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文物古迹介绍

八面山哨口遗址
  八面山位于井冈山的西北面,海拔一千四百多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站在八面山上眺望,四面八方的崇山峻岭历历在目,八面山由此得名。1928年夏,井冈山军民在八面山修筑了三个工事,设置了三道防线,搭了一个简易的哨棚。这个哨口有红军日夜守卫,大井乡工农兵政府也经常派暴-动-队员协助红军放哨,防御着湘敌的入侵。当年有一首民歌:“山上溪水弯又长,八面山上放豪光,红军哨口在山腰,好比天然大城墙。八面山啊山座山,哨口做在山上山,反动白狗来进攻,有命来哩没命还。”1929年1月,湘赣敌军对井冈山进行第三次“会剿”。当时守卫哨口的部队是红五军第十大队,还有暴-动-队三十多人参战。战斗持续数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击毙击伤敌人数百。最后,在敌人猛烈炮火攻击下,工事全被摧毁,红五军第十大队大队长彭包才同志和大部分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烈士们的鲜血洒在洁白的雪地上。这是一次气壮山河的战斗。这次战斗牵制了敌人……[详细]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
  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旧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彭家桥街道江西师大社区(家委会)北京西路437号。建于1935年,分别由厂房旧址、大棚车间旧址、飞机库旧址和指挥塔楼旧址组成。厂房旧址坐北朝南,钢混框架结构,面宽31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约1180平方米。大棚车间旧址面宽29米,进深43米,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师生露天活动均在此举行,“师大红场”因红色水泥地面而得名。飞机库旧址坐西朝东,建于1935年,钢混框架结构,面宽28米,进深43米,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后改建为大礼堂,几度修葺,沿用至今,学校重大活动均在此举行。指挥塔楼旧址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四层,另附地下层,面阔19米,进深22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中意飞机修造厂屡次遭到日寇轰炸,其中有一枚重磅-就落在指挥塔楼东北翼平顶,洞穿四层楼板直入地下室,但塔楼的根基未损。1950年2月,修复了塔……[详细]
钟陵节凛冰霜坊
  位于钟陵桥桥头,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明朝建筑。相传张坊村儒博士胡仰廷妻20岁丧夫守寡,贞操自守,孝敬长辈,为当地官史士绅和胡氏家族赞之为“节凛冰霜”,并请旨为她建立牌坊,以示旌表。牌坊全用石料(多为麻石)制成,以两中柱为主柱,并分别在东西两侧各按边长2米,底长3.5米,再竖两柱,造形奇特,使其俯视则六柱排列成两个相对的等腰三角形,侧视则形如长亭。在两中柱为4米处置横梁,横梁上正反两面皆阳阳刻(即字凸出)“旌表儒士胡仰廷妻胡氏节孝”字样,上下嵌有浮雕图案纹饰。在柱为4.7米处和柱顶又各置横梁,两横梁间嵌有一块素面石板,石板成长1.7米,宽0.85米匾额,横刻有“节凛冰霜”四个大字,反面刻有几位与建坊有关者的官职和姓名。匾额四周嵌有浮雕和镂雕图案纹饰。在上三角形横梁上,又各置有八个浮雕石墩,石墩再侧放镂雕石块用以承住石刻檐瓦状坊顶。坊背角处,置有石雕卷尾鳌鱼。中间两柱石座上,各置背靠在柱石狮……[详细]
盘古仙寺
  盘古仙寺位于五指峰乡双霄村,占地约600平方米,从山下往上依次为三圣殿(原名“极乐寺”)、三母宫和盘古岩。三圣殿(经堂):在重修第四次改名,原名极乐寺。对联:“极善驾慈航袛愿众生昭正道,乐于兴佛教堪显盛世享清平。”三母宫:左右各有老蟹石(螃蟹石),中坤母元君,左观音,右女娲,主要是百姓求子还愿。盘古岩:一块巨石盖在屋顶上,形成一个门字山洞,是神仙的居所,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民间相传这座盘古仙石窟是盘古仙人开天辟地时,为自己营造的一方栖息之地。清朝同治五年(一八六七年),人们在石窟下建一佛寺——盘古仙寺。数百年来,盘古仙寺对营前、五指峰乃至上犹以及邻近地区的宗教文化兴衰,有过或大或小的影响与制约。从每年农历十二月到来年农历二月,寺院的香火就非常旺盛,正月到二月平均每天100多人次,春节及二月十九日等吉日最多可达1000多人次,平日平均有20多人次。在寺内用流水素膳,别有一番风味。可以随到随吃,……[详细]
