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惠州市旅游

惠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黄氏祖居
  黄氏祖居位于金带街54号,占地221平方米,二进式结构,院中左厢房保存一口明代水井,水井栏用红沙岩隽刻而成,经数百年的磨损,已凹凸不平,但保存完好无裂痕。此屋后西南是张屋后门,水井常年不干,井水清澈透凉,现还能饮用。在古民居中保存如此完好明代古井,实属罕见……[详细]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位置位于冲虚古观的东侧,纪念馆于2003年12月1日东江纵队成立60年之际建成开馆,向世人展示了这只英雄队伍可歌可泣的动人历史。东江纵队全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东江纵队的司令部曾设在冲虚观内。纪念馆广场的右侧,竖有一组人物雕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仆后继,永远向前”。纪念馆共设四个展示厅,五大展示部分,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向我们展示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同时也侧面反映了日军的野蛮性和疯狂性,揭露了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1945春,中共广东省临时工作委员……[详细]
革命五烈士墓碑
  革命五烈士墓碑位于安墩镇宝安村营田埔,占地面积676平方米,建筑面积16.5平方米,碑高4.3米(其中碑座1.5米),碑形为五角锥形,碑身座西北向东南,碑体正面提写了“革命烈士李水、李慈、李荣、李远、李荫墓碑”,东西两面分别提写了“生为革命”、“死重泰山”等字样。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以上五位烈士是活动在惠东山区一带的地下组织人员,为配合海丰彭湃部队开展地下工作,一次在参加多祝召开的地下组织人员秘密会议时,因内0叛徒告密,后被-反动派围攻,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敌众我寡、火力悬殊,突围时中弹牺牲,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现出了宝贵的生命。八十年代初期,为缅怀这五位革命烈士,告慰烈士的英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原安墩公社革委会(现安墩镇人民政府)发动群众集资约1万多元兴建了该墓碑,成为0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详细]
104、宾兴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宾兴馆
  宾兴馆位于惠城区桥西金带南街3巷10号,始建于清道光8年(1828年),坐北向南,进深三座,面阔三间,封闭式的四合院布局,占地约160平方米。是清代惠州乡绅为资助本地生员参加乡试、会试而建的会馆,宾兴馆是了解科举制度难得实物。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宾兴馆坐北朝南,采用三堂四横屋的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约1070平方米,局部两层,总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较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建筑风貌,是反映古代科举制度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因抗战期间遭日机轰炸,解放后又几经拆建,至今该馆仅剩中座及左右厢房较为完好,其余的都是后来新建的。门楣上“宾兴馆”三个字虽已了无痕迹,但遗留的青砖、灰瓦和飞檐仍可辨出清朝建筑的风貌。走进中座院内,记者发现在中座房间的外墙上镶有两块青色石刻,每块长1.2米、宽0.7米,石刻上的字迹还非常清晰,分别是“宾兴馆碑记”和“宾兴馆条约”,记载着该……[详细]
廖金凤墓
  廖金凤墓位于龙门县龙田镇凌角塘村丫髻山白坟地。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洞社稷坛
  三洞社稷坛位于龙城街道办三洞村,建于清代,砖、石结构,坛身青砖砌筑,石质华表柱,是龙门县迄今为止发现的首个古祭坛,此类祭坛在广东省范围内也较为少见,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横岭山墓群
  横岭山墓群位于博罗县罗阳镇黄庄村东面。横岭山是一座西北——东南走向的独立山岗,长约250米,宽约150米,高出附近地面18米。1999年进行广惠高速公路文物调查时发现,2000年2月~10月发掘,清理商周时期墓葬306座。墓室均为狭长方形土坑,长宽比例多数在3:1至5:1之间,最长者6.7米。墓葬形制有竖穴、二层台、带底坑或壁龛等多种。墓坑横置于山岗上,方向基本与等高线平行。这批墓葬的随葬品十分丰富,器类有青铜器、玉器、陶器、原始瓷器、铁器和砺石。器种有铜器甬钟、鼎、斧、锛、凿、叉、刮刀、戈矛、匕首、镞等;玉器环、玦、管饰;铁器锸、刮刀;陶器瓮、罐、尊、瓿、豆、簋、釜、杯、盂等;原始瓷器豆、罐。一些较大的陶器是打破后再放置在墓中填土里,也有的分置于两座或三座墓中。墓葬可分为七期:第一期以大口尊、深腹罐、折肩圈足小罐等陶器为特征,纹饰有席纹、小方格纹等,其中一座属“浮滨文化”墓,年代为商代;……[详细]
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
  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都市巷9号。该建筑坐东向西,青砖瓦房,前后二进结构,中间有一个天井,共8房2厅,面积约300平方米。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旧址,也是广东省农民协会惠州办事处、中共惠州地方委员会、惠阳县农民协会旧址。近代以来,在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下,惠州工农运动成为广东工农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5月,惠州工人参加了五四-。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后,惠州的工会组织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1923年1月,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海丰总农会成立。5月,海丰、陆丰、惠阳三县的农会扩大为惠州农民联合会。7月,惠州农民联合会再扩大为广东省农会,辖粤东6个县的农会,会员达到13万多人。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攻克惠州后,在惠州设立东征军惠州留守处,开展工农运动。此后,在惠州的国民革命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详细]
