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惠州黄家祠(黄氏书室)
  黄家祠又称黄氏书室,祠堂是汉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环城西路36号,是归善县(今惠阳市、惠东县、惠城区、宝安区部分地方)黄氏的祖祠。建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年),后改为黄氏书室。黄家祠为三进式院落,左侧另有三进配房以小巷侧门联接,建筑总面积1000平方米。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门两侧次间与明间前面各安放一条弓形石枋,枋下两边使用石质角替,枋上承放石狮,狮上置一斗三升斗拱。花岗石大门高峻雄伟,高3.6米,阔2.05米。大门匾额“黄氏书室”四字,楷书、阴刻,每字50X60厘米;楹联“绩著循良第一”、“家传孝友无双”,行书、阴刻,每字25X40厘米,字体俊逸流畅,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入门两侧有须座门墩石一对,通高63厘米、通阔54厘米。联接一、二两进的回廊共有三部分组成,中间硬山式屋顶、前后两间为卷棚式屋顶,此种做法既扩大了前天井的深度,又显得富有变化。卷棚廊梁上安放八……[详细]
陈百万家族建筑群
  陈百万家族建筑群(含陈百万宅、聘君陈公祠、洛峰陈公祠)位于博罗县龙华镇旭日村。这是一个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典型明清岭南建筑风格的古村落,整个古村占地面积10万余平方米,古房屋有600多处,整体呈块状排列。保存最为完好的是陈百万故居和四座家族祠堂。陈百万是古时候这个村子的首富,原名陈瑞龙,生于清代雍正4年,他是一位商人。经营“粮油糖,日杂,建材,”等生意。经商成功发财致富而远近闻名,人称陈百万。因为他是陈氏家族中最为出色一位,所以就以他为代表而命名这个古村落。陈百万故居建于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坐南向北,通面阔46米,通进深32米,占地面积达1472多平方米。硬山顶,龙船脊,阴阳瓦。墙下部花岗石砌、上部青砖清水墙。头进大门为凹斗门,入门为下堂,堂中设屏门,两侧为耳房。中间天井地面均用花岗石铺成。二进中堂两侧置厢房。三进上堂内设神龛供奉祖先牌位,两侧置厢房。当地有风俗村民生了男孩子,就……[详细]
陈炯明墓
  陈炯明墓位于广东省惠州紫薇山上,于文革时被毁,现已修复。陵墓是民国时期的亭式建筑,墓碑高约3米,俯视西湖。碑铭为国学大师章太炎亲笔题字。其墓园历经风雨主体仍未损毁。1990年,被惠州市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对历史的尊重,惠州市于2012年4月出资2100万元人民币修缮陈炯明墓园。墓园占地面积约7754平方米,除对陈炯明的墓冢、墓碑亭进行修复外,还恢复了墓前广场以及墓园陈列室、管理房、雕塑台等。201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田坑村古建筑群
  田坑村古建筑群 (俗称“田坑古城”)位于广东省惠东县多祝镇,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是惠东境内一座比较大型且保存比较完好的客家古村寨,为四合院式民宅。 2008年,田坑村古建筑群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田坑古城包括20多座建筑及众多房屋,建筑布局对称有序、构思精巧、风格独特,美观庄重,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意味。村内有18条古朴的巷道、围龙屋、碉楼、高耸的城墙以及近400间房厅,都有很高的文化保护价值。 据介绍,田坑古城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陈氏入惠始祖第八世西峰公首次购入部分土地,开始建造房屋。1736年(乾隆初年),陈氏第八代裔孙斋公在“富奏百万,修治黄河”的同时,第二次购入田坑大部分土地,并大举营造田坑城。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陈氏十世裔孙赞琰、孙赞志主持修建大夫宗祠,并完善四周城墙……[详细]
点翠洲留丹亭
