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旅游

广东省文物古迹介绍

塔岭烈士墓园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烈士墓园。他的提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领导特别是原东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的重视和支持。曾坤延、郑群等老同志带头捐款,社会各界纷纷鼎力相助,共筹集资金46万多元。塔岭烈士墓园工程1993年开始动工兴建,1999年竣工。塔岭烈士墓园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园分三部,前部是墓园直道,长73米,有仪门,门上有“魂壮九连”4字,两侧书对联“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血写诗篇”。中部是大坪,琉璃瓦牌坊式大门,座东向西,坊额刻文“塔岭烈士墓园”,两侧对联“战功昭日月,……[详细]
白云山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白云山南面山麓登山公路的左侧。广州市白云山建设管理处1995年4月刻石《能仁寺简介》记载:“该寺由幻寄、惟中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按:1851—1874),其地即宋代之玉虹洞(又名‘玉虹涧’),涧上有小隐轩,为李昴英当年解职归隐于文溪(按:今长塘街)后,慕白云山之胜,在此疏泉凿石,辟地为亭,雅集友朋吟唱之所。”同治年间《番禺县志》卷二十四载:“能仁寺在白云寺东南,即旧玉虹洞故址,道光四年(按:1824)建寺,右有虎路泉。”1924年5月17日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在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古应芬以及邵元冲、黄惠龙、侍卫长马湘等十多人陪同下,浏览了白云山,并在能仁寺小憩。几天后,又返回能仁寺休养。1937年日军侵华,1938年10月广州沦陷,能仁寺被日军烧毁。1993年秋,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于原寺基位置上重建能仁寺,历时一年多竣工。……[详细]
英德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广东省英德市区北江东岸大站镇江南村,1985年被列为“英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塔距今已390余年,曾两次遭受雷击,北面一行狗牙式砖被击落,但塔身保存尚好。该塔为出檐平座空心砖塔,座南向北,八角九层,高48.5米,每层均有8个船蓬式券门,东南西北四门均通塔心,其余四个门为外壁龛,有塔刹。首层高5.48米,外围周长34.4米,塔身厚3.4米,建筑面积约220平方米,以上逐层楼列递减。平座上窄下宽,用6层狗牙式砖叠涩出檐,后用同样方法还原,加砌7层平砖,再用了层狗牙式砖叠涩上平座,每角隐砌出一个半六角形柱,砖柱之间呈栏额式。二层以上建筑方法与首层大致相同。据知情者说,原塔身每层铺有楼板,并有梯可供攀登至最高层,因年代久远,楼梯现已全毁。文峰塔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正面之感,这充分体现了明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它与南山鸣弦峰相互衬托,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又与英德城区隔江对望,从市区向……[详细]
何仙姑家庙
  何仙姑家庙是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小楼墟何仙姑旅游景区内。始建于唐朝,历经沧桑战乱,屡经修建。明代作大规模修缮,清朝清咸丰八年(1858年)重修。家庙砖石台梁式结构,第一、三进13架出前廊为封火山墙;第二进四柱一间五架拜亭为硬山顶,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翘装饰。庙内外装饰以木雕、灰雕、砖雕为主,飞檐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精湛优美。大家请留意,庙正面山石门镌刻的隶书门额:“何仙姑家庙”,为咸丰八年戊午嘉平黄培芳所书,山门镌刻的行书石对联:“千年履舄遗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当年吏官王映斗手笔。上联中“履”,“舄”二字均指绣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绣花鞋留在井边的故事。下联反映了何仙姑家庙历史悠久和人们对何仙姑的崇敬。宗庙内有仙姑殿、庙顶仙桃、仙姑井、三忠庙、八仙堂等景点。每年家庙有两大节庆,农历三月初七仙姑诞、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善信自发举行盛大纪念活动……[详细]
