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造律台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律台位于酂城镇政府西南,古代亦称都台,现为一椭园形高台,它底部南北长54米,东西宽34米,高7米,文化层厚约9米,上层是商代堆积,下层为河南龙山文化遗存。1936年,-河南省古迹研究会考古人员曾来造律台进行发掘。这里文化遗物颇为丰富,其中有石斧、骨箭头、骨锥等等。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311国道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详细]
庙街遗址
  庙街遗址位于济源市庙街村西,面积约75万平方米。夏少康及其子帝杼、周武王之弟原叔曾在此建都城,故名原城。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与济源县文化馆对原城遗址进行试掘。在遗址西部开挖探沟两条,一为东西向,一为南北向,均长10米宽3米,发现文化层厚约1~3米。按土质土色将文化层划为四层:第一层为耕作扰乱层。泥质灰陶居多,夹砂陶灰陶次之。形器有鬲、、碗、豆、盘以及绳纹板瓦、筒瓦、瓦当等。石器均为磨制,有刮削器、石斧、石镰、石箭头、石球等。骨器有锯齿镰、蚌镰、尖状器等。分属龙山文化至汉代多个时期。第二层为战国文化层。出土了大量形器,有瓮、盆、豆、纺轮、陶片等。纹饰以绳纹为主,方格纹少量。另外还有石铲、…[详细]
谷水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西约3公里处郊区谷水镇王湾村涧河东南岸第一台地上。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发现该遗址,1959年秋、1960年春,曾两次进行发掘,共揭露面积3350平方米。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房基9座,灰坑、窑穴179个,陶窑1座,墓葬119座。王湾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王湾一期文化、王湾二期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经研究认为,王湾一期文化属仰韶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属河南龙山文化,而王湾二期文化介于两者之间,具有中间过渡性质和特征。王湾一期文化发现居住房基7座,可分大、中、小三种,全为地上建筑,且均被…[详细]
灰嘴遗址
  灰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南缑氏镇灰嘴村东,距市区约20公里左右。南依嵩山余脉青罗山,东靠自东南向西北蜿蜒流过的浏涧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古代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该遗址目前分东西两部,两者之间被巨大的冲沟分开。东址长西宽各约3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西址长宽各约200米,面积近4万平方米。文化层自上而下依次叠压为商代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仰韶文化层。三层总厚度约5米。如此三层叠压的情况,在黄河以南属首次发现,对研究三者承袭关系有重要价值。1959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发掘东址,并对西址进行了调查。2002年10月~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为研究“早期国…[详细]
大赉店遗址
  大赉店遗址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九州路办事处的大赉店村村南,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古遗址。它文化内涵丰富,地层堆积有仰韶、龙山、商朝、周朝、汉朝的文化层,是我国考古史上为数不多的较早进行科学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曾在探讨仰韶、龙山和商朝文化三者关系的考古学研究中起过重要作用,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1932年、2013年先后两次进行了发掘,清理出西周中晚期墓葬、西周中期灰坑和房址等遗迹。出土的遗物有各种石器、陶器、骨器、角器和蚌器。出土的陶器中,有仰韶文化的彩陶,还有龙山文化的黑陶和商代的灰陶。考古学者认为大赉店遗址在龙山文化时期就是这一地区的中心性大型聚落。大赉店遗址是淇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详细]
八方遗址
  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郑州登封市城东南15公里处告城镇八方村东南。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1954年首次发现。1979~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100多平方米,发现灰坑22个。出土遗物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生产工具有石铲、石球、骨锥;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泥质红陶、夹砂褐陶、泥质灰陶等。陶器表面以素面与磨光较多,少数饰有弦纹与彩绘。制法以手制为主,器形有鼎、罐、瓮、盆、钵、尖底瓶等,属仰韶文化前期和中期遗存。…[详细]
