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文物古迹介绍

金鸡岙青瓷窑址
  金鸡岙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金鸡岙浪网山南坡。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地表散布的遗物判断,该窑址属东晋时期。窑床方向朝南,地表遗物散布面积2,000平方米,堆积断面厚度为1米,部分堆积被唐代窑址瓷片堆积叠压。器物种类丰富,有四系罐、盘口壶、鸡首壶、碗、钵、盏、盆、洗、盘、砚、唾盂、尊、槅等,并清晰地展现出器物的演变过程:碗、钵、盆、洗等器物由平底发展到假圈足,再进一步转变成足底边缘有一周凹弦线的假圈足;胎从含沙粒较多、表面粗糙,发展到含沙粒较少、表面致密细腻;施釉从半釉变为底部露胎,再发展到满釉;釉层从透明度较差、不均匀,发展到玻璃质感强、润泽、均匀。器物釉色以青釉为主,也有青黄、青绿和黑釉。器表装饰比较简单,以粗弦线为主,褐色点彩次之,还有水波纹等。弦线主要装饰在器物的口沿、肩腹和底部;褐色点彩常见于器物的口沿、……[详细]
彭侍郎祠旧址
  小河曲折而静谧,了无声息,伴随着鸣鹤场这座古祠走过了500多个春秋。明代弘治年间官员彭侍郎勤政为民的美德,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失。时至今日,当人们前去古祠瞻仰,触摸这斑驳陆离的老墙时,似乎仍可感受到彭侍郎整理盐政的皇皇业绩。鸣鹤一地,古为盐场。到了明中叶以后,这里已成“东南邦赋之最”。然而就在这歌舞升平的背后,鸣鹤的盐民却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又一场盐民暴-动终于爆发了。朝廷立即派刑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彭韶,到鸣鹤场“剿办民乱”和“整理盐政”。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明代天顺丁丑(1457年)进士。彭韶受命后,轻车简从,来到鸣鹤,但看到的是“灶仓半虚,犹有包摊之累;丁户将绝,尚多额外之征;工本克扣,而体无完肤。”的悲惨景象,面对这种惨状,“司无优恤之仁,吏多科害之扰!”于是他上奏朝廷,指出所谓“灶民叛乱”实为“ 官不恤民,驱民为盗”所致。他整盐事,革流弊,逐盐霸,换盐官,允许盐民子……[详细]
戚少保祠
  位于姚北重镇临山的戚少保祠,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战功卓著的明代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明嘉靖年间,倭寇经常侵扰我沿海州县,临山成为抗倭的前沿阵地。朝廷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抽调抗倭名将戚继光入浙参战。同年夏,任宁绍参将,浙东三卫(定海卫、观海卫、临山卫)均受其节制。戚继光在临山卫共署守了三年左右时间,在署守临山期间,以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加上严明的军纪,对群众的爱护,“戚家军”神出鬼没,勇敢善战,常常打得倭寇晕头转向。故倭寇一听戚继光之名就闻风丧胆。他的功绩为临山的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崇敬。早在明代嘉靖年间,当地人民即将城隍庙改建成“参将祠”,以纪念这位在临山立下显著战功的民族英雄。光绪廿三年(1897年),临山人民又集资,在临山卫城内苍山之北,凤山南麓重建了祠宇,改名为“戚少保祠”。祠座北朝南,阔9.20米,深7米,分三闻,明间梁架为抬梁式,结构简……[详细]
王守仁讲学处
  在余姚城内的龙泉山上,有王阳明先生的讲学处--中天阁。中天阁初建于五代,取唐代著名诗人方干《登龙泉山绝顶诗》中“中天气爽星河近,下界时丰雷雨均”之句,名之为中天阁。这里环境幽静,绿树参差掩映,光影斑驳。春月桃花似笑,夏日榴花似火,秋月桂香浮动,冬月腊梅怒放。遥对南天,一览无余,确实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佳境。明正德年间,由大儒钱德洪开辟为讲堂。正德末年,王阳明归余姚祭扫祖茔,被钱德洪、夏淳、范引年、诸阳、柴凤等七十四人迎请到中天阁,拜王阳明为师。嘉靖初年,王阳明丁父忧家居期间,定会期开讲于中天阁,规定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日为王阳明先生亲自开讲之日。每遇开讲之日,听讲者多达300余人。其他日子仍由钱德洪主讲,讲授王学,学生们称钱德洪为教授师。王阳明还为学生订立学规《中天阁勉诸生》,亲自书壁,以告诫勉励学生。 现存五开间两层楼的中天阁为清代建筑,正厅有一幅明神宗的御笔楹联:“智水消心火……[详细]
