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遗址
  瑞安西部山区葛藤湖自然村与平阳县龙尾相邻,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叶廷鹏等浙南党组织领导人及其武装人员常驻地之一。这里山高林密,地处偏僻,又是瑞安、平阳两县边界地,适宜于游击活动。1937年7月下旬,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从庆元县来到瑞安西区(今文成县大峃一带),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获悉后派农运委员黄先河到公阳(今属文成县)找到师长粟裕,后随挺进师部队到泰顺、福鼎山区见到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刘英。同年9月,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游击队长陈铁君率队来到葛藤湖,与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会师。当日,两支队伍移师平阳包垟,叶廷鹏、郑海啸等人赶往包垟与粟裕会晤,并主动提出接受闽浙边临时省委的领导。挺进师与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及其武装的会师,使挺进师在浙南开辟的根据地范围扩展到了平阳北港和飞云江以南的瑞平边地区,为挺进师创建以平阳北港为中心的浙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挺进师还通过浙南临时革命委员会与……[详细]
“砻糠桥惨案”遗址
  1942年7月温州第二次沦陷于日军之手,日军在南塘抓捕了潘瑞明等18位男青年,囚禁在砻糠桥(今龙方桥)边的空房里。第二天一早,日军把他们押到河边,用竹杆打他们,逼他们下水。幸好他们熟识水性,就拼命向对岸游去。日军见他们个个会游泳,就端起枪胁迫他们泅回来,他们泅回来爬上岸后,日军就用绳索把他们五花大绑绑在石板上“晒人干”。时值盛夏,约莫晒一小时后,放宽了他们身上的绳索,把他们拖到河边推下水去浸泡一会儿,然后又拉上岸跪在石板桥上再让烈日暴晒。如此反复多次,他们的手脚被绑得麻木发紫,膝盖红肿,鲜血直流,周身起了一道道血泡,痛不欲生,气息奄奄。 第三天,一个冷酷残忍的日军将潘瑞明两手捆在一起,拉到河边,猛地把他推下水去。潘瑞明意识到日军要下毒手了。于是,他沉住气潜在水底,一动不敢动,一晌功夫,再忍不住气时,探头浮出水面。这时,守候在河边的日军发现了他,见他未死,遂抡起大石块想要朝他头上砸下去,突然……[详细]
程让平祖居
  程让平祖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平山村。建于清晚期。坐西朝东,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二进合院式建筑。门台为砖砌仿木构门台,单开间,悬山顶。屋面铺小筒瓦,带勾头滴水,脊上灰塑卷草纹。立面抹灰。围墙与门台相连,呈内“八”字型,下部为块石垒砌,上部为砖砌抹灰。前院南侧厢房为三间两层木构楼房,板瓦灰脊,二层重檐。底层带前后廊,二层立面为板壁。北侧厢房改建为两间三层砖房。前屋面阔七间,单层,木构建筑。悬山顶,板瓦灰脊,脊上翘,灰塑卷草纹。明间进深七柱,抬梁穿斗混合梁架,中柱落地分心,前后带廊,前廊上为船篷轩,后廊上为平板吊顶。屏门后设内0-,梁架遮盖。明间前门后有挑斡做法。后院南厢房为两间单层木构建筑,立面板壁,局部重建。第二进正屋为七间带两披屋,硬山顶木构建筑。板瓦灰脊,脊上有脊饰。明间进深七柱十四檩,抬梁穿斗混合梁架,中柱落地,前带船篷轩廊,后廊上设平板吊顶。正屋南侧有一甬道,甬道东侧有一……[详细]
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
  时代:明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金昭牌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岩头镇上村,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金昭进士及第时所建。金昭(1516-1581),字懋卿,号霞峰,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官至江西瑞州知府。牌坊为六柱三楼式木构建筑,平面呈横长方形,高7.63米,通面宽9.9米,进深2.35米。明间两柱为方石柱,次间两柱为木柱。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础为覆盆式。牌坊两外侧立有四角柱。明、次间均有阑额、由额、额枋等,各施雀替、丁头栱,正额前后悬匾。屋脊用薄砖砌成清水花脊,脊面刻如意花草。明间屋脊两端饰龙头吻;次间脊端饰凤头吻,两垂脊脊端饰飞凤。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宪台牌坊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花坦村中心,系四柱三楼式木构牌坊,建于明弘治乙丑(1505年)腊月,系温州知府李端、永嘉知县刘经为纪念朱良以而建造的。……[详细]