太仆遗址
  太仆遗址位于郏县城西北太仆寨。面积约6万平方米,包括太仆寨全部及其四邻。 遗址灰层内含丰富,有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和龙山文化以至商周文化,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的陶器有:鼎、罐、甗、陶纺轮。陶质为:红陶、灰陶、夹砂陶、蛋壳陶。石器有石凿、石镰、石斧。纹饰有绳纹、网纹。另外还出土有兽骨、鹿角、蚌壳等。出土的器物还有铜鼎、罍、方壶、镞、车马饰、玉壁等190余件。器物造型精美,且多有铭文。经考古学家唐兰鉴定为西周末期郑器。遗址的东北部灰层中,还残存着两处石灰层。石灰层厚2~10厘米不等,长10余米。它为研究我国使用石灰的时间提供了依据。 重点保护范围:以2号公路与广阔渠北沿交…[详细]
界台寺遗址
  界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始建于新石器时代、商代,2006年11月14日,界台寺遗址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
寨茨岗遗址
  【寨茨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唐河县城郊乡肖岗村东。340米,东西宽250米,文化层厚1~5米。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者在此进行过试掘,发现大批遗迹南北长遗物。其中房基2座,窖穴3座,墓葬18座,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有斧、铲、凿、刀、锥、砺石,陶制生产工具有纺轮。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有鼎、钵、壶、豆、杯等。器物既有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性质,又有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因素,对于研究原始社会晚期南北文化的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双庙沟遗址
  双庙沟遗址位于灵宝市川口乡赵吾村双庙沟自然村。遗址东为坡地至公众台,西至居民区寨子墙断崖,南至孙家沟北崖上,北至双庙沟南沟断崖,总面积为56068平方米,遗址东西1500米,南北400米,分布在霸底河东岸二层台地,遗址东高西低,呈台阶状。在遗址中断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拣到的陶片有钵、罐、盆、鬲、鼎、小口尖底瓶等。石器有石斧、刮削器等。质地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还有少量泥质红陶。纹饰有绳纹、篮纹还有少量划纹。该遗址对于研究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传承关系有重要价值。…[详细]
商村遗址
  商村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村遗址地表文物有商王庙、汤帝陵等。商王庙的北面和东面散布着8个大型墓冢,遗址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商王庙仅存宋代重修商王庙石碑一通,元代重修商王庙石碑两通。碑文中称颂成汤灭夏桀救民于水火的功德,表达历代对商代陵寝的崇敬、祭祀(碑文称“巨陵戴”)。汤帝陵有唐代尉迟敬德手植古槐一颗,苍老虬劲。20世纪50年代,商村遗址地表和附近的古阳堤上,发现大批散落的青铜箭镞和古陶片,引起考古专家和文物管理部门的关注。北京大学考古专家在表层初步试掘中,获得了大量的石刀、石斧、骨针、…[详细]
辉县孟庄遗址
  孟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孟庄村东侧,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延续时间长。遗址最下层是距今8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层,向上依次堆积为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二里头文化层等。尤为重要的是遗址内发现了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及商代晚期三座相叠压的城址。其中龙山文化城址的面积达13余万平方米,包括城垣、城门、护城河和城内一批房基、灰坑和水井等遗迹。孟庄遗址面积大,文化内涵丰富,它的发现第一次在豫北地区建立起一个较系统的考古学编年序列,为研究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依据。孟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晚商三叠城的发现,为研究原始社会晚期向阶级社会过渡以及探索中国古…[详细]
修武李固遗址
  李固遗址位于修武县城东北5公里处李固村北。为一高出四周2--3米的土丘。遗址四周断崖上,暴露出大量遗物,曾发现有石刀、石铲、石斧、石镞和大量的汉代空心砖以及骨器和带有陶文符号的陶片。1981年秋,北大历史系考古专家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文化层分为七层。第一层:为扰乱层(耕土层)。土色灰黄,土质疏松,包含有各个时代的陶片。第二层:春秋战国文化层。灰色土,出土有战国时期的筒板瓦片和少部分春秋时期的细把豆、灰陶盆等。第三、四层:为商代文化层。出土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绳纹居多,相当于郑州二里岗上层文化层。第五层:为早商文化层。土色较花,土质细密。出土器物有蛋形瓮等。第六、七层:为龙山文化层。陶器..…[详细]
