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
  桥溪村古民居建筑群(含世德堂、朱氏祖祠、守庆公祠、世德楼、燕怡楼、慎安居、凌云馆、宝善楼、桥溪小学(原称“宝园”)、宝善家塾、渊庆楼、宝庆居、继善楼、逸楼、世安居、祖德居),位于梅县雁洋镇辖区内的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广东省名胜风景区的阴那山五指峰西麓。明万历年间(1573—1619)开村。村中仅有朱、陈两姓人家历经数百年的艰苦创业,营造了富有客家风情的山水田园村落,面积约1平方公里。村中古树婆娑,石径阡陌;小桥流水人家,各种型制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临溪傍水,错落有致。村中从明清时期至民国初年建造的较有特色的客家传统民居和私塾学堂建筑主要的有仕德堂(含善庆楼)、朱氏祖祠(又名观音厅)、守庆公祠、世德楼、慎安居、燕诒楼、宝善楼、凌云馆遗址、宝善家塾、桥溪小学(原称宝园)、宝庆居、衍庆楼与龙庆又楼、世安居、祖德居、继善楼、逸庐共16处,2002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桥溪村……[详细]
黄圃石岭山海蚀遗址
  石岭山海蚀遗址位于中山市黄圃镇西面尖峰山北段石岭山东面山脚(东坑大冈山脚)一带,占地范围2500亩。它不仅是广东沿海迄今为止所发现规模最大的海蚀遗址,而且是广东为数不多的保存完整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属白垩纪红砂岩砾石地质,其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等在珠江三角洲现存海蚀遗址中,是最完整的地质标本,有着非常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黄圃海蚀遗址揭开了黄圃作为广东四大古海镇之一,几千年沧海桑田的神秘面纱。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目前该海蚀遗址占地范围2500亩(约16750平方米),海拔为29.4米,由于长期的海侵海蚀,形成多处岩洞,裸露的山岩形成河卵石为主的岩层和山体奇观,山脚有一巨大岩洞,当地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云游此处,在岩洞中住过,因此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村民在此建有……[详细]
崖门古炮台
  清新会崖门炮台位于新会市古井镇崖门村崖门海口东边。建于清初,雍正后历代重修。炮台呈弧形,背山面海。炮位连绵伸展长达180米,组成级深3.5米、高5.5米的城墙状炮台。台基直下海边,基前垒石作防浪墙,基部用花岗岩砌筑,其上则用三合土夯筑。炮台分上下两层,下层炮位二十二个和二个门洞,炮眼尺寸有两种,一是1.4×1.5米;一是1.1×1.5米,遗有四千斤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铸造的铁炮三门。炮位间设隔墙,高均3.5米,宽呈倒梯形,上边2.2至3.2米不等,中部平均深2米,下边0.7米不等,下边壁上设放灯窗共17个,高0.55米、宽0.4米、深0.36米。第二层用条石置于隔墙上作通道,宽2米,石厚0.15米至0.2米。炮位21个,分别置于下层的隔墙中间,炮眼高0.9米,宽0.8米,夯土墙高1.6米,在0.6米处出一道阶级,宽0.3米,再上有了望窗和驼峰式缺口,了望窗24个,高0.5米、宽……[详细]
五大会馆遗址
  会馆是旧时同乡人士在外地都会、商埠所设立的馆舍,是供同乡聚会、议事和寄宿的场所。赤坎原为古港埠,清康熙年间废除海禁后,素有航海经商习惯的福建船商载货来赤坎埠贸易,与土民相得,陆续招集同乡来此经营。因闽人引聚渐多,集居一处,乃成福建村及福建街。赤坎与外地商贸往来,福建人开其先河,继而潮、浙、穗及高、雷等地的商船、绅贾接踵而至,地方渐旺。随着商贸的发展,清朝年间先后建造了潮州会馆、高州会馆、闽浙会馆、雷阳会馆和广府会馆。由于经济交往,建筑工艺亦受影响,一幢建筑,往往融汇各地风格。此时期兴建的房屋布局还是四合院式结构,青石基础,高台式砖墙,歇山顶,抬梁或穿斗式梁架结构,但梁架、墩柱雕刻精细,装饰堂皇,艺术价值颇高。潮州会馆,遗址在今福建街内,始建年代不详,从尚存的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和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两次扩建的碑文与鼓石,可知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中期以前。会馆建筑布局幽雅华丽,……[详细]
莲花山古采石场
  莲花山古采石场位于广东省番禺市东部的莲花山镇,是岭南地区的一处具有二千年历史的古采石场遗址。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番禺县志》载:明万历七年(1579年)及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都有勒碑禁采,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夏鼐视察象岗发现的南越王彩画石室墓,并到采石场考查,写下“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的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对南越王墓石材从岩性组合、岩石学特征、风化程度、岩石成因及时代方面与广州近郊、南海西樵山及三水等地区的古采石场及岩石作对比鉴定,认定南越王墓主要石材采自莲花山。由此,这个采石场的开……[详细]
罗州故城遗址
