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中都水关遗址
  金中都水关遗址位于丰台区右安门外玉林小区40号,凉水河以北50米处,建于金代。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中都水关建于1151-1153年金中都修建之时,是古代城墙下供河水进出的水道建筑。金中都水关建筑修建在永定河冲积地带的沙层之上,石木结构。该遗址是金中都南垣水关的遗迹,遗址上半部建筑已毁,遗留下来的基底部分保存较完整,主要由城墙下过水涵洞底部的木桩、木枋、地面石、洞内两厢的残石壁、进出水口两侧的四摆手及水关之上残存的夯土城墙五部分组成,全长43.4米,过水涵洞长21米,宽7.7米,平面呈“八”形,南北向,北部为入水口,南部为出水口。据推断,该遗址应毁于元代中、晚…[详细]
泥河湾遗址群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的中、东部,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泥河湾遗址东部是以东谷坨遗址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群,已发现24处旧石器地点。发现石制品多达上万件,还有数量众多的哺乳动物化石。年代为距今100万年左右。这些发现层位清楚,遗物丰富,集中分布在泥河湾的古湖滨,清楚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活动状况,是目前东亚地区已经发现的分布最集中、石制品最丰富且时代最早的远古人类文化遗存。遗址中部是以虎头梁遗址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群,已经发现19处旧石器地点。时代为距今15000至10000年。发掘出土的石制品已多达数万件,还有加工精美的装饰品,以及大量人工破碎的哺乳动物化石。泥…[详细]
南庄头遗址
  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泥河湾、周口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己发现的遗迹有5条灰沟、2座灰坑和2个用火遗迹。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陶、夹砂红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沟等人类活动的足迹,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烧烤、切割的痕迹。南庄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北方磁山、裴李岗新石器文化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北方地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地层剖面…[详细]
西寨遗址
  西寨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迁西县东部滦河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年代距今6000余年。遗址平面呈椭圆形,面积96200平方米。发现祭祀地、房址、器物堆积群等重要遗迹现象,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遗物近5000件。遗址大体可分两期,一期遗存年代稍晚于兴隆洼文化,而与上宅中期早段及新乐下层文化大体相当;二期遗存年代与赵宝沟文化大致相同。西寨遗址是一处集祭祀、居住、制陶、制石、渔猎于一体的大型史前遗存,反映了滦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及演化序列。祭祀地点和太阳纹刻石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宗教和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寨遗址考古还展示了当时极其发达的捕鱼业。该遗址为研究探讨滦河流…[详细]
代王城遗址
  代王城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城东20华里处的代王城镇政府所在地周围,为春秋至汉时期的遗址。古城址以南40华里为恒山余脉,地势险要。城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宽3400米,南北长2200米,周长9265米。城垣高3~12米,在南墙有马面11个,9座城门遗址尚依稀可辨。在城内东南部为宫殿区,面积宏大,发现汉代大型夯土台基。在城外分布着众多的汉代封土墓,现存封土堆63座,均是当时王室贵族墓葬。代王城城址的平面形状在汉代城址中极为少见,为研究汉代城市与中国城建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因其地处北方,因而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交流也极为重要。(国家文物局)…[详细]
井陉窑遗址
  井陉窑遗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中北部和井陉矿区,是一处分布面广、烧造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古窑址群。它历经隋、唐、五代、宋、金直至元、明、清共约1300多年的历史时期。井陉窑是在我国陶瓷文化史上占重要地位的河北省四大窑之一,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工作者经过10年的考古调查,已经发现并确定了10处窑区遗址,其中河东坡区、冯家沟区的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而城关窑址时代跨度大,内涵丰富,最为重要。井陉窑生产的瓷器釉色、装饰、品种丰富多彩。釉色以白釉为主,兼烧黑釉、天目釉、黄釉、清花釉及三彩器。品种以盘碗为主,另也有瓷枕、罐等20多个品种。装饰手法以划花、刻花、印花、镂空为主。…[详细]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元中都遗址元位于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始建于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与当时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元上都(今内蒙古正兰旗东)齐名。它的建造者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武宗海山。元中都由内、中、外依次相套的三重城组成,即外城、皇城、宫城。内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360米。中城套在内城之外,面积约80万平方米。元中都的宫室建筑按中轴线布局设计,以一号基址为中心的主体宫殿群位于内城的中北部。作为正殿的一号宫殿基址居于内城的中心位置,平面呈“工”字形,地表有琉璃瓦当、滴水和花砖等建筑构件。这里出土的汉白玉螭首,雕刻精美,堪称元代石刻中的精品。元中都遗址的挖掘工作为研究中国元代都城形制,提供了新的实例,对…[详细]
