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是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丰山公园内。纪念碑建于1984年12月,一说是为了纪念在东江地区的牺牲的革命烈士而建,另一说是为了祭奠阵亡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成员而建,并在1990年7月列入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此碑占地1.5万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宽1.8米,底座宽6.4米,碑前有六尊人物雕像,碑后有一面浮雕墙。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占地1.5万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宽1.8米,底座宽6.4米;碑的正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题写的碑名,另外三面有红棉、青松和翠柏的图案。碑座有铜铸的楷书碑文,讲述东江地区人民从-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对革命的贡献。纪念碑前方有一座纪念广场,广场两侧有六尊在1986年设立的花岗岩人物雕像,分别刻划了虎门销烟参与者、同盟会成员、东江工农革命军战士、中国工农红军战士、抗日战争女战士、解放军战士。广场前面有……[详细]
广济门城楼
  潮州古城现存的东城墙上的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楼,宫殿式三层歇山顶。可登城楼顶观韩江水、湘子桥。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门城楼修缮按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设计,恢复明代石木结构,保留东门楼原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建筑总高度为24.43米,比原城楼约高出2.4米。二楼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复为石柱,三、四楼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结构;梁架、门窗、栏杆、瓦脊等均恢复明代形式,拆卸构件经甄别后尽量利用,以保存更多历史痕迹;瓦面、墙体、地面、石质、台阶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缮后的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环窗改为格扇门。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门城楼原称“广济楼”,也称“韩江楼”,民间俗称“东门楼”。广济楼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民国廿年(1931年)重修。广济门城楼是一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0,外城门原有“东……[详细]
中山西山寺
  中山西山寺位于广东省中山城区西山公园内,原名仁寿禅林,又称仁寿寺。也称武峰和第一峰。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间,是读书人喜聚之地。距今已逾四百多年。该寺使用土地面积1671.85平方米,建筑面积1363.46平方米。西山寺坐北向南,深三进,硬山式顶,抬梁式木架构。前进两边有厢房,天井两旁两廊均为卷棚顶,后进两边有偏殿,三进是水泥红砖结构的二层楼房,底层为僧舍,上层藏经。西山寺武峰环境优美,游人不少,每逢佛诞、初一、十五等节日,上香礼佛的信众较多,寺内香火鼎盛。解放初,西山寺仍有僧人上香礼佛做法事。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0期间,宗教信仰被当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批斗,寺院庵堂被占用。1987年,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迁走占用单位,将西山寺归还,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1988年10月5日,西山寺正式对外开放,经市宗教科商量协调,将其它寺院的僧人调集到西山寺共住修行。当时到西山寺的有桓林寺的释庆真、……[详细]
锦石岩寺
  笔者去过3次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也许是机缘未到,3次都是匆匆而过,览山观石,竟不知此山中还藏有一座千年古寺。直到几年前,一位朋友说,韶关有不少白领阶层周末会住进寺庙体验生活,而丹霞山中正好藏有这么一处妙地锦石岩寺。于是,在某个周末,笔者到此小住两日,听晨钟暮鼓,食清粥素餐,让清净之所“为心灵减压”。 峰回路转疑无径 柳暗花明别有天 丹霞山风景区分为上、中、下3层以及锦江风景区,锦石岩寺位于丹霞山之下层风景区。车开进第一道山门不久,朋友就指着半山绝壁说:“看,那中间狭长的岩石缝隙间便是锦石岩寺!”从下往上看,千仞绝壁半腰处,一座古朴石窟寺庙的飞檐翘角横空而立,在“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悬崖半空,有一排从山石里长出来的房舍。 车继续往前开了几百米,到第二道山门前停下,我们往左上了石阶。一路拾级而上。山路比较陡峭,加上下了雨地上湿滑,走起来颇感吃力。爬了半个小时,到达半山亭……[详细]
德庆三元塔
