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雷祖祠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的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陈文玉为当地土著,唐贞观年间,当地居有众多少数民族,不易管理,便启用陈文玉出任本州刺史。陈文玉任职期间,精察吏治,政教并行,使人民安居乐业;大修城池巩固城防,公款不足则自捐薪俸。为了纪念他,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榜山立祠以祀,后来陈文玉的功德与当地所崇拜的“雷公”的传说合而为一,陈文玉祠也就成了“雷祖祠”。祠依山而筑,面向平原,其雄伟壮观。祠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庑、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详细]
儋州东坡书院
  位于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东坡书院坐落在宜兴市丁蜀镇东北隅的蜀山山麓,建于北宋年代。东坡书院所处环境十分雅致,树木葱茏,鸟语啁啾,一条小河从院门前静静的流过;院内建筑整齐壮观,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东坡书院虽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天灾-,但代代乡党重文厚教,募资悉心修葺,至今仍保存完好。东坡书院与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苏东坡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才华横溢,对中国文学艺术的日臻发展有着多方面的贡献,尤其散文,为世人称道,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东坡书院位于那大…[详细]
德格印经院
  素有“世界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盛名的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0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是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西藏拉萨、甘肃拉卡楞、四川德格)之一,特别是德格印经院,以收藏藏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完备而严格的管理、原材料制作考究,精湛的创工技艺,高质量的印刷,以及对建筑壁画、刻版及其他文物的全面…[详细]
夕佳山古民居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宾江安县夕佳山境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万历40年,清代扩建竣工,建筑面积1005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富丽堂皇。古民居深院高墙,飞檐黛瓦,古木参天,景色秀丽,属保存完整、国内罕见的川南古民居。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桢楠,并群居着上万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鹭鸶鸟,形成我国罕见的“天然鹭鸟公园”。199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起免费对外开放。民居座南向北,平面为组合“四合院”式,中轴线上呈三进四合院。大门、书库、前厅组织成第一四合院,其后前厅、中客厅、下客厅、后厅(家族居室)组合成第二四合院。穿过中客厅往西,是观戏厅(即工字厅)和…[详细]
杨升庵祠及桂湖
  升庵桂湖在成都北去16公里的新都城内,为明代文化名人杨升庵的遗迹。面积46500平方米,水域占16300平方米。是一座花木扶疏、楼阁掩映的园林。粉荷凌波,桂蕊飘香,是桂湖独具的特色,也是她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明末战乱,园林荒圯,清初废湖为田。嘉庆十七年(1812),知县杨道南重修桂湖。道光十九年(1839),知县张奉书博采各地园林之长,重开桂湖胜迹,并在湖上建升庵祠。1927年,桂湖辟为公园;1959年,建立杨升庵纪念馆;1961年,杨升庵纪念馆与桂湖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重新核实公布,定名为“杨升庵祠及桂湖”。建国以来,升庵桂湖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李一氓等…[详细]
中心镇公堂
  镇公堂紧邻迪庆军分区,又称藏经堂,始建于清代。这是个汉藏合璧式的建筑群,与寺庙、峡谷、湖泊、雪山完全不同的是,中甸历史的辉煌与沧桑在这里一一镌刻。镇公堂坐北向南,外观呈现汉式斗拱鹄吻飞檐,顶端宝鼎耀目,金碧辉煌,内壁采藏式金刚杵柱,朱门绘彩,璀璨夺目。门两侧壁上,藏传佛教的四大金刚飞跃而立,栩栩如生,整个镇公堂如虎踞龙盘,气势宏伟。在这里,除了有古建筑的辉煌壮丽,还有红军长征时贺龙将军写下的“兴盛番族“的锦幛,是藏汉团结安定的象征。1936年4月29日,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经过中甸(今香格里拉),将香格里拉中心镇公堂作为总指挥部。1936年5月下旬,红二军团离城北上,随即到来的以肖克和王震率领的…[详细]
隆务寺
  隆务寺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城隆务镇西南,是-教寺院。藏语称德钦曲科尔郎,意为“隆务大乐0洲”。寺院依山傍水,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早于甘肃拉卜楞寺和青海塔尔寺,位居安多诸寺之首。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以后多次扩建修缮,为藏汉合璧式建筑风格。1958年前,全寺建筑占地380亩,有大小殿堂31座1730间,-昂欠43座4201间,僧舍303院,计2734间。全寺共有耕地区性1000亩,马2000匹,牛7200头,15500只,寺僧1712人(其中-43人)。该寺于“文革”期间拆毁大部,仅存经堂3座353间,昂欠5座623间,僧舍24院225间。1980年12月批准开放,现重建天女殿、…[详细]