柿子滩遗址
  柿子滩遗址距今2-1万年,东西分布约10公里,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0年发现并试掘,2000至2001年,在15公里的范围内新发现25处旧石器地点以及一个中心遗址区,组成了柿子滩遗址群。2001年至今进行了连续发掘,新发现10余处人类用火遗迹,上万件石制品动物化石、石磨盘、石磨棒和蚌质穿孔装饰品。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遗址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石制品大部分以石英岩为原料,器形有削状器、尖状器、锥钻、石锯、琢背石片等。岩画发现于遗址西北侧石崖南端“岩棚”下,这两方岩画虽因年深日久风化严重,但赤铁…[详细]
东下冯遗址
  东下冯遗址(第五批国保)时代:新石器至商地址:夏县县城北约15公里的东下冯村遗址位于东下冯村东北的青龙河南、北两岸台地上,面积约25万平方米。1959年春考古调查时发现。从197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与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联合进行了发掘,历时5年。遗址共分六期,其中一至四期属东下冯类型文化遗存,遗迹有灰坑、房子、墓葬、水井、沟槽、陶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陶质有夹砂灰陶、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泥质褐陶及其他杂色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此外有弦纹、附加堆纹、素面陶、篮纹等。主要器型有:鬲、鼎、深腹罐、小口尊、大口尊、单耳罐、深腹盆、器盖、折肩罐、甑、敛口瓮、蛋形三足瓮、杯等。东…[详细]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古城创建于春秋中晚期(公元前497),晋国世卿赵简之的家臣董安于选择了西依龙山、东临汾水的有利地形,建筑了“城高四丈,周回四里”的晋阳城,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曾为战国时越国的都城、北齐时的陪都、北汉的都城、唐代的北京,享有“龙城之誉”。三家分晋、西汉戍边、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肇基、五代战乱,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都和晋阳古城有着密切的关系。晋阳古城在从建到毁的1500多年当中,一直是我国北方军事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民族交融的大舞台。特别是隋唐五代时期,这一特征更为明显。城内规模宏大,军防体系健全,商业文化发达,俨然与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并列为国内著名的大都市。宋太平兴国四年(…[详细]
蒲州故城遗址
  蒲州故城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约13公里处,为唐至明朝的遗址。蒲州古城则是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所封中都的所在地,以后金、元、明、清各朝均有重修。唐代蒲州城(外城)周长约5700米,明代蒲州城(内城)周长约5400米。明代蒲州城砖砌城墙保存完好,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都保存较好。蒲州古城因为保存较好,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详细]
曲回寺石像冢
  曲回寺石像冢(第五批国保)时代:唐地址:灵丘县三楼乡曲回寺村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基、月台、道、柱础等遗迹。石像冢始建于唐天宝十年,史志记载原有石像冢60座,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198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石像冢群遗址。199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3座。每座石像冢外形呈土石墓状,占地约20平方米,冢高3-4米,周长约30米。冢穴内石佛按1一2层封藏,佛象多少不一,少则30尊,多则50尊。佛象大小不等,最高5米,小者不足0.3米。…[详细]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
  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萨拉乌苏文化遗址景区即“河套人”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专家们誉为“天然地质公园”,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沙漠大峡谷(长34公里),属典型的高原峡谷QP3地形和喀斯特地貌,是罕见的旱地自然奇观。峡谷内发现的包括34种哺乳动物和11种鸟类在内的庞大动物群,被学术界命名为“萨拉乌苏动物群”。景区以真、奇、幽为特点。瀑流飞溅,群峰竞秀,秀美如画,曲径通幽,苑如仙境;8大沟湾湾回水转,草木葳蕤,林果飘香,壮美如歌;峡谷步移景换,时迁景异,堪称世外桃源,天然氧吧,是您休疗养生、探险爬攀、避暑度假、绘画写生、寻古探幽、旅游观光的好地方。萨拉乌苏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境内萨拉…[详细]
乌盟岱海遗址群
