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六年六月五日,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曙猿化石地点
  时代:旧石器时代1985年,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江苏溧阳县(现在的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采石场的裂隙堆积中发现了一些古老的哺乳动物化石。齐陶鉴定出其中的一些牙齿与发现于内蒙古的古鼷鹿牙齿相类似,从而判断拥有这些牙齿的动物生活的时代应该是早第三纪(距今6500万年至2400万年之间)。从1992年开始,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玛丽·道森女士(和古灵长类学家和克里斯托弗·毕尔德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齐陶、王伴月、李传夔、郭建崴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对上黄地区及相关地区开展了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对富含灵长类的上黄动物群及相关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随后的工作发现了至少4个种的高等灵长类…[详细]
九里山白云洞古生物化石地点
  九里山白云洞古生物化石出土地点位于九里山西坡,洞口呈半圆形,高3米,宽4米,白云洞为晚寒武世薄层白云质灰岩断层破碎带水蚀的裂隙洞,规模不大但延伸甚深。1994年,拾屯乡在开发白云洞时,从洞内裂隙处浅层的粘土堆积层0-土数以千计的哺乳动物化石,经鉴定分属三门马、中国鬣狗、李氏野猪、葛氏斑鹿、肿骨鹿、羚羊(未定种)、熊(未定种)、牛(未定种)等3目6科8属8种古哺乳动物化石。其地质时代大体与南京汤山第一地点古猿人动物群或北京古猿人动物群同时,为中更新世晚期,距今12.7—50万年,被编为南京汤山第三地点。同时在该洞还发现了十数个人类头盖骨,已被鉴定为智人头骨化石。另外,还出土并发现有部分的骨器、打…[详细]
连云港桃花涧
  桃花涧桃花涧源自锦屏山马耳峰。千回百转汇集成滔滔涧水流下南坡。这里峰峦峻秀,春来遍开桃花,因以为名,现已开辟为新的旅游景点。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颇具中国画的风味。景区的下面,即著名的锦屏磷矿矿区。1979年冬,桃花涧发现了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状石器,与日本九州出土的这类石器形制大体相同。据专家考证,那时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与连云港之间形成一条陆桥,两岸的古人类曾不断互相往来和交流。桃花涧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桃花涧西侧。遗址堆积物厚约2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通过采集和试掘,得到的石器标本有舟状石核、两极石核、漏斗状石核,半锥…[详细]
周邶墩遗址
  周邶墩遗址周邶墩遗址位于卸甲镇周邶墩村,遗址原是一处高出地面8米左右的台型土墩,面积约15000平方米,70年代发现,1993年正式发掘,发掘面积134平方米,清理灰坑20座,出土陶器、石器等遗物50多件,遗址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土器物与王油坊类型的龙山文化相类似;第二阶段出土器物与尹家城类型的岳石文化相类似;第三阶段出土器物为宁镇地区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青铜文化,2006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晓店青墩遗址
  时代:西周至汉晓店青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晓店镇沈蔡庄东,遗址占地9万平方米,是西汉至周朝时期的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9万平方米。连续有陶罐、豆、簋、杯、瓶、盘、鬲、鼎……等陶器出土,其中有的属于炊器,有的属于酒器和贮藏器。更有青铜剑、戈、镞等出土面世。…[详细]
青墩庙遗址
  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青墩庙村。为一高约3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大土墩。1960年清理发掘。清理出土有矮裆鬲足、泥质灰陶片、砂质陶鬲足以及双翼式铜箭镞、骨铁、骨椎等遗物。在其下层发现了岳石文化的灰坑打破龙山文化层的重要迹象,对研究岳石文化的源头、族属以及与商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佐证。1989年被公布为赣榆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厉大公路,南至青墩庙村王洪昌民宅屋后;西至600米处林荫道;北至青口河南岸。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厉大公路东侧6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60米,西至保护范围外75米左右,北至青河口北岸。…[详细]
盐仓城遗址
