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二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 1956年10月18日、第二批 1957年8月30日) 1982年3月25日合并调整为128处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1982年2月太平天国天王府1853年南京市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一带在明朝时曾为汉王府,清朝时为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定都于南京,改称天京,并在两江总督府衙旧址的基础上,修建宫室,作为天王洪秀全的王府。1951年,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之际,由郭沫若题写碑文的“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纪念碑”,立于天王府的照壁前,供游人缅怀凭吊。太平天国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的宏伟建筑,规模极大,周围十余里,重墙两道,每道围墙都高达二丈多高。建筑分外城、内城两部分,两城分别名为“-”和“金龙城”。-的正…[详细]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南京太平天国壁画南京太平天国壁画位于汉中门附近堂子街88号一座古宅,太平天国时壁画比较盛行,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枋上作画。这座建筑第三进的墙壁与屏风门和第五进的木板壁与门楣上,保留下来18幅墨迹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经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鉴定,确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作品。太平天国壁画存于绩溪县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共七幅。内容为攻城、进军、神怪故事、俚歌、题字等。其中一幅主画称《攻城胜利图》,长2米、宽1.5米。据考证,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军首次攻克旌德县城的-。壁画如实地再现旌德县城特点。壁画之内容:城西北两面负山,北门外有七级浮屠。城内有孔庙、文昌阁…[详细]
天堡城遗址
  天堡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天堡城与地堡城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两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内,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门外,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峦顶和该峰西北麓龙脖子上,用当地坚硬的虎皮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天堡城,地堡城两座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东北方向尧化门,岔路口等以及东南方向麒麟门,上坊门等入侵之敌。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军与湘军对垒,湘军亦是于1864年首先攻陷天堡城后才攻陷南京。天堡城现存西,南,东三面。…[详细]
曾水源墓
  曾水源墓在南京挹江门内戴家巷寡妇山。曾水源,广西武宣人,太平天国元勋,曾参加金田起义,历任东殿左丞相、天官右丞相、天官正丞相,后被东王杨秀清误杀,昭雪后建墓葬于此。墓于1953年lO月发现,黄土堆积,是已发现太平天国高级将领的唯一墓葬。发现后政府曾多次进行维修保护。现墓堆用城砖砌成,直径4.2米,高约1.5米,四周有水泥砌筑的罗城。前立青石墓碑,原碑高0.97米,宽0.49米,厚0.09米,用旧碑改制,碑有创伤五处,右上角残缺。1954年用汉白玉加做碑框,配以白水泥石座,重立墓前,面向西北,现碑通高1.42米,宽0.93米,厚0.16米。碑身四周刻回纹边饰,正面行书四行:“广西浔州郡武宣县人天…[详细]
太平天国忠王府
  忠王府在江苏省苏州市的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有一座宏大的建筑物,这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我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 太平天国忠王府  拼音:Taiping Tianguo Zhongwang Fu  英文:Site of King Zhongwang’s Residence of 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忠王府大门现为苏州市博物馆出口。太平天国庚申十年(清咸丰七年)四月二十三日(1860年6月2日),太平天国后期的主要军事领导人、1957年-为忠王的李秀成,与另一位重要将领英王…[详细]
瞿秋白故居
  瞿秋白纪念馆,原系城西瞿氏宗饲,瞿秋白的叔祖父瞿赓甫于清光绪年间,任湖北布政使时捐款建成,面积1025平方米,分东西两个大院,各有四进,瞿秋白家因贫困所迫,1912年--1916年在祠堂东院居住。瞿秋白故居,于1982年3月25日由江苏省人民0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经0中央宣传部批准。于1985年6月18日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5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门楼下的金字横匾“瞿秋白同志纪念馆”系-同志书写。基本陈列《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在西院,《瞿秋白故居陈列》在东院。并推出《纪念瞿秋白书画展》等专题陈列。建馆来,先后接待了国家领导人,朝鲜等16个国家的党政代表团和专家学者及数十万参观看,…[详细]
赵伯先墓
