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文物古迹介绍

沙门城址
  沙门城址地处黄河故道,位于延津县西北榆林乡沙门村东北2公里,东南距延津县城约18公里,西距新乡市区约20公里,南距现在的黄河约35公里。历史上延津县长期位于黄河南岸,属开封府。宋金时期,沙门城址是由开封北上卫辉府的水陆交通要道,北宋时称为宜村,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的渡口。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八月,黄河向南改道,宜村改处黄河北岸。据《金史·地理志》等文献记述:“卫州,……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七月城宜村,三年五月徙治于宜村新城,以胙(zuò)城为倚郭。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以石甃(zhòu,砌筑)其城。”胙城县治为避风沙亦迁于此。蒙古蒙哥汗元年(公元1251年)卫州治所由宜村迁回汲县(今卫辉市)。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黄河徙流县南,县北之流遂绝,自此延津由黄河之南变为黄河之北。由文献中的这些记载可知:沙门城址在北宋至金代前期为黄河南岸一处重要渡口,金代后期至元……[详细]
宜阳韩都故城
  韩都宜阳故城是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早期都城,位于今宜阳县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侧,是当时韩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中心。该遗址规模巨大,布局完整,结构严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是东周时期韩国历史沿革的客观见证,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建筑艺术、丧葬习俗、社会风俗以及古代都城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宜阳韩城,有一座战国都城遗址沿着宜阳县韩城镇城角村村道向东走,可以看见一条南北走向、3米多高的城垣遗迹。据宜阳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段城墙便是韩都宜阳故城的东城墙北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对韩都宜阳故城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勘探和试掘。结果显示,韩都宜阳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510米至2150米,东西宽1630米至1843米,分宫城和郭城两部分,总面积310万平方米。其中宫城位于故城的西北角,北部向外突出,坐落在山坡上,南部与郭城相连;考古人员……[详细]
徐畈遗址
  徐畈遗址位于光山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南向店乡何畈村西南部徐畈自然村,处于何畈的上河乡、新村、汪围孜三个自然村之间。遗址为一河曲高台地,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紧靠遗址东部的青龙河(淮河支流)由南向北流过,遗址中部有一宽约10米的小溪(现已干涸)南北穿过,将遗址一分为二,后折东流入青龙河 。徐畈遗址自1979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后,省、地、县先后几次进行了调查,从遗址中断壁上看,自上而下为耕土、灰土、深灰土、红烧土、黄褐土,层次清晰,土质疏松。文化层主要分布在徐畈自然村西,层厚1——2米。徐畈遗址内含丰富,虽未经正式发掘,仅在调查时从断壁剖面上看,有不规则形灰坑,直径约3米,深2米,底部不整,内填灰色腐植质土,遗物有砂质红陶及泥质灰陶残片。同时地面暴露的石器、陶片、鼎腿、鬲足等比比皆是,调查时在地表拣选了部分标本。其中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以砂质灰陶和泥质红陶较多……[详细]
李家沟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李家沟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是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考古发掘,了解到其主剖面均包括了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地层堆积。发现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堆积下部出土有细石核与细石叶等典型的细石器遗存,上部则含绳纹及刻划纹等装饰的粗夹砂陶及石磨盘等。旧石器阶段,在发现典型细石器文化的同时,也有反映相对稳定栖居形态的大型石制品及人工搬运石块。细石器的发现显示该遗址早期居民拥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术。所用原料多是不见于本地的优质燧石,而是远距离采集运输所得。数量较多的大型石制品加工简单,器物形态亦不稳定。除有明确人工打制痕迹的石制品以外,还有数量较多的人工搬运石块。这种情况并不见于时代较早、流动性更强的旧石器遗址,而与稍晚的新石器时代的发现比较接近,应该是过渡阶段……[详细]
425、韩王陵
韩王陵
