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旅游

焦作市文物古迹介绍

1、焦作圆融寺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作圆融寺
  圆融无碍禅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始建于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为“民间东传佛教第一僧”的西晋、后赵僧人佛图澄国师(二三一~三五一)所创建的八百九十三座寺庙之一,为十一进计十九殿、两塔院、七堂、二院落、一馆及十七处泉,在建“圆融国际禅修中心”及“五百罗汉洞”,为韩国圆融宗祖庭。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焦作市佛教协会驻地。是“圆融寺文化旅游园区”核心部分。圆融无碍禅寺(以下简称圆融寺)是中国唯一一处以佛教圆融思想而命名的千年古刹;韩国圆融宗祖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宋瓷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古瓷窑遗址西北处吕涧山上,吕涧山系南太行余脉,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昔日雏龙谷内谷静幽深,草木茂盛,溪水穿流,花香遍野,百鸟争翠,寺前纳山川于腹内,靠金背而有依,面九莲山天然之屏。左右青龙、白虎,前后朱雀、玄武四象俱现,山泉清烈,仗锡可得,已……[详细]
2、武陟嘉应观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陟嘉应观
  嘉应观位于河南焦作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是雍正皇帝为纪念在武陟筑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而修建的的座集宫、庙、衙三位一体黄淮诸河龙王庙,建筑风格形似故宫,主要包括山门、御碑亭、治河功臣殿、中大殿、禹王阁等,规模宏大,有“北京小故宫”之美誉。嘉应观现占地140亩,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前楼、更衣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台、道台衙署。嘉应观山门为单檐歇山顶,顶部覆盖兰色琉璃瓦,檐下为五踩重昂斗拱,用材甚小,玲珑别致。外檐木质上均有彩绘,笔调明朗,色彩鲜艳。门前门牌上 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详细]
孟州韩愈陵园
  韩愈陵园位于焦作孟州市西郊6公里处韩庄村北的紫金山坡,南濒黄河,北倚太行,丘陵环抱,古柏苍翠。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的墓祠。建于长庆四年,距今约有1200年的历史。陵园的主要建筑有牌楼、神道、石阶、山门、飨堂、碑廊、雕塑、展厅、亭阁,气势宏伟壮观,“唐柏双奇”苍翠蓊郁。中国国际韩学研究院就设在这里。神道碑是韩愈门生皇甫是撰文,陈述了韩愈的平生经历,墓考碑是清代一位学者撰文,洋洋两千字余字,稽古廉今,陈述了考证韩愈墓地的经过。后边以七言古诗四十韵颂之。韩愈墓前两株侧柏为唐代遗物,系建墓时所植,距今已经1170多年。历经千余年风霜寒暑,仍然生机勃勃,雄壮苍劲,巍峨高大,枝繁叶茂,被世人称之为“唐柏双奇”。是孟州八大景之一。飨堂,宫室称谓,前为堂,后为室。《诗经》曰:“朋酒期飨,曰杀羔羊”。这里是祭献皇天厚土上帝社稷圣人先贤礼品的场所。原为唐代遗物,近年进行了翻修。……[详细]
博爱清真东大寺
  博爱县大新庄清真东大寺,位于焦作市博爱县许良镇大新庄村。东大寺系目前豫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寺,原建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的上省庄,清初因遭水患迁至现址。该寺属于典型的中国宫殿式清真寺建筑风格,堪称“豫北首坊”。大新庄是个回族聚居的大村子,据相关资料显示,全村约有7000多口人,回族有近6000口人,主要姓氏为:闪、拜、买、丹、丁、马、陈、王、孙、李、吴等,其中人数最多的为闪、拜、买、丹、丁等,这些姓氏为回回人特有的姓氏。他们居住在村子中间,两头为汉族人,回汉民众和睦相处。20世纪50年代,该村曾经建立过大新庄民族乡,后来在乡镇合并中,并入许良镇。博爱县是1927年冯玉祥将军新设的县份,他把原河内县分为沁阳(今沁阳市)和博爱两个县,两县都属于元朝时的怀州。成吉思汗西征 时,西辽谷则斡儿朵(今吉尔吉斯斯坦)人曷思麦里于1216年率柯散城等地官员迎降,成为蒙古西征大军先锋哲别的……[详细]