十三洞桥
  十三洞桥位于海曙区集士港镇湖山村董家自然村,桥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我区最长的多孔石梁桥。 该桥基本为东西走向,横跨于广德湖旧址湖沟的湖泊河上。全长53.31米,宽2.2米,桥墩高近6米,由十三个桥洞组成,故称十三洞桥。于2017年1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洞桥的桥面用长石铺砌而成,桥面中心微微拱起,桥身两端原有步阶石各三级,现被水泥路面覆。桥栏石两侧各一孔一石,中孔各刻“十三洞桥”四个大字,上落款已于文革期间被凿去。桥墩则用圆角条石叠成。桥梁材质全为鄞江小溪石。 建桥以来,经过无数次洪水的洗礼,广德湖旧址河流上的许多桥随着历史而不断消失,但十三洞桥依旧巍然屹立。它凝聚了劳动人民的非凡毅力和聪明才智,文物价值较高。 据说于民国时期,曾有一头水牛过桥至西首第二孔时,中间一块的桥梁石板断裂而牛被夹在中间。时至2010年12月4日下午13:00左右,宁波中基塑业有限公司工人曹桂……[详细]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
  庙沟后、横省石牌坊,按形制考证,约建于南宋至元代期间,是已知年代最早的石坊。两座牌坊皆为墓道牌坊,所在墓道已毁,墓主无从考证。它们都是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石坊,坐东向西。前者石料采用鄞县西部产的“梅园石”,后者石料采用鄞县东钱湖镇的“椅岙石”。庙沟后石牌坊位于东钱湖镇韩岭村庙沟后山麓南坡。石牌坊西向,二柱,一间一楼仿木构。面阔3.29米,柱高3.28米,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较大,兽面勾头,重唇板瓦滴水。横省石坊位于鄞县五乡镇横省村省岙仙人山,亦为西向,二柱一间楼仿木构,面阔2.5米。其基本结构与庙沟后石坊类同。不同处在于阑额下移,插入柱身,无普拍枋,华栱用插栱,阑额上刻出“七朱八白”式样的长方形凹槽等。庙沟后、横省石牌坊为研究我国明代以前此类石牌坊提供了珍贵实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两座石牌坊是我国木坊向石坊转型时期的重要实例。我国的石坊脱胎于木坊,这是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庙沟后石牌坊和……[详细]
石马弄青瓷窑址
  石马弄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村,在白洋湖西岸南部。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瓷窑依山而建,中间低落,两侧隆起,堆积丰厚,瓷片散布面积为10,000平方米。窑址的北半部为唐、五代遗存。产品以翻沿、坦腹、宽矮圈足碗为主,并有玉璧底碗、莲口碗、盘口壶、瓜棱执壶及各类罐、钵、簋、灯等;釉色以青黄居多,釉层均匀,滋润,透明度好;纹饰有荷花、团花等,刻划线条疏朗挺拔;装烧工艺采用匣钵装烧,部分产品采用瓷质匣钵涂釉密封烧成,品质极佳;有的碗底和窑具上划“吉”、“记”字款。出土的部分碗、壶等器物与宁波市和义路出土的一批精美的器物相同。窑址南半部为北宋时期的遗存堆积。器物有碗、罐、壶、盘、盏、盏托等,但制作粗糙,釉色灰暗,器表以素面为主,有少量装饰刻划花。 1999年和2002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该窑址进行二……[详细]
余永麟墓道