伊犁将军府
  伊犁一直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曾建有许多城镇在这里扼守边界,发展贸易。清代乾隆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这里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塔尔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是当时我国西陲军、政治中心的伊犁将军府所在地。现城内还保留着将军府旧址,其正大门以及庭院中厅堂、曲径、回廊、将军亭的古韵依旧。惠远古城中心矗立者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详细]
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在库车县东北约40公里,分布在库鲁克达格山口,溪沟东西两岸的山崖上,石窟大部份遭到破坏,目前保存较完整的有52个。窟形大部为支提窟,毗珂罗窟极少。其开创年代,约在3世纪,其中大部分壁画属南北朝时期,最晚属回鹘高昌前期。   森木塞姆石窟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是一处晋代至宋代的佛教石窟群遗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新疆地区古代佛教艺术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森木塞姆,是维语“细水漏漏”的意思。顾名思义,这是从石窟前的这股泪泪流出的溪水而得名的。石窟大部分已经遭到破坏,保存较为完整的有52座,保存了古龟兹王…[详细]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位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临松山中。东晋敦煌名士郭瑀隐居讲学时开创。属凉州石窟模式。初名“薤谷石窟”,后因现编第八窟(马蹄殿)窟内马蹄迹印而得名。包括马蹄南、北二寺、金塔寺、千佛洞以及上、中、下观音洞七个部分,现存窟龛70余个。各窟群均开凿在马蹄山谷或近水的红沙岩崖壁上,间距2--7公里,各部分有2--20余窟不等,洞窟排列有横向也有竖向,最高的“三十三天”达5层。 马蹄寺石窟群中,以现存的造像和壁画而言,以金塔寺和千佛洞最重要,就其洞窟规模而言,以马蹄寺北寺为最突出。 金塔寺石窟开凿在大都麻乡刺沟内的红砂崖壁上。共东、西两窟,均为平面呈长方形的早期中心柱窟,覆斗顶。中心柱…[详细]
安阳灵泉寺石窟
  灵泉寺石窟位于河南省的安阳县境内,是一处东魏时期(534年~550年)至宋代(960年~1279年)的石窟及塔林群。灵泉寺原名“宝山寺”,隋文帝(581年~604年)时赐名为“灵泉寺”。灵泉寺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止于宋代。现存有东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摩崖石塔200余处,并有北齐双塔和唐代双石塔。灵泉寺摩崖石塔按年代编排,反映出历代塔式的沿革,堪称中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宝山沟,即万佛沟,现存石窟2座,塔(殿宇)龛245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位…[详细]
龙山石窟
  龙山石窟地处太原西南,山中有北齐以来的许多石刻造像。原有北齐天保七年所建童子寺,金代被毁。现在部分小佛浮雕和一座燃灯石塔,塔高五点三米,塔基为六边形,上置浑圆灯座和六角形灯室,外有浮雕装饰,为我国现在最古老的石灯塔。在原石门寺遗址,也有石窟,其中刻有三米高的释迦牟尼坐像,顶上莲花和壁上飞天具有唐代风格。附近还有“昊天观”,虽已残破,但道教石窟保存完好。石窟共有八个洞窟,即虚皇龛、三清龛、卧如龛、玄真龛、三0师龛、七真龛及另外两处辩道龛。这些石窟内,共有石雕像四十多尊,至今尚保存完好。这些石雕风格朴实、庄重,衣饰雕饰简洁,与佛教石窟的雕塑风格有明显的差别。部分龛内,石窟顶部雕有莲花、龙凤等图案。…[详细]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贺兰山岩画景区景色优美,奇峰叠嶂,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6000余幅神秘悠远的古代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记录了远古人类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征战、娱舞、0-等生产生活场景,成为研究远古人类文化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顺着这个多彩的岩画万花筒,我们可以窥见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气的社会生活,唤起对人类一致性的认识,理解我们人类的发展历史。分布于贺兰山东麓山前、沟内岩…[详细]
龙兴观道德经幢
  老子道德经幢位于县城内友谊路。据《天下舆地碑记》载,经幢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立在易县城西开元观,南宋乾道五年(1109年)迁至城内南端的龙兴观。经幢通高6米,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清同治十二年为暴风雨吹倒,其后二年重修时位置装错。1986年易县人民政府重修经幢碑亭,以利保护和管理。级别“国保”。龙兴观道德经幢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的易县,该幢是目前中国现存唯一较完整的唐代(公元618~907年)道德经幢。龙兴观是中国唐代北方的著名道观,现仅存道德经幢及三通石碑。经幢凿刻建造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现高4.29米。幢身正面刻“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落款为“易州…[详细]
天护陀罗尼经幢