  罗州城设于唐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废于宋开宝五年(即932年),历时350年。位于河唇龙湖村东侧,总面积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后山鹤地岭,南有案山鸭岭,九洲江从城北流过,成为天然的护城河。罗州城地险要,交通方便,因而一直是唐代罗州政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辖境主要是今化州、吴川、廉江,中期也辖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陆川、博白三县的一些接壤地带。故城遗址由几个独立又联结的城区组成,北城区为主城,城貌保持较为清楚。城区平面呈方形,南北长101米,东西宽95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南墙中央有一城门,透过丛生的杂树野草还隐约可辨。中部城区平面呈方形,依稀可辨东、南、西、北4个门,东西门和南北门各相对立。在南城区,可发现有一条宽11米的平道贯通,并可确认这条平道是北城区、中部城区、南城区通往南郊的交通要道。故城的城墙为黄泥、石灰混合夯筑。故城遗址布局有效仿唐代长安城的明显迹象。其……[详细]
207、仁寿寺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寺
  仁寿寺位于祖庙路,是一个与佛山、禅城得名关系非常密切的佛教寺院。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密宗上师纵堂首建,与当时的塔坡寺、德寿寺、三元寺并称为佛山四大丛林。顺治年间的国师玉琳通琇禅师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主持募捐并重修山门。至道光年间,因仁寿寺僧粮久乏,法运式微,广州华林寺住持释仁机(祗园)大和尚受佛山官绅的邀请,到佛山募化重修仁寿寺。咸丰元年(1851年),工程完毕。经过几度修缮,寺院规模更胜从前,前至佛山涌将军桥头,后达文华里尾,左邻镇南街、右连三官街。寺内除四座主大殿外,仍有后殿、左右偏殿、龙华堂、方丈室、斋堂、客堂以及僧舍99间和花园一个。1935年由佛山佛教密宗弟子李佩弦等捐资在园中兴建一座高达七层楼阁式的如意宝塔,并于1938年由虚云大和尚亲自主持了开光仪式,盛极一时。此塔颇具特色,塔身为七层八角汉式塔,镶有藏文碑匾,塔内供有十多尊瓷制佛像,其中红绿度母佛像为石湾冠华陶……[详细]
大岭山观音寺
  大岭山观音寺位于东莞市大岭山森林公园石洞景区中心,是至今为止东莞第一座自筹重建寺庙与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镇四镇相邻,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据载,大岭山观音寺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观音寺一度香火鼎盛,高僧辈出,然经时代变迁,古寺毁于战乱。其前身为观音古庙,只是一座小小的土地庙。1914年改奉观音菩萨。文革期间,古庙基本荒废。改革开放后,当地信众修建数间小庙,因无人打理,久成危房,破败不堪。1991年左右,一位香港人在原址重修,并在古庙附近塑弥勒佛佛像一座。法不孤起,遇缘则兴。感应道交,不可思议。2001年,觉悟法师任观音古庙住持,并改名为观音寺,发愿重兴古寺。针对百废待兴的局面,觉悟法师从规范管理、-办道入手,依教奉行,庄严道风,广结善缘,领众熏修,引领信众树立正知,正见,正信,带领寺院走上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轨道。在当地政府和十方信众的大力支持下,……[详细]
海丰鸡鸣寺
  海丰鸡鸣寺,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3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1987年,陆丰定光寺释达观和尚几经跋涉,寻到鸡鸣寺旧址,决心师承印真复建鸡鸣寺。翌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日成立鸡鸣寺筹建理事会,年底由潮州开元寺释定持方丈主持,举行奠基典礼。1989年农历三月十七日,由开元寺堂主释弘歉法师和南岩寺当家释弘如法师举行重建动工仪式。1999年底,省佛协副会长、光孝寺首座大和尚释宏满被聘为该寺方丈。现鸡鸣寺已初具规模,建成恢宏壮丽、气象庄严的大雄宝殿,殿内奉祀三宝佛。并先后建成外山门、三大士阁、禅房、钟鼓楼、素菜馆等,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山门牌坊“鸡鸣寺”为著名书法家、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所题,并有释定持、朱……[详细]
化州孔庙
  在化州市宝山之南。又叫文庙。宋嘉定二年(1209)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厥,为孔庙建筑奠定了基础,后历经元、明、清数代多次移建与重修,至清嘉庆五年(1800),孔庙建筑格局始告形成,其中包括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和明伦堂、学政署、石龙书院等,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孔庙建筑群规模宏伟,占地广阔,约1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庙前有开阔的广场,矗立着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枢”巨匾一方,行人至此,会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牌坊旁有砖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长6米,深5米,相传古时文人应试,如饮了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过牌坊搭级而上为面宽3间的先师门。进入先师门,迎面是崇基石栏的大成门,门左侧为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青砖铺地,古柏参天,中间一条笔直甬道直通大成殿。通道两侧为东西二庑,各有走廊分通……[详细]