  盐仓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盐城村。1962年发现。现存东西长500米、南北宽700米的台地,所剩西南、西北两段城墙残垣高3-4米。城墙为版筑夯成,层次分明,内含汉代陶片、瓦片,还曾出土过箭镞、刀、剑、铜镜、汉五铢钱等遗物。据方志记载,盐仓城是春秋时莒国盐官驻地。汉代在此筑城,曾为赣榆县县治。庙台子遗址,东南距盐仓城遗址约100米,有汉、商周、新石器时代晚期三个文化层。盐仓城遗址对研究我市古代盐业开发史和历史地理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1989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仪征神墩遗址
  神墩遗址神墩遗址位于仪征市陈集镇丁桥村高塘组8号居民房以北34米,泗大线以东700米,高塘埂西南280米。遗址地处蜀岗丘陵地带,位于台形高地之上,自北向南倾斜。遗址的北、东、西三面有河道及水塘环绕,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以上,北侧最高处面积约1000平方米。1973年发现地表和剖面有大量夹砂红陶、几何纹硬陶、黑皮陶、红烧土块、动物骨骼、磨制石器等。1995年9月至12月南京大学历史系在此进行发掘,揭露遗址面积464平方米,发现一组西周、春秋时期的大规模红烧土建筑居址,地层中陶片等包含物较为丰富,上层文化层以夹砂灰褐陶、泥质红褐陶占多数,下层文化层中泥质黑皮陶明显增多,器形有鬲、豆、罐等。神墩遗址…[详细]
香山石室土墩群
  根据方志记载和考古工作者的多次踏勘,张家港市西北部的香山、长山上有大小藏军洞100多个。1997年夏天,由苏州市博物馆会同张家港市文化局、文管会对香山的藏军洞进行了考古发掘,历时20天,共发掘清理了4个藏军洞。据有关资料介绍,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始,至90年代后期,苏州地区总共发掘清理了11个土墩石室--七子山、五峰山3个,上方山3个,虞山1个,香山4个。香山4个藏军洞里的出土文物有34件,主要是原始青瓷器和陶器。从器形上看,有碗、盘、瓮、罐、纺纶。青瓷碗、盘,采取快轮技术,釉色均匀,烧制温度较高,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准。有的口沿上有S形纹饰,内有旋圆形纹饰。陶瓮,体型大,通高50多厘米。可以推…[详细]
孔望山古城遗址
  孔望山古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凤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1980、2000-2004年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古城设东、西二门,西门保存明显。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墙体基本完整,现存宽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凤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现保存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凤凰山山脊部分比较完整,现存宽度5-8米、高度约4米;东城垣、西城垣则建在两山之间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状况最好,现存宽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东城垣除在孔望山东南山坡、山脚留有一段以及在山南果园内保存两个土堆外,其余地表部分已无…[详细]
如皋城东水关遗址
  东水关遗址为明嘉靖三十三年所筑城墙遗构。现高8米,长21.9米,宽17.1米,由砖砌涵洞沟通内外城河。涵洞东西走向,洞顶为尖收式,剖面呈莲瓣形,高6.65米,宽3.8米,进深7.1米,洞底由杉木排桩覆以城砖铺就,两侧帮以长麻石条。东口安装有木栅栏枢槽,并有“东水关”青石额一方,墙体原嵌有《平倭始末记》碑,现存市博物馆内。关北连接城墙残垣约40米,现已征集回收部分城砖。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陆慕御窑址
  陆慕御窑址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社区(原陆慕镇御窑村),由两座姊妹窑组成。古砖窑为清朝晚期,始建年代要更早一些,砖窑拱形门尚保留历年维修的痕迹,据调查曾为清皇室烧制过金砖。窑为双窑连体窑,南北座向,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长33米,占地1255平方米。外部为连体结构,内部窑膛和烟囱各自独立,渗水池位于窑顶,更为科学合理,此种渗水系统从未在相关的专业书刊上有过记载,为江南一带独有。窑内呈圆锥形,底面直径6.70米;拱形窑门,宽2.42米,高3.05米;圆柱形烟囱,直径1.00米,高4.25米。1984年,它成功烧制了传统金砖,此后为故宫、天安门和国内外宫殿庙宇及古建筑维修烧制了大量…[详细]
祝甸窑址
  昆山市·锦溪镇·祝甸窑址,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的昆山市锦溪镇祝家甸村。是江南地区传统的砖窑窑业遗存。祝甸窑产生于明末,现有遗存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又作扩建,至今集中留存有十余座传统砖窑。“田园建筑优秀实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起的乡村传统建筑评选活动,旨在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优秀设计师、艺术家等专业人员参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建筑建设水平,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祝甸砖窑改造被评为“最佳废旧建筑再利用实例”。2006年6月5日,祝甸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烟墩山墓地