  时代:民国惠州留丹亭,位于惠州市市区西湖点翠洲。民国2年()为纪念辛亥惠州“马安之役”牺牲的陈经等15名烈士而建。亭名“留丹”,取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意。1916年改亭为阁,1927年阁坏,改为中山亭,1935年重筑亭,仍名“留丹”,又名“烈士亭”。1959年,又改亭为阁,面积380平方米,平面呈“工”字形,阁顶以庄重大方的歇山造与坡度平缓的卷棚式相结合,阁内游廊环通,白石栏、黄桂落、红墙碧瓦,整座建筑掩映于扶疏绿叶之中。正门木匾“留丹亭”三字为廖承志手书。门前木刻楹联:“殿角生微凉,呼吸湖光饮山绿;天地有正气,留取丹心照汗青。”联语乃东莞学者陈荆鸿集苏东坡、文天祥句而撰。正门前还有廖承志诗石刻一通,记录了抗战时抢救留港文化人的行动中,廖承志在惠州见闻。1911年武昌起义后,惠州同盟会员组织民军起义反清。攻占淡水,麾军马安圩,围攻惠州。惠州中学堂学生、同盟会员陈……[详细]
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黄沙小学)
  黄沙小学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惠东县安墩镇黄沙村黄沙小学。其建筑物为三合土泥砖瓦木结构,白墙灰瓦硬山顶为主的“上三下三”普通围屋,始建于1939年,1940年落成。当时是黄沙小学的校舍,有教室5间、教师宿舍2间,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1948年12月下旬至1949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香港分局为了贯彻在解放战争期间建立巩固的大块根据地,把游击战争推向新的阶段的指示,由粤赣湘边区党委在黄沙小学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书记、粤赣湘边区党委书记尹林平主持。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关于南方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对1948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对军事、经济、民运等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会议期间,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发来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批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的电报。中央军委任命尹林平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黄松坚为副司令员,左洪涛为政治部主任。司令部即……[详细]
廖守问夫妇墓
  廖守问夫妇墓 位于龙门县沙迳镇下车村。墓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呈椭圆形,长13.5米、宽12米,用红沙岩石、花岗岩石、青砖砌筑。砖面左上方有“廖宅坟砖”印章。墓地正中用花岗岩石刻砌成一座石屋,左右设八角柱、覆盆柱础,中间嵌一块墓碑,重檐屋顶,脊置鳌鱼。墓碑阴刻楷书,左书廖守问及其妻的生卒年月、下葬日期;中署“显考:将仕郎豫斋廖公、妣郑氏孺人之墓”;右记“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庚子二月初十辰时及众立碑子孙的名字。碑额楷书阴刻“嘉旌义赈”石匾,由龙门知县王许之题。碑前设石祭台。墓碑前面左右两边石基座中各嵌2块碑记,楷体阴刻,字体端正清秀。左一块碑文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增城胡庭兰撰写的贺书,记述了廖守问输粟助赈等情况;另一块为明万历四年(1576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由廖守问自制碑文。记述妻郑氏生平和修筑寿基的经过。右方的二块碑记:一碑的表层风化,字迹已脱落,无法辨别,另一块碑文较为清楚,是廖守问因修……[详细]
惠东龙峰祖庙