465、贞仙祠
贞仙祠
  贞仙祠有1200多年历史,是古邑四会的一座古祠,历代屡毁屡修,现在的贞仙祠是1982年由四会旅港同胞苏东霖先生捐资重建的。建祠初期,有两副对联,如今仍留于门口和祠内:“贞风留竹柏,仙气活鱼螺”,“麻缕纺当年,一片冰心尘不染;鱼螺传千古,千寻潭影月同清。”在贞山的山溪里,有种鱼叫做煎鲫鱼,鲫鱼一面煎成了黄褐色,而另一面象平常鲤鱼的色,俗称“煎鲫鱼”。有一种石螺则是无尾笃的,俗称“无笃仙螺”。相传贞女躲进深山后,一直没有忘记村子里孩子们放牧捉鱼摸螺的艰苦生活,时时回来煎鱼,煮螺给孩子们充饥,一天那几个纨绔子弟进山企图施暴,贞女把剪了尾笃准备炒的石螺和刚煎了一边的鲫鱼踢落到山溪里,义正词严地呵斥他们:“宁死不从,休想辱我!”然后登上潭边石崖纵身跳下深潭,大家正欲下潭捞起文姑遗体的时候,骤闻仙乐齐鸣,众仙姑乘着彩云飘然而至,将文姑托起,然后飘然西去。而在贞山山脚的山溪里就长满了肉质鲜嫩、美味可口的……[详细]
李小龙祖居(李小龙故居)
  李小龙祖居位于均安镇鹤峰社区上村,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小龙1940年出生,1959年定居美国,其后在西雅图大学修读哲学,先后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和创立截拳道拳法。李小龙曾获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电影巨星奖、《时代》杂志的“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关于李小龙祖籍何处,祖居又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纷,近年来,顺德市政府办公室经过两年多的考证,终于揭开历史之谜——李小龙的祖籍和祖居均在广东省顺德市均安镇上村乡。在上村村口,一座高大的祠堂,这便是李氏宗祠了。正堂上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的灵位。整座祠堂显得宽敞整洁而有肃穆之气。李小龙祖居离李氏宗祠不远,大约有半里路左右,就位于以李小龙的名字命名的“小龙巷”的中部。李小龙祖居占地51.8平方米,分一房一厅一厨一天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砖木结构民居。该房是李小龙的祖父李震镖所建……[详细]
467、河婆塔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婆塔
  河婆塔,位于揭阳市揭西县河婆镇西北郊横江河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塔建于清嘉庆年间(1805)。塔八角七层,(残)高二十八米,全由青砖砌成。每层之间边缘,由砖块砌成花边,精美脱俗。塔门北向上游,上石刻“清河砥柱”四大字。旁附刻“清嘉庆乙丑春月建。各层有门洞,洞顶分别嵌石刻书“千秋监”、“云路”、“天衢”、“东海”等。最高层有塔廊。塔顶原有一灰葫芦,直刺青天。清末为雷击毁,失去尖顶,上积尘土,生满鸟榕,枝叶交错,苍翠茂密,现塔刹已修复。河婆古塔,是进入河婆盆地最先可见的古建筑物,与西南边玉峰(又名大庙山)两相辉映,同为河婆山城之标志。此塔乃镇水塔,原建于河弯之东,三面环水。兴建此塔,意图紧水口,镇水妖,以为“清河砥柱”。然因江流蜿蜒,如迥肠九曲,偶逢暴雨,古塔终淹于浊流之中。1970年,河婆将弯河改直。宝塔由河东划到河西,似觉塔飞过河,古塔变为灵物,世称“宝塔飞渡”。由于水移山改,河道如箭笔直……[详细]
汕头宝峰禅寺
  宝峰禅寺座于汕头市濠江区河浦宝峰山山麓,又名金钟山,前名宝峰岩,周围茂林修竹,鸟语啁啾。山巅上有莲花石,也称观仙石,登顶俯瞰,寺院隐于绿荫中。宝峰禅寺始建于明初,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据当地县志记载,洪武年间,乡民常闻宝峰山上的狮吼石洞夜间传出钟鼓之声,众人遂结伴诣往探其究竟。见狮吼洞内灯光闪烁,观音菩萨应迹于洞内,从此显圣之事传开,有乡民陆续前来进香膜拜,不久众人塑菩萨金身供人瞻仰礼拜。洞内还有一泉水,其味甘甜,涓涓不息,饮之能去除杂病,至今不知泉水源头。寺院还有一处古老闻名遐迩的《望仙台》;位于寺院山顶,仙龟巨石之间,相传很久以前,就有山民在巨石缝中总能看到若隐若现的仙人景象,从此奇闻不断传开,之后瞻圣望仙者陆续不断,有缘人皆能演见神仙,至今如是。此处是潮汕地区最古老的登山演仙圣地之一。宝峰禅寺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200余亩。2000年,宝峰禅寺主持法性法师对寺院进行整体规划,在原有的……[详细]