  赵伯先墓,在镇江市南郊夹山竹林寺东。赵伯先(赵声),丹徒县大港镇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推翻清王朝统治,是同盟会主要领导人之一。1911年3月29日,赵声与黄兴领导了广州武装起义(即黄花岗起义),担任总指挥,失败后忧愤成疾,4月20日病逝香港,终年31岁,当时暂葬香港茄菲公园附近山巅,题作“天香阁主人之墓”。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为了表彰赵声的功绩,追赠为上将军,同年4月1日移柩迁葬今址。原伯先墓座南朝北,墓门前两侧有雕花圆形石柱一对,顶端雕饰坐狮,前列石供桌,有台阶和墓道,台阶前置雕花托座水池二方,列于左右,由坟向前110米置石牌坊,横题有“浩气长存”四字,石方柱上镌刻…[详细]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原址1912年南京市长江路包括宣誓厅、办公室、起居室等   总统府位于长江路292号。这座建筑规模宏大,清代时作为两江总督衙署。太平军定都南京时,在此修建天王府。湘军攻克天京,一把火烧掉了天王府,只保留了中心建筑“金龙殿”、西花园内的石舫等。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此办公达90余天。蒋介石在抗战前后长达14年内,以此为国民政府总统府。  来到总统府的大门前,门楼上方高大的旗杆直插云霄,门楼横帽上“总统府”三个大字烁烁发光。正前方的总统府大厅,正中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详细]
廖仲恺何香凝墓
  南京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钟山南麓天堡城下,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它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1877-1925年),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的骨干,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在中国0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 1926年6月,其灵柩由夫人何香凝女士运来南京,9月于此举行国葬。 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日本。1…[详细]
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面积113公顷。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 广场、 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东晋太守梅颐曾屯兵东岗,故东岗又称梅岗。南朝梁代(502~557)佛教盛行,相传有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神明,遂落花如雨,坠地成石,故得名雨花台,彩色石子称雨花石。古雨花台有金陵南大门之称,为金陵著名风景区、兵家重地,遗留名胜古迹甚多。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人与爱国志士之主要刑场…[详细]
中山陵
  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紫金山第二峰小茅山的南麓,北依青山,南临平川,依山就势,气势雄伟,使人有仰止崇高之感。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于北京,临终时他希望将遗体葬于南京钟山,故死后其灵柩暂厝于北京香山碧云寺内,为了尊重他的遗愿,于翌年3月12日在他逝世一周年之日,在钟山开始建墓,至1929年春落成,同年6月1日就将其灵柩从北京移葬于此。中山陵的设计颇具匠心,整个陵园像一座震民觉醒的大钟,门前广场南面石台上的铜鼎,似钟顶的挂钩,半月形的广场,如钟顶圆弧,两侧围墙似钟形的两边,漫长的墓道如系锤的绳子,墓室的圆顶似钟锤。这是象征着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民主革命,唤起民众-压…[详细]
邓演达墓
  南京邓演达墓墓园宏伟,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市钟山南麓灵谷寺东。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广东惠阳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八一南昌起义时是革命委员会委员。1931年8月在南京被捕,11月被害于南京麒麟门外,当地群众冒着风险掩埋了遗体,1957年迁葬于中山陵西侧。邓演达是-左派领袖之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勇敢战士,著名的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中国农工党的创始人,中国0的亲密战友。他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和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是-的捍卫者,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英勇斗士,…[详细]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座落在阜宁县芦蒲乡芦蒲村。纪念塔建造于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新四军第三师在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将军的率领下,击破了数万日伪军的层层包围,粉碎了敌人的两次大“扫荡”,盐阜大地上洒满了烈士的鲜血。为昭彰先烈,激励后人,盐阜区行政公署决定建造纪念塔,以资永久祭祀。随后组成建塔委员会,在阜宁县五区陆庄召开第一次会议,三师副师长张爱萍主持会议,行署主任曹获秋、八旅政委李雪山和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及地方知名士绅出席,会上研究制定了建塔计划,并经实地勘察,决定以芦蒲寿安寺旧址为塔址。1943年6月15日,纪念塔开工。参加建塔的义务劳动群众近万人,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近两千人,连…[详细]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原址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博物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1954年筹建,1960年起内部开放。