  岱海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岱海周围,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该遗址由王墓山、老虎山、园子沟等三处典型遗址组成。王墓山遗址分成上、中、下三区,总面积约17万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21座、灰坑15个,其年代为距今6000年至5000年左右。老虎山遗址是“老虎山文化”的命名地,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已清理出半地穴式房址68座、灰坑34个、窑址和墓葬各3座。其年代为距今4500年至4300年左右。园子沟遗址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已清理出窑洞式或半地穴式房址87座、灰坑4个、窑址6座,出土陶、石器200余件。房址均沿等高线成排分布,居住面及墙壁上抹有白灰面,这批保存较好、布局有序、…[详细]
庙子沟遗址
  庙子沟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新风乡,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约5500年。遗址是于1985年10月发现的,经发掘的村南遗址第一地点面积约近3万平方米,共发掘出房址51座,灰坑、窖穴132个,墓葬43座,出土及复原各类陶器700余件,其它比较完整的石器、玉器和装饰品达千余件,此外遗址还出土了牛、羊、鹿、猪、狗和少量水生动物的遗骸。遗址以布局井然的村落,制作精美的陶器和几何形彩陶图案,以及磨制精致的石器和骨制品的风格而独具特色。庙子沟遗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新风乡庙子沟村南。从1985年至1987年先后三次对此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发现房子50余座…[详细]
架子山遗址群
  架子山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西北,是由架子山、大山前、城子顶等组成的大型聚落遗址群。分布在兴隆山、尖山、王勃脊山、东架子山、西架子山、张凤岭等山上。在30平方公里范同内分布有33个典型遗址,其内涵主体是繁荣发展时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年代距今约为4000—3500年。2001年,国务院正式把架子山遗址群公布为全国(第5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井古铜矿遗址
  大井古铜矿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官地镇中兴村大井自然村北1公里处,为青铜时代的遗址,年代距今2900年至2700年。该遗址文化性质单纯,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集采矿、冶炼、铸造等全工序的古铜矿遗址。遗址主要遗存集中分布在山冈和坡地上,有采矿坑、冶炼坩锅、工棚建筑遗迹等。共有露天采矿坑47条,最长的有102米,最短的有7~8米,宽度为0.8~2.5米,深度为7~9米。矿坑之间不连接,有顺坡纵向开采的,也有横向开采的。大井古铜矿遗址的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就生产、生活在这里,并使用着原始而艰辛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商周青铜器文化;而…[详细]
城子山遗址
  城子山山城位于敖汉旗萨力巴乡哈拉沟村东南4公里的东山上,与玛尼罕乡交界处。因山之顶部有石砌围墙如城,故名“城子山”,山城之西北3公里处是萨仁诺尔月芽湖旅游区,东北10公里是辽代降圣州佛塔,南与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仅30公里。山城所在的主峰是松辽平原南缘海拔最高的山峰,其邻近山头环绕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般的遗址,以城子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15平方公里的人文和山水风光旅游区。城子山山城为椭圆长方形,平面呈不规则的“亚”字形。城北、东、西三面略呈圆形,南侧略呈长方形,城顶地势较平,西北略高,东南略低,主梁总长2.2公里,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西侧有7道山梁,东侧有3道山梁均与主梁相接,最宽约3公里,山…[详细]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
  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城址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1550米,南北长2250米,总面积约349万平方米。城门、瓮城、角楼以及建筑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三区。南区现存东墙南段和南墙;北区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和西南墙;中区现存东墙和北墙,可能是辽金元时期的城址遗存。城外发现了数十座汉唐墓葬,获得了丰富的实物遗存,其中北魏镶嵌宝石金猪佩饰、唐三彩鹦鹉提壶以及北魏和唐代壁画墓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及其出土遗物为研究内蒙古中部地区的历史地理以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黑山头城址
  黑山头城址黑山头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正北5公里,是金、元时期的遗址,距今已经有700多年。该古城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哈萨尔及其家族居住的主要居住城池之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土筑。外城呈方形,占地346290平方米。城墙外有护城壕。四面均设有城门,门外设瓮城。内城处于外城中间偏西偏北位置,呈长方形,占地18871平方米,有东西两座小门,城外亦有壕。整个建筑呈“干”字状,遗址内有许多琉璃瓦、青砖、龙纹瓦当和绿釉覆盆残片。该遗迹对研究蒙古族的起源、发展及蒙古汗国时期直至元朝早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