  韩王陵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四周,是战国时期韩国公元前375年至前230年历145年间九世候、王的陵墓,现有11处28座陵寝。每座墓葬都陪葬有不等的车马坑和贵族墓,形成了庞大的陵墓群。韩王陵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完成是我国现存战国时期各国帝王陵墓中罕见的,是研究战国时期六国陵墓的重要实物资料。新郑地貌西高东低,地处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只有东部少部分是平原地区。韩王陵墓区均在郑韩故城周围。丘陵地带水土深厚,土质细密坚实,韩国国君选作茔地。韩国历时145年(公元前375—公元前230),历经君主9位。通过1985~1986二年的钻探调查,已发现韩王陵寝11处28座墓冢。分别是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东墓冢4座、观音寺镇王行庄村北墓冢4座、城关乡苗庄村南墓冢2座、辛店镇冢岗村南墓冢1座、城关乡暴庄村西墓冢5座、城关乡胡庄村北墓冢1座、梨河镇宋庄村东墓冢2座、梨河镇冯庄村南新郑监狱院内墓冢2座……[详细]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扶沟县古城乡古城村东北300米处,南北长700米,东西宽300米,高5米。南临古城乡政府,东、西、北皆为开阔地,岗中有一条蜿蜒小道从中穿过。来到固城乡,凤凰岗遗址非去不可。据《周口文物考古研究探索》记载,凤凰岗遗址位于(扶沟)县城西南17.5公里,固城乡古北村东北角300米处。凤凰岗遗址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约5米。中间一条小路将凤凰岗遗址一分为二,路北岗已毁去一半以上,路南岗保存较为完好。来到扶沟县固城乡。沿一条乡村小道一路向北,行至千米左右,发现一条小道将本该连为一体的高岗一分为二。“想必这就是凤凰岗遗址。”凤凰岗遗址地势较高,比四周高出5米左右,上面栽种了密密麻麻的杨树。沿一条崎岖小道,登上了位于路南的一座高岗。攀沿途中,随手拾到一块陶片,上有线条勾勒的些许花纹,简约大方。站在高岗俯瞰,四周绿油油的麦田尽收眼底。高岗上除有几座坟墓外,还有几个裸露……[详细]
辛亥革命烈士祠
  辛亥革命纪念祠为纪念辛亥革命烈士而建的专祠,原为辛亥革命同盟会会员闫子固和刘粹轩(同盟会河南支部长)二烈士所建,誉为二英祠,后来得知同盟会会员单希古也壮烈牺牲,故又称三英祠,接着查出新蔡牺牲的还有许多辛亥革命烈士,因此,又更名为“烈士祠”。烈士祠,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重梁小瓦砖木结构,高台基建筑,前有月台,面阔五间,当心间阔3.65米,梢间3.9米,尽间3.9米,通进深7.20米,梁柱12根,柱围1.15米,青石素面柱础。祠全长21.4米,宽9.3米,墙厚0.68米,檐深0.68米,高12米,面积为203.67m2。室内陈设着烈士灵牌,门两旁有任芝铭手书对联:上联:崇功报德告慰忠魂幸为余生偿宿愿下联:-图存贵在双肩未敢死后而初心门首竖匾上镌:烈士祠该祠创建一波三折。北伐大革命后,经乡贤、同盟会新蔡支部长任芝铭,蔡之含,张三甫,马子召等具文电呈南京政府为阎、刘二烈士立祠纪念。其呈文……[详细]
郑州商代遗址
  商代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一带,为商代早期都城遗址。遗址东起凤凰台,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园路,南到二里冈,面积约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遗址、宫殿区遗址、居住聚落遗址、墓葬区、手工作坊遗址、窖藏坑等遗迹类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长约7千米的(内城)城垣遗址和分布范围巨大的宫殿区遗址保留最为完整,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郑州商城遗址三重城池和宫殿区的整体形制奠定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基础。三座窖藏坑内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铜礼器为郑州商城使用的下限年代、商王室的祭祀礼制、青铜重器的铸造工艺和装饰艺术等提供了重要的学术研究资料,遗址的发现对认识商代前期历史、对商文化研究和中国早期青铜文明研究以及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宫殿区内有一条南北向的壕沟,宽1.4米,深0.9米,在已发掘的长约15米的壕沟内发现有丢弃的一百多个人……[详细]
赵伊坪、赵晓舟故居
  赵伊坪、赵晓舟故居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城关镇东街路北。赵伊坪和赵晓舟为亲兄弟,赵伊坪为兄长。赵伊坪(1910.7~1939.3),原名赵廉越,出生于郾城县城内一教师家庭。1925年,经彭雪枫介绍于北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南、陕西、山东等地从事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任鲁西北特委-部长、第六专员公署政训处秘书长、鲁西区党委委员等职。1939年3月5日,在茌平县城琉璃寺被日军杀害,时年29岁。1927年春,赵伊坪在其故居组织文化促进会。为避开敌人的追捕,他躲藏在仅容一人的楼梯下,以苇席遮挡,在煤油灯下刻写党的文件、传单。赵晓舟(1916~2007),城关镇东大街人,中国共产党。历任鲁西北范筑先部第10支队教导队队长,八路军范筑先纵队司令部参谋主任,八路军129师先遣纵队司令部作战……[详细]
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大街95号路南王家院内,座南面北,门前为海露大街,东、西、南三侧均为民居。保存完整,为豫西特色四合院,房屋为砖木结构抬梁式单檐硬山建筑,屋顶为小青瓦。展览了以党性考验、党性修养、党性展现和党性锻炼为名称的四个展室,三个复原住室分别为刘少奇住室、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住室;兵站创立人:刘向三住室,现已免费对外开放。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为适应新阶段的要求,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化名胡服)任书记。为及时传达贯彻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由延安出发,带领秘书栗在山,副官李拓,电台机要员田畴、熊景钊,会计郭金林,保健医生钟毓,警卫人员苏登科、王炳忠、卢佑德、严昌辉等17人,于11月28日到达渑池。刘少奇到渑池后,住在县城东关路南一所座南向北的瓦房小院内(即“刘少奇旧居)。在渑池工……[详细]
