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朝元洞庙
  朝元洞庙位于安阳西南25公里处的九龙山北麓,这里六峰明秀,有一城横空,连阁承宫,游人络绎不绝,因供奉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像儒道佛三教元老,故名“朝元洞”。据碑石记载:朝元洞创建亘古,憾所遗碑石无几,庙史记载更少。大兴于明代嘉靖,清代重修。庙院坐北朝南,错落有致。庙山门向东,遥对安阳八大景之一“龙门积雪”。门外青松翠柏,苍翠欲滴,与七彩门楼交相辉映,有假山一座,奇峰怪石。门侧塑石狮二尊,威武雄壮。门楼三间,又称马殿,红柱彩檐,雕梁画栋,两侧各塑神马一匹和马童一名,塑时、日、月、年四神像。进入第一进院落,南端为戏楼,细石高台,石雕方柱支撑卷棚楼亭。西端为报名殿,现为舞台。北侧为关帝殿,重建于顺治八年,简朴素雅,古色古香。继续前行,来到了二进院落,东西两侧为阎王殿,内塑十帝阎君,昂然高坐,神色威严,冷对生灵。壁画令人毛骨悚然,有下油锅、磨恶鬼、锯人妖、五鬼分尸、十八层地狱等。虽然画面阴森恐怖,但……[详细]
142、茗阳阁
茗阳阁
  茗阳阁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茶韵路一号,建成于2007年4月29日。该阁塔高五层,阁顶十四丈,占地面积6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海拔150米,宝顶高度47米,被称为中原第一大0。是一栋由多种中国古建筑元素,由雕栏飞檐、勾心斗角、斗拱图腾等多种形式的中国古建筑元素汇聚而成,具有浓郁地方古建筑特色的塔式0。它的雄浑大气与浉河蜿蜒灵秀相得益彰,既是茶文化的代表建筑,又是信阳市标志性建筑。 浉水之阳有阁,曰:茗阳阁!阁之阁者,取茶之韵也! 茗阳阁南揽贤岭,北抱浉河,西望流水,东对桥,下坐山丘,上擎天宇。虽然没有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岳阳楼、腾王阁历史之悠久,但其建筑之精巧,气势之宏伟,可以与江南的名阁名楼相媲美。其外观形状,高低大小,与黄鹤楼酷为相似,俨如克隆的又一黄鹤楼。与黄鹤楼并称为“姊妹楼”,实不为过。 登阁品茗,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仰观楼阁,……[详细]
143、袁林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林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被安阳市旅游局公布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袁林于1916年——1918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筹资兴建,占地近139亩(约合92713平方米),耗资约72万元。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而规模略小,……[详细]
药王庙大殿
  药王庙大殿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一、药王庙简介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修武县志》载:隋文帝年间,在其遗址上建有天仙庙,也为小四合院。分为正殿、东西配殿,供奉天仙、地仙、水仙三位圣母元君。二、药王庙与孙思邈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孙思邈在天仙庙后结草为芦,挖井取水,种植……[详细]
新密超化寺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寺门匾额书“超化古寺,名刹十五”,时为全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在隋朝全国寺院中,该寺名列十五。唐武则天和唐中宗时,寺内僧侣达2000余人。中宗复位后,分寺治理。后衰败。宋、元时名声又起,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甚多。明、清曾几经修葺,1920年和1930年曾遭两次大火灾。化寺是因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而建,释迦牟尼在传道途中病逝于超化街,而后他的大弟子将其火化,他的真身舍利就存放于超化寺中.超化寺原分上、中、下3个寺院,上寺在超化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内,以下寺为最大。上寺现存房舍3所,为硬山式灰瓦顶;中寺房屋全毁;下寺又名规划中的超化寺“金钟寺”,坐北朝南,现有房舍20所。前有山门,为硬山顶。“超化古寺”、“名刹十五”8个砖刻大字分别镶嵌在二道门前后横额上。与二门相对的是佛陀大殿,大殿宽16米、深12米、高10米;檐……[详细]
146、安阳文峰塔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阳文峰塔
  河南安阳是一处拥有4千年悠远历史的古城,是殷都、邺都两古都的所在,也是历代才子辈出的地方。位于安阳老城西北隅,天宁寺旧址的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因位于旧彰德府文庙的东北方,代表当地“文风”的象征,故又称“文峰塔”。文峰塔的建筑因富有独特的风格而闻名,其特殊在于一反常规形制,由下往上一层大于一层,逐渐地宽敞,整体呈伞状形式上大而下小,在中国古塔中以及国内外为所罕见。文峰塔,原名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仁寿初年(公元601-604年间),塔修造于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五代、宋、元、明、清历代均有增修。1772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当时任彰德(即今安阳)知府的黄邦宁,主持重新修葺天宁寺和塔。他认为塔与南边的孔庙(在今安阳市西大街小学校内)相呼应,二者可以代表古城的文化高峰,便在塔门横额上题了“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于是此塔又得名“文峰塔”,一直沿用到今天。解放以后,人……[详细]
