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十大祠堂

程氏宗祠
  宗祠是一个以姓氏、宗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和组织起来的,用以宗族内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动的空间,它承载着一个家族的传统和文化。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释义为“惇厚诚实、相敬和睦”,“惇睦”二字,即是程氏祖先对族内子孙后代的期许,也是长辈对晚辈的教育。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道光年间重新整修过,是当时瑶里程姓人家的活动空间,他们在这里祭祖先、议事、审断、举行婚丧嫁娶仪式,他们将之视为神圣之地,敬畏、信仰它。瑶里程氏以唐代开国元勋、瓦岗寨英雄程咬金为始祖。每年冬至和清明节,族人都在这里祭祀他们的先祖,其中尤以冬至节祭礼最隆重。立于程氏宗祠之中往日的祭祀场面仿佛历历在目——跪拜、上香、祭酒、奉食、进汤。“子孙入祠堂,当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嘻笑、对语、疾步。”意为晚辈进入祠堂时衣着要整齐,不能在里面嬉笑、说话,走路的步速要慢。当然,不是人人都能亲历这个神圣的场合,宗族在选择参加祭祀的人时也是很有讲究的——必须是秀才以上的族人,靠钱买得学历的族人也允许参加,凡没有读过书的“白生”只能在年老时才能参加。于这庄严而神圣的祭祀场景中我们看到了古代人对与祖先的敬畏,对伦理的尊重;通过对祭祀人的……[详细]
景贤贾氏宗祠
  景贤贾家古村依山傍水,村内古巷道纵横交错,路面皆用青砖、麻石铺设,深深的车辙印痕是贾家村沧桑历史的见证。古村排水系统科学合理,沿用至今,村内散布着12口水塘,用以调蓄雨水、吞吐淤泥。古建筑历史悠久,庵、堂、祠、寺、观、书院遍布于古村内外,抬轿、神龛、匾额、古陶瓷、木质家具等文物众多,七级玉塔矗立于古村前的田野上。 称贾家为现实中的“荣国府”,是说贾家的官宦发达。对此,从村民口口相传的一个掌故可以说明:因为贾信身为朝廷要员,与皇室关系密切,贾信的父亲贾季良在入宫的时候,通常情况下只会跪拜男性的皇室成员,而拒绝向女子跪拜,理由是“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怎肯低头拜妇人?”以显示自己的不寻常。 当然,对于这种说法常人只当传闻一听了之,不过贾家古村至今还保留着明显的官宦建筑风格,依然可以印证这一点。“也正是因为贾家村在外任官的人多,回来以后所建房子风格多变,甚至含有皇宫建筑的元素。”刘金成说。 最有代表性的是贾氏宗祠。走过祠前巷,就可以看到这座四进式穿堂建筑的祠堂,占地面积达到1872多平方米,分昼锦堂、拜亭、寝宫、观音堂四部分,最为关键的是,雨亭、拜亭、寝宫、观音堂都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甚至是廊道……[详细]
公果徐氏宗祠
  公果徐氏宗祠位于铅山县,时代为清雍正六年(1728年)。徐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雍正六年(1728),以徐宗堂(进士,任萍乡督学)和徐宗琬为首,举全族之力,重修宗祠。将原部分木柱更换成石柱,扩大了房基面积,始为现在范围。民国中期,国民党第三战区曾占用宗祠作为军事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宗祠作为村小学教学场地,直至1986年新校舍建成后迁出。村小学迁出后,因无人使用,宗祠逐渐荒废。2007年,徐氏后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集资对宗祠再度修葺。宗祠青砖外墙,内外粉白,两侧用三阶风火山墙,内部为一院落两进一天井,六柱五开间。宗祠大门用当地产的冷青石做门框,上嵌匾额“徐氏宗祠”。进门后为一露天院落,中铺过道至前厅。前厅用前后两坡阴阳瓦屋面,中厅前檐柱为八菱形石柱,下垫八方形雕花柱础,穿插枋间雕刻花卉图案,并置雕花斜撑,雕刻精美。前轩廊用“一枝香法”,明间均圆形石柱,减柱造法,五架抬梁,石柱上阴刻三副行楷对联,字体苍劲,内容分别为:“出使仰行旌赠剑争傅吴季札,尊贤隆下榻班荆尚有汉陈番;庙貌重新愿继继绳绳世代绵延同葛藟,华堂兴在思赫赫濯濯祖宗灵爽记荷湖;山势接鹅湖七子才名齐北斗,家声副麟种六……[详细]
东乡王氏宗祠