  肇庆三元塔位于德庆县城东南面的白沙山上,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塔呈八角形,高九层,厚三米,塔身砖砌。八尊石雕的托塔力士分布在塔脚八个方位,神态威严。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塔的几何线条都十分匀称。塔的内部结构严密,外部批荡十分讲究。肇庆三元塔以“永新不旧”的特色闻名于世,传说批荡塔身时,工匠按照“永新不旧”的严格要求,选用的材料不是一般的土砂灰浆,而是名贵的朱砂灰浆,先后用了九百九十九斤九两朱砂,因此外观历久仍新,光彩照人。整个建筑,技法与艺术水平较高,有独特风格。据传说,塔身全部用银朱灰涂抹,有“只新不旧”之说,至今尚鲜艳如昔。著名书法家秦萼生为该塔亲笔题联:“蘸笔豪书光日月,凭栏高唱定风波”。肇庆三元塔又名“只新不旧”塔、“常青塔”、“永恒塔”,位于肇庆市德庆县城东321国道边的白沙山,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三元”即状元、会元、解元,源于人们盼人才,祈求状元、榜眼、探花“三元……[详细]
北山古寺
  阳山北山古寺坐落在贤令山麓,坐北向南,因山构筑,占地十多亩,飞檐翘角,体态堂皇。周围群山相抱,树木葱笼;寺前禹门叠浪,馨泻而下;寺内花木丛生,环境幽美,为本县寺庙之冠。北山古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之后历代屡经增修。寺原为四楹大院,首楹右为郑仙翁祠,左为韩大仙祠,中为大门,横眉上刻“北山古寺”四字,一双石狮雄居山门左右。门内设放生池,清撤的九曲水,从寺后“古洞韵泉”处徐徐而注;池上筑金水桥,过桥即为二楹的元帝殿,殿右为三元祠,左为七贤祠,祠内墙嵌有宋书法家米蒂草书:“且看山斋”等唐宋明清的八件碑刻,笔意精劲,世所罕见。三楹右为文昌祠,中为观音阁,左为读书松桂林,墙壁上嵌有清阳山令萧炳埅韩愈真迹:“鸢飞鱼跃”等碑刻,并存放着宋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清阳山令符翕手书《谒韩文公祠》和清简朝亮《登贤令山诗》等碑刻,这些碑刻,书法精妙,件件珠玑,令人叹为观止。四楹为大雄宝殿……[详细]
127、六榕寺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六榕寺的别称)以塔显”之称。六榕寺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茏,文物荟萃。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标志,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基本信息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六榕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后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花塔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后苏东坡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详细]
南亩镇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
  南亩镇鱼鲜村红军标语、漫画 (一)保存在南雄县南亩镇鱼鲜村王瑞东住屋楼上。写于1932年夏“水口战役”之后。标语有两条。其一长1.3米、宽0.90米,字大8×6厘米。内容是: 粤军弟兄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工农! 粤军弟兄暴-动起来拖枪来当红军! 欢迎粤军弟兄来当红军! 粤军弟兄要使家里老母有饭吃,只有暴-动起来! 医治白军伤病员! 优先待白军俘虏兵! 其二长1米、宽0.90米,字大8×10厘米。内容是: 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消灭广东敌人 打倒一切帝国主义 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 消灭地主武装 红军I45甲A 该楼壁还存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出兵东三省,反对帝国主义进攻苏联。”、“打倒国民党政府,建立苏维埃政府,反对拉夫”等标语,据当地老人回忆说,红军只去过南亩一次,时间是1932年夏“水口战役”之后,鱼鲜村所有的红军标语和漫画都是那时留下的。 (二)保存在南亩鱼鲜村水楼西墙上。石灰白字,长20……[详细]
广东华侨博物馆
  广东华侨博物馆是广东省侨办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全国唯一一家省级专业华侨博物馆。1995年奠基,2002年建成,2009年11月开馆,现有藏品4000余件(套),2010年被确定为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馆舍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陈列展览面积4200平方米。总投资4200万元,其中省财政拨款1700万元,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捐款近1700万元,省侨办投入800万元。主题展览由广东华侨历史陈列、广东华侨民居、广东华侨博物馆建设回顾组成。广东华侨历史陈列分为移民海外、艰苦创业、文化传承、浩气长存、情系乡梓、华侨事务六个部分,全面系统展示广东华侨历史文化,彰显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历史丰碑。同时还经常举办华侨文化艺术专题展览。广东华侨博物馆以服务国家、服务侨胞、服务社会为宗旨,力争建成全国收藏、研究华侨历史文献文物,展示华侨文化,弘扬华侨精神,传承华侨文化的重要基地,开展华侨文……[详细]
新会学宫(新会博物馆)
