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旅游

宁波市文物古迹介绍

蒋母墓道
  在溪口镇西1公里翠屏山鳞岙。墓道入口处矗立一石碑坊,置门道三,中门上刻“蒋母墓道”四字,坊柱浮雕花卉、和合神仙、寿星等,两侧古松参天。墓道由卵石筑成,长668米,且地势极佳。依次经下轿(马)亭、八角亭、墓庐。下轿(马)亭,呈方形,过亭后山道渐陡,轿马不能上,须拾级而登。墓庐额题“慈庵”,主房中堂挂蒋介石母王采玉遗像,内有石碑4方,正中一石碑,镌刻孙中山手书《祭蒋太夫人文》,碑阴刊蒋母事略,两壁分嵌蒋介石所写《哭母文》及中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的《慰劳蒋总司令文》。出“慈庵”,登数百阶即蒋母墓穴,墓碑系孙中山所书,上端扇形栏刻“壸范足式”四字。两旁石狮相对,左右“别头柱”刻蒋介石自撰对联,上联为“祸及贤慈,当日顽梗悔已晚”,下联是“愧为逆子,终身沉痛恨靡涯”。墓前有祭坪,拜台正中铺嵌“凤凰翠竹”浮雕石板一方。……[详细]
东澄遗址
  东澄古文化遗址位于与河姆渡文化遗址隔姚江相望,距离仅二点五公里的河姆渡镇东澄村,处在姚江南岸仅五百米处。该遗址整体面积约在近万平方米以上,文化层厚度约八十公分左右。1979年,在该遗址采集到一些印纹硬陶之类的标本,及完整的印纹硬陶罐。1985年4月,由省考古所进行试掘,发现有商代的陶片,也有六朝至唐、宋间的瓷片。后又发现并采集到夹砂红陶、泥质红陶、印纹硬陶等三种陶系的陶片。从陶片的形体来看,器形较大,却有多样纹饰,有回字纹、方格纹、米字纹、直线纹、云雷纹、羽毛纹以及不规则的曲线纹等。印纹陶数量较多,烧制火候高,质地坚硬,击音清脆;有紫、红、灰等多种颜色,有着较高的艺术水平行业烧制技术。根据标本分析,该遗址属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址,体现着距今约三千五百年时期所能达到的手工工艺水准,标志着这一时代的文明程度。东澄古文化遗址于1987年10月列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尚书第
  杨尚书第位于海曙区石碶街道西杨村后岸自然村,以结构判断,为明代建筑,于民国时曾修缮。主体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0.57平方米,合院式,南北中轴线依次:门屋、照壁、正厅、后堂。 门屋为单檐硬山顶平房,面阔三间,为后来改建;庭中有单坡照壁,条石座,青砖墙;正厅为单檐硬山顶高平屋,面阔三间两弄,明间抬梁式五架梁前单步后双步。梁枋间饰云板、雀替,雕刻生动精美,次间用中柱,进深八柱九檩,穿斗结构,弄堂进深七柱九檩,穿斗结构;地面均为石质铺地,较规整;前廊两侧开月洞门。后堂为单檐硬山造平屋,现为清代建筑。东侧河边原有其母念佛堂,现废圯。 据《鄞县通志》记载,明代在这里曾出过杨尚书,所以命之。 该第历史悠久,格局完整,虽经多次整修,但仍保明代风格,具有时代特征。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方孝孺读书处
  1982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方孝孺应徵前曾在此处读书。读出处建于明万历年间,清、民国时曾经多次修缮。-期间遭受破坏。方孝孺(1357——1402),宁海缑城里溪上方人,字希古,号逊志。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称“正学先生”。 孝孺自幼聪慧,承学于著名学者宋濂。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命各官举荐贤士,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二十六岁方孝孺。及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聘为世子师。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死,惠帝允汶即位,遵照太祖遗诏,召方孝孺入京,任翰林侍讲。次年又升为翰林学士,值文渊阁。惠帝尊以师礼,日侍左右以为顾问。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反。第二年,惠帝焚死。至此,朱棣命孝孺进宫起草即位草书。孝孺披麻带孝上殿,痛骂朱棣,拒不草诏。朱棣发怒说:“汝不顾九族乎?”孝孺奋然回答说:“便十族奈何”……[详细]
余姚通济桥
  通济桥横跨余姚城中的姚江之上,由于它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桥,故被称为“浙东第一桥”。该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为木结构,初名德惠桥,后又改名虹桥,屡建屡毁。元朝至顺三年,改建为石砌三孔桥,定名为通济桥。现存桥身为清朝雍正七年至九年重建。通济桥全长90米,高大雄伟,桥旁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题道:“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便足以证明。北宋时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旅行至此,更是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山如碧波翻江去,水似青天照月明。唤取仙人来此住,莫教辛苦上层城。”2019年10月7日,余姚通济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交通:余姚市区公交车均可到达。景点位置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府前路……[详细]