  东乡王氏宗祠位于江西省东乡县黎圩镇(原虎形山乡)上池村,系王安石弟王安上后裔所建,始建于北宋末期,因兵灾战乱之故,几建几毁,明朝后期第四次重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乡王氏宗祠为砖木石结构,坐北朝南,在上池村西北口。门前有一半月形池塘。宗祠左原为花园,内有水井,名曰“荆公井”,曾栽有王安石称赞的金沙花,现改为路。东乡王氏宗祠后是后龙山,兔峰和东岭为背景。宗祠面宽18.7米,进深40.5米,高8.3米。四周墙为“斗砖”砌成。墙高过脊梁,形成方块状,无窗户。大门的门框,门梁皆由经过精心雕刻的石术、石板组成,极为美观。前面三个大门,正中门梁上方的石板阴刻四个大字“王氏宗祠”,笔力遒劲。大门左右两边分别阴刻隶体“木本”、“水源”。“木本”、“水源”是从王安石对上池风光的赞语提炼而出。当年王安石返故里,曾陪同金溪好友周彦弼浏览上池。王欣赞上池风光“有山焉,遂屋以安居;有坪焉,遂田以粮食;有陂焉,遂堤为旱潦备与”。在兴建王氏宗祠时,其后裔学子乃从荆公对上池风光的赞语中提炼出“木本”、“水源”,分别刻于祠堂正门两边门上方。“木本”、“水源”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从王安石曾祖父王克明徙居上池村后,到……[详细]
官溪胡氏宗祠
  官溪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东南部仙岩镇内村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占地面22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3平方米,规模宏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年(1884)进行的扩建,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致,斗拱迭饰,特別是巍峨宏伟的十一开间大门廊为宗祠建筑中所罕见,整个建筑群多处浮雕,图案丰富格调古朴素雅,是座具有江南传统韵味的府第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民间建筑的精品,江南典型的大宗祠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级乡土建筑,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对研究古代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建筑形式和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官溪胡氏宗祠建筑年代清晰,建筑结构保存完整,设计布局有序,施工考究,风格独特,是宝贵的古建筑艺术遗产。官溪胡氏宗祠主体建筑由门廊、门厅、戏台、前天井、正厅后天井、享堂、小斤、左右厢厅、左右附房组成,最大限度地利用木结构的特点,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空间规模巨大,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详细]
龚氏祠堂
  出金溪县城,沿206国道南行12公里,就可以看到一座名叫猫儿岭的山峰,山下有一个风光绮丽的小山村,这就是左坊镇后龚村。村子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村子却因有一段烽火连天的红色的历史闻名遐迩,引得络绎不绝的游人前来瞻仰。从206国道拐进村子,便可以看到一座红色牌坊,牌坊虽然建于现代,却含几分古意。沿牌坊路东去,远远地便可以看见一棵郁郁葱葱的大香樟树,樟树下是一座古老的祠堂,这便是龚氏祠堂,龚氏祠堂就是当年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旧址。1933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黄狮渡大捷后,直属部队进入左坊一带驻防,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以后龚村为驻地,司令部驻后龚村龚氏祠堂,政治部驻离龚氏祠堂半里的王家仓下。朱德总司令住在后龚村南靠近竹山的一间民房里,竹山边 挖有一洞,以防空袭。朱总司令在洞内多次召开红军干部会议,部署作战计划。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记者来到后龚村,只见青青田野中铁牛欢歌、黄牛奋蹄,农人忙着春耕播种。田野中的一位老农见有客人到来,连忙放下了锄头,上前询问,得知来意后,立即放开嗓门喊叫:“细伢子,赶快去村支书屋里拿祠堂钥匙来,让记者到祠堂里面去参观啰……”走进龚氏……[详细]
丰城雷氏宗祠
