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13年3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共计1943处,另有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共计47处。2013年5月3日正式对外公布。
延庆古崖居
  古崖居,国家级3A旅游景区,位于八达岭长城西北20公里处。和八达岭长城一样,都是在延庆悠久历史长河中,古人留下的神奇壮观的人文遗迹,堪称“千古之谜”、“千古之奇”!先后荣获“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风景名胜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景区”、“绿色平安景区”、“延庆县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市级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它是中国目前已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在一条不到10米宽的山沟两侧,距离谷底近10万平方米的陡峭花岗岩石壁上,遍布着人工凿刻的147个石室。石室大小不均、形状不一;有的套间平行,有的复式两层,有的甚至极类似现代居民楼的“三居室”。其中…[详细]
四方洞遗址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东北1.5公里的柳河岸边有一个山洞,因洞口呈较规则的四方形,人们称之为四方洞。此处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南鹰手营子矿区营子镇东北1.5公里处山脚洞穴内。洞口朝西北方向,柳河西岸处。其洞口呈方形,俗称“四方洞”,又称“大方洞”。该遗址是河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也是在燕山山脉深处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对研究承德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面积约44000平方米,洞内春暖夏凉。198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河北省文物研究…[详细]
化子洞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化子洞遗址位于承德市平泉县党坝镇瀑河东岸的一处高于水面约6.5米的二级台地上。2000年春发现。洞口上部岩石外凸约3米,形成一岩厦。洞内现已坍塌,无法进入。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对党坝镇化子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地层堆积厚约4米,文化层可分为11层。其中以第7层较为重要,此层由一层灰烬一层土相间堆积而成,分层现象明显,最厚处达0.88米,每一层厚约2至4厘米不等,有的土层表面有局部轻度的烧结面,推测应是一处人工用火遗迹。出土遗物有石制品、骨器和动物骨骼。石制品以细石器为主,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细石核以小型的船底型为代表,细石叶数量很…[详细]
孟家泉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孟家泉旧古器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东石庄村北,北依京沈公路,西临荣辉河,南靠京秦铁路,周围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村庄稠密,景色宜人。遗址东西长90米、南北宽75米,原为一水域广阔的水泉,也是荣辉河源头之一,八六年水泉出现干涸现象,时有群众挖山取土,发现龙骨,即动物石,为此被确定为旧古器时代文化遗址。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国科学院与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李毅来孟家泉,同市县文物部门共同试掘,并对部分出土标本做碳14测定,认定孟家泉遗址为旧时器时代文化遗址,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九八六年九月,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进行勘察,给予高度评价。十月,中科院李毅、董视安等人正式发掘,…[详细]
筛子绫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筛子绫罗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下宫村乡筛子绫罗村东20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为100000平方米。1979年考古发现有石器、陶窖、夹砂灰陶等物品,是研究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以及张家口博物馆联合组成的张家口考古队,继1979年发掘了蔚县三关遗址之后,又在蔚县陆续发掘了筛子绫罗、四十里坡和庄窠等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这些遗址不仅出现了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同时还出现了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多种文化重叠的现象。在筛子绫罗遗址,考古队同样发现了7座房屋遗址和多个灰…[详细]
三各庄遗址
  三各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七间房乡三各庄村,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内涵丰富,采集的标本有彩陶,红陶、磨光陶以及骨器、石器等。该遗址尚未进行考古发掘。…[详细]
