,为了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四次“围剿”,朱德等红军将领率中央红军一、三、五军团在东山这幢“山水清晖”的民居内设立了指挥所,指挥了著名的“登仙桥”和“黄陂”战役。1933年6月在东山村成立“崇仁县苏维埃政府”。从此,东山成了崇仁革命的摇篮和领导全县革命斗争的中心。1933年7月,国民党以第二十七、三十一、四十四等3个师的兵力陆续向凤岗也就是现在的相山进犯,并在逃……[详细]
安源盛公祠
  安源盛公祠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为原萍乡煤矿总局旧址,1898年煤矿开办时建造。初为矿局总公事房,后为矿局所聘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住房。1916年汉治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念盛宣怀,将此屋命名为盛公祠。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建立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萍乡旅游景点。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时,1922年9月16日上午,-司令和路矿头目在矿局总公事房约见-,-在刀光剑影中一身是胆地走进大楼,大义凛然地声言:“不从磋商条件入手,无解决之希望!”-司令威胁说:“如果坚持作乱,就把代表先行正法!”-毫不为动,坚定地说:“万余工人为此要求,虽把代表斫成肉泥,仍是不能解决!”这时公事房被数千工人包围,吼声如雷,工人们声言,谁敢动刘代表一根毫毛,就把路矿两局打得片甲不留。-针锋相对的斗争和数千工……[详细]
七星堆古墓群
  七星堆古墓群坐落在江西高安市城筠阳镇东北隅,东起东方红乡邹家村周围,西至桥北新路东岸,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三次共发掘墓40余座,坟墓发现和征集的随葬品累计达3000余件,文化含量极大。它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高安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高安市城筠阳镇东北隅,处地砂石累累,土丘连绵。新石器时代,七星堆,俗称鹅卵山,是一群大型古墓葬群地。东起东方红乡邹家村周围,西至桥北新路东岸,占地面积达2平方公里。考古情况自80年代初至90年代由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高安县博物馆组成的考古发掘队,前后对该墓葬群进行了三次发掘,共发掘战国、西汉、东汉、六朝、唐、宋、元、明墓40余座,发现和征集的随葬品累计达3000余件。所发现的战国、西汉和唐代墓葬多为土坑墓,东汉、晋、南朝和宋、元、明时代的多为砖式墓,亦发现有火葬坑。其中唐代墓葬数量较多,是迄今为止,江西墓葬出土文物类别最多的,有陶、瓷、铜、铁、玉、漆、滑石和金……[详细]
秋收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渣津万寿宫)
  渣津万寿宫,是渣津境内最大的古建筑,始建时间无考,当在渣津形成街市之时,原称“灵剑仙宫”。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重修。宫殿一进四重,前重为牌坊戏台;中重为麻石天井,两侧为酒楼;上重为正殿,供奉许真君、吴猛等神像;后重为谌母殿,供奉谌母娘娘。两侧建有厢房,为庙会活动场所。占地一千六百多平方米。整个宫内有二十四只支柱,(正殿有六只大木柱,二只石柱,大木柱粗约二围)。所有看面梁都有人物浮雕,飞檐翘角,气势宏伟,蔚为壮观。万寿宫不仅具有道教朝圣之功能,而且集宗教、民俗、商贸、文娱为一体。旧时每年在万寿宫内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赛会、唱戏、商贸、议事等活动。1927年9月9日,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当晚起义部队抵渣津,总指挥部就驻扎在万寿宫左厢房内。卢德铭总指挥召集师部机关人员在此研究部署召开军民誓师大会和进军路线事宜。此后,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及后来的红十六军先后驻扎于此。修水……[详细]
黄庭坚陵园
  黄庭坚墓坐落在双井村西南,墓茔坐北朝南.黄庭坚(1045—1105),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崇宁四年(1105) 9月客死在宜州(今广西宜山县)贬所,其墓是大观三年(1109)苏仙固、蒋纬护柩归葬双井祖茔之西,其墓宋代以来多次维修,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江西省人民政府拨款予以全面维修.修复后陵高1.93米,直径2076米.在召开黄庭坚960周年研讨会前,县政府又拨款对陵园进行了重修。陵园南面对着开阔的田野和远处的修河,南面大门楼上方有我国书法协会沈鹏同志的“山谷园”亲笔题词,左右两边题有“杭山拥翠碧水扬波此处诗魂称鼻祖,左史垂名右军揽胜先生笔法耀千秋”长联。四周是水泥围墙,墙外是一圈挺拔的白杨。据传说五六十年代墓地全是合抱的松、柏,可惜“-”与“文革”时都被砍光……迎面是一尊黄庭坚的石雕,石雕四周用南京的雨花石铺地。然而据传说原来迎面是一堵类似照壁的短墙,中……[详细]
后万村古建筑群
  后万村古建筑群位于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委会前、后万自然村,自北宋神宗年间故兵部尚书、爱国先贤万迪公始迁至此,迄八百余载。该自然村地临四县之交,秀挹三江,世代文风蔚然,忠诚义士,人才辈出,历朝金榜题名之进士,有记载就有十五人,举人秀才数百名。经世代经营,该村村容整肃,绿树芳草,碧水如镜,街巷洁净,古宅民舍,文物胜迹,蔚为省邑望族名胜。如万芳园之迪公铜像、道光古井、必大之门、金榜棋杆石、鲤鱼塘、双节牌坊、十八坡及明、清古建筑群,处处无不展示出三江古文化底蕴。该自然村自宋迄明肇基以来,世代繁衍昌盛,古建筑群蔚为大观。现存的61幢古建筑,均系砖木石结构,外墙下砌花岗岩石(角砺岩),上砌青灰色斗砖,室内铺青石地面,内部为木构建筑,梁柱粗大,梁檩均为双合梁,雕刻明窗,宅内布局一般为一、二进,厅堂侧舍,因地取势,布局合理,高大宕明。幢与幢之间巷道规划整齐,水道畅通,房室栉比鳞次,高低有序。明代居宅建筑结构……[详细]
洞头朱德旧居
  洞头朱德旧居位于洞头乡洞头畲族村,该建筑始建于明朝后期,系当地畲族的蓝氏宗祠,距今有500多年历史,是畲族蓝氏在洞头最早的建筑。该宗祠座南朝北,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是蓝氏族人举行各种社仪及信仰的地方,在建筑风格上有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同时该建筑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根据洞头老人蓝昌启(苏区老干部,已故)、蓝锦长(85岁,曾担任洞头乡乡长)、兰瑞良(79岁)等人的口述,革命家朱德同志曾在蓝氏宗祠住宿,并做诗一首(现未收集到)。此外,苏区红军也多次在蓝氏宗祠内休整、招兵。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从井岗山出击赣南。2月6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由福建省武平县的东留乡进入江西省会昌县洞头乡,经过下东坑村的会武山路(现仍保存有当年朱德走过的会武古桥)到达洞头畲族村,据说朱德当晚夜宿在洞头畲族村蓝氏宗祠,这是红四军主力第一次进入会昌县境内。相传朱德司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