溪东程氏民居
  溪东程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和平村。该建筑建于清晚期。坐南朝北。由门台、厢房、正屋组成合院式建筑。门台为单开间木构建筑。悬山顶,山墙由砖砌抹灰。进深三柱,上设覆斗天花。屋面铺小青瓦,脊上灰塑卷草纹。围墙与门台相连,下为块石垒砌,上为砖砌,比较完整。前院厢房为三间二层木构建筑。前带腰檐,底层前带廊,立面为板壁。北侧山墙上做有观音兜式山墙,山墙上做有两扇西式镂空花窗,两侧为科林新柱,上为拱型窗罩,做工精细。正屋为九间带两披屋二层木构建筑。双落翼硬山屋顶。明间进深七柱十檩,抬梁穿斗混合梁架。底层前后带廊,上均设船篷轩。二层外廊设通长美人靠。后厢房为四间二层硬山顶木构建筑,前带腰檐,前廊上设船篷轩。屋面铺小青瓦,灰脊。后院内有水井一口,平面呈六边形,砖砌抹灰。井壁由块石叠砌成圆形,内长有青苔,井水清澈。溪东程氏民居整体保存完整,细部雕刻精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2005年8月被温州市人……[详细]
陈卓如故居
  陈卓如(1904-1932),原名顺生,又名卓儒、琢如,瑞安东区驮山村人。1924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1925年在温州加入共青团,次年转为中共党员,成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主要成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回家乡驮山坚持革命斗争。1928年春组建驮山农民赤卫队,并自筹经费购买0、制作军服,武装赤卫队,开展武装斗争。1929年6月任中共瑞安县委委员。1930年5月任瑞安红军游击队队长,并率游击队500人赴永嘉编入红十三军第一团。先后参加打平阳、夺李茅、克缙云、夺瓯渠、占乌岩等战斗。1932年初,在红十三军不断受挫和浙南革命处于低潮时,前往平阳找老共产党员叶廷鹏等人重新建立浙南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同年2月底返回家乡联系购买0,遭叛徒出卖,于次日遭捕牺牲。 陈卓如故居,位于瑞安市塘下镇罗凤办事处驮山村。2003年,由塘下镇委镇政府发起,通过党员自愿捐资、企业赞助和政府部门补助等方式筹资80……[详细]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1938年,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进驻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龙井禅寺。粟裕负责省军区全面工作,张文碧负责政治工作,王守知负责管理电台。部队下辖3个中队和1支教导队,分别驻扎在山门街、凤林、马头岗和大屯等地。粟裕办公室(兼寝室)在禅寺东首横厢0上。当年,为给抗日救亡干部学校讲课,粟裕经常在此挑灯备课。《粟裕军事文集》中的开篇,即他当年向干校学员和教导队授课的主要教材——《游击战术讲授大纲》就是在龙井禅寺拟稿成文的。 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西南侧的小山坳,现为龙井禅寺。禅寺门口挂着当年临时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文碧将军题写的“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标牌。 龙井禅寺原名龙井庵,坐北朝南,面对畴溪,遥望南雁群峰。周围竹林茂密,环境幽静。是南雁荡山千年古刹十八庵之一。禅寺正殿系穿斗抬梁式木结构,东西两首横厢有小0,进门是块长方形天井,总建筑面积……[详细]
括苍支队岭头会师遗址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的新年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此时,永嘉(瓯北)广大农村已为浙南人民武装括苍支队所控制。1月6日至25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第三次扩大会议在岭头村召开,传达了中共浙南地委关于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部的指示。会议结束后,括苍支队所属的一、二、三四中队和机关警卫队等主力600余人,陆续到达岭头村集中。这就是括苍地区游击队的一次胜利大会师。 大会师期间,当地的党组织和农联会、妇女会、民兵连热心投入接待工作,岭头村群众自觉腾出房屋供部队解决住宿和吃饭等生活问题,乐清、黄岩等地群众送来很多慰问品。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上午,游击队在潘家祠堂召开新年祝捷庆功大会,中心县委书记邱清华作形势报告。翌日,中心县委和括苍支队领导检阅部队。随后几天,游击队白天举行射击比赛、政治考试和排球比赛;晚上组织观看《牛永贵负伤》、《空城计》等节目演出,气氛……[详细]