  惠东龙峰祖庙 位于惠东县大岭镇谭公村九龙峰。建于明代,原名谭公祖庙。九龙峰座落于莲花山脉南端、西支江畔。因山峰宛若九条游龙,故名。庙宇处于该山腹地,故又叫九龙祖庙。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乡众捐款重修,当年的《增修九龙峰谭公庙碑记》尚存庙内。 龙峰祖庙通面宽23.8米、通进深21.5米,为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构架,砖木结构。内置12根方石柱和12根圆木柱为支撑,梁架的驼峰、瓜柱等构件雕刻有精细的纹饰图案,外壁两侧及后壁均有灰塑,内壁绘壁画,内容为神话传说和民间典故。大门上 书“龙峰祖庙”,两边书对联:“声动虎蛇龟尽伏;功施风雨露无偏。”庙内正堂供谭公真人塑像,有光绪十五年(1889年)惠州知府李□镒所赠木匾一块。 谭公真人俗名谭德,相传为元末时人。据《惠州府志》记载:谭公真人童年常在此放牧,据说他神通广大,能伏龙驯虎,呼风唤雨,为民造福,后在此得道。当地群众为纪念他而在此建庙。并先后在该……[详细]
客家围屋——碧滟楼(叶亚来故居)
  碧滟楼位于秋长街道周田村,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与叶氏宗祠相距大约1公里。建于1889年,是叶亚来发达后回乡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标志。碧滟楼是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0围屋,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平面呈长方形,长60多米,宽近37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从远处看依山而立,非常壮观。昔日的豪华,还能够从高大气派的0建筑上看得出来。与其他众多古民居相比,碧滟楼气势恢宏,屋顶层层叠叠,外檐装饰华丽,引梁、瓦唇、挡板都饰以精美的雕刻,屋内的墙壁上都装饰有精美的壁画。故居正门上方镶嵌“碧滟楼”三字石刻门额是清代著名才子江逢辰所书,其上置一牌楼,墙体上端塑正脊两卷纹翘角,碉楼正脊两端饰博古纹灰塑,垂脊亦为卷纹翘角,颇为生色灵动。一进门楼则紧接横向相连三……[详细]
30、罗冈围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冈围
  罗冈围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委会南门村,建于清代。该围坐东北向西南,平面呈矩形,南门至北门总进深90.15米,东门至西门总面宽90.65米。-四面由108间单栋建筑分成四排围成一个“口”字,每排中间第一层置门洞,以所对应的方向分别称之为东、南、西、北围门,门上的第二层为高出的望楼并在其上置神龛。围内建筑由南北门中轴左右对称六纵列座坐东北向西南的房屋组成,每纵列有前后相接的上三间下两廊(爬狮式)的八个单元。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布瓦硬山顶。东西、南北门之间置3.3米宽河卵石巷道相通,其他各列建筑之间置1.5米至2.6米宽的河卵石巷道分隔。南门外置一近似半圆形的瓮城,称之为“箩耳”,瓮城内靠南门左侧置一尊高0.55米、长0.35米、宽0.3米的坐姿石狗,瓮城外门额塑“罗冈围”三字。与南门对应的北门封堵不通。范和罗冈围建筑布局、风格和工艺在当地都别具一格,对研究当地的人文历史和建筑工艺有……[详细]
博罗车氏宗祠
  车氏宗祠 位于博罗县泰美镇车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毁于火。清乾隆元年(1836年)重建。祠通面宽20.2米、通进深39.1米,面积889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二进院落,依次升高。过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青石八角方柱,莲花柱础。过殿两旁有石栏杆。望柱为红砂岩石,方形,高1.85米,柱头呈火炬状;华板由4块红砂岩石雕成,上刻有瑞鹤、莲花、卷云、龙纹等图案,高1.35米、宽2.4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红砂岩角方柱,鼓盘式柱础。正殿安放祖宗神位,神位案台下面有一块案板,案板用红石雕成,上刻以果品、动物为内容的11种图案。案板脚露出人面兽头石雕,案板右上端刻有“大明嘉靖二十八年二月朔日”,左上端刻有“九世孙车应文男车梁奉置”。 祠内保存明代铁香炉一只,高80厘米、口径56厘米。香炉下身呈石榴状,由3支人面兽头足支撑。炉座为红石雕成,呈正方形,四面均刻狮子等图案。1985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详细]
陈孝女祠