汲冢遗址
  汲冢遗址在河南省新乡市汲县县城(现卫辉市)西南10公里,孙杏村乡娘娘庙(村)南。因墓地在汲得名(汲县古称汲郡)。为战国时墓冢.至于汲冢墓主是谁?同样存在不同说法。晋代汲郡,河南汲县西南,战国时是魏的封地。根据《晋书&S226;武帝纪》、《律历志》、荀勖《穆天子传序》、卫恒《四体书势》,魏襄王是墓主。而王隐《晋书&S226;束皙传》则认为墓主当是魏安厘王。直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详细]
鹿邑太清宫
  鹿邑太清宫遗址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处的太清宫镇,是一处包括东汉至金、元时期历代皇家祭祀老子的诸多遗迹的大型遗址群。鹿邑太清宫是我国古代杰出思想家、道家派创始人老子的诞生地,旧名厉乡曲仁里。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生于春秋末年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即今鹿邑县太清宫乡。太清,道家谓天道,亦谓天空,传为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老子故里的纪念性建筑,初为老子庙,建于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后改为老子祠。唐朝创始人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起建宫阙殿宇,唐开元三十年(725年),玄宋李隆基正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至今。在太清宫以北的洞霄宫遗址发掘出唐宋等时期的建筑基址。…[详细]
三里侯冢
  三里侯冢位于鄢陵县城北1.5公里、鄢陵县至尉氏县公路东侧。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彰生前曾被封为鄢陵侯,相传死后就葬在这里。该冢高于地面约4米,南北长70米,东西宽60米,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1963年被核定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里侯冢冢规模宏大,相传冢南建有殿阁、祭亭和神道。明代《嘉靖鄢陵县志》记载,冢为椭圆形,西临路边,土溃,见兽环石门,后封存掩之。清代冢上建有龙王庙(今已无存)。明代苏宇诗云:“三灵侯乎果何人,大冢九亩与路邻。兽环石门虽常见,姓氏不传哪可寻。墓旁车马日来往,接天盈路走飞尘。墓中之人无所知,贲土一任耕者侵。”据考证,三里侯冢为新石器时代二里头文化至商、周时期文…[详细]
陶母岗遗址
  陶母岗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4公里的于庄村和韦庄村之间,北距老涡河2公里,南距兰河1公里,遗址属商、周、汉文化。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母岗遗址是一高岗,最高处距地面8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82米,面积约为13120平方米。陶母岗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岗上东部是陶母岗学校,西部是树林,北部边缘因取土稍有破坏,呈陡立状断崖,高7米。断崖处遗迹遗物丰富,暴露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6米。地面上散存的遗物主要有陶片,也有石器、蚌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周口地区文物科曾先后对陶母岗遗址作过调查,这是一处内涵遗迹遗物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详细]
冢子湖遗址
  冢子湖遗址,位于河南省沈丘县,时代为新石器时代、商代,2006年11月14日,冢子湖遗址入选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详细]
高寺遗址
  位于项城市高寺镇内。高寺遗址为丘型高地,俗称高丘,东西长270米,南北宽260米,面积7万平方米,据《项城县志》载:相传黄帝之孙颛顼择居于此,高阳氏建颛顼之国。故又称高阳丘。晋唐时代,上建佛刹,名高丘寺,简称高寺。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采集的文物有石斧、刀、凿、玉铲、骨、锥等,属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汉晋文化,对研究龙山早、中期文化有重要价值。…[详细]
老坟岗遗址
  老坟岗遗址,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南阳市西峡县五里桥乡庞家营村北山坡下。【老坟岗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1~3米。内含大量石料、陶片、骨器及烧土等。生产用具主要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网坠、骨锥、骨针,-用具主要有陶鼎、陶壶、陶瓮、陶杯、陶豆、尖底瓶等。出土的陶器既有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特征,又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性质,对于研究两者的关系及其演变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老坟岗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