431、庞涓墓
庞涓墓
  庞涓墓是通许县境内的一处历史遗迹。该墓位于通许县城东约1.5公里的三里岗村西北约500米处。庞涓墓南北宽36米,东西长为36.8米,高5米。墓冢完好,呈圆丘形,西紧邻涡河河道。 庞涓是战国时期魏国有名的大将。当时,孙膑和庞涓同学兵法,孙膑比庞涓聪明强干,庞涓就非常嫉妒他,阴谋加以陷害,把孙膑骗到魏国,割去他的双膝,孙膑假装疯癫,才没有被庞涓杀掉。齐国的GY出使魏国,暗地把孙膑带回齐国。刘威王委派孙膑为军师。齐军进入魏地之后,孙膑令军队砌垒火灶10万,此后,每天减少数万,庞涓见此现象,很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齐军到魏地后,士气不振,逃亡很多”,便命令军队很快追了上去。在这里设下埋伏。庞涓赶到后陷入齐军包围之中,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一败涂地,庞涓不能脱逃,自刎而死。孙膑把庞涓的头割掉带回齐国(今山东临淄),身子埋在他死的地方(今通许县三里岗村)。庞涓墓南传说原有小墓冢3个,是庞涓的马、马童及兵器的……[详细]
432、邓禹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禹墓
  邓禹墓位于河南省沁阳市(为怀庆府旧治,原沁阳县)城西3公里王曲乡里村村东部,1982年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沁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邓禹墓坐南面北,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原封土堆较大,有夯层。后逐渐削减,现存封土3~6米,南北长54米,东西宽46米,面积2484平方米(合3.67亩)。墓地原有天禄、辟邪。天禄早年被盗。辟邪青石雕造,高1.15米,长2.6米。为便于保护,1984年8月市沁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辟邪迁入博物馆“河内石苑”内保护。地下部分:地下有墓道长28米,墓室为小砖砌穹隆顶式。在26米长的轴线上,自北向南布列着方型、长方形的墓室5个,各室的面积分别为5.28、12.42、20.77、11.9、15.37平方米。最南端墓室内有一方形石棺,四边起槽。轴线两边分别有……[详细]
三苏祠和墓
  三苏祠和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苏洵、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特别是号称全能大家的苏轼,道德文章堪称天下一绝,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座下常州。次年,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铬”的遗愿,葬苏轼于小峨嵋。11年后,苏辙于政和二年(1112年)葬于许昌。其后,苏轼子孙相继安葬在这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瘗诸两公冢之间”。自此始称“三苏坟”。三苏坟由三苏陵园、广庆寺、三苏祠组成。三苏陵园,总面积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对排列,仪仗严整。陵园门两侧蹲一对石雕雄狮。进入红漆大门,迎面是一座高5米、宽3米的红石牌坊,横眉镌刻“青山玉瘗”4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明代进士、浙江右布政使王尚絅的《祭三苏先生文》。过石坊,东边有斋房5间……[详细]
天宁寺三圣塔
  天宁寺三圣塔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院内,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位居河南三大金塔之首。天宁寺三圣塔总高32.76米,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方形基座占地140多平方米,高6.5米,其上置边长8.6须弥座,承托着十三层密檐式塔身。基座南面一券门上方有青石题额一方,-“中天一柱”四个大字,为怀庆知府张甑题。第一层塔身四面设门,门两边施隐窗,在普柏枋以上设砖砌斗拱承托撩檐枋,以上各层叠涩密檐下均施菱角砖,并砌出腰檐。檐上砌菱角牙子,其上叠涩做出密檐,各层高度由下向上逐层递减,宽度也逐级收敛,使整体外轮廓呈抛物线形。刹顶为一小宝塔,相轮式刹座,上置宝珠。从外观看,三圣塔庞大的基座用青石砌面,给人以稳固刚毅之感。砖造塔身,通体呈土色,拔地而起,雄健于世。铁铸刹顶,又给人以坚不可摧的感觉。木骨大架含而不露,只在心室极处才可窥见。三圣塔外观仿唐,内部结构似……[详细]
秀公戒师和尚塔
  秀公戒师和尚塔,又名普照寺塔,系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的墓塔。该塔位于平舆县李屯镇普照寺村北。秀公戒师和尚,扶沟县人,俗称张氏,七岁出家,到许昌郾城县彼岸寺百法院受业,三十余岁主持普照寺。金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秀公戒师和尚归寂后,其弟子广全、广竖、广尔、善超、善惠建造此塔。大金明昌五年岁次甲(公元1194年)八月四日告竣,历时九个月。普照寺中除秀公戒师和尚塔外,还有大佛殿、中佛殿、天王殿、关帝殿、毗庐殿及僧舍数十间,元末悉毁于站火。普照寺在清代咸丰年间,被起义捻军拆迁一空,现仅存秀公戒师和尚之墓塔。该塔为六角七屋楼阁式砖塔,通高15.31米,石质塔刹。下部为塔基,高1.86米,用三十一层砖垒砌而成,塔基边长2.6米。每层塔顶部用砖砌出普柏坊,上置斗拱,承托各层塔檐。塔顶用七层砖反垒砌而成,上承石质塔刹。石质六边形刹座上承三重相轮及刹尖,刹杆固定在第七层藻井顶部木板上,上部穿入刹座、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