药王庙大殿
  药王庙大殿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一、药王庙简介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修武县志》载: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有天仙庙,也为小四合院。分为正殿、东西配殿,供奉天仙、地仙、水仙三位圣母元君。二、药王庙与孙思邈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孙思邈在天仙庙后结草为芦,挖井取水,种植……[详细]
康定国公墓
  元代康定公墓碑,俗称关关碑。碑后墓冢原高约7米,现已削平。此碑现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碑通高5.82米,由碑首,碑身、龟趺座三部分组成,青石质。碑首高1米,宽1.25米,正面碑额镌刻元末丞相脱脱篆书“荣禄大夫河南省平章摅忠协义宣力功臣康定公碑”,3行21字。碑额上面及两侧高浮雕盘龙图案。碑文楷书,由张翥撰文,孙翥书丹。碑文记述了关关镇压元末农民起义军红巾军的战斗历程,因战功卓著,由一般军卒升为百户侯,又越级升为万户侯、官居一品的一生经历。据碑文所载,关关(1312年~1365年),字文祖,沈丘县人,蒙古族。此人深沉勇猛,有武艺,喜欢游猎,娴于骑射。元朝末年,-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终于在1351年爆发了红巾军大起义。在红巾军强力打击下,元军节节败退,元政府招募军队,关关纠集万余人镇压农民起义军,先后在罗山、汝宁、禹县、许昌、鲁山等县充当先锋,因功受封百户侯。1353年,红巾军一支部队进攻……[详细]
博爱西关清真寺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西关村西关清真寺建筑形式似凤凰回头看牡丹。大门为凤凰头,楼阁式建筑,座北朝南,歇山顶,上封宝胡芦,兰琉璃瓦覆盖,正、垂戗脊均有跑兽,正面竖匾上 书《开天古教》,檐下有斗栱。大门口两侧石狮守门。照壁西侧为二门,亦称“望月楼”,面向东,面阔三间楼房,歇山。正门上匾书《敬一归真》,楼后匾书《望月楼》。顺中轴线往西二十米砌一大型月台,月台两侧各有一个碑楼均为重修牌。月台上,清代所建卷棚,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无墙壁,均以木柱支撑。殿顶兰琉璃瓦覆盖,中间竖一匾额楷书明太祖百字赞褒语,檐下普间普作共八攒斗栱,每赞三踩,角作五踩,殿两侧和正面一样结构,耍头为像形龙头。与卷棚紧连为拜殿,面阔五间,顶覆盖绿琉璃瓦,再往西为窑殿,面阔八间,中间筑有藻井,转周围雕有斗栱,十字垂柱,精湛花丽。窑殿顶为重檐歇山,上封一米八高宝葫芦,四周拉链牵扯,脊瓦均为兰色琉璃构件,富丽堂煌,各殿内雕梁画栋,……[详细]
月山寺与塔林
  时代:金地址:博爱县县城北月山寺和塔林位于焦作市博爱县城北5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寺院坐北面南,依山而建,背靠巍巍太行,面向怀川平原和沁河古道,东有灵严古寺,西有丹水,中居明月之山,为驰名遐迩的文物游览胜地。据月山寺《月山大明禅院记》碑载:“山僧自正隆三年九月十一日离南京东明县极息禅院渡水穿云到谭怀之郡海众云集礼诗山僧住同义诗于彼修方丈一座主碑一通后游此山至此观看远远望之朗然无滞清净明自号为明月之山。”可知月山寺始创年代为金正隆三年(1158年),时曰“清风庵”,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皇王赐名“大明禅院”,明天顺戍寅年(1458年)赐名“宝光寺”,清代因其山势形似弯月,更名“月山寺”。月山寺历经金、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计八百三十余年的历史。月山寺和塔林自古盛名远扬,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寺院三面环山,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依中轴线而建,分为东道院,西道院和中禅院三部分,寺院景观有……[详细]
