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市 > 庐山市旅游

庐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庐山海会寺
  很多人都知道,庐山有“五大丛林”(丛林是佛院的代名词)。奇怪的是,到了近、现代,“五大丛林”中名声最显赫的不是归宗、秀峰等,而且位于五老峰下、离海会镇不远的海会寺。本来,海会镇俗名茶庵。因宋代有僧人在此建茶庵,夏季免费给行人供应茶水,所以至今附近老一辈的人还习惯地称此地为“茶庵”(又名土楼镇)。1933年蒋介石在海会寺附近办军官训练团,才将它改名为海会镇。海会寺是在海会庵的故址上建立的。海会庵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由西来的和尚兴建。庵背靠五老峰,面临鄱阳湖,庵名“海会”,取百川汇海之意。咸丰三年(公元1853)遭兵燹,房舍一片瓦砾。光绪年间,有位法名至善的和尚来此,斫木伐竹,盖茅棚独居,清苦-。姑塘驿官魏兴林每次乘船经过鄱阳湖,遥望五老峰,只见云雾缭绕,风光奇秀,心想那里必定有不同寻常的人居住。有一天,他寻至五老峰下,见茅棚里有一老僧正-参禅,魏不禁肃然起敬。待老僧坐禅已毕,魏……[详细]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中国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之一,位于五老峰东南,始建于公元940年,书院“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书院历经沧桑,屡兴屡废。至到南宋朱熹重建书院,并亲自在此讲学,方得以兴盛。白鹿洞书院现存在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由书院门楼、紫阳书院、白鹿书院、延宾馆等建筑群落组成。建筑体均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2012年,白鹿洞书院已形成集文物管理、教学、学术研究、旅游接待、林园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据陈舜俞《庐山记》等史志记载:唐德宗贞元时(785-805),河南洛阳人李渤与其仲兄李涉……[详细]
庐山观音桥
  观音桥,座落于庐山东南麓的星子县境内,由白鹿洞循九星公路南行,经五里公社再折向西北行数公里,即可见一座石桥横跨高崖,这就是著名的千年古桥——观音桥。观音桥又名栖贤桥或三峡桥,建于北宋初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它是一座石造单孔桥,长24.4米,宽4米,桥面铺以大石,两侧砌有石栏,桥孔内圈由七行长方形石首尾相衔,凹凸榫结,渐弯呈弓形。在桥孔正中石块上刻有当日造桥的能工巧匠的名字:“……江洲匠陈智福、弟智汪、智洪”。观音桥,被誉为“南国桥梁建筑上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任凭桥下“银河倾泻,起蛰千雷”的三峡涧水狂奔撞击,桥身却安然无恙,至今经受汽车重压仍岿然不动。难怪游人观赏古桥,遥想当年陈氏兄弟凭着劳动的双手凌空飞架巨桥,无不拍手称赞:“神施鬼没,巧夺天工”。观音桥畔,秀林葱翠,景色如画。桥的南端,傍山矗立着石造小亭,亭内有一眼清泉,俗名“招隐泉”,为唐代茶神陆羽品题的“天下第六泉”;另一头有石……[详细]
归宗寺
  归宗寺 背负金乾峰和紫霄峰,从玉帘泉西行1.5公里,便可来到这座占寺的遗址。归宗寺为庐山五大丛林之首,距县城12公里,位于星德公路与星蛟公路的交接处,有溪水潺潺绕寺而过。寺前地势平远开阔,寺后山势回翔如鸾,古樟成荫,翠竹丛生。在中国的禅宗史上,归宗寺占有重要一席。 关于归宗寺的由来,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晋朝王羲之任浔阳太守时,曾在金轮峰下游览。去职以后,遂卜居于峰下。晋咸康六年(340年),四域高僧达摩多罗(一说为佛驮耶舍,不确)来见,王羲之推重他的为人,于是舍宅为寺。据方志材料记载,归宗寺“壮丽甲于山南诸刹”。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辙在咏归宗寺的诗中写道:“来听归宗早晚钟,疲劳懒上紫霄峰;墨池漫垒溪中石,白塔微分岭上松。佛宇争雄一山甲,僧橱坐待十方供;欲游山北东西寺,岩谷相连更几重。” 历唐宋以迄元明清,归宗寺几经毁坏和重修。清朝康熙年间,迦陵国师从沈阳来到庐山,于此修佛殿三……[详细]