  陈孝女祠 位于博罗县西25公里龙华圩。创建于南朝,历代有重修,现存建筑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重建。通面宽10.4米、进深64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平面为四进院落。第一进为头门,门顶镶嵌“陈孝女祠”石匾;第二进为过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殿正中上端悬挂“孝持家国”木牌匾;第三进面阔、进深各三间,内奉陈孝女塑像。第四进供奉陈孝女父母的神位。悬山灰瓦顶。 祠内左为东辕门,右为西辕门。门为斜角方形,宽2.4米、高3.2米。门前为荷花池,池为对角方形。祠内保存明代石雕刻花瓶2个,清白玉石香炉一只,明清有关陈孝女记载碑4通。 陈孝女,名妙圆,博罗沙河张槎村人。为孝敬父母,矢志不嫁。其感藕生莲孝事闻于梁武帝,南朝大同二年(536年)赐以“孝诚第一”,封龙华护国庇民夫人。广州刺史萧誉立祠于龙华寺侧,表为孝女,在张槎乡置匾。1985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功武村廖氏宗祠
  廖氏宗祠座落在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建于清末,平面为四进院落式布局,坐东南向西北。面宽19.6米、总进深52.3米。正门前面为广场,广场前砌长方形的照壁,照壁前有一口池塘。占地面积共1400平方米。头门门额置“廖氏宗祠”字,楷书阳刻。两侧封火山墙,硬山顶,龙船式脊塑有人物花草、鳌鱼塑雕,还有檐口置绿色的瓷质狮子。门内正中设一木隔屏风。柱梁间刻有姜太公访功吉、八仙闹海、穆桂英挂帅以及花木浮雕,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地面铺设红色方砖(边长均为37厘米)。两侧设套间。二进中间是一座四柱歇山顶香亭。亭内铺红色灰地面,用线界成方砖样,地面十分光滑。亭顶瓦脊塑麒麟、花鸟灰塑。亭旁种有花木,颇有意趣。左右为廊。三进为正堂,面阔、进深各三间。沿两旁通道可步入四进,中为祖堂,左、右设房。通道有横门。三、四进均为硬山屋顶,瓦脊上置有狮子、鳌鱼。地铺红方砖。……[详细]
34、江倩墓
江倩墓
  江倩墓 位于惠州市小金口街道白沙堆村。墓规模较大,长12.6米,宽7.6米,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湖广按察使兼理都御史李焘题墓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周光镐撰墓志铭。清嘉庆四年(1799年)复修,中宪大夫吴名琅题额联:横额为“绩若凝香”,对联为“龙真穴的千年盛,水秀山明万载兴”。墓前有石望柱一对,柱上石狮雕刻精细,小巧玲珑。墓地处广州至惠州的江边古道边上,博罗县知县曾于墓后立有保护碑记,墓碑墓表,墓志铭保存完整。据墓志记载:江倩为“浙江鄞县人”,“君鼻祖乃宋故相文忠公,讳万里也,”元初自浙入粤隐居罗浮山。志文称文忠公“不爱七尺之躯,慷慨为国死难,精忠贯金石,泣鬼神”。“白沙公(即江倩),则其裔孙”,“承口轨不激不俗,义不臣□□□□……罗山之颠,负纲常之重,即其所吐诗歌清风峻节,追综首阴真祖”。江倩逝世后其子元甫将其葬于白沙堆。……[详细]
惠东白马窑址
  白马窑址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田心村民小组,地处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盆珠水库南侧,主要分布在白马河两岸的小山包上。白马窑址的瓷窑结构多在“馒头窑”之列。该窑址是研究广东地区陶瓷史和明朝时期粤东瓷器外销史较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目前,在白马山一带可见大量窑砖、窑渣、匣砵和各类瓷片及少量的窑壁。白马窑主要生产日用陶瓷,规模宏大,产量较高,远销东南亚各国。据他们介绍,在过去以水路运输为主的年代,像瓷器这么重的物件要运往外地,也要选择走水路,而白马窑址地处白盆珠镇莲花山脉东支白马山西侧,白马山下的白马河等河流纵横交错,水位落差较大,白马河则直接汇入西枝江,为白马窑产品的海上运输通道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此,当地人推测,当时白马窑生产的瓷器可能从西枝江水道运抵东江,再从东江运到广州,然后通过沿海港口通往我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2015年12月10日,惠东白马窑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