  余永麟墓道位于鄞州区五乡镇宝同村九峰山庄。2002年10月9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余永麟,鄞县人,明嘉靖进士,官苏州府通判。著有《北窗琐语》等。据民国版《鄞县通志》记载:“县东同谷山有明赠少傅户部尚书苏州通判余永麟墓” 墓葬规模较大,分墓室和神道两部分。今墓室已圮,墓冢湮没于封土墩内。墓道总长约50余米,宽10余米,自东而西依次排列有石笋、石羊、石虎、石马、石文相、墓表柱等造象。均两相对峙,相隔间距14米。石文相通高3.42米,其中基座高0.42米,宽1.08米,厚、.57米,头戴方巾相冠,身披宽袖褒服,双目平视,慈祥庄重。石马通高2.36米,其中基座高0.52米,宽0.51米,长2.62米,体态健壮,昂首兀立,形象生动。石虎高1.54米,宽0.46米,长1米。(现被移至山下墓园内保存)。石羊高1.32米,宽0.46米,长1.13米。该墓道原有石狮雌雄一对,其弯体蹲伏,气势威武,由……[详细]
王钫故居门楼及中堂
  王钫故居大门,位于奉化市西南30公里大堰镇的大堰村,1982年6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钫故居大门坐西朝东,通面宽7.17米,进深6.80米,高6.60米。中门门用石雕成花瓶荷花。门槛高0.56米,地面用鹅卵石铺墁。门楼柱子由几楸树、粘柴树做成,圆周1.10米。梁架采用穿斗和抬梁混合结构,梁架间檩、枋和斗拱均髹有设色浓艳的彩绘。明间平身科两朵,拱壁镂空雕花。中门前檐柱左右有石狮子一对,各高1.40米,基座高0.40米,昂首相向而蹲,煞是显赫、威严。上中门月台置垂带踏跺三级,左右各有一座拴马石,颇有气势。这个门楼虽也称尚书阊门,其实,早在王钫作尚书前已经有了。那是替王钫的祖上王文琳建造的。王文琳在明正统六年(1441年)曾捐粟2600石,赈济灾民,朝廷因此授他宣议郎,又特地为他建造这个门楼,取名“尚义坊”,以表彰他急公好义,乐善好施。……[详细]
奉化福星桥
  福星桥,位于奉化市大堰镇常照村,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福星桥,又名五洞桥,系五孔石拱桥,全长96.30米(包括引桥),中孔跨度14.90米,余四孔跨度各为12.60米,桥面宽6.35米,高约14米。横跨县江上游。县江之水,从大公岙流来,至大堰已很壮大,到了这儿,右边青山绵延,公路蜿蜒;左边房屋错落,冈峦起伏,拱桥连接两岸,如彩虹横空,气势不凡。福星桥的桥洞拱券为纵联砌置,桥墩靠上游一面都垒有破水石。中孔和边孔的拱券上方都嵌着一方石匾。中孔匾上刻桥名,边孔匾上分别刻着安澜、永庆、砥柱、常新八字。桥面宽阔,上铺石板,中轴线上还间有松鹤、荷花、竹菊、松鹿等浮雕。两边各28个桥栏望柱上雕刻着狮身、莲花等石雕。两头有抱鼓石,整个桥面素雅而大方。桥建于清代末年,原来这里曾是宁波至绍兴、天台的要道。早先在江中也多次垒石为墩,铺板作桥,但往往被洪水冲毁。1891年,从……[详细]
大嵩城遗址
  大嵩所城墙,位于瞻歧镇东城村、西城村。建于明洪武十六年,系防御倭寇侵扰而筑的军事设施,它以不规则的粗石垒造,中间用夯土,环筑于大嵩所周围。设有东、西、北三处城门。城门拱券形。有内门外门二道,由正规石板砌造。城墙四周筑有护城河,全城周围约五华里。 建国前后,城墙屡遭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至1956年大部被拆毁。至今东城门尚留遗迹可辨。在村北凤凰山上,残留一段700余米的城墙,高7米,厚5米。依山起伏,高低不平。顶部多处坍塌,并有缺口,但蜿蜒不断,依然壮观。这对研究明代军事设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方桥城门清代建筑。在瞻歧镇方桥村,城门连边墙长11.81米,高3.87米,门宽1.89米,墙厚2.36米。整个建筑由乱石垒成。门由长条石砌成,顶部呈拱券形,上有青石门额,横刻“并立为三”四个行体大字。书法纵横自由,笔画俊逸,右边上款“道光廿二年重建”等字样,左下款为“汝初题”。城门内东壁上嵌有一方小碑,……[详细]
192、谏议坊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谏议坊
  谏议坊位于余姚城南半霖的史家村内,南北紧临民宅。该坊坐南朝北,四柱三间,通面阔7.20米,明问阔2.50米,次间阔1.35米,方形石柱。石坊高5.70米,明间顶部额匾的北面横镌“谏议坊”三字,南面刻凿“济美”两大字;小额匾上刻有“兵科给事中史立模”八字。石梁南北两面雕刻有植物纹图案,东西两头为突出兽头,次间顶部各有四个立体饰件,明间额坊上镌有狮子滚绣球和花卉纹浮雕图案。石坊基本完整,但顶上盖顶已毁。整座石坊石雕工艺精湛,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谏议坊建于明代,是为史立模而立。史立模,字贵宏,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在他担任兵科给事中时,曾上疏提出三条重要建议:“选择贤能之士以充实边郡;驱奸妄之人;肃清几甸”等等,均被采纳。他与阁臣张聪同年,夏言同官,私交甚密,但在大事上独抒已见,不攀附他人。他任江西袁州同知时,坦诚抚辑盗寇。任广东惠州知府时,他兴建学校,建津梁,重修东坡白鹤寺,在……[详细]
