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旅游

温州市旅游景点

推荐1
碗窑古村旅游景区
  碗窑古村落是浙南一带民居建筑群与山水融合最为典型的古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族民间建筑魅力民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浙江最美丽的乡村”。碗窑村,由明末清初开始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大部分的建筑物、手工作坊及设施等为历史原物,被誉为“明清时期手工业制瓷的活博物馆”。至今它仍完整保留着古老村落形态,拥有300多间清初所建的民居极具特色,其中八角楼、吊角楼最具代表性。龙窑、古戏台、三官庙尤为可观。它是众多姓氏小聚居的陶瓷村,它既是浙南地区闻名的水乡古村,又是一个文化古村,拥有丰富的清、民国时期传统民居建筑、制瓷作坊和瓷器遗存,自然山水资源优越,充分体现了先人在村落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构造、装饰技巧、制陶技术等方面的高超水平,有着非常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一部研究浙南乡土文化、乡土建筑和陶瓷发展史的活教材,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早在300多年前,此地生产的陶瓷器皿就远销东南亚诸国及台湾地区,当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制瓷工艺。当前,碗窑古村大力修建完善了许多旅游基础设施,提倡和发展旅游业,已走出深闺,为世人所知,日益受到各地游……[详细]
推荐2
茗岙梯田
  茗岙梯田位于浙南永嘉山区四周海拔800多米高的大山之中,沿楠溪江北进至碧莲镇,再从碧莲依山而上,大约10公里左右的盘山公路,群山连绵起伏,幽谷云海浮涌,山村枭枭炊烟,成片梯田依山而建的茗岙山乡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茗岙为各姓氏杂居之地,陈、胡、徐三大大姓各有宗祠,这些宗祠都是宗族文化的象征。各大宗祠里以胡姓宗祠最具特点。胡氏大宗规模宏大,描朱绘金,穹顶有精彩的彩绘故事,大宗左右墙壁又有走廊环绕,正对中堂则有一漂亮的戏台,照壁上则绘有反映村民美好愿望的鹿壁画,如今这里已经成了村民休憩闲谈的一大好去处。除大宗外,胡氏还有几座小宗祠,在三房宗祠里有明代壁画,画上人物为胡氏先人。这些壁画人物雕工精致,服饰和装束华丽,色彩鲜艳,除西首人物由于木板年久腐朽而残缺了一半外,其余几副保存良好。茗岙有石拱桥,有月坛,还有较多的古屋,古屋中最久远的距今大概有680年历史,如今围墙缺口处虽然造了新房子,但老模样基本上还是保留了下来。这间老屋有-屋宇,苍老古朴的屋檐在无声的述说着几百年来的往事。据说此屋原有四块匾,后来经岁月侵蚀,有三块已经不知去向,唯余正屋上角一块,上面“齿德兼修”似个大字依稀可见。屋子外侧置……[详细]
推荐3
芙蓉古村
  芙蓉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岸,北离岩头村约1公里。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偶尔经过这里时,因见此处土地肥美、水草丰茂,就从瑞安长桥迁来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又因村西南有芙蓉三冠,赤白相映,宛若芙蓉,遂以芙蓉为村名。芙蓉村在南宋末年因抗元兵,曾遭焚毁,直至元至正元年(1341)重建。现在的芙蓉村占地215亩,现有400多户人家。村子至今仍然保存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在村内道路交汇点有高0.2米,面积2-3平方米的方形平台,称为“星”,村内水渠交汇点有方形众多水池,水池称作“斗”,合在一起为七“星”八“斗”。芙蓉池、芙蓉亭村中心最大的水池芙蓉池东西长43米,南北宽13米,俗称大斗,在如意街南侧,水映“芙蓉三冠”(岩头镇前,有三座山峰,三崖皆峭拔高耸,凌空矗立,其石色皆白里透红,倒映山下清清溪水中,宛若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芙蓉崖故此得名)。芙蓉池兼具储水、防旱、防火、洗涤等功能。池中央偏东建芙蓉亭,是个两层楼阁式歇山顶的方亭,池子的南、北两岸都有石板桥通达亭子。村内有九条街巷,五纵四横。主街如意街,长195米,宽2米,东西走向,中心铺砖,两边嵌石条,道路、水渠都是结……[详细]
推荐4
岩头古村