木业公所旧址
  玉环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场头路以北,西城路小学东侧。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厢楼、大殿组成,现仅存门楼。门楼面阔七间二层歇山顶砖木混合建筑。明间二层内设藻井天花,斗出两跳,梁架呈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北立面二层挂落上刻回形纹,下排为花草纹。南立面下为青石须弥座,束腰部分用减地平金及法雕刻如意花草纹。台基之上用清水砖砌至二层,以仿木构的斗拱、出檐结束。明间墙体内收,形成八字式,门框为青石质,立颊上置卷草纹雀替承门楣,两边门为拱形,上用三条弧形青石做半圆拱。次、梢、尽间线脚之上,立瓜弧、坐斗承三踩斗拱,屋面由望砖出檐,承砖制方形飞椽。明间在线脚之上仿木构三山式结构,罩三层瓜柱、驼峰、坐斗承二层随梁、搭牵、其中上层搭牵为屈曲状。顶层坐斗亦承三踩斗拱,形制同次、稍、尽间。门楼东、西侧墙脚嵌置“木业公所”界石各一。玉环殿为清光绪年间,本地木商及地方人士筹建,为各地木商同业会员商计重要会务、制定会……[详细]
110、池上楼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池上楼
  谢池巷池上楼位于鹿城区谢池巷,系纪念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而建。谢灵运(385-433),东晋明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才思俊逸,开我国山水诗之先河,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携眷来郡,建有“池上楼”。明万历《温州府志》卷18有关谢氏古迹有池上楼、谢公楼(在拱辰门上,谢灵运游适之地),读书堂(在旧郡治,谢灵运读书处),梦草堂(晋府之西堂,谢灵运梦惠连之处)等。谢池巷池上楼原在“丰暇堂北(今东公廨)”,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佳句而得名。后毁。今积谷山下池上池为刘宋时“谢村”,亦为谢氏寓居处,后人曾于此建楼纪念。清道光初,邑人张瑞博自湘归,购得此址,增筑“春草轩”,“怀谢亭”,“鹤舫”等,并取名“如园”。今楼为清代民居式木构建筑,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四面回廊,东面临春草池,设有靠槛。1981年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81……[详细]
陈伯远故居
  陈伯远(1886-1967),名凤韶,乳名圣履,文成县大峃镇人,是清末文成县第一个反清勇士。1908年进东北武备讲习堂学习军事。毕业后在保定六镇统制吴禄祯属下任职,曾参与策划袭击京师,推翻清朝的革命活动。因事泄,清廷派大军骤袭,身受重伤,突围后得民众掩护,返回杭州,参加光复会。辛亥武昌起义后,参加革命军刘凤威部从凤山门攻入杭城,光复杭州。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三师周凤岐部中校参谋,旋被选送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炮科、陆军大学正科第四期继续深造。毕业后,历任营长、团长、西北陆军军官学校教育长等职。1935年任武汉行营交通处少将处长,后任重庆行辕运输处中将处长、军政部兵役署征补司司长。1941年晋升为兵役署中将副署长。1943年兵役署扩充为兵役部,任该部参事室中将主任参事。抗日战争胜利后,不愿参加内战,辞去职务,定居杭州。建国后,曾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上海市委员会委员。 陈伯远将军一生淡泊名利、两……[详细]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