211、慧光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慧光塔
  连州慧光塔,位于连州市慧光路南端慧光公园内,始于南北朝宋泰始四年(公元468年),具有1500多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砖塔之一,是省重点保护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从连州市有关部门获悉,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连州市慧光塔成为清远市首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雨洗刷,加上地质变化,慧光塔发生了倾斜,目前塔身倾斜值达1.07米,因而从1985年至今,慧光塔被众多媒体称为“东方斜塔”。慧塔的旁边,有一个用生铁铸造的古塔顶盖。当年建塔时,因塔顶盖太重,无法提升上去,只好搁置在塔的旁边。因此,古有“惠州古塔无影,连州古塔无顶”之说。整座宝塔为木构塔,唐宋年间修建成楼阁式砖木塔,外墙为土红色,平面呈六角形,内部为斗拱型结构,塔身中空,有梯道可登,每层有回廊环绕,塔高九层十七级49.86米,每层用砖砌出角柱,层层向上递减,呈直线收缩,造型美观。站在塔……[详细]
顶联大夫祖祠
  大夫祖祠,又称林鸣鸾知府祠、广业祠,位于揭西县钱坑镇顶联村委会湖眉村,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661.73平方米,该祠建于清康熙年间(正厅墚架有康熙通宝钱木雕)。堂名源远堂”。该祠堂是潮汕地区较大型祠堂之一,也是揭西地区与塔头阔口园吴氏家庙并列大型祠堂之冠的祠堂。大夫祖祠前有一大埕,可容千人以上。正面为三山门楼,可三门出入。石门匾书:“大夫祖祠”,门楼立柱上皆石构梁架及石雕。三面石壁皆浅浮雕图饰。前后天井各种四颗罗汉松,而且各有一老一新,老松或为原建所植,苍劲挺拔,老而弥坚。中厅双拜亭有外四石柱和内四石柱支撑亭顶,内四柱每侧二柱上为五栿梁,外四柱每前后二柱分别支撑檐边横桁。五栿梁上为前后横楣加两侧细梁成长方框形。以双层斗栱支撑中间三桁,斗栱间为札牵木雕,四角飞檐下倒悬木雕莲,后横楣上有三层勾云状通花图案,早期的雕饰简洁、精炼而写意。拜亭顶为双叠重檐屋顶。屋上架屋,飞檐斗角。中厅也八柱,内……[详细]
普宁城隍庙
  普宁城隍庙,位于广东省普宁故城洪阳镇东北侧,旧县衙东北约三百米处,与文昌阁毗邻。普宁城隍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普宁置县之时,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古建筑物。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普宁城隍庙是普宁八百余乡共同拥有的,是古普宁县乡民庆贺丰年、祈求太平、联系乡情、结交友谊的民间庙会,是难得的古建筑物,极具文物价值。普宁城隍庙历经明、清两代数次重建、修建。清康熙三十四年,知县赵勉周重修中堂及门楼廊庑。康熙四十八年知县安定枚重建后堂,两廊六司房舍,成为三厅二天井宫殿式古式建筑。计东西宽27米,南北深60米,总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前厅为三山门,门楼左右供奉马官,门内左右为千里眼、顺风耳。中厅正以工代赈供奉伯府大人(俗称城隍公)。后厅分殿,分别供奉城隍夫人、十八罗汉和千手观音。正殿与后厅中间有……[详细]
中山报恩禅寺
  报恩禅寺,原名观音庙,位于葫芦岗山麓,黄圃镇观仙路1号,原名观音庙,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距今约320年),占地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1988年和1995年重修。1999年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由宗教局接管,改名“报恩禅寺”。2001年经省市政府批准对外开放,成为中山市重要的宗教场所,寺内终年香火鼎盛。2003年经扩建和重修,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亭、斋堂、客堂、慈济苑等精美的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色浑然一体,庄严典雅,是中山观光旅游之景点,游客络绎不绝。……[详细]
榕城双峰寺
  双峰寺位于榕城区东山莲花心,与潮州开元寺、潮阳灵山寺并称“潮汕三大名刹”。始建于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原址在磐溪都双山,后移建于此。其内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地藏阁、东西长廊,寺中之“寿”字碑(五代希夷先生陈抟书,碑本移刻于肇庆。原碑刻在四川大足县,全国各地摹刻者颇多),“虎”字碑(清张国梁书)颇足赏味。为古八景之一“双峰晚钟”,当夕阳西下,飞鸟归巢之际,漫步寺中,香烟袅袅,木鱼笃笃,钟鼓声声,令人闲逸出尘,陶然忘机。双峰寺为潮汕地区现存三大古寺之一,现为揭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揭阳市区马山巷。始建於宋绍兴十年(1140年),旧址在磐溪都双山(今桂岭镇双山村),为法山禅师所创。明初,石山禅师移建於县治马山巷今址,乃粤东地区一大丛林。是时寺宇壮观,佛相庄严,茂林修篁。每当夕阳西坠,钟鼓钹铎齐鸣,梵呗阵阵,木角笃笃,景色迷人,为礼佛和游览胜地。扩建后规模宏大,遂与潮州开元寺、潮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