九渡寨
  九渡寨位于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年代为清。 九渡寨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在九渡村南、丹河峡谷西岸的马头峰顶部有一处寨堡,因为在九渡村,所以叫九渡寨;又因为乡民传说杨六郎曾在此驻军打仗,所以又叫杨六郎寨;又传说此寨建于宋代,所以又名宋寨。沿着马头峰东北坡下的青石台阶可以上到寨堡。九渡寨东南北三面为绝壁,西边寨墙外为山坡,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九渡寨是一座石砌寨堡,由石灰岩石块、白灰浆砌筑,呈长方形,东西长45米,南北宽12.7米,面积5715平方米。寨墙高7.9米,厚1.5米,上设巡道与垛隍。巡道外侧建防御墙体,高2米左右,防御墙上设有瞭望孔,或为射箭孔,呈拱券式,高0.85米,宽0.55米。在巡道外侧寨墙的墙体上设置有石雕龙头滴水。寨门开于西南面,正对坡道,出寨门下石砌台阶,是一处梯形小院,石造墙垣,南侧原有房屋4间,现仅存残垣断壁。寨门拱券式,宽0.9米,高2.3米,……[详细]
沈鹿宿火神庙
  鹿宿火神庙位于新区阳庙镇沈鹿宿村中,坐北朝南,现有山门、拜殿、大殿、东西厢房及东西跨院等古建筑,占地约有五亩之大,整座庙宇宏伟气派。山门为三间,前后有廊,中有大门,两侧有掖门,东掖门为南方门,西掖门为火德门。山门前后分别有两根四面八棱石柱,柱约有3米高,上面刻有楹联;后两根石柱上的楹联已模糊难辨,前两根石柱上的楹联为:“位正离宫炎炎帝德光南极,堂居坎地赫赫神威璨北□。”山门前后廊墙上共砌有10通古石碑。一通为“重修桥梁碑记”,立碑时间是乾隆三年三月,据碑文记载,火神庙前有一座桥梁,因“风雨损坏,桥已倾颓”,村民便集资重修了桥梁,使“桥焕然复新”。据年近七旬、原村党支部书记沈克让介绍,庙前桥梁一直保存到“文革”前,桥下有渠,引秦河水灌溉农田,后毁于“文革”。又一通为“初建戏楼碑记”,立碑时间是乾隆二年十一月;据沈克让介绍,庙前原有戏楼一座,每年正月初八,附近十里八村都来这里“耍故事”,舞龙灯……[详细]
11、大盐店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盐店
  在沁阳市怀庆办事处北寺街中段路西有一老建筑,原是沁阳党校的办公场所,沁阳人称为“大盐店”的地方。大盐店创建于清末民初,为官商合办的盐业转运批发销售场所,至今约百余年了。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空虚,就进一步发展盐业,把盐税作为一项重要财源。当时,山西临汾一家姓候的盐商在怀庆府和官方合作建起了盐店,因其经销的是海盐,海盐又俗称大盐,大盐店由此而得名。其经营手段是转运批销:一是直接供应豫、晋各府署、官家及军队用盐;二是向大盐商批发;三是通过下属的经销铺向民间销售,为当时怀庆府一带规模较大、辐射面积较广的官商合办转运批销盐业市场。据记载:大盐店原占地10000多平方米,内有办公、值班、仓储等房屋百余间,四周砌有高大的围墙,东面临街建有大盐门店数间,后历经改建,现仅存一座三层主楼及北仓房和南侧楼。主楼坐西面东,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面积90余平方米,墙体青砖砌成,自上而下用红砖砌出纵横排列的……[详细]
12、邓禹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禹墓
  邓禹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为怀庆府旧治,原沁阳县)城西3公里王曲乡里村村东部,1982年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禹墓坐南面北,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原封土堆较大,有夯层。后逐渐削减,现存封土3~6米,南北长54米,东西宽46米,面积2484平方米(合3.67亩)。墓地原有天禄、辟邪。天禄早年被盗。辟邪青石雕造,高1.15米,长2.6米。为便于保护,1984年8月市沁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辟邪迁入博物馆“河内石苑”内保护。地下部分:地下有墓道长28米,墓室为小砖砌穹隆顶式。在26米长的轴线上,自北向南布列着方型、长方形的墓室5个,各室的面积分别为5.28、12.42、20.77、11.9、15.37平方米。最南端墓室内有一方形石棺,四边起槽。轴线两边分别有……[详细]