曾氏宗祠
  “曾氏宗祠”位于资溪高阜镇高阜村老街。建于清乾3年(公元1738年),为曾文定(曾巩)分祠。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建昌南丰人。理宗时追谥“文定”。其后裔迁徙到此并建分祠,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经历270多年,至今保存较为完整。该祠宽31米,深34米,分上、中、下三厅两井,中厅及后厅为7开间。占地1054平方米,砖木结构,座南朝北。宗祠内厢房木板多处损坏,留有木柱146根木柱。其木柱多为直径45公分。宗祠屋角檐刻有动物、花卉装饰,朱漆彩绘,祠堂面为高8米的墙体,分左、中、右三道门,中门方形,两耳门为圆拱。中门上方为木匾“曾氏宗祠”四个大字。大字下方有突出4个卯头,左右耳门各3个,共10个卯头。宗祠的规模和工艺为省内罕见。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详细]
柴经石刻
  柴经石刻于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长寿寺山门前,由两通敕命碑及一匹石马构成,均刻于明嘉靖年间。两通石碑并排放置,一通立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碑额上镌“敕命碑”三个篆体大字,全碑长1.88米,宽0.94米,全文皆由正楷书写就,共49行,内容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皇帝敕命,下部为柴经的回复;另一通碑立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碑刻的尺寸、碑额、字体及形式与前一通相同,上部分内容同为皇帝敕命,下部为柴经书就的“恩瑞记”。石马放置于两通碑刻之前,高1.5米,长1.9米,基座宽0.4米,雕刻精美,形态生动。 目前,两通碑记及石马均保存完整,其中碑刻文字流畅,书写规整,笔法遒劲有力,而石马造型生动,具有较高的历史资料价值。2005年被公布为鄞州区区级文物保护点,2010年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陈氏宗祠及石刻
  陈氏宗祠及石刻位于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西洋港自然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清代至今多次维修,现建筑为清代重建。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结构,由门厅、大殿、东西厢房及戏台等建筑构成,石刻放置于宗祠之后。 整个宗祠外墙建筑均硬山造,门厅面阔七开间,进深三柱七檩,穿斗结构。戏台位于门厅明间后部,单檐歇山顶结构,内施藻井。大厅面阔七开间,明间抬梁结构,五架抬梁,前为卷棚顶,后设双步梁,次间用中柱,进深六柱十檩,梢、尽间进深七柱十檩。厢房位于天井两侧,均面阔两开间,抬梁结构。碑刻分别位于厢房大墙外侧,分别为撰于清道光四年、同治八年。陈氏宗祠格局完整,牛腿、雀替等装饰雕刻精美,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于2007年9月与石刻一起,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点,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369、七塔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塔寺
  导游:宁波市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位于江东区百丈路。七塔寺,寺院殿堂结构典雅,古朴庄严,为典型的禅宗伽蓝七堂建制,主要建筑有:七佛塔、山门牌楼、天王殿、圆通宝殿、三圣殿、法堂暨藏经楼、玉佛阁、祖堂、钟楼、鼓楼、东西厢房、综合楼等。寺内除主要殿堂为古典建筑外,还保存有一批珍贵文物:寺院开山祖师心镜藏奂禅师舍利塔,宋代大铜钟两口,各重达七、八千斤,清雍正十三年(1735)刻印、光绪颁赐之《龙藏》一部,梵文贝叶经一束,清代石刻五百罗汉造像图,工艺精妙,形神兼备,佛门珍品,海内无双,“栖心一览”文物陈列室所藏各种珍贵文物等。导览天王殿天王殿为七开间建筑,观音斗层檐,上挂“天王殿”匾额,为余德明所书。殿门楣上,悬横匾一方,额曰“七塔寺”,乃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文若)早年墨迹。殿中供一尊竖膝袒腹、笑态可掬之弥勒化身坐像。背供韦驮立像,双手合十,双臂置宝杵其上。殿两边为四大金刚,泥塑彩绘,头……[详细]
岐山祠堂
  歧山祠堂,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歧湖村,为五开间四合院硬山造建筑。纵进深29.15米,通宽20.4米,占地面积748平方米。整个建筑分门楼、大厅二进。大门外原有照墙,今已拆除。门楼五开间,中间大门,两侧边房,大厅下设闸式高门槛,门前左右各置刻花长石凳。门檐上雕有鱼龙状牛腿,轩梁间刻云彩纹饰。大门两旁外墙上有装饰精致的仿木砖雕。 大厅面宽20.15米,屋架结构明间抬梁式,用材粗大,梁上立卷刹短柱支托小抬梁、檀子。大厅前走廊为卷蓬顶,廊间穿插枋以及牛腿、雀替等部件全为镂雕装饰。其中枋额两面高浮雕亭台楼阁、历史文物、飞禽走兽等图案更为精致细腻。 歧山祠堂最引人注目处是大厅内的梁上柱间,无麻雀栖巢,无蜘蛛结网,无虫蛀蜂咬等现象,其中奥妙尚带进一步探索研究。2005年5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
