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8日,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
  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位于郑州市管城区南乾元街与东三马路交叉口西北角天荣服装城内(原三益街小学),在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的北侧.民国年间曾是“湖北会馆”。1920年北洋政府交通教育司在这里创办铁路职工学校,被称为“京汉铁路郑州职工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为“三益街小学”。1921年初,经北洋(京)政府交通部批准,在郑州建立郑州铁路职工学校。1921年6月,学校建成并启用。因铁路工人高斌、姜海士等人经常于夜晚来校上课,故称“工人夜校”。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赵子健从北京被派到郑州铁路职工学校任教,并代校长。他从调查工人情况入手,向工人讲授文化知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19…[详细]
开封天主教堂
  开封天主教堂位于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理事厅街41号,是河南总主教区主教座堂,也是我国天主教著名的教堂之一。占地面积约为10亩。1917年由意大利传教士谭维新主教主持所建,历时三年时间,于1920年全部竣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开封现保存最完整的古欧式建筑之一。教堂具有很浓的欧式特点,整座教堂俯视角度来看成“十”字形,具有很深的天主教信仰内涵。主要建筑有:教堂、主教楼和钟楼。该教堂于2006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是著名的哥德式建筑,教堂建筑南北长33.45米,东西宽17米,高约18米。教堂内部的正北端为主祭台。在主祭台圣体栏杆前的为东西两间更衣所。更衣所上层为唱经楼,主祭台正南方东西两侧…[详细]
开封纪念塔(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
  开封纪念塔又名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坐落在开封市中山路南段,开封火车站西北方向350米处。此塔高二十余米为六棱石砌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下宽上窄,下层直径约二米有余,塔外形颇似一个硕大的杀手锏直刺云天,塔前立有一人高的石碑,上 书“阵亡将士纪念碑,开封市重点文物”等字样,塔后则另立一块同规格的前些年的修缮记事碑。塔上层高约十五米左右,其六面应有碑文的,但却被白灰覆盖,中下层各面为嵌入的青石碑刻,但可见有明显的改刻痕迹,原碑文被凿去,以新刻文字取而代之却又未添墨描绘,再则工匠水平低下,不是按常规的把石板磨平再刻,即旧痕未平又撰新字,而使人难以辨认,经细心揣测,方记下如下碑文,中层为:爱科学,爱…[详细]
万氏旧居及万氏佳城
  万氏故居是民国时期曾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万选才的故居。2006年6月,万氏故居入选河南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60多间房屋,分为东西两个大院,彼此之间有门道相通。万氏故居为民间二进四合大院的传统建筑风格,每所院子的临街房、过厅和上房都面阔五间,高大宽敞,雕梁画栋。其中,东院由万选才一家居住,后面的上房为两层楼,当地人称“司令楼”。万选才去世后,葬于该村东边的万氏佳城。万氏佳城占地约50亩,坐北向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大门、八角亭、牌坊、墓冢等,两侧还设有厢房、卫士室,森然有序。这些建筑融中原传统与欧洲式样于一体,风格别致,为洛阳现代重要文物。类别:古建筑时代:1927、1932地址:嵩县闫庄…[详细]
鲁山邓小平旧居
  鲁山邓小平旧居,位于河南省鲁山县老城大街,建造于1948年,2006年6月8日,鲁山邓小平旧居入选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
  石林军事会议旧址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逐鹿中原,解放汤阴时与汤阴只有数里之遥的石林成为大后方,刘邓大军的指挥部就设在石林,在这里驻扎12天并召开了著名的“石林军事会议”的地方。2017年1月,石林军事会议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历史背景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逐鹿中原,解放汤阴时与汤阴只有数里之遥的石林成为大后方,刘邓大军的指挥部就设在石林,在这里驻扎12天并召开了著名的“石林军事会议”。旅游开发200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2005-2010年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石林军事会议旧址”被列入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的第4条线路———以刘邓大…[详细]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