  蕉坑乡曲源村的“雷氏宗祠”便“隐居”于此,完好地保存280余年之久。宗祠为坊祠相连结构,面阔13.8米,进深32.8米,占地面积约453平方米,采用砖、石、木结构建成,略偏西南方向。前坊为砖石结构,八字门楼,三檐,高约8米,顶部为雕花彩绘砖瓦斗拱,楼式防雨顶。坊正中上部刻“恩荣”二字,中横刻“物华天宝”四字,下横刻“双龙世家”四字牌额。坊门两侧为弧形八字门墙。坊背门上墙面绘水墨魁星点斗画,高约1米,现仍依稀可辨。坊与祠之间庭院两旁各对称置两抱鼓石及两旗杆石,祠门上 书-“雷氏宗祠”四个大字,四周为砖石围墙。祠内为二进一天井,中厅柱为砖砌,梁为抬梁式,两侧为穿斗式。祠内厅墙两侧有斗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字体刚劲挺拔,令人敬畏和震撼,墙中嵌镶对联一幅,上联为“剑水跃双龙发祥在昔猗欤天宝物华千寻紫气冲牛斗”,下联为“杯峰环九曲聚族于斯允矣地灵人杰五色文章耀几筵”。该联为当地雅士蒋曼文所题。另在靠天井的檐柱上也各有两幅乡绅题写的对联,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较难辨认。最为惊奇的是祠内前堂壁上还保留了人民公社及文革时期的标语和打油诗,如:“社会主义喜洋洋,社社队队办食堂,白天用膳在一起,晚上学-灯……[详细]
松田状元祠
  状元祠,又称中溪彭氏宗祠。位于安福县枫田镇松田村松田组,东经114°4046.9〃,北纬27°2212.5。2002年5月16日公布为安福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景泰庚午年(1450),彭琉负责建造,历时五年。祠前为状元坊,坊前为状元坪,坪前为两口风水塘,水塘前有条小溪,长年流水不息。宗祠三直二进二天井,硬山式,长46.5米,宽23米,总面积-.5平方米,规模巨大。前栋中间有大天井,两边是厢房。中栋飞檐翘角,两边与厢房相连。楼为钟鼓楼,楼下为正堂,堂后木壁上雕有24孝图。后栋宽敞,是春秋祭祀祖宗之享堂,有8根大柱竖立。上悬“惇叙堂”金色匾额。大柱上挂有明代楹联一副:“兄状元,弟会元,六年间,压两京一十三省豪杰;左太师,右少师,二派下,开四乡千百万载书香”。新刻古楹联三副,第一联:“一门双柱石,兵部、礼部、吏部;三科四状会,戊辰、丙辰、甲戌”。第二联:“仕历四朝双宰相;恩荣三代六尚书”。第三联:“源远流长永推古梅分两派;勋贤理学世仰安成第一家”。后栋天井中间有“孝弟和睦”4个大字(疑为明代某皇帝手笔)碑,石屭屃承载。状元坊高12米,坊为六柱五间。坊上中央嵌有“相府”两个大字,中层画有戏剧……[详细]
篁碧华氏宗祠
  位于江西省上饶铅山县篁碧畲族乡畲族村村西的华氏宗祠,始建于道光丁酉(1837)年,是叔侄三人同赐一朝(华日新(京一郎系),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江苏道布政使,身居二品;华祝三,道光二十七年进士,西宁知府加布政使衔,三品正堂;华立三,进士出身,任甘肃安化知县),共同兴建的一所宽宏高大的宗祠,以彰显其家族的荣耀。华氏宗祠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大门上悬“华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匾。八十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宽敞的建筑。祠堂内分前厅、中厅、享堂。上厅为享堂,原供奉本族祖宗牌位;中厅为祀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前厅是吹鼓奏乐的地方。族中凡有修谱祭祖等大事时,也可以在厅内楼台演戏,台下可容二百余名观众。本族人娶亲时,新娘要在宗祠下轿,拜天地祖宗。华氏宗祠的布局呈平面方形,坐北朝南偏西44°。包括前院、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享堂和右边廊。前院地面为卵石地面,-墙为卵石砌筑,尚存有七墩旗杆础,均刻有清道光年间“科举人立”、“进士人立”的字样。前厅,为四品三间建筑,横梁、额枋以云头卷草纹雕刻,颇为华美。祠堂门厅为四品三间建筑,四墙为卧云墙,中间高耸,两侧稍低,额枋上斗拱……[详细]
万安百加九贤祠
  九贤祠位于百加镇九贤小学内,濒临赣江,是我县唐至清三胜地之一。九贤祠自1870年建成以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因文风鼎盛而闻名遐迩。自唐以来,九贤村就有贤居寺、昂溪书堂、九贤祠三名胜。贤居寺原名为涵山寺,于唐时建成,本为奉佛祀神之所。名僧怀渡禅师饮过寺旁龟泉,慨叹:“泉有翰墨香,后当有大贤居此”,遂改为“贤居寺”。自宋至明,果有宋朝欧阳修、刘辰翁、闵子林,明朝郭简斋、解缙、罗洪先、刘玉、欧阳政德到此讲学,地以人传,闻名遐迩。昂溪书堂乃宋时义士段奎斋依江而建的民房作为学舍,招收村童入学,学童琅琅读书声远播江面。民族英雄文天祥乘船路过,闻此乃停船登洲,传经授道,勉励师生刻苦学习,将学舍题名为“昂溪书堂”。清咸丰年间,万安书院尽数毁于太平天国,此后万安便无聚童讲学之所,学童只能以家自学,人各请师。为将尊贤、育才、尚义之风尚发扬光大,在学师张君行和王董的倡议下,发动乡民捐资建校,此举得到乡民的大力支持,乡民慷慨解襄,也得到时任知县欧阳建的重视,在欧阳建的主持下,遍请能工巧匠,历时二年余,新学舍于1870年落成。并集贤居八贤和文天祥之灵牌祭于学舍,取名为九贤祠。九贤祠正门书有楹联,左侧为……[详细]


全部江西省景点>>>

全部江西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