铁线观音像碑
  铁线观音像碑 山门内,延伸出一条探幽的小径,两旁的冬青树枝蔓修长,飘然交合。铁线观音像碑就坐落在这条石径上,有瓦亭覆遮。画像采用国画中的铁线描法,故称铁线观音。相传画像的上半身为唐吴道子所作。元泰定二年(1325年),画师姜月境将其续为全身坐像。整座画像浑然一体,几乎无法找到接续的痕迹。画中的观音端庄丰腴,服饰华丽,嘴角微翘。非常有趣的是,这尊观音两眉之间开有天日,嘴角两旁还绘有胡须。据说,唐、宋时期,观音大士有着丈夫身。元以后,观音逐渐演变为母性形象,有了观音娘娘、观音0之称。画像在技法上描绘精细,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 观音像碑采用星子特产金星石料刻制而成,刀法纯熟,深浅得当。既再现了唐代画家的风格,又具有中国石雕艺术的特点,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原石刻像碑毁于1966年。1980年根据原石刻拓片,重新镌刻成碑,立于花岗岩石座亡。1984年,将像碑迁至……[详细]
易简烈士墓
  易简烈士墓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宣风镇红桥村禁山下,始建于解放前,期间经过两次修缮。受0的影响,原碑文石刻遭损毁。易简,号卫权。1889年12月25日出生于宣风镇竹垣村贫苦农民家庭。22岁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武昌起义爆发后,投身到了李烈钧所领导的赣军,历任见习排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转战于粤、桂、赣、闽等省,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0战争。1924年,国公两党合作后,参加了创建广东革0据地的多次战役。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一师师长,配合湖南、湖北革命军开辟北伐战争中的江西战场;1926年10月20日,易简指挥进攻抚州城东时,在文昌桥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牺牲后,被追授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军衔。1984年经江西省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墓基得以修复,2000年宣风镇人民政府对墓基重新修复,修复后的墓基高3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现建筑为2007年2月扩建的情况,……[详细]
印背门坊群
  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地址:江西安义县东阳镇云溪印背村简介:印背门坊群位于江西省安义县东阳镇云溪印背村,清道光二十年建造,属村庄门头,由总门坊、侧门坊、耳门坊连接门坊间的围墙和内门坊内屏壁、麻石路面等组成。该建筑坐南朝北,总门坊明戊申年由忠恕公建造。制“云溪世第”挂于门坊上,古朴典雅、雄伟壮观,至清治丁巳年,正大门基脚裂缝,其孙子进行了维修,更有从贫寒而登入进士的彭斗山,在清道光二十年,兴办义学、并大修神庙祖堂,另建侧门坊、内门坊等。近数十年来,由于洪水泛滥成灾,村中建筑大多被毁,一九九五年,村民又捐款对其进行了维修。总门坊属四柱五门斗拱式,坊高5.8米宽10米,总门坊由坊顶、坊身、坊柱、坊基四部分组成。坊柱、磉礅、横坊均由祭红石建成,坊顶为三层斗拱式清瓦复盖,角吻呈牛角状,属后期维修成。枋檐对外八字开、呈云鼓状,其它部分由青砖砌成。其余门坊扁额,还有“进士第”“云山挹秀”、“大夫第”,由……[详细]
428、逢渠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逢渠桥
  逢渠桥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同安乡洞山村的洞山百步岸以上300米处。逢渠桥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江西省境内第三座宋代古桥,系同安张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与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积蓄捐资,为经念良价禅师于此悟道而建的。此后,当地的张雷两姓人丁兴旺,人才辈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孙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内无诉论,就有捐建洞山逢渠桥得福荫之说。桥名由当时的县令钱鍪书写,拱底“绍圣戊寅岁,同安张仲舒妻雷四十三娘,男裕禧舍此桥,住持沙门梵言句当。惠耸题”桥拱另一侧的石头上又写“张仲舒妻雷氏舍此桥,愿罪孽消除,福寿0”,此外,桥基上还有几十个字,主要记载张氏子孙在明嘉靖年间重修此桥的捐款数量。该桥拱券以7个纵向单券并列组成,每券花岗石11块,77块矩形石排成7列,组成承重拱板,每列纵向与横向石疑皆相通。拱肩立有2个石雕武为护桥神。桥全长15米,桥面宽4.7米,桥拱净跨4.2米,拱矢高2.1……[详细]