109、梅花馆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花馆
  梅花馆,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旧址位于惠城区桥西街道金带街3巷7号梅花馆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江地区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8月,香港、澳门同胞和海外华侨组织的回乡服务团体开始回到东江地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0月,日军从大亚湾登陆入侵华南,东江抗日救亡运动空前高涨。12月中旬,在中共东南特委的主持下,南洋惠侨救乡会、香港惠阳青年会、余闲乐社和海陆丰同乡会代表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动员和组织爱国青年回乡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惠阳淡水正式成立,先后组建惠阳、海陆丰、博罗、紫金、河源、龙川、和平7个分团(后分团改为队)和东(莞)、宝(安)、增(城)、龙(门)、两才、文森、吉隆坡等8个队以及一个东江流动歌剧团,人数发展到500多人。4月,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部从淡水迁到惠州,在惠州爱国民主人士张友仁大……[详细]
邓承修故居(壶园)
  邓承修故居(壶园)位于惠州市淡水镇上拨子围。名壶园,是邓承修故居之一,总面积约420平方米,四周设有围墙。仿北京四合院作法。开东门,镶“壶园”石匾。进为大院,两边有抄手廊联通南北建筑,北面是两层楼房,南面是一座三开间的平房,正门对过(即北抄手廊)中间有一亭,造型古朴典雅。整座建筑保存了大量的艺术构件:有多种几何图案及花草纹的挂落、横披;刻有花草图案的挑檐梁、栱及刻成近似菱形的斗、栩栩如生的木狮子。封檐板纹饰丰富精细,有蝙蝠、八宝、梅兰菊竹。山墙博风灰塑花草绶带,垂背头上灰塑了鳌鱼、龙头。建筑保存基本完好。邓承修,惠阳县(今惠州市)人。举人出身,官至鸿胪寺正卿。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镇南关大捷后,邓承修被任命为中越勘界大臣。勘定中越边界。2015年12月10日,邓承修故居(壶园)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博罗保宁桥
  博罗保宁桥 位于博罗县城西门外观背村。宋德祐元年(1275年)知县黄保创建。原有建桥碑,碑额刻“保宁桥”3字,下署“宋德祐元年乙亥仲冬吉旦”。“文革”被拆除投进河中。此桥为两孔石拱桥,南北长31.4米,东西宽4.5米、高7米。桥南段用青石砌筑长11.4米;北段用红条石砌筑长20米。桥拱呈半月形、外形古朴、坚固。因北段红石出现风化部分下塌,1972年当地村民再度维修,至今保存完好。1985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花墩陶窑
  梅花墩陶窑位于博罗县圆洲镇塘角村东侧。年代为周。窑址范围包括五个小土墩。1983年发现。1991年发掘100多平方米。清理龙窑一座,前窄后宽,壁用土夯筑,残长14.5米,宽1.5米~2.88米,火膛近椭圆形,火道和窑室为斜坡式,尾部已毁。出土陶器有罐、簋、盂、盘、釜以及陶塑牛、羊、鹿、鸡、鸟等,还有陶压锤、夔纹印模。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少量红陶和夹砂陶,纹饰以夔纹为特征,其它有曲折纹、云雷纹、重圈纹、菱形纹、篦点纹、水波纹、弦纹等。此外,出现原始瓷豆,胎灰白色,质坚硬。梅花墩窑址是目前广东省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龙窑,是研究陶瓷工艺发展的重要资料。1992年博罗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平窑址
  惠州东平窑始烧于北宋年间,是北宋广东三大民窑之一。至于东平窑为何经历160余年的兴衰发展,最后熄火,专家认为有待考证。惠州东平窑始烧於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是北宋广东四大民间窑场之一。东平窑所在的东平半岛素有“九龙、三象、二古窑”的美誉。二古窑就是指东平窑和窑头山了。北宋年间,东平乡窑头村是北宋瓷窑。据惠州市文物志记载:它由三处推满瓷片的废窑而成品刑的山岗,群众习称窑头山,山高8.4至8.8米,范围600×700米。朱屋村北宋瓷窑,位于窑头山西南面,东平乡朱屋村,距市区约3公里,窑址在村口右侧的一座小山丘,山丘高4米,地表杂草丛生,残破瓷片府拾皆是,在山丘断面露出的瓷片堆积厚达3米。从表土挖出的标本看,器形有瓷碗,瓷碟、匣钵;釉色为青釉,青黄釉;花纹装饰采用刻花,划花,并程冰裂纹,碗心及圈足刻有十一、十二等阳文印记,这些数字是记符号,表示工匠所完成生产额,这是东平早年工业见证……[详细]
李源故居
  李源故居 位于博罗县园洲镇禾山李屋村。建于清代,为两间砖木结构硬山顶平房,面积82多平方米。 李源(1904~1928年),1904年诞生于此,在此生活了15年。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5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等职。6月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28年秋,往粤东指导工作时被杀害。……[详细]
谭公村大夫第
  谭公村大夫第位于惠州市惠东县平山街道谭公村。谭公大夫第的建筑物大部分保存尚好。前厅置屏风门,上方悬挂一块写着“赏穿黄马褂”牌匾,但这块牌匾不是原有的,是重修时重做的。谭公大夫第原本还存放着一块珍贵的木匾,上 书-“文魁”二字。这块牌匾是当时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刘坤一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己卯科乡试第三十名举人蔡秉澄所题,而蔡秉澄正是蔡锦青的儿子,但这块牌匾早已不知去向。谭公大夫第的木雕很多,多是彩色的。屏风、斗式梁架、廊架上雕刻有麒麟、兔、狮、鹿、鸟及花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吉祥图案。这些木雕大多蕴含着故事和寓意,如一个木雕中蝙蝠、鹿、瑞兽等造型活灵活现,表现了“福禄寿喜”吉祥主题。梅花喜鹊是传统建筑物木雕常见的图案,在谭公大夫第中也可见:喜鹊登上梅花枝头,寓意喜事不期而至,前途一片光明、幸福。2015年12月10日,谭公村大夫第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