  烟墩山土墩墓,是解放后在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东烟墩山南麓斜坡上60米方圆内。1954年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12件,随葬物主要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盂、觥等,其中其中有一件“宜侯夨簋”,内有铭文126字,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据著名学者郭沫若、唐兰考证,“宜侯夨簋”,主要记载了武王、成王伐商、赏赐之事,又是西周初年井田制与奴隶制的重要佐证。铭文中提到封给“宜侯”土地、人民和青铜器。“宜侯”即吴侯,其地在今镇江丹徒区。从而证实了史书中关于周人封吴的史实。2006年6月5日,烟墩山墓地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甘泉山汉墓群
  甘泉山汉墓群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邗江区甘泉镇境内,分别由甘泉老山汉墓、甘泉汪家山汉墓、甘泉吴家山汉墓、甘泉三墩汉墓、杨寿宝女墩汉墓、杨寿小墩汉墓、杨庙双墩村陈家墩汉墓、杨庙双墩汉墓、杨庙花瓶张家墩汉墓、蒋王街道办山河林场姜家墩汉墓、蒋王街道办山河林场梁家墩汉墓、蒋王街道办山河林场大墩汉墓、蒋王街道办山河林场朱家墩汉墓、甘泉张家山汉墓等组成。从已经过考古发掘的一些墓葬和出土的一批精美文物来看,如东汉铜卡尺,是国内三件铜卡尺中,唯一由地下出土的文物,印证了铜卡尺的制造年代,为研究我国古代科学艺术史、数学史和度量衡史提供了实例,为研究汉初扬州历史提供了十分可靠的实物资料,意义重大。2006年6…[详细]
四高僧墓
  四高僧墓在虞山北麓寺路街兴福寺东。系历史上兴福寺四位高僧之墓地。唐之怀述、常达,五代彦偁,宋晤恩,被称为兴福寺“四高僧”,说明兴福寺历史之久,历来皆为江南名寺,为兴福寺的历史研究以及古代江南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史料。此墓于1979年重新修缮,占地约1400平方米。四冢并列,坐西朝东。墓上各置石佛塔一,高约2.5米。四周广植松柏,外设围墙,北壁以单间冲天式石坊一座作墓门。坊额上镌刻神兽图案,明柱上镌楹联:“异代并成罗汉果,空山时落曼陀花”。四高僧系历史上兴福寺四位高僧:唐之怀述、常达,五代彦偁,宋晤恩,被称为兴福寺“四高僧”。常达,字文举,游学于江淮诸寺,通涅盘,善书,遁迹虞山虽贵士单诣车门莫得而见…[详细]
吴承恩墓
  吴承恩墓在淮安城南6公里马甸乡二堡村,1974年冬被盗,其棺木头上存有“荆府纪善”、“射阳吴公之柩”等字。经查地方史志,有吴承恩充任过湖北“荆府纪善”一职事;后又于1975年在其墓旁获吴承恩父菊翁墓志一方,因此断定“荆府纪善”和“射阳吴公之柩”字样的墓,乃为吴承恩之墓。此墓三棺,左为吴承恩,右为其夫人叶氏和牛氏,共三棺合葬。1981年在吴父之墓西侧找到了吴承恩的墓井,并在墓井中找到吴承恩的颅骨,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和古人类研究所用科学方法复原为半身塑像置其故居之中。墓因盗掘,于1982年修复,为土坑竖穴墓,长约2.5米,宽约5米,无墓道。墓前列“荆府纪善吴承恩之墓”碑,并建有四柱三门的牌坊和…[详细]
瞿景淳墓
  瞿景淳墓位于虞山西麓赵家浜,墓枕山而建,面对尚湖,独居虞山两峰之间。原规模壮观,气势宏大,设翁仲、兽、亭、坊等石刻,亭内置御祭碑,后皆毁。1986年及2001年两次大修,渐复旧观。现占地约1600平方米,墓冢直径4米,高1.5米,围以罗城,外设拜台。墓道长达90余米,两侧置近年移立明代所刻石兽、翁仲等,冢后竖碑镌文“明赠尚书瞿文懿之墓”。瞿景淳(1507-1569)字师道,号昆湖。常熟藕渠人。幼聪慧,8岁能文。明嘉靖时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为人清廉刚直。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堉为世子,拒受重礼。倭寇犯江南,他从江南赴京见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倭不力…[详细]
大浮秦氏墓群
  秦氏墓群当地人俗称“秦大坟”,其中包括宋朝秦觏墓和明朝秦瀚、秦梁父子墓,主要的祭祀建筑均被毁于文革-。墓园北侧坟堂内有墙碑,称此地为秦氏故墓。秦觏墓园位于南坡,用黄石砌筑园墙,内有罗城、坟丘。秦瀚、秦梁父子墓,坟丘并列,罗城直径均达15米,为青石砌成,墓前有碑亭,当地仍有碑驮、亭基、亭顶石。亭前有石牌坊残基、断柱和石马一对。200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秦金墓
  秦金墓位于无锡滨湖区胡埭镇秦尚书湾。秦金葬于胡埭镇归山的薛墩,原神道上设置华表、翁仲、石马、石亭、墓碑等。墓前武士俑头戴武士巾,身披战甲,手执长剑。武士俑高两米,宽零点七米,约重一点五吨。其口方鼻直、眉目清秀,身材比例合理,线条感很强,披风、铠甲、护腕、护心镜精雕细刻,栩栩如生。秦金墓墓主秦金,无锡胡埭人,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无锡名园寄畅园第一代园主。其曾在明都南京、北京任五部尚书。一五四四年卒于原籍家中,享年七十七岁。2006年6月5日,秦金墓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