  村落布局是古朴古香的街区式三进两院四合围式的建筑群,具有远近总体规划和详细局部规划,这在古代村落规划中是难能可贵的典范。介绍岩头村位于楠溪江中游西畔,介于苍坡和芙蓉之间,距永嘉县城38公里。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该村始建于初唐。宋末元初,始祖金安福(1250-1318)从附近的档溪西巷里迁居于此。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进行全面规划修建。因地处芙蓉三岩之首,故名岩头。现有居民8000余。1991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岩头村的正门是北门,称“仁道门”。门里大街西侧是金氏大宗祠,朝南。宗祠前为进士牌楼。进士牌楼,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最大的一座。与大宗祠隔街相对的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造的石质谢氏贞节牌坊。仁道门、大宗祠、贞节坊和进士牌楼形成岩头的礼制中心。岩头村东门叫“献义门”,有一条街叫“横街”,从献义门向西横过村子。横街的西段还有两条直街,靠西边一条是浚水街;另一条则是中央街。这几条街是岩头村的大街,在它们之间有小巷,窄而且直,都指向附近的屿山,被称为“箭”。从前,在进士街、中央街和浚水街之间,自南到北各有三进两院的大宅7座……[详细]
推荐5
徐岙古村落
  徐岙古村落位于筱村镇,是我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形态上古朴自然。徐岙前有玉溪环流,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对峙,似龙虎踞镇之势。村中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粗壮的枝干和虬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徐岙巷道纵横,路面均用卵石铺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立面丰富,屋檐富于变化,主要有文元院、举人府、顶头厝等。文元院位于顶头厝的正前方,为吴存经所建;顶头厝为村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处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们俗称为“顶头厝”。许多构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门楼的木质抱鼓石,稍饰雕刻,纹样清晰,古朴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铺出花纹,正房和两厢也采用较多的雕饰,风格朴雅。徐岙村后有一“双井”——即在一处有两口井,上一口井为饮用水源,下一口井为洗涤之用。诗题《双井含春》:“苔清烟霏石甃清,银床两两照空明。谁为抱甕长飞雾,错认潮泉含避鶄。一脉甘温浮玉液,四时澄澈嫩瓊罂。由知胜地春常在,不管硫黄始得名。”村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多方面的文物研究价值。在徐岙居住的人并不姓徐,而是姓吴,据记载,宋宣和年间,方腊作乱,徐震(泰顺仙居人)率兵抗寇,不幸牺牲。其灵柩……[详细]
推荐6
圆州古村落
  圆州村地处司前镇里光溪畔,为罗阳吴氏迁居圆州后逐渐形成。现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总体品位较高。民居:圆州现存的四座民居分别叫洋头厝、老厝、第三份和外厝,四座民居在总体建筑风格上非常接近,均为合院式,二重门楼。圆州古村的一大特点是民居内彩绘处处可见,色彩鲜艳,非常精致。洋头厝等民居的大门门楣上还有精雕细刻的阴阳图案。吴氏宗祠就建在洋头厝的右边,规模不大,仅二进。一进门楼所处的位置为院落的左前方,与圆门楼错开方位,从而使与圆门楼相接的院墙成为一进门楼的照壁,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二进门楼却独树一帜,采用木构形式。木门楼单间悬山顶,屋檐出挑较深,在檐缘外端加钉了飞檐。檐柱前置抱鼓石。檐柱上重重插拱出挑,承托梁架上的构件。拱端刻饰龙头、龙尾,龙口还含着宝珠。龙形图案地刻镂,为这座轻巧的门楼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韵。正房与厢房有的共享一个大院,有的在院中建墙将大院一分为三,例如老厝。老厝两边厢房前各有一堵设漏窗的院墙,墙身外端设门,使得厢房前的小院子与正房前的。宗祠:吴氏宗祠就建在黄氏洋头厝的右边,四围筑墙。规模不大,仅二进。一进为门楼,牌楼式,悬山顶。阔三间,深二间。二进寝堂,梁架上悬挂一匾额,书有……[详细]
推荐7
苍坡古村
  苍坡村位于岩头镇北面仙清公路西侧,处岩头村北2.5公里处,占地146亩,为李姓聚居之地。现有人家500余户。五代后周显德二年(955),始祖李岑(号苍墩)从福建长溪迁来,遂以村名为其号。后为避宋光宗赵憞讳而易今名,故“苍坡村”。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第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对村落建筑进行重新设计。村中街巷呈八卦形,以方形环状的鼓盘巷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开八条路,经村寨的八道门通向村外。先后建东西两方池及园堤胜景。同时以“文房四宝”作为规划思想指导其布局,建长306米、宽2米的直街称“笔街”,对村西笔架山;以两方池作“砚台”;砚台两旁搁置长4.5米、厚0.5米、宽0.3米、端头打斜的条石以为“墨”;村四周展开的3000亩平畴以为纸。意在激励后代读书入仕,光宗耀祖。李时日曾在村寨大门上题联:“四壁青山藏虎豹,双池碧水贮蛟龙”,以寓此村为龙腾虎跃、名人辈出之地。苍坡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虽经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苍坡村村庄的布局构思上,非常注重蕴含文化的内涵。是“耕读”思想在山村规划建……[详细]