紫阳堤
  紫阳堤 位于江西星子县城南鄱阳湖畔。因前面与落星石相对,故又称“南康星湾石堤”。始建于北宋元棺间,郡守吴审礼以郡治濒湖,风涛险恶,往来舟楫停泊无所,于是构木为障。因草创简陋,仪十余年即废。崇宁间,郡守孙乔年报请以石为堤,长500余米,堤内又疏浚二个停泊之所,俗称“内澳”,可容小船千艘,岁久渐圮。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着手大力修复。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集理学之大成者,生于建炎四年(1130年),卒于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其上任伊始,见旧堤岁久不治,水波荡击,木腐土疏,澳内则淤泥堵塞。于是筹钱百万,米五百斛,于淳熙七年(1180年)动工。朱熹“间亦躬行于上,劳苦勤恤者甚至”,凡用工一万七千二百有奇,在旧堤上增高三尺,益以土石,疏浚澳中淤泥,澳外挺木以护,闸门制备坚固,又于闸内设池引泉,以备干旱。远而望之,宛若一城,屹立于……[详细]
庐山黄龙寺
  庐山黄龙寺坐落于庐山玉屏峰麓。所在踞庐山之中,前对天王峰,后枕玉屏峰,西为赐经亭,下临大溪。寺宇为“万山环抱,松杉碧绕”,修篁蔽日,景色奇幽,“居然胜地”。相传早在晋代,释昙诜在此修持,并栽下2株婆娑宝树、1株银杏。庐山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肇建的。相传,当年释彻空云游至玉屏峰下,目睹这里“山势环拥”,丛林茂密,清潭飞瀑,风景幽邃,即“心爱之”,并有住下-之愿。但当时看到山麓之中,千鹿成群,游嬉其中,不可接近,有碍建寺。当即默念祈祷“此间于我有缘,群鹿为徙”。次日,释彻空再往探看,果如所愿,“不见鹿踪”。于是,释彻空就地殊茅立寺。初以此处曾是群鹿出没之处,山野空旷,名之“鹿野”。立寺之初,寺亦名曰“鹿野禅林”,时任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曾题寺额。其后释彻空法承临济宗黄龙派,且寺靠黄龙潭而建,故又名之曰“黄龙寺”。彻空主寺黄龙寺寺务的数十年中,逐步完成殿宇堂阁的建筑。竣工之时,黄龙寺为……[详细]
万杉寺
  由秀峰寺东行约一公里,便来到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万杉寺。寺后北上,原有庆云庵、五乳寺;东去抵卧龙冈、多一庵;东北距栖贤、海会寺约十余里。这所寺院位于庆云峰下,因宋代僧人在寺院四周种植杉树万株而得名。宋代大文学家苏辙记述:“仁宗初年,有僧手种万杉,特为建此寺,仍以禁中佛赐之。”万杉寺始建于南朝的粱朝,原名庆云庵,唐代称为庆云院。宋景德年间,僧人大超播兴-,扩建庙宇。天圣中,仁宗听说万杉美景,赐名“万杉寺”,并御书“金佛宝殿”匾额。此后,万杉寺名声鹊起,高僧名儒往来不绝。宋代朱熹曾来此行寻,著《万杉寺》诗。赞叹万杉奇观:“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称道千载佛光:“当年雨露恩,千载有馀浊。”志书记载,万杉寺先后建有金佛宝殿、庆云亭、暖翠亭、散珠池、散珠亭等。此外,卧石立壁之中还曾有许多名人石刻。其中宋仁宗御书“国泰清净”、槐京包帚书“龙虎岚庆”尤为珍奇。“龙虎岚庆”原刻在寺后塔前的巨石上,旁边的小……[详细]
简寂观