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旧址
  时代:现代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广场西侧(八一大道中段)简介: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旧址位于南昌市八一广场西侧(八一大道中段),始建于1968年10月,抽调当时全省著名建筑设计专家集体设计,始用名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1971年称江西省展览馆,1973年称江西省革命历史展览馆,1978年称江西省革命博物馆,1980年称江西省展览大楼,1984年称江西省展览馆,1992年起更名为江西省展览中心至今。旧址建筑座西朝东,平面呈“山”字形,内部共六层(地面五层、半地下一层),有电梯可直达顶楼。总占地面积18722.3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8000平方米。建筑正面是四个灯塔,正中柱廊上方嵌有七块石质浮雕,集中反映中国革命七个重要的里程碑,所有外墙均采用江西景德镇特制的米黄色亚光釉面砖装饰,使整个建筑显得雄伟、庄重、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是六七十年代八一广场最……[详细]
洪崖石刻
  时代:宋至清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湾里村湾里区水厂后简介:洪崖石刻位于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湾里村湾里区水厂后,乌晶源溪涧之上,又称洪崖丹井,古为“豫章十景”之一。根据历史记载,洪崖丹井是黄帝乐臣伶伦-处。他曾受帝命,“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于山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而吹之,以为黄钟之管。”以后他来到梅岭,在洪崖处凿井五口,汲水炼丹,丹成在此仙逝。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全国统一命州,因洪崖所在,改豫章郡为洪州。唐朝晋州高士张氲,追慕洪崖先生,也来到洪崖处-。洪崖有摩崖石刻多处,现仍清晰可辨的有清朝康熙丙辰年笑堂白书刻的“洪崖”两个大字,闽长溪游起南题刻的对联:“两峡悬流联瀑布,一泓活水喷洪崖”,宋朝淳熙年间石刻:“海陵周次张、龚中,邺枚惟,以淳熙乙已(公元1185年)冬,携樽访药血,徘徊不觉暮矣。曝西日,掬清泉,相与乐而忘归。”谢庄、张商英、欧阳修、周……[详细]
朱砂冲红军哨口工事遗址
  朱砂冲哨口位于井冈山茨坪的东南面,海拔六百多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哨口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中。它的下面是深邃的峡谷,有潺潺的朱砂河流水;上面是耸立的山峰,一条蜿蜒起伏的小路从哨口经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附近的路旁有一小洞,常有朱红色的泉水溢出,朱砂冲因此而得名。哨口上原有一木亭,名叫“观音亭”。原来亭内石壁上凿一神龛,中间放观音像一尊,两侧写着一副对联:“此处危关多险要,观音护路救行人”。作了军事哨口之后,红军在亭子的前面筑一个工事,属第一道防线;在距离哨口大约十五华里的凤龙排筑三个工事,属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都由红四军王佐部担任守卫。朱砂冲哨口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在军事上有很重要的意义。1928年1月4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出朱砂冲哨口,直捣遂川县靖卫团头子肖家璧的老巢——大坑镇,第二天占领了遂川县城。此后,凶狠的肖家璧、李世连率反动民团曾多次企图越过朱砂……[详细]