虎门林则徐销烟池旧址
  虎门销烟池在东莞县太平镇口,南临珠江,北靠牛背山,西为镇口关隘.19世纪30年代英国、葡萄牙等武装0鸦片进入我国南方边陲。大量鸦片运入,危害我国人民健康,无数金银流出国外,害得国弱民穷。清道光帝接受林则徐禁烟奏折,特派林则徐赴广州查办,迫使外国鸦片商在虎门交出了鸦片2万多箱,共重1175吨。为了销毁这些害人的-,特意筑了两个大池子,长宽各45米。池底平铺石板,四周栏桩钉板,池旁开一涵洞,池后通一水沟。销毁鸦片烟时,先将池内蓄水,撒盐成浓盐卤水,将鸦片分批投入池内,用浓卤水溶化。然后再投入生石灰搅拌,马上引起反应。0开了,使其分解销蚀。最后把这些混合废品残渣用江水冲走,涓滴不留。三个星期后,终于销毁殆尽。当时(1839年6月3日到25日)销烟池中的池板、木桩等遗物现陈列在池旁的鸦片战争博物馆里。销烟池旁立有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念碑一座。博物馆运用了141件实物、130幅历史照片、19个图表以……[详细]
南磜观察第
  南磜观察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南磜镇南磜村。由黄氏十五世祖琼石公(号作楫公)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清雍正年间建成,历时30余年,故当地又俗称“晚成堂”。2002年黄氏后裔集资重修。坐西南向东北。由泮池、外大门、照墙、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三堂五横前后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79.6米,总进深89.5米,共计房屋173间,占地面积约7124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约4792平方米。悬山顶、灰瓦面、三合土夯墙。正立面呈凹肚形,麻石条大门框。下堂方形石基支撑构筑木质屏风。下堂与中堂之间左右两庑对称,方形石基木柱支撑,抬梁式木质梁架,中间天井宽大。中堂为敞厅,比下堂高一台阶,抬梁式木质梁架,圆形石基木柱多柱支撑构筑屏风;中堂前过廊屋檐下施卷棚顶。中堂与下堂之间的左右两廊厅对称,木质梁架,中间天井略小。上堂石基木柱支撑与木质屏风构筑屏风,供奉黄氏先祖牌位。花胎高而陡,卵石不平整。后围……[详细]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忠烈祠)
  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中山公园内。在馆中,展示着不少抗战时期的珍贵藏品,其中包括被掳劳工证件、抗战期间潮汕籍空军资料、日方在侵华期间发行的多期画报、潮汕地区出水日军、潮汕民间抗日所用的--等武器、军方及日军物资一批、华侨抗日爱国侨批一批,甚至笔录的亲闻日寇侵略罪行、官家小姐参加救护队所留的战地赠言本等藏品,已经超过350件,这些藏品均来自民间收藏家及相关慈善机构捐赠。1939年6月,日军华南沿岸,发动了攻占潮汕的命令,在6月21日端午节当天出动飞机44架次,对汕头地区进行大肆轰炸。“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霎时间,烽火连天,家园被毁,满目疮痍,尸殍枕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在危难时刻,潮汕军民共赴国难,与疯狂的日寇展开了激烈血战,谱写了潮汕人民抵御外侮的壮丽篇章。潮汕抗战史,是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的一道缩影,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便蓄……[详细]
榕石永福寺
