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西州 > 永顺县旅游

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小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小溪国家级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永顺县的东南角,地处东经110°6′50″——110°21′35″,北纬28°42′15″——28°53′55″,东西长23.5公里,南北宽20公里。湖南小溪是198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东与湖南省沅陵县交界,南与湖南省古丈县接壤,西与永顺县长官乡相连,北与永顺县的回龙乡、朗溪乡毗邻,总面积26347.6公顷,属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林业用地24290.8公顷,占总面积的92.2%。2001年6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了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2003年3月经湘西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行政级别为副处级单位,其主要职责是对保护区资源环境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实行统一管理。管理局与小溪乡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直属永顺县人民政府管理,业务上接受上级林业部门指导;保护区管理局总核编60人,内设四科一室、五站一所,即:资源保护科、科研科、宣传教育科、计划财务科、办公室、小溪管护站、回龙管护站、镇溪管护站、毛坪检查站、十二湾检查站、小溪派出所。

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武陵山脉西北与鄂西山地交界处,属中山地貌,由武陵山脉的人头山为主体组成,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9座,山体多呈北南走向,地势呈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的不规则“册”字形,最高海拔人头山1327.1米,最低海拔162.6米,相对高差1164.5米,溪谷发育多呈“V”字型,开阔度小,800米以下的山坡陡峭,坡度多在35以上,是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的主要分布区域,海拔800米以上具有山原地貌特点,坡度较平缓,是当地农民农耕、居住的主要地方。地层为元古代的板溪群、震旦系。基岩主要有板面岩、砂岩。

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2-14°C,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均气温递减0.5-0.68℃,全年≥10℃的活动积温5196.7℃,年降雨日170多天,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多集中在4——7月,属永顺县多雨中心,年相对湿度79%;海拔800米以上山地无霜期262天,海拔800米以下无霜期290天。

土壤垂直带谱分布明显,海拔400米以下为红壤,海拔400-500米为黄红壤,海拔500-800米为山地黄壤,海拔800米以上为山地黄棕壤,土壤深厚肥沃,呈酸性,PH值多在5-6之间,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保护区内山高谷深,溪河纵横,主要有小溪、鱼泉溪、茶园溪、大明溪、杉木溪等呈掌状分布,贯穿全区,长度64千米,水系由北往南流入沅江,具有径流量大,冬不结冰,水质优良等特点,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主要的水源。季节性降水是本区河水的主要来源。由于降水分配不均,导致河流年内水位差异大,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4—7月,在此期间暴雨频繁,7月以后降水较少,河流流量最小,水位最低,为枯水季节。

保护区植被属泛北极植物区系,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区。植物种类繁多,根据历年来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专家教授的考察及多次调查统计,本区有植物222科974属2702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树种有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银杏等7种,有银鹊树、黄杉、香果树、红椿、楠木等二级保护树种36种,有药用植物985种,芳香植物306种,是湘西青冈、湘西石栎等21种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同时植物区系构成复杂,有13个地理分布类型,含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31个群系(丛)。且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800米以上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中科院专家吴征镒教授考察小溪后认定:“小溪是中南十三省亚热带低海拔遭受第四纪冰川侵袭而唯一幸存的常绿阔叶原始次生林天然资源宝库”和“植物资源基因库”。

保护区内植物区系成份的古老、完整、残遗及特有性突出,单种、少种的植物科、属多,具华中植物区系的典型性。如单种、少种的科中有珙桐科的珙桐和光叶珙桐、钟萼木科的钟萼木、杜仲科的杜仲等,还有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等,另有中国特有的属39个,特有植物21种,最近发现的新种11种。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从张家界汽车站乘发往永顺的班车,票价25元/人,发车时间为7:00-16:30,每30分钟一班;从吉首汽车站乘发往永顺的班车,7:00发车,每小时一班。从芙蓉镇码头乘坐开往小溪的船,每天13:00左右发船,票价20元/人,3-4小时后到毛坪码头下船,步行至公路上乘坐面包车或三轮车即到,票价10元/人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湖南湘西州永顺县东南部小溪自然保护区


>>北魏冯太后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