余隘祠堂
  余隘祠堂位于宁波市江东区福明街道余隘社区,为余隘社区(史称冰厂跟余隘)内余氏宗祠,也是目前方内保存至今最为完好的一座宗祠。初步考证始建于清末,据碑刻记载,民国元年余氏族人曾进行修缮。20世纪30年代,有余隘余氏宗族人发起并未捐资修建余隘祠堂,修建方柱及水磨汀殿堂,上有雕梁画栋,下有二十四孝图木刻浮雕,其结构新颖,规模宏大,方内享誉。20世纪50年代后,余隘祠堂曾一度较长一段时期被作作余隘小学校舍,作为附近几个村子的农家子弟教学读书处所。自1998年以来,余隘村村委会和余氏后人捐资共计10多万元对祠堂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维修、装饰。祠堂坐北朝南,正门前有一条小河。祠堂由祠堂大殿、厢房、天井组成。大门宽2米,左右有门房,其粱柱为穿斗式木构架;天井东西两侧各建有厢房,东侧厢房有碑;正殿内屏以朱伯庐“洽家格言”,两边二十四孝,图诗相配,精致无比,历代名人匾联,举目皆是有一块十分醒目的匾额,上 书“源远……[详细]
枫树湾青瓷窑址
  枫树湾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的窑头山东麓,南面靠近栗子山青瓷窑址。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由唐、北宋的五处窑址连成一片,面积约6,160平方米,其中唐代窑址3处,北宋窑址2处。这5处窑址均分布在湖岸,局部被湖水所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唐代制品以坦腹浅圈足碗为大宗,还有瓜棱壶、胆囊壶、翻沿深腹罐、钵、玉璧底碗等;釉色以青黄居多,也有青灰等色;器表以素面为主,少数刻划有荷花等图案,有的罐耳上印“上”、“文”、“太”等字款;少量器物用匣钵装烧,器形规整,釉色滋润,光泽感强。北宋时期的制品以大小各异的喇叭口圈足壶为大宗,有少量碗、瓶、盘、高足杯、灯盏、盏托等器物;釉色灰暗,以青灰居多,还有青黄等色,有些器物不同部位釉色不一,并出现剥落现象;装饰以刻划花为主,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花、菊花等,除此之外,还采用印花技术,主……[详细]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小源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为余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址现开辟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史料陈列室。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是目前我市保存相当完好又颇具地方建筑特色的一座清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它座北朝南,前后两进,前进系倒座平房,后进为重檐硬山楼房,两翼为左右厢房,中为石板天井。整个建筑典雅静穆,气势庄重,很多地方匠心独运,体现了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为了缅怀新四军游击纵队抗击敌寇、浴血奋战的不朽业绩,教育子孙后代,弘扬光荣革命传统,在浙东区党委成立暨浙东抗日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前夕(1991年)由市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司令部旧址作了重新修茸,并在后进底层布置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史料陈列。陈列面积达204平方米,展线全长100米左右。展出了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浙东纵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