文革-期间,原址封闭。1977年11月,重新对外开放。梅园新村17号、30号、35号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间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机关驻地…[详细]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座落在市区西16公里处,碾庄镇南侧,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碾庄是淮海战役的著名战场,碾庄战斗所取得全歼黄百韬一个兵团、五个军部,十个整师共计十余万人的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为整个战役的全胜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纪念此战英勇牺牲的烈士,1958年6月,邳县县委,县人委决定并奠基兴建纪念碑,1960年2月竣工。碑体高18.5米,正面及左右侧分别镌刻着-,陈毅、-题词,背面为县委,县人委撰写的碑文。碑的下方刻有冲锋,支前、支援、胜利四幅浮雕。整个陵园占地96亩,其中烈士墓地36亩,此处长眠着3700多名英勇献身的烈士。…[详细]
石头城遗迹
  石头城遗迹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石头城遗迹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南京市清凉山1988年作为“南京城墙”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京城西清凉山西麓的石头城,因岩石陡峭,势如猛虎,故有“石城虎踞”之称。公元211年,三国吴大帝孙权把政治中心迁来南京。次年,在石头山楚国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作为吴国最主要的水军基地。石头城周长七里一百步(约合3公里),南开二门,东辟一门,西北面以江为池。城为土墙,东晋改用砖砌;城基则利用清凉山的天然岩石,因为清凉山古称石头山,所以此城就称为石头城。公元230年,东吴将军卫温和诸葛直就是从石头城出发,率领万…[详细]
文通塔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二批 1982年3月调整公布 文通塔 唐景龙二年(708) 淮安市楚州区 原淮安市内   文通塔旧称尊胜塔,又称文峰塔。在淮安市内勺湖公园内,城西北角的运河之畔。始建于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多次重修。文通塔是一座具有佛教传统的古建筑,全部是砖结构,无梁柱,现为七层八角形,六七两层无塔门。内部空腔。五层以上是穹窿式的砖顶,顶上为八角形藻井。塔高约23米,塔身呈抛物线形状,较优美。1958年、1966年、1979年曾三次修葺,恢复了登塔转梯和下面三层楼板。东、南增建古式花墙与外界隔开,院门题额“文通塔苑”。苑内花木丛生,塔北勺湖如镜,塔影倒悬,别有风趣。 关于…[详细]
海春轩塔
  海春轩塔,东台市西溪泰山护国禅寺之西海沟河畔此塔全部砖瓦结构,七级八面,高约21米,底层直径7.2米,每层每面,有神龛供奉神像。中空无梯,无地基,建筑在泥地上,屡遭地震和水灾,仍巍然屹立如初。塔的宝顶为铜葫芦,用“锋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据清嘉庆年间篆修的《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在西溪南,广福寺东侧。传为唐尉迟敬德监造,塔顶有题名。”当时建筑的目的是为了镇海和导航,故又称“镇海塔”。海春轩塔初名为“孝母塔”。相传唐代开国元勋尉迟敬德幼时随母逃难曾经过西溪。那时,西溪为海边渔村,渔民出海捕捞,每遇浓雾或风浪,便有海难发生。每当此时,海滩上老弱妇孺,哭声一片,十分凄…[详细]
栖霞寺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乃两次下诏,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选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静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将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诏令首先送往蒋州(隋时南京为蒋州)栖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隋时,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成),因岁月剥蚀而毁。至南唐时,佛教又兴,南唐杰出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重修栖霞寺时兴工重建,成为今日仿木结构的石塔。高越为之写了《舍利塔记》一卷。死后亦埋葬在寺院山外的坡地上。舍利塔系石塔,规模虽不大,但造工十分精致,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石灰岩与大理石相结合垒砌而成。其结构采取先制就所需石料配件,然后接…[详细]
云岩寺塔
  云岩寺塔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云岩寺塔五代周显德六年(959)苏州市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云岩寺塔中国古代佛教建筑。俗称虎丘塔。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的虎丘山上。始建于五代吴越钱弘□十三年(959),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自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至清咸丰十年(1860),曾7次被焚,塔刹和塔身顶部及各层塔檐、平座栏杆均毁坏。元至正四年(1344)、明永乐元年至十七年(1403~1419)、正统三年(1436)、崇祯年间(1628~1644)进行过修缮,现塔的第7层就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前后改建的。1961年中华人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