147、欧阳修墓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欧阳修墓
  欧阳修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在县城西13公里欧阳寺村,墓域北倚岗阜,南临沟溪。陵园西依岗阜,东临谷溪,过去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欧坟烟雨”,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宋熙宁八年(1075)欧阳修赐葬于此,其后继配第三夫人薛氏,其子发,奕,棐,辨,其孙愬、等陆续葬入。欧坟建有陵园,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包以围墙。外照壁高5米,长6米,厚0.7米。大门三间,门外左右修有闪墙、台阶。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左右两侧置有便门,庭院中修有甬道,两边立有石猪、石羊等,对称排列,间隔3米。庭院中东西侧各建厢房三间。大殿(即拜殿)计3间,内设暖阁、神牌、神幔、供桌诸物,供展拜祭奠。殿前有祭坛,长10米,宽5米,高1米。园内旧有石碑40余通,植有松柏诸木。穿过大殿,即欧阳修墓冢。冢高5米,周长15米并排西为薛氏之墓。墓……[详细]
禹王台(古吹台)
  禹王台,位于开封城东南大约3里,是一处殿堂楼阁,树木葱茏,假山水榭,花香鸟鸣,环境幽静,风景美丽的园林。禹王台在先秦时代是一座十分宽阔高大的土台子。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双眼失明的大音乐家,名叫师旷,他是晋平公的一个乐官,据传他曾在这个台子上吹奏过乐器,因而古人就把这个台子命名为吹台。战国时期,魏国建都大梁,梁惠王对吹台进行修筑。公元前225年,秦攻魏,使这处高台曲池的绝好胜地,毁于水患。吹台在晋代曾整修为二层,台的左侧有方圆15里的牧泽,俗称蒲关泽。南北朝时,北魏郦道元曾来开封,他在《水经注》中说:梁王增筑以为吹台,城隍夷灭,略存故迹,今层台孤立于牧泽之右也,其台方一百许步。……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坠故基,遂成二层,上基犹方四五十步,高一丈余。吹台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历史上许多名人到此游览,曹魏时文学家阮籍,唐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人高适等都曾在这里饮酒作诗,怀古赋词。宋人在吹台上建了一……[详细]
开封延庆观-繁塔
  延庆观位于开封市内西南部,南临包公湖。湖光倒影,水波潋滟。延庆观的前身叫重阳观,是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莆(1112~1170年)传道与逝世的地方。王喆是金代著名道士,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初在终南山修行,自称得道,游方于山东宁海(今牟平县),建全真庵,杂糅儒、道、释三家思想为一体,创全真派。金大定九年(1169年),王喆带领丘处机等四名弟子,到开封传道,逝世于此。弟子们为了纪念他,就地建立了重阳观,成为传播全真教的一个基地。王重阳最有成就的弟子是丘处机,他深受元代帝王的宠爱。受命总领全国道教,使全真教广为流传。元太宗五年(1233年),蒙军包围金朝的南京--开封,金朝末代皇帝哀宗出逃,南京归元。全真教徒受丘处机遗命,到开封主持重阳观,并兴工扩建,历时近30年,规模宏伟,殿宇壮丽。元世祖赐名朝元宫。元末,朝元宫毁于兵火。明洪武六年(1373年),恢复道观,更名延庆观。玉皇阁,是座独具风……[详细]
150、陈胡公陵园 AA
陈胡公陵园
  陈胡公陵园有陈胡公墓,俗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南坛湖畔,是中华陈姓的始祖墓。陈胡公名妫满,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到陈地,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妫满死在陈国,就葬在这里。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陈胡公自然就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这就是陈姓的由来。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陈胡公墓室就建在地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胡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棺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而现在这座陵墓,则是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在原墓封土的基础上修建的,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砌成了铁墓的颜……[详细]
彰德府城隍庙(安阳民俗博物馆)