  简寂观简寂观原名太虚观,在庐山南麓金鸡峰下,是南朝宋著名道士陆修静修行处。陆修静博精星象,好方外游,青年时遍访名山,求仙学道。于刘宋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到达庐山,爱金鸡峰下水秀山灵,遂建观其下,名曰太虚。采药炼丹、传授门徒、静心颐神、撰写道经,在庐山度过了七个年头。陆修静逝后诏溢简寂先生,取“止烦曰简、远嚣在寂”之意,由是太虚观改称简寂观。简寂观在当时是庐山乃至江南最大的道观,庙宇宏丽,规模雄伟,金宫玉阙,倚崖六层。观中的藏经阁,有陆修静奏请御赐道经并经诫、方药、符图1228卷,据说是用“龙箧贮存”,相当讲究,是当时道教最大的经库。简寂观四周风景极佳:观后有苍翠古樟和陆修静手植的14棵六朝松,这些古松“龙鳞雪斡,蔽日干霄”,“偃者拂地、耸者入云”,虬枝古斡图画所不能写,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庐山胜景之一。林中有听松亭、白云馆、朝真馆、炼丹井、捣药臼、洗药池,以及陆修静讲道与观星象的礼斗石,观……[详细]
铁线观音像碑
  铁线观音像碑 山门内,延伸出一条探幽的小径,两旁的冬青树枝蔓修长,飘然交合。铁线观音像碑就坐落在这条石径上,有瓦亭覆遮。画像采用国画中的铁线描法,故称铁线观音。相传画像的上半身为唐吴道子所作。元泰定二年(1325年),画师姜月境将其续为全身坐像。整座画像浑然一体,几乎无法找到接续的痕迹。画中的观音端庄丰腴,服饰华丽,嘴角微翘。非常有趣的是,这尊观音两眉之间开有天日,嘴角两旁还绘有胡须。据说,唐、宋时期,观音大士有着丈夫身。元以后,观音逐渐演变为母性形象,有了观音娘娘、观音0之称。画像在技法上描绘精细,线条流畅,疏密有致,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 观音像碑采用星子特产金星石料刻制而成,刀法纯熟,深浅得当。既再现了唐代画家的风格,又具有中国石雕艺术的特点,是极为珍贵的艺术品。原石刻像碑毁于1966年。1980年根据原石刻拓片,重新镌刻成碑,立于花岗岩石座亡。1984年,将像碑迁至……[详细]
恭乾禅师塔
  恭乾禅师塔位于庐山牯岭西南的金竹坪,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即公元1618年,为恭乾禅师的墓塔。据《庐山志·续志》记载,恭乾禅师在万历七年创建九齐寺,后九齐寺香火日盛。历史上恭乾禅师塔曾多次出现坍塌,1986年经全面维修后,文物管理部门一直定期对它进行维护。重修后的禅师塔分为三级,由八块花岗岩组成,高3.5米,基座直径1.3米,静卧在万绿丛中,庄严肃穆占地200余平方米。四周以雕花栏板与花饰望柱组成的围栏,高雅清新。基座上有六角形石墩,墩上用仰覆莲承托圆鼓石,石上刻有“圆寂禅和尚鼎塔”等字。六角石柱的相轮上,刻有“皇图永固,帝道遐昌,0-常转,佛国增佛,阿弥陀佛”等禅语。在相轮与仰覆盆之间饰以仰覆莲座。祭合左前方有天然卧石,上 书-“卧碑”二字。卧碑上方有巨石为船,船头有一座三级六面石塔,古朴优美,人称船塔。船头翘仰,似欲腾空飞去。此塔集经幢与喇嘛塔的特点于一体,颇为少见,是庐山现存最大的一座……[详细]
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
  庐山会议旧址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这里原是蒋介石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的三大建筑之一,于1937年落成,名庐山大礼堂。解放后改名“人民剧院”,外表壮观,内饰华丽。1959年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均在此召开。毛泽东同志主持了这三次重要会议。庐山会议纪念馆:现旧址已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像。庐山大厦:位于纪念馆右侧不远处。原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匾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4个大字。现已装修成标准客房的旅游宾馆。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即为1935年落成的庐山图书馆,现用作商场、餐厅。导游:位于牯岭东谷掷笔峰麓。里面保存着当年许多珍贵的实物、照片、材料和根据纪录片制作的录相片,供游人观看。右侧不远处的“庐山大厦”为外观4层、内有6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原为-……[详细]