“忠烈第”民居
  “忠烈第”民居位于崇仁县河上镇堂仁村委会其门村小组,民国时期建筑,直进一栋,堂后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马头山墙高6.6米,厅堂上方有0-。占地约280平方米。大门上方门罩缺失,石匾刻写有“忠烈第”三个大字。两边厢房木梁上均雕刻有花鸟等图案。据1990年版《崇仁县志》记载:戴用章(1862—1939),字文人,崇仁县唐剩村(今河上镇唐剩村)人,民国十五(1926年)年毕业于丰城县明德小学,民国二十年南昌第一中学肄业,日本侵略军侵犯我国东北三省时,他义愤填膺,投笔从戎,民国二十二年九月报考中央航空学校并于第六期毕业,毕业后任中国空军第六大队第五中队队长。“七•七”事变发生,他告别父亲和新婚妻子,参加抗日战争,经过三次空中激战,在江苏境内上空,击落日机两架,荣立战功。民国二十六年九月三十日,在河南境内的一次空战中,不幸血洒长天,为国捐躯,遗体葬于河南省周家口。“忠烈第”民居是纪念戴用……[详细]
乘广禅师塔和甄叔禅师塔
  时代:唐类型:石塔古墓葬及石刻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杨岐行政村简介:乘广禅师塔及塔铭,唐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建塔立碑,坐落在上栗镇杨岐行政村。乘广禅师为唐代高僧,容州(今广西容县)人,姓张,十三岁出家,初至衡阳,依天主想公,三十岁,至洛阳从荷泽会公受法。后来到萍乡杨岐山传教,始创“广利禅寺”。唐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乘广禅师圆寂后,由甄叔禅师住持,在“广利寺”之右侧修建舍利石塔,保存至今。该塔仿古代木构建筑风格。塔高2.73米,塔基两层,四面有浮雕佛像,力士、怪兽等,塔檐厚实,出檐深远。塔前有唐元和二年丁亥(公元807年),著名文学家刘禹锡为乘广禅师撰写的碑文。清乾隆年间对左塔进行修复。清道光丙戌年(公元1826年)此碑被山洪冲倒,搬入寺中,于次年并碑座一起嵌入寺正面坐向右侧处墙内。该碑高2.8米,宽6.9米,碑文25行,每行54字。碑额圆首,锈刻螭龙图案,中间二行篆字“……[详细]
434、鸣水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鸣水桥
  宋代鸣水桥位于樟树市阁皂山风景名胜区凌云峰山口。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1111年,系石质拱桥。桥桥长7.3米,宽6.8米,为石砌单孔,呈半月形,拱高2.5米。桥身横砌长条方石,拱上再覆盖两条条石。桥面用等边方石成对角菱形铺砌。桥上两侧设石栏,由望柱、栏额、华板、地栿相构。望柱上雕刻莲花瓣、桥瓮内,东岸石壁上17道拱圈,每圈的第一块拱石,顺溪流雕刻楷书铭文:大宋政和元年辛卯岁阁皂山道众化缘信,人财物建此石桥至四年冬至日毕工谨题”。字大如斗,清晰可辨。鸣水桥是阁皂山八景之一。据《阁皂山八景记》载:阁水源处九龙。依势西流,至凌云峰口,冲崖直泻,咆哮如雷,水上横卧一桥,约一百年后,在南宋开禧年间始建亭于桥上曰“鸣水台亭”。亭台“清初焚毁”,因桥畔景色秀丽,且闻飞瀑之声,故桥曰“鸣水”。桥上台亭曾有“鸣扬万壑,水击千岩”和“水流激石如飞雪,树影连山欲化云”对联。历代名人朱熹、文天祥、何中、吴澄、解缙等……[详细]
双马石红军哨口工事遗址
  双马石哨口位于井冈山茨坪的西南面,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五大哨口之一,从此处往西走,途经荆竹山,可达湖南炎陵县的大院等地,是当年红军阻击湖南敌军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关卡。此处原名叫“下井坳”,因石阶路旁有两块大石重叠在一起,远看形似马头,故又称“双马石”。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艰难转战,于23日到达荆竹山村。第二天,毛泽东及其所部在王佐的代表朱持柳的带领下经双马石登上井冈山,进驻大井村。1928年5月开始,红四军在此设立哨口,构筑三个主要工事、数道防线和一个哨棚,平时有一个排左右的兵力在暴-动-队员的配合下,守卫在此,以防敌军进犯。1929年1月,在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中,红五军十二大队大队长黄龙指挥所部坚守在这个哨口上。月底,井冈山失守后,彭德怀命守卫在这里的红军战士转移到茨坪集中,然后经井冈山主峰的河西垅,从遂川县大汾方向突出重围,到瑞金和红四军主力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