  明、清新会新会学宫位于新会市会城北门马山下。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元末毁于兵,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其后续有修葺。20世纪50年代重修时学宫内部分建筑曾有改变。现存建筑物自南往北依次有: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东庑和西庑、大成殿、尊经阁等。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殿顶脊饰清咸丰年间佛山石湾吴奇玉店烧造的“双龙抢珠”彩釉陶塑脊。殿身柱网为身内双槽,副阶周匝。建于石砌须弥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围以石雕望柱栏板。大殿下檐斗栱,外施七铺作单抄双插昂重栱计心造,里转七铺作重栱计心造。明间补间铺作两朵,次间、梢间各一朵。上檐则以穿插梁承托撩檐枋挑檐,梁下施一跳插栱。殿身屋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构架之上,置局部通雕花纹的厚板托檩。这种屋架形式在省内现存古殿堂中也极为少见。尊经阁为双层木石结构,建于高台基上,歇山顶,梁架为抬梁与穿斗式结合……[详细]
深圳弘法寺
  弘法寺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仙湖植物园内,背靠梧桐山,首任长老本焕法师。弘法寺地有深圳“绿色心肺”之称的梧桐山麓,1985年7月1日破土动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内兴建的首座寺院,现任方丈为印顺大和尚。弘法寺是1949年建国后,国内兴建的首座寺院。弘法寺由于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陈地深圳,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深圳弘法寺寺坐东南,朝西北,依山拾级而建。建筑面积三万余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下而上建有:山门殿、天王殿、佛教文化展览楼、大雄宝殿、藏经楼。两边及侧面分别建有客堂、祖师殿、伽蓝殿、钟鼓楼、观音殿、地藏殿、功德堂、方丈楼、退居楼、卧佛殿、斋堂、禅院、僧寮、客寮、云水堂等。其中的斋堂可称得上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斋堂之一。雄伟的大殿、秀雅的卧佛殿、质朴的禅堂、俊巧的山门殿,斗拱飞檐,层层叠叠。水连寺,寺含山;绿树黄瓦交相辉映在蓝天白云下。晨风里,鸟话花香梵音起;夕阳下,青山无语问禅家。她地处中国改……[详细]
兴道书院
  兴道书院兴道书院在棉湖镇之东南,前临云湖。湖两旁,一为“之”字形桥,一为拱形桥,各有千秋,湖边木棉挺立,直刺云天。站在书院之前,近望隔湖岭顶埔,有如砚台。远望则层峦叠嶂,正中有铁山,海拔近五百公尺。三山并排,有如笔架。真个是“三山排青,一水汀碧”。书院正座宽十三公尺,深四十六公尺,前面门楼高耸,屋檐凌空,大门上有石刻“兴道书院”四字,有联云:“兴纪五百年,见知闻知,自古皆称名世;道传十六字,同学同乡,于今共颂作人。”门背则刻“砥行立名”。门楼内为天井,步入大厅,为文昌爷宝座。再过一天井,是一排高楼。楼下一厅二房,楼上斗拱交错,画栋雕梁,脊檐巍峨,祀魁星爷。楼前挂木匾书“造凤楼”。又有联云:“是楼上主人,云水湖桥资览胜;幸棉中学子,凤龙台阁定初基。”书院左侧为瑞制祠,宽二十五公尺,深三十公尺。中央有一拜亭式厅堂,建筑精美,清雅脱俗,周围有书室二十余间,向着中厅,如众鸟之朝凤。解放前后,书院几……[详细]
肇庆阅江楼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详细]
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计有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三庐等宅第。占地2.54万平方米,共有厅房506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头时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计有大小厅房202间,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陈慈黉故居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总格局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点缀亭台楼阁,通廊天桥,萦迴曲折,进之如入迷宫,乐而忘返。据说以前陈家有个专司开关窗门的傭人,每天清晨开窗,开完所有的窗,又开始关窗,当所有的窗都关上了,天也就暗了。陈慈黉故居的建筑材料汇集当时中外精华,其中单进口瓷砖式样就有几十种,这些瓷砖历经近百年,花纹色彩依然亮丽如新,各式门窗造型饰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富丽堂皇;木雕石刻多以花鸟、祥禽为内容,表达吉祥、吉庆、富贵的美好愿望;此外故居内的书法石刻皆出自……[详细]
增城正果寺
  正果寺又名佛爷寺,在荔城镇东北部十三公里,正果镇北缘瑞山之右,与正果一中吡邻相隔。寺为供奉宾公生佛(又名牛仔佛)而建。宾道者金牛都(今正果番峰村)人。生秉异质,早悟禅宗,自少出家削发于明山寺。南宋皇祐元年(一0四九年)坐化于瑞士石藤箩之中,真人肉身圆寂,僧徒遂以肉身装塑建寺祀之。传说:“焚香礼拜,烟从今之正果寺冒出,究其缘由,烟从龙口入,顺其道而由尾出,谓之瑞龙降佛地,遂于宋庆元三年徒寺于瑞山之右,取名”正果寺“。成佛岩的正因寺是龙之首,今之正果寺为龙尾,次乃前因后果之征兆。宾公生佛生平济世扶危,御灾捍患,慧观缘起,志修行,功德0,修成正果。可谓先有其人,后成其佛,先有宾公生佛,后建正果寺。寺靠增江上游,龙门下,僻万山舟车不辏之中,引龙门之水为功德水,植瑞山之林为坻圆,人杰地零,植此建圩,取名正果。正果寺历史悠久,自宾公开左以来,历祀数朝,宋、元、明、清,乃至民国,相沿至今,史逾九百年。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