  彰德府城隍庙(又名威灵公庙),为安阳市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好的宗教建筑与礼制建筑群。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彰德府志》载:彰德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至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之间,历经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嘉庆十三年等朝代多次修葺。1933年城隍殿被毁,戏楼、牌楼八字墙改建店铺,辟为市场。1982年安阳市政府拨专款历时七年恢复原貌。现彰德府城隍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近10000㎡,建筑面积3000㎡,待恢复六殿等再建面积3000㎡。该庙位于安阳市文峰区鼓楼东街六号,地处老城中心。布局为五进院落,每院以大殿为主体,配有左右对称的廊房或配房,前院有牌楼、照壁、判池……[详细]
汝州文庙(学宫)(汝瓷博物馆)
  汝州文庙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市区中部。创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现建筑多为清代重建。汝州文庙(学宫)又称黉学,是古时童生、秀才们学习、聚会的地方,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正德汝州志》记载:汝州学宫学基在元朝忠襄王祠堂,明洪武三年改建为学宫,后于明永乐十四年重修。明崇祯二年和民国五年学宫两次被毁,“殿庑渗漏……墙壁多颓”。文庙(学宫)南北长325米,东西宽50余米,总面积20870平方米。东西各附一跨院,其特点为:建筑排列有序,中轴线明显。现有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启圣宫、名宦祠、乡贤祠等大小殿堂116间,系明、清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其中,大成殿系学宫内最大建筑,单檐殿式,面阔五间,进深两间,进深8米,开间面宽4.38米,东西次间面宽3.35米,东西梢间面宽3.1米,绿瓦兽吻,飞檐斗拱,气势雄伟,庄严肃穆,颇具权力象征,殿内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子牌位。殿内设有一排楹柱……[详细]
八路军渑池兵站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渑池兵站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小寨村一所四合院院内,座北面南,东、西、北三侧均为民居,东侧贴墙有一便道,南侧为临仰韶大街一层平房商店。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复原再现了朱德住室、接待室、警卫排室和会议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1938年春,豫东大片土地相继沦陷,河南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党政机构迁到豫西南地区,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亦由郑州迁至洛阳。洛阳便成为河南军事、政治的中心。中共中央为便于和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建立直接的上层-关系,决定在洛阳设立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中央军委-部负责人刘向三承担这项工作。1938年10月,刘向三带领一批经过长征、有战斗经验的军事干部和一个警卫排共50多人,到达洛阳。当时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的是程潜,刘向三带着朱德、彭德怀签发的公文和林伯渠写给程潜的信,前去找程潜,经过再三协商,程同……[详细]
154、山陕甘会馆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位于徐府街中心。徐府是明代周定王长女兰阳郡主的仪宾(丈夫)徐茂先的府第。徐茂先是中山王徐达的孙子,因此这座府第特别显赫。所在的街道称为徐府街。明亡以后,府宅荒废。清初山西、陕西商人建成会馆,因为关羽是山西解州人,一般明、清山西会馆前例建关帝庙。会馆及关帝庙始建无考,据旧志为顺治七年(1650年)建,据调查关庙大殿悬有乾隆三十年(1765年)匾额。足证关帝庙及会馆已有悠久历史。光绪末年,甘肃商人参加会馆后,改称山陕甘会馆,现会馆建筑已全部改观,仅存关帝庙,群众仍习称山陕甘会馆。山陕甘会馆,建筑雄伟、飞檐交错,五彩纷呈,是一座瑰丽的艺术宫。它的砖、木、石雕艺术和建筑艺术,不仅誉冠中州,名闻遐迩,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存会馆建筑,有砖雕照壁、掖门、戏楼,钟楼、鼓楼、牌楼、大殿、卷棚、拜殿、配殿以及偏殿、廊房、堂戏楼等建筑,是一座设计精美,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详细]
155、南顿故城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顿故城
  南顿故城遗址南顿故城位于水寨西6公里,属今南顿镇。故城在新运河西30米,其范围要比现在的南顿集大得多,现在司老街、崔街村还保存有旧城城垣残迹。因久经洪水冲积淤积、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南、西、东三面多与地面相平,或已成丘陵状。仅北垣一段较为完整,高7米,最宽处10米,长215米。故城建于古代遗址之上。经拭掘,遗址上层出土大量粗绳纹板,筒瓦片和泥质红陶罐残片,系汉代遗物。从城墙断面看,可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内含有深档鬲足,细绳纹残陶片,夹沙灰陶鼎(足部)、蚌、镰等遗物;中层有清晰的夯土层,厚7-15厘米不等,内含有深浅档鬲足、精细绳纹残陶片,兽骨等遗物;上层(包括东起40米的城墙)内含大量的粗绳纹板瓦片。南顿故城内外古迹有:“光武台”、“瞻星台”,东汉建开十九年(43年),光武帝刘秀进幸南顿,在县舍置洒大会。此后不久,在城北建光武台,在城内建瞻星台。八角并在南顿城北高阜上,据传汉光武帝(刘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