  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部旧址是河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乡市卫辉市苍峪山大峡谷西段狮豹头乡柳树岭村西头,主体建于十九世纪末,1943—1944年曾作为第七分区临时司令部,领导了汲县、林县、淇县等广大豫北地区的抗日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抗日杀敌的壮烈战歌。皮定均司令部旧址坐东朝西,硬山式灰瓦顶,为11间石砌单层民房组成的四合院,由过道、南屋、东屋、西屋、院墙组成,总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具有典型的山区建筑风格。旧址外北侧存放了三口石磨,讲述了皮司令带领广大军民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大门门楼窗楹上还存有皮司令亲笔书写的“毛主席”三个字,简朴大方。南屋内展板对皮定均司令员的生平事迹进行了介绍,…[详细]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于1949年至1950年,1952年11月原平原省撤销后,由新乡地区行署接收,第二年成为新乡地区党校。1959年11月划党校西部平原省省委旧址主楼为豫北宾馆。中共平原省省委旧址自1950年建成至今已经历五十余年。 中共平原省委旧址建筑群现存建筑有主楼一座、辅楼四座,坐南朝北。主楼为平原省省委-办公楼及省委办公厅办公楼,平面呈“十”形,占地面积1242.64m2,建筑面积为4056.08m2,其主体建筑主楼分为两部分,中间部分为四层平屋面,两边为三层平屋面;两侧次楼为两层坡屋面。通长84.74m,主楼一层地面、楼梯间、卫生间及次楼地面均为水磨石,次楼楼梯间及二层以上…[详细]
英福公司钱庄旧址
  英福公司钱庄旧址,位于焦作市区新华北街东侧市蔬菜副食品公司一分公司院内,建于1919年,现为二进四合院,现存中厅、后院主楼及左右配楼,面积614平方米,保存尚好。2000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是焦作市市区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近现代建筑,是该市近代金融业发展的代表和缩影,同时还是焦作市近代城市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利用价值。为加强对英福公司钱庄旧址的保护,2014年以来,焦作市财政局先后下拨经费67万元,对英福公司钱庄旧址进行了维修保护,文物所在的解放区政府对英福公司钱庄旧址的保护高度重视,拨出专款10万元用于对旧址维护。市文物局组织专人深入调查和挖掘文化内涵,广泛收…[详细]
人民胜利渠渠首
  人民胜利渠是建国以来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它结束龙王“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渠首位于黄河北岸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以西1500米处武陟嘉应观乡秦厂大坝上,对岸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解处,故人民胜利渠位于黄河下游的最上端。兴建人民胜利渠是1949年提出的,1950年勘查、规划、设计,经中央批准,1951年3月开始施工,1952年4月举行开闸放水典礼,同年6月灌溉农田。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亲临视察了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途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总干渠平行于京广铁路,灌区涉及新乡、获嘉、武陟、原阳、延津、汲县…[详细]
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旧址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41平方米。1946年9月27日,晋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司令部在此驻扎。10月,刘、邓--率部发起陇海路段反击战和曹县、定陶、巨野、鄄城战役,4个月歼敌4.7万人。11月,野战军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政委邓小平号召全军指战员振奋精神,多打胜仗。司令员刘伯承作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命令全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部队,解放全中国。此后不久,解放区形势有了好转,军民团结一致,备战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次会议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的序幕奠定了基础。2000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被濮阳…[详细]
全国档案馆址
  全国档案馆址位于东风湖南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三十四年(1945),襄城县日伪维持会会长张寿臣建,始称大佛殿,后因在此宣扬礼教,改称礼教会馆。该建筑为二层双檐回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宽24米、进深6米、高12米。九脊八坡歇山式,四角微挑,小灰瓦覆盖屋顶,正脊为雕花灰筒瓦,中间置宝瓶。室内为木质结构,二梁起架。回廊檐柱24根,墙体内柱16根。楼内设木质楼梯,二楼前、左、右为外走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来,档案利用越来越迫切,1958年5月成立襄城县档案馆,馆址设在礼教会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新建第一个县档案馆,已载入《中国档案事业史》一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将此馆列入文献资…[详细]