哑叭庄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东周位于沧州市任丘城3.5公里处,当地俗称“疙瘩顶”,遗址分布范围约6万平方米。哑叭庄遗址面积较大,地势北高南低,文化层积厚0.2——5米。1989年和1990年春秋两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沧州地区文管所联合组队,对遗址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现不同时期的灰坑130个,水井7眼,共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和玉器1300余件。…[详细]
万军山遗址
  万军山遗址位于迁安市杨各庄镇万军村北50米处的万军山上。山为梯田状,山顶为平台,青龙河、冷口沙河在山脚下交汇,两河由东、北两面环抱万军山,山上土质疏松,呈褐色沙土。1990年3月,河北省文物局组织的文物普查队在迁安境内普查时发现此遗址。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面积15000平方米,文化层东薄西厚,约1--2米,地表散布着大量的陶器残片和石器。陶片多为夹沙褐陶和泥质红陶,纹饰以压印“之”字纹居多,条纹、席纹次之,绳纹素面较少。两侧断崖处暴露有灰坑,内涵丰富。1992年6月3日至7月4日进行试掘,试掘面积200平方米,出土文物有盆、红顶钵、陶鬲等陶器,还出土了大量石器。万军山遗址,风景优美,有…[详细]
庄窠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庄窠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常宁乡庄窠村北,该遗址面积较大,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有仰韶、龙山、早商、夏家店下层、汉、辽各时期的遗存。遗址以南台地遗存最为丰富,文化层厚达5米,断崖处可见灰坑、墓葬遗迹。遗址龙山暑期的遗物有石斧、夹砂灰陶的细绳纹鬲、折沿素面盆、圜足豆等。这些器物均与郑州二里岗上层器物极为相似,属早商时期,是张家口市发现的一处重要的遗址。2013年7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关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战国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东岗地上,西邻三关河。周围地势平坦,遗物暴露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相当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国文化遗存。遗址断崖处可见灰土层和灰坑,灰土层最厚达5米。三关遗址相当于仰韶文化的居址,均为矩形半地穴式,房内有圆形竖井型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经火烧烤,表面坚硬平整,居址内有柱洞五个,分布于中间和四隅各一个。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圜底钵、葫芦瓶、纹口彩陶钵、夹砂红陶瓮等。陶器中细泥陶和夹砂陶最多,泥底陶和夹蚌党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有线纹、绳纹、弦纹、篦点纹和彩陶精陶以黑陶为之,兼用黑赫、黑红两种。图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圆…[详细]
南城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汉南城村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城乡南城村西北,北为古涧河,整个遗址位于古涧河主河道南岸台地上,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汉时期重要的遗迹。2002年夏调查发现,2003年秋冬复查,2004年秋试掘。是南水北调工程重点文物考古项目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对磁县南城村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勘探发掘。勘探面积27万平方米,发掘面积648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358处,其中灰坑204座、房址8座、灰沟21条、井5,座、窑址2座、墓葬111座、烧土遗迹2处,编号成型文物669件。重要发现为先商墓葬…[详细]
涧沟遗址
  涧沟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县涧沟村,遗址为沁河环绕,与百家村、齐村隔河相望,面积1万余平方米。1957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遗址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龙山时代和商文化遗存。龙山时代文化遗存被商代文化层叠压,遗迹有灰坑、陶窑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陶以磨光陶为主,另有泥质红褐陶。纹饰最多是磨光或素面,篮纹、方格纹较多。器类有鬲、罐、盆、壶、器盖等;商代文化层发现窑址2座,发现陶、石、骨器。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粗绳纹等,器类可辨者有罐、盆、鬲等。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补要村遗址
  补要村遗址位于临城县东部临城镇补要村与村东南镇楼公路南北两侧的农田中。公路切割遗址形成了3-5米的断崖。遗址位于路南的部分东至补要村内土路,西界以村中生产桥为界,南端至村南小河,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90米。位于南水北调干渠内面积约8000平方米。路北遗址南北直线距离超过200米,东西约250米,南水北调干渠内面积约28000平方米。其中遗址堆积较丰富的部分位于路北东南侧,大部分位于干渠渠道内。经初步调查勘探,遗址面积约6万余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5米至3.2米。经过发掘与整理,发现各个时期的灰坑300余座,墓葬37座,房屋4座,灰沟19条,窑址5座,地面青铜冶铸基址1处。经初步整理,已复…[详细]