推荐8
梧溪古村
  梧溪以溪为名,是文成县西坑畲族镇的一个文化古村,始建于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历史,溪流过境,“梧溪桥”凌空横架,犹如彩虹,把东西两庄连成一体。《富氏宗谱》载:“富氏第12世宁咸淳进士应高公于元至元31年(1294)自南田泉谷始迁梧溪。”建村至今已逾700年。旧谱又载:“有泉汇于溪水,声涓涓沥沥如人语,故名‘语溪’,因行书‘语’、‘语’形近,后遂名‘浯溪’。1939年青田县在本村置邮柜,邮戳误铭‘梧溪’,故‘梧溪’沿用至今”。富相国祠,始建于乾隆29年(1764),现存建筑完整,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式样庄严而轩敞,具有浓郁的古代艺术特色。四周环境优美:背靠岫山,祠后拥有古松两株,盘枝曲节如伞;享堂围墙外两侧,各凿一井。井前左凿鱼塘,右建厨房;祠前左侧有古樟一株,今仍生机盎然。富弼是宋代重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其高尚精神和众多着作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富相国祠,它于清乾隆甲申岁(1764年),复经清道光葵卯年(1843)重修,系纪念我国着名历史人物富弼,兼祀入迁县富氏一世祖富韬的纪念性建筑物,富弼在北宋为官期间,曾二度官拜宰相,勋业卓着,在民间多称“忠孝祠”为富相国……[详细]
推荐9
花岗古村
  花岗村位于浙江洞头县的中部,四周依山傍水,村庄建筑错落有致,别具风格。花岗村主要以渔业生产为主,因整个渔村房屋建筑主要以石头结构为主的特点,极具浓郁海岛风情。村的来历像一首诗,几百年前,几家闽南人从海上登岛,看到漫山遍野的是燃烧的杜鹃,那花,就像原住民,祖祖辈辈在此的原住民,它们从天边开到山的各个旮旯,当它们看到有人从海上来,就像列队一样,都踮起脚来探出头来议论着探寻着观看着,一霎间,那登岛的渔民就像感到是久违的乡亲迎接来了。渔民们在此落地,就以花满山岗来为自己的村子命名:花岗。村内有上百座“虎皮”石头建筑,追溯建筑时间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头房隔温效果好,冬暖夏凉、古朴实用,山中清涧穿村而过,金灿灿的阳光洒在小村梯级的巷道上,让花岗村越发显得静谧和美。但当花岗命名数百年后的人到此,震撼的却是那些逶逶迤迤,透出斑驳的老房子,这是另类的老房子,石头的房子,筋骨石头的,眉毛石头的,窗棂石头的,屋顶石头的,看到屋顶那一块一块的顽石,会把它们当成震房的神灵,其实,是压住风的淋漓和坏脾气,当台风来时,这些风暴攻城略地,肆意妄为,在风的沧海横流之际,唯有石敢当也。作为洞头区首批“花园村庄”建设实……[详细]
推荐10
水碓坑村
  水碓坑村位于温州瓯海区泽雅镇,村内建筑风格多为江南清代民居形式,其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古朴自然的建筑群是研究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村落文化的实物例证。村内还保存多所水碓、纸槽、腌塘等古老的造纸技术,尤其是明代造纸遗址四连极具研究价值,这里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古代造纸术实物遗存的代表。史料载,泽雅先民大部迁自福建南屏,为避乱而来此定居。迁居后,发现泽雅一带多水多竹,正适合造纸,于是重操旧业,进行南屏纸的生产,使福建南屏的造纸技术在泽雅落地生根。水碓坑村位于泽雅镇境内,总面积756亩,村落坐落群山怀抱之中,依山伴水,竹林茂盛,村内耕田不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居民全部为潘姓家族,其先民自清康熙年间从附近的言章村迁入,繁衍生息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跨过村外的石桥,是一根十多米高的烟囱,烟囱下一排捞纸作坊;在黑瓦石头旁边,垒就的民居与漫山遍野的翠绿相互映衬。水碓,造纸之工具,坑,多水之地。在水碓村内,2座烟囱、3座水碓、27座纸槽、39个腌塘等珍贵的历史遗存被较为完好地保存着,成为了不可多得的古法造纸“活化石”。以前,家家户户做纸,等到天晴时,每家都把压好的纸,放在山岭上晾晒,漫山遍野都是……[详细]


全部温州市景点>>>

全部温州市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