卢氏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卢氏县城西南98公里处的官坡镇兰草中学院内。乘三门峡至卢氏班车到达县城后转乘卢氏至兰草班车直达。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三门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该军部是当年红二十五军从豫入陕时程子华、徐海东等将军办公居住的地方,旧址现存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12间(军部会议室),东西厦房各三间(军部领导人住室),保存基本完好,另存有部分照片、床等革命遗迹。该景点已做为重点开发项目,拟开发建立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这里四面环山,地势险要,景点建成后与玉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洞…[详细]
南阳杨廷宝故居
  杨廷宝故居亦称杨家大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旧城区解放路南端,是我国著名父杨鹤亭是民国时期南阳的第一位知府。杨家大院同北侧的泰古车糖公司、徐家大院等 共同构成南阳市目前保存比较好的民居建筑 杨家大院现有处院落,其中最完好的一处院落还保留有两进院,这两进院占地 座,门房、厢房、过厅、上房等均保存完整,院落之间为巷道分隔并连通,尽管房屋陈旧,但每一处房屋皆印着历史的痕迹。 门房临街,现大部分被居民辟为门面房, 但屋顶仍保留着历史建筑的风貌。墙壁、屋顶、门庭柱子等基本上是原始风貌,但因被南阳色织厂幼儿园占用,墙上 门庭柱子下面均有雕刻精美的石礅,却在幼儿园维修房屋时用水泥包裹。 杨家大院及相邻的…[详细]
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榨楼)
  中共鄂豫边省委旧址位于桐柏县东北60公里,回龙乡东南7.5公里榨楼村。1935年,鄂豫边省委、豫南桐柏山区游击队驻此。1938年9月,在此建立信桐县委书记王祖宣,后为文敏生。1943年,信桐县委、政府、武装总队设此。旧址现有瓦房院落一座,西层三间楼房是当年开会的地方。北屋三间楼房,门楼东边三间现已不存,门楼西边三间草房。…[详细]
湍河老桥
  湍河老桥,俗称“洋桥”,位于内乡县城东菊潭公园的高台之下东南侧约20米处。该桥由民国时期宛西民团司令别廷芳筹资,河南省建设厅资助,天津大幸公司承包修筑,于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25日动工,1937年7月建成通车。东西全长308.60米,宽4.10米,高5米,28孔,系钢筋混凝土式桥梁,特别是下部结构采用排桩式中墩,美观大方,雄壮有力,可载重汽车13吨,为当时河南省3座永久式大桥之一。内乡湍河老桥是近代建筑史迹,它不但是我省当时罕见的公路大桥,也是我省引进西方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先例。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原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
  中原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位于河南省社旗县城关镇彰新寨村,建造于1948年,2006年6月8日,中原野战军高级干部会议旧址入选第四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
鸡公山近代建筑群
  清朝时的信阳鸡公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在一段时期内,这里曾有美、英、法、德、俄等23个国家的传教士、商人等建造的近500幢别墅,故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目前遗存的老别墅有上百幢,它们构成了全国为数不多的山中建筑奇观。2014年鸡公山近代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鸡公山建筑群的形成,与一个叫李立生的美国传教士有关。1890年,原名丹尼尔·纳尔森的李立生,从美国来到湖北汉口。1902年平汉铁路通车后,铁路经过信阳鸡公山,他开始在河南信阳传教。1902年10月21日,李立生和同伴施道格,首次踏访鸡公山。据鸡公山管理区旅游文化局局长何军介绍,李立生的女儿玛…[详细]
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及三十一师司令部旧址位于新县陈店乡程七湾村。1928年7月下旬,第七军和地方党领导人在柴山保的尹家咀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吴光浩牺牲后由徐向前担任),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全师120余人,编为四个大队。这是鄂豫皖苏区第一支红军队伍。军部设在尹家咀,后迁至这座祠堂。军长兼师长徐向前曾住在祠内办公,领导边区军民粉碎了“鄂豫”、“徐夏”会剿,并在这里训练部队,亲自教红军战士使用机枪等武器。同年冬,在此传达了鄂豫边第一次党代会会议精神。2004年被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工农红…[详细]
光山吉鸿昌旧居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红色旅游景点---吉鸿昌将军旧居,位于光山县城西8公里的城关镇胡围孜村。北有宁西铁路、叶罗高速公路、312国道,东有京九铁路、阿深高速公路,距京广铁路枢纽站信阳市90公里。吉鸿昌旧居原为裴氏祠堂,始建于民国七年,民国九年竣工。是当时的吉、长(吉林、长春)镇守使,将军府将军裴其勋亲自组织筹建的。建筑座北面南,二进18间,为一天井院落,内有回廊一周,有正殿和东西厢房,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640平方米。1931年春和1932年冬,吉鸿昌将军两次率部来光山,居住在裴氏祠。在这段时间里,吉鸿昌将军刻石寄言志,苏区寻真理,巧计助红军,除恶安民心。他的足迹,踏遍了紫水弦山,他的革命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