  天护陀罗尼经幢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的石家庄市,是一座唐代(公元618~907年)的佛教经幢。天护陀罗尼经幢为青石质,残高5米,直径约64公分,雕刻建造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幢身下施覆莲座、须弥座及方形石础。幢身呈八边形,施宝盖二重,上承须弥山,再上为重层仰莲托八面石柱,石柱各面的尖拱龛内各雕有菩萨立像1尊。幢身南面刻“为国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后题有年款。幢顶残缺。天护陀罗尼经幢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经幢实物,对于研究经幢的发展历史以及佛教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瑞岩弥勒造像
  瑞岩弥勒造像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福清市,它始凿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至明洪武元年(1368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弥勒造像。瑞岩弥勒造像按照花岗岩的自然形态雕凿而成,高9米,宽8.9米。造像为圆脸、扁鼻、高颧骨,两眼平视,开口大笑,双耳垂肩,双腿盘曲,胸腹袒露,右手置于腹部,左手握有佛珠。此外,在造像的腰部和腿部还雕有3尊小罗汉。整座造像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刻工精细,堪称元代石雕艺术的佳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瑞岩弥勒造像对于研究元代雕刻工艺以及佛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详细]
千唐志斋石刻
  千唐志斋石刻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新安县,是一处收藏有大量西晋(公元265~316年)至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石刻的斋院。千唐志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辛亥革命元老张钫自建园林的一部分。30年代初,张钫曾在洛阳地区广泛搜集历代的墓志石刻,并建斋收藏。斋内有走廊、天井和十五孔砖石窑洞,收集来的墓志石刻被嵌于壁间。共计藏有自西晋以来的历代墓志、石刻1400余件,其中唐代墓志达1185件,占中国出土唐墓志总数的三分之一,故被誉为“石刻唐书”,“千唐志斋”的斋名也由此而来。(国家文物局)…[详细]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草庵石刻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晋江市,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好的摩尼教遗址。草庵始建于宋代,元代时进行了改建,它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庵内依崖壁凿成圆形佛龛,并利用岩石的天然色彩浮雕成摩尼光佛。佛像高约1.5米,宽约0.8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相貌庄严,身体四周还镌刻有佛光四身的纹饰,雕工精致,风格独特。这尊摩尼光佛像是中国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雕像,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摩尼雕像。草庵石刻的发现,对于研究摩尼教的面貌、发展及其在中国的流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作为摩尼教(明教)在世界上的最后消亡地,晋江草庵至今还保留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明教遗址…[详细]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为我国首家涉外饭店。该饭店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为砖木结构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初为平房,后逐渐改建,扩建成两座楼房。《中国丹麦条约》(公元1863年),《中国荷兰条约》(公元1863年)在此签订。该饭店是全国最早使用电话,电报设备的单位。温暖色调的楼房,整齐的红色遮阳伞,欧洲古典的建筑风格,利顺德给人的印象甚是洋气。它是一座国际四星级标准酒店,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199号和台儿庄路33号。一侧紧临美丽的海河,另一侧是原英租界中式风格的维多利亚公园。作为原天津租界区现存极少的19世纪中叶建筑之一,1996年天津利顺德饭店被列为第四批全国…[详细]
南开学校旧址
  天津南开学校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四马路20-22号,现存南楼、东楼、北楼、瑞庭礼堂四幢建筑,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严范孙创办的私立中学。目前,天津南开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天津南开学校旧址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有东楼(1906年)、范孙楼(1929年)、瑞廷礼堂(1936年)、物理实验楼等。其中,东教学楼(称“东楼”)是天津南开学校旧址的主要建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南开四马路20号,总面积为952平方米,建于1906年,是当年南开学校的中心建筑,该建筑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坡屋顶,外立面以青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