天宁寺三圣塔
  天宁寺三圣塔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院内,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位居河南三大金塔之首。天宁寺三圣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方形基座占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边长8.6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基座南面一券门上方有青石题额一方,-“中天一柱”四个大字,为怀庆知府张甑题。第一层塔身四面设门,门两边施隐窗,在普柏枋以上设砖砌斗拱承托撩檐枋,以上各层叠涩密檐下均施菱角砖,并砌出腰檐。檐上砌菱角牙子,其上叠涩做出密檐,各层高度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宽度也逐级收敛,使整体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刹顶为一小宝塔,相轮式刹座,上置宝珠。从外观看,三圣塔庞大的基座用青石砌面,给人以稳固刚毅之感。砖造塔身,通体呈土色,拔地而起,雄健于世。铁铸刹顶,又给人以坚不可摧的感觉。木骨大架含而不露,只在心室极处才可窥见。三圣塔外观仿唐,内部结构似……[详细]
博爱青莲寺
  博爱青莲寺位于博爱县鸿昌街道办事处九街。年代为清。 博爱青莲寺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青莲,是佛教经典中最美丽的花朵。《大藏经·阿含部》说她是水花中的第一:“一切水花中,青莲花第一”;又把她比作僧尼严格修行的标准:“一切善法中,不放逸第一;”还把她比作佛眼:“佛眼犹若青莲花,超过日月百千倍。”慧远、慧永只在佛教经典中知道青莲花,怎奈今天看到真实的青莲花,心中非常高兴,于是,就在荷塘之畔搭建了窝棚,朝夕观赏,歌颂经卷。鄈城僧众、居士捐资修建起一座寺院,慧远、慧永遂以佛教所赞赏的青莲,命名为青莲寺。释昙始,是刘宋时的高僧。关中(陕西)人。号白足和尚。出家后,常显神通。晋孝武帝太元(376~396)末年,携带经、律数十部,至高句丽弘扬教法,此为高句丽闻道之始。义熙初年,还归关中途中,来到青莲寺。这时慧远、慧永历经战乱,避祸江南。释昙始便驻锡青莲寺。青莲寺是我国最早的以青莲命名的寺院。全国以青……[详细]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位于博爱县苏家作乡寨卜昌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参观。 寨卜昌村背靠太行,南濒沁河,依山傍水,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是明代迁至此地的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共-筑而成的封建地主村寨。现存建筑少数建于明末清初,大部分为清乾隆、嘉庆和道光年间修建。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清代民居建筑群,二是古寨墙、寨河、石桥。河南焦作博爱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清代民居建筑,主要包括12个院落和1座祠堂。其中1号院为二进四合院,现存4座20间。2号院3号院为主挎平行式二进四合院,现存2座16间。4号院现存5座22间。5号院现存5座19间。6号院现存7座27间。7号院现存4座16间。8号院现存5座19间,1947年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部占用,西厢房为-办公室。9号院10号院现存5座19间。11号12号院现存3座11间。王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现存4座12间。另存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