顶子城遗址
  时代:夏商周顶子城遗址位于平泉县茅兰沟乡烧锅营子村东约1500米的陡峭山顶上。遗址呈不规则圆形,周长约315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遗址中现存数段用石头垒砌的石墙,残基,经观察遗址有内围墙和外围墙之分,间距约为40米。垒砌用石料大小不一,均为当地青灰石板、石条,墙基宽窄不等。1993年7月15日,顶子城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龟地遗址
  时代:夏至周龟地遗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火石营镇后刘城子村,为夏朝至周朝的历史文化遗存,1990年4月发现,因台地形似乌龟向河中饮水而定名。台地高6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2004年10~11月进行发掘,发现房址、墓葬、灰坑等遗迹及石器、玉器、骨器、蚌器、铁器、铜器、金器、陶器等文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鬲、甗、鼎、尊、瓮、豆、盆、罐等。金器为墓葬中的一对金耳环。骨器中的卜骨考古价值较高,在省内少见。根据遗物特征分析,属商代晚期。2008年11月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放水遗址
  时代:夏、东周、汉北放水遗址位于唐县高昌镇北放水村西,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保存完好,文化层堆积包含物丰富,有先商和商代遗物,而先商亦是保定南部地区首次发现。对于该类遗存,学界极为关注,称之为“下岳各庄文化”,是区别于豫北冀南先商文化的一类遗存,对于探索商族起源、迁徙等具有重要价值。北放水遗址也曾遭盗墓贼惦记,由省文研所文物研究员徐海峰带领的唐县北放水遗址考古队进驻工地时,曾和盗墓贼对峙长达一个多月。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要庄遗址
  时代:商至周要庄遗址,位于保定市满城县城东北十二华里要庄乡要庄村,是商代至周代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范围包括要庄村西俗称“南城”和“北城”的高地上及村东南俗称“南马圈”和“北马圈”的高地等处。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长约700米。遗址四周断层上约有3-4米文化层堆积,还有灰坑、灶坑、土堆及夯迹多处。遗址分为东西区,东区为南、北马圈,西区为南、北城。1982年1月至1983年12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满城县文化馆,对这一带进行了考古勘查和初次发掘。遗址地面和断崖上散见大量遗留物,主要为陶器,其次为石器、骨角器、蚌壳、动物骨骼等。陶器以灰陶为主,器物用轮制或轮模合制,陶器纹饰以…[详细]
伏羲台遗址
  伏羲台遗址位于巩义市河洛镇洛口村。坐落在黄河南岸,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部的夹角地带,高出河岸80米的台地上。遗址于1984年发现,由于当地百姓称此地为“伏羲台”,据此命名为“伏羲台遗址,据先秦典籍记载,黄帝、伏羲、尧、舜、禹等均在洛汭“修坛沉璧”,祭天祭川,遗址西北有传说中的伏羲台。1992年5月,经有关单位、专家认定此处为当时祭天场地。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是以图书著其迹,河洛表其文。”清乾隆十年《巩县志》载,隋文帝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曾在此敕建“羲圣祠”,元代曹铎又在祠侧建“河洛书院”。遗址由于黄河向南滚动,部分塌陷河内,台地上地势平坦…[详细]
西张村西周遗址
  西张村西周遗址当地俗称“霸王岗”。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1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进行科学调查、钻探前,此处经常发现铜箭镞、铜带钩等遗物,尤其是1978年和1982年发现的两座墓葬(1号墓、2号墓)出土了刻铭青铜器、玉器、车马器等重要遗物。1978年通过对遗址的钻探以及从采集到的遗物分析,遗址本身内涵包括西周晚期至东周时期的文化层。1号、2号墓均位于遗址中部。随葬品中以铸有铭文的鼎、尊、卣、簋等青铜器最有价值。其铭文揭示了周初軝国的地理位置,证实了周初始封邢侯之国的地域,以及邢国与北戎的关系。2件臣谏簋,分别出自1、2号墓。两器形制、大小、纹饰、铭文行款均同。应该是出自同一范模铸造,…[详细]
柏人城遗址
  柏人城在隆尧县西部的双碑乡境内,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名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古城池之一。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邻抵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向为历代兵家所看重。城墙全长8017米,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451米,南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长2426米,平均厚度为15.1米,最高处为9.15米。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每高60厘米铺有一层横木,横木间距为30至60厘米不等,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用的钢筋。此城原有9个城门,靠水的北面1门,南2门,东西各3门。城墙犹如山峦起伏,登临气势磅薄的柏人古城坦,一览平畴的大平原,烟村雾树,如锦似画,使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