12、七贤寺
七贤寺
  栖贤寺 循三峡涧北上,距观音桥数百米,有一座响名天下的古刹,这就是被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的栖贤寺。古志记载,这座宝寺曾经是风光无限:右倚石壁,左俯流泉,狂峰怪石,翔舞于金彩之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堂祠亭阁,掩隐于葱郁之中。南齐永明七年(489年),谘议参军张希奏建寺,原址位于九江西部10公里处。唐宝历初,江州刺史李渤将该寺迁置山南,由赤眼(亦曰拭眼)禅师智常任住持。相传李渤曾在此读书,报故名栖贤寺。在一起读书的共有七人,又称为七贤寺。千百年来,风刀霜剑,兵燹匪祸,栖贤寺屡有兴废,现在的栖贤寺为解放后重修。 栖贤寺原是一个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先后建制山门、佛堂、驻节堂、爱堂、应真阁、刘西涧祠、净成精舍、双镜楼、慈云庵、寒泉亭、五老亭、玉渊亭等。今均已不存。现录述于下,以供玩家踏勘。 ……[详细]
庐山毛泽东旧居
  庐山毛泽东旧居位于九江市庐山市庐山风景名胜区芦林1号。位于庐山芦林湖畔,建于1961年,人称芦林一号别墅。别墅主体建筑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四合院,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1961年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和1970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同志在此生活、工作。旧居于1984年改作庐山博物馆馆舍。其中毛泽东同志在庐山工作、生活的卧室,依然原物原样保存,供人参观,教育大众。1993年,庐山人民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在芦林湖北端修建了毛泽东诗碑园。庐山毛泽东旧居和毛泽东诗碑园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是庐山重要的旅游、接待人文景点。保护范围:以文物建筑本体为界,东至山脚,西至院门,南至围墙,北至后山脚.面积:5800平方米.……[详细]
14、秀峰寺
秀峰寺
  秀峰寺 秀峰宾馆向西,倚山傍门立着两块阔大的石碑。西边的一块石碑为康熙御书“秀峰寺”三个大字。御碑高六尺、宽三尺,笔势雄健,神情俊逸。书载: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春,开先寺高僧超渊前往淮安迎驾,一直随同至松江(今上海市华亭县)。超渊大师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深得圣心赏识。于是,康熙皇帝敕赐御书“秀峰寺”匾额。此后,巡抚郎廷极修碑,学士查升作碑记。东边的一块石碑为皇太子胤扔手书“洒松雪”三字。白乐天曾赞匡庐奇秀甲天下,苍松插天,飞泉似雪。赵子昂又将山中居所名为“松雪斋”。于是,太子兴致大作,题写“洒松雪”,又赐赵子昂《法云渡海图》。自从康熙父子恩赐匾额经图,开国先兆一变而为群峰竞秀。名山气象,蔚乎改观,“世之人无不知有秀峰矣”(郎廷极《秀峰寺记》)。 ……[详细]
15、康王观
康王观
  康王观 康王观在星子县西四十里庐山康王谷中。据《庐山志》载:“康王者,楚怀王之子熊绎也,秦灭六国时,王避乱谷中。秦将王翦追之急,天忽大风雷雨,翦人马不能前,得脱。遂隐谷中不出,因名其谷曰康王谷。”萧粱大同年间,道土张族深栖康王谷中学老子之术,以丹药符篆救人疾苦。梁武帝为嘉奖其道行,赐名“康王观”。 康王观背靠悬崖峭壁,前俯清溪,光鉴照人。四周古木参天,是修道炼丹的极佳之地。宋熙宁中,又赐名“景德观”。建炎中遭兵毁后移建于白龙湾西,香火兴旺。观边有珍珠柏千年古树一株,据传有一次被山贼焚烧已枯,后有一异人将一粒丹丸放人裂缝,树竟又复活。宋代理学家朱熹、道教理论家白玉蟾皆曾游历,并有诗描写其壮丽辉煌的建筑和秀丽奇绝的风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