  榕石永福寺,位于广东揭阳惠城北郊半公里处榕山,古称“榕石庵,”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崇祯十七年(1644)和清康熙九年、乾隆五十五年、光绪二十二年(1896)修建,1989年至1999年重建一新,规模宏大,并改称“榕石永福寺”。1987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登记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是惠来名胜之一。“古榕报石”,有古榕抱石而生,榕则虬枝劲干,石则苔痕斑驳,木石结缘,蔚为奇观。石上曾有一祠奉祀九子母神,明代又于其旁建榕石庵。据今幸存于寺内、清乾隆六年(1741)方世滨《员门碑记》所载,明万历八年,县太学方秉臣,因向倚榕石而建的“九子母(一胎生九子)祠”,求子有验,遂将榕山之粮地捐献,当年便创建榕石庵。又据清《惠来县志》记载:“榕石庵在县城一里处,崇祯十七年知县沈煌建,寇乱颓圯,清康熙十一年重修”。民国时,庵坐东向西,分为首座祀庵主、施主和玉皇大帝,第2座祀大颠祖师,第3……[详细]
冯如纪念馆
  冯如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恩平市区北部鳌峰山顶。建于1985年。2000年4月被命名为首批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馆舍1栋,馆舍为现代建筑,馆舍前壁高8.4米,后壁高6.9米,成斜面平顶形,建筑面积303平方米。馆内陈列冯如航空史料及有关图片。馆舍前有面积500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高1.95米的冯如全身铜像,并陈列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赠送的歼五型退役战斗机一架。冯如(1883-1912)原名九如,号鼎三,祖籍广东恩平,旅美华侨,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受美国莱特兄弟飞行成功的影响,冯如在侨胞的资助下,决心制造飞机。1908年5月,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开办了中国人首个民办飞机制造企业——“广东制造机器厂”,开始设计制造飞机。1909年9月21日,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首架双翼飞机(又称“冯如一号”),在美国……[详细]
陈济棠公馆
  陈济棠公馆 位于广州市中山一路梅花村。是一座园林住宅。建于1930年,由公务局技佐罗明聿设计。建成后成了国民党党政要人聚会之所。1949年7 ━9月,解放大军渡江东后,蒋介石曾在此召开一连串国民党中常会,决议成立“国民党非常委员会”,并与李宗仁密商策划坚守大陆。 公馆院门向东,门内建八角亭,主楼建在院子中部,北面建附楼,南面原有水池和假山,现水池假山处已建了办公楼。 主楼高二层半,坐北向南,砖、混凝土混合结构。外墙红砖砌筑,南面为入口,门顶端处施山花;立四通柱承托二楼的出檐。门厅后设梯上二楼,两侧设房间,内有壁炉,地面铺水泥花地砖。二层顶为天台,前部建穹窿顶亭子,后部建房舍。二楼后面有梯通向附楼。 附楼高二层,分东西二楼,红砖砌筑,靠南面为走廊,北面设房间。东楼盖绿琉璃瓦。现为省妇女联合会办公使用。 陈济棠(1890 ━1954年),字伯南,广东防城县(今属广西)人。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毕业……[详细]
东征阵亡烈士墓园
  民国广州东征阵亡烈士墓园位于广州东郊黄埔长洲岛万松岭。是纪念黄埔军校师生在1925年两次东征中光荣牺牲的516位烈士的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纪念坊、墓道、凉亭、墓冢和纪功坊组成一中轴线。墓园坐南向北,面临珠江,后枕万松岭,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有“小黄花岗”之称。纪念坊矗立珠江边,高约10米、宽约47米,用长方形花岗石砌成,3个大石拱门,中门较大。坊上两面石额篆刻贴金“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为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题书。顶上为棕色琉璃瓦,庄严肃穆。墓道用花岗石板铺成。墓冢成正方形,高1.85米,长、宽约31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周边绕以铁栏杆,正中建一方形花岗石碑亭,高约3.4米,亭中石碑刻隶书“东江阵亡烈士墓”七个大字。墓冢前有一座水磨石米的长方形大拜桌。纪功坊在墓冢后,为花岗石砌成的凯旋门式建筑,高约10米、宽约14.3米。坊上横额刻“东江阵亡纪功坊”,署“民国十五年八月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