  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闽东特委和红军挺进师共同开辟的游击根据地。1936年3月,在这一带活动了近半年的红军挺进师主力部队和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为有效地统一领导由闽东方面原创建的各级地方党组织和由临时省委新创建的地方党组织,决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并调派闽东特委郑宗毓任浙南特委书记。浙南特委成立后,不断扩大和巩固根据地,范围包括泰顺、平阳(含苍南)、文成、福鼎等县。1938年3月,红军挺进师改编为新四军北上抗日后,浙南特委机关移驻文成、瑞安,继续领导浙南人民开展革命活动,直至浙南全境解放。 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是一座8间单层古民居,建筑面积320平方米。1996年8月,当地政府在旧址的后山,建造了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纪念碑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碑高13米,碑正面刻有“中共浙南特委成立纪念碑”,背面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写的“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详细]
澄鲜阁和谢公亭
  澄鲜阁与谢公亭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江心屿西端。刘宋永初三年(422)七月十六日,太守谢灵运抵永嘉郡,常登拱辰门上谢公楼遥望江天,政暇频游江心孤屿。澄鲜阁原名“水陆阁”,号称“江上楼”;北宋崇宁元年(1102)创建,明正统间重建。万历十九年(1591)重修时,为纪念谢公,取其“空水共澄鲜”之意,易名“澄鲜阁”。今阁为清代晚期建筑,为坐北朝南,面阔三间二层硬山顶建筑。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次间为混合式梁架结构,进深五柱九檩。砖砌灰脊,无脊饰,筒瓦。檐口设勾头滴水。依山临流,西傍古塔,斜对谢公亭,气象万千,蔚为大观。谢公亭,位于江心屿西山下,相传为谢灵运观海处,后建“谢公亭”。唐宋时,亭屡建屡废,今亭为1952年重建,六角攒件尖顶,地处江边,景色绝佳。1981年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级别: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1981年6月11日类别:古建筑保护范围:澄鲜阁:……[详细]
朱自清旧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是我国新民主革命时期著名诗人、散文家和爱国学者。 1923年2月,由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研究部部长兼图书馆馆主任、著名教育家金嵘轩提议,朱自清被聘请到该校任教。是年,朱自清携家小来温,先在离十中较近的大士门租房住,后因大士门失火,遂迁至朔门四营堂巷34号东厢房居住。 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期间,朱自清除在仓桥中学部教语文外,还在道司前师范部教公民和科学概论。他教学十分认真,在课堂上极力向学生传授新思想、新知识,播种新文化。他讲究教育方法,注意教学效果,深受学生欢迎。在繁忙的教学之余,他还写了多篇散文,留下不少墨迹。1925年经俞平伯推荐,朱自清赴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去世。 朱自清旧居,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四营堂巷34号,建于晚清。该故居坐南朝北,为五间三进合园式木构建筑,通面阔……[详细]
朔门街郑宅
  朔门街郑宅,亦作郑明云民居,位于温州鹿城区朔门街30弄15号,坐南朝北,由北侧两个院落和南侧邻街店面组成。北侧东部为一传统式合院,面阔三间,正屋进深8.5米。底层前廊做成船篷轩,二层外廊做成装饰“寿”字纹木栏杆,东西两侧各带两间厢楼,为单坡屋面,山墙上开砖漏窗。底层柱头出单跳承花板,厢楼用立体雕刻牛腿承花板。次间用宫形格心长窗。厢楼与正屋交接处用悬柱。西侧为西式风格楼房一座,清水砖外墙,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九架,北侧设外廊,外廊为宝瓶式木栏杆,用拱券承屋面,拱上灰塑花草鸟兽,檐口抹灰多层线脚,挑檐下用细木条抹灰,室内为木梁架,顶部用石膏抹面吊顶。楼梯设于明间南侧。南侧靠朔门街为二间二层木结构店面。屋面铺小青瓦。西院西侧院墙上有灰塑照壁一座,北侧设单间砖门台出入。郑明云解放前在朔门街设“和顺生”棉花店,郑氏民居是一座比较典型的商住功能分区的近代建筑。保护等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类别: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