武岭学校
  武岭学校,即武岭中学。坐落在浙江省奉化市国家级著名风景区溪口镇武山西麓。 整个校舍布局严谨,设计合理,主体建筑为大礼堂、教学楼及宿舍楼、医院等。这些建筑均为砖混结构,有明显的中轴线,呈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特色,其屋顶为歇山单檐,举架不明显,瓦坡较平,梁架为木结构,屋身无立柱,跨度较大的抬梁由砖墙或钢筋水泥柱承荷。每幢楼房皆有门厅,或方、或半圆、或以西式为主、或以中式为主。台基都较高,故建筑特显巍峨。 武岭校园建于1929年,由翁文灏之弟翁文涛设计,上海孙裕生营造厂承建,1930年竣工。当时共占地4公顷多,建筑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校园内遍植花木,每幢建筑之间都有庭园,房子掩映在花木之中,是奉化市一处不可多得的民国时期优秀建筑群。2004年市文保所推荐其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4月公布为奉化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栗子山青瓷窑址
  栗子山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西埠头村栗子山南坡,小坝东侧。窑址因建筑小坝遭到破坏,局部被湖水所淹。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地表遗存判断,此处为北宋窑址,堆积面积达8,000平方米,断面厚度约2.5米,暴露窑床残长4米、宽2.6米,窑壁用长30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的砖头叠砌而成。器型以双耳执壶和侈口弧腹圈足碗居多,还有四系罐、瓶、盒、灯盏、器盖等;釉色较灰暗,有青灰、青黄等色,釉层薄而缺乏光泽;有的碗内底和壶腹部饰有刻划花,刻划线条粗糙呆板,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花、菊花、缠枝花等,还有印花,主要装饰在壶的耳部,形状各异,纹样繁多;不见匣钵,器物均为明火装烧。从制品的胎、釉、装饰和烧造方法等方面观察,此时的制瓷工艺已明显地趋向粗糙和草率,反映了北宋晚期越窑开始走向衰落时的状况。……[详细]
榠樝祖庙
  榠樝祖庙,位于海曙区鄞江镇梅园村梅锡自然村。始于宋,现为清代建筑。据《鄞县通志》记载:榠樝祖庙,祀宋康孝子用锡。宋开庆间里人闻时政创建。据传用锡事寡母至孝,母爱食榠樝(中药材),手植以供亲。邻有亲病者,乞食其果,食之皆愈。后人感其孝德,立庙祀之。该庙座北朝南,通面宽17.4米,进深31.3米。建筑面积544.6平方米。由门厅、天井、大殿三部分组成。门厅宽16.8米,正中大门,两侧偏房,门前廊顶卷棚式,柱枋牛腿等部件雕有狮子、人物图饰,工艺较为考究。中间天井、戏台,左右两厢各三间。后殿梁架明间抬梁式,两边为五柱七檩穿斗式。殿前廊上卷棚顶,柱头、枋额、牛腿雕刻人物鸟兽,全部油漆、贴金,工艺精细高巧。是我区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晚清建筑。2010年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374、朱陛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陛墓
  朱陛墓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集士港镇四明山村庙夹岙,明代墓葬。整个建筑由东而西依山层筑,递次升高,前后高差约9.8米,总长约60米,最宽处约12米,占地面积约720m2。墓坐西朝东。最前为牌坊,四柱三开间,通面阔6.5米,明间柱高5.72米,上雕石狮;次间柱高2.71米。各间枋上有高浮雕,虽略有毁损,但不减当年精美之感。坊后小桥,接着甬道与平台成为“T”型台、圆口台、横长平台、墓穴等组成。穴为石室墓,用巨条石砌筑,四角以元宝隼扣接,一尸一棺四穴并置。穴后石砌墓墙环绕,左右随山势作三马头状,正脊瓦档雕铜钱纹。后有挡土墙环绕,与墓墙间设巡埂弄,既起通风、排水作用,又方便祭扫巡回。 朱陛,字伯升,号圆峤。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安福知县。 该墓保存较好,2017年1月,朱陛墓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提供:海曙区文管所……[详细]
上化山古石宕遗址
  上化山古石宕遗址,又称光溪塘,位于海曙区鄞江镇鄞江村北面山顶,与光溪村的毛家宕、天塌宕相连。根据洪水湾塘去它山堰东首里许,所筑的石料分析,应是上化山石质,故推测洪水湾塘因建于宋淳祐三年(1243),所以上化山石宕的开采史为南宋晚期。 该山东西连绵数里,成为明清时期光溪塘石块的宁波主要产地。 宕口于南北相通,高达近十米,南洞口石柱林立,远看如古罗马斗兽场之意境。纵深达百余丈,纵横交叉,迂回曲折,可容千人。南口东侧内积水成潭,方圆百米,深可行舟。从石质石色及残存于洞内的条石分析,洪水湾塘,官池塘的条石出于此塘。 上化山宕开采时间早,大小不等的宕口是鄞江人民先辈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及其宁波建筑史发展脉络的研究价值。2010年9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九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