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位于大埔县,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史料标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县政府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门推选为市主线旅游点。2007年被广东和浙江两省数家大型旅游公司评定为广东省四十大旅游点。
人境庐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东,恰处于大埔县双坑村田心之中。旧为私塾书斋的“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与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和故居“人境庐”“通奉第”“宫詹第”呈“器”字形有序排列。其中“人境庐”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280多平方米。这几栋建筑各代表了何如璋在不同历史时期走过的漫漫长路。何如璋出生于祖居“茂塘公祠”,该祠内堂匾额上 书-“世德堂”三字,黑底金字,笔意飘逸豪迈,乃清道州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彰显了其族人孜孜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念。
步入书斋,残旧的内厅虽经百年风雨,书香本色依旧。该书斋名扬乡里乡外,藏书颇多,有双坑村“藏书馆”之称。中山大学前校长邹鲁,年轻时常来这里借书。抗日将军吴奇伟更是该书斋的座上宾,回乡时必来双坑,来双坑必去书斋。“这里一则可以‘品书斋之茶味’,二则‘能借他处难找难借之书’。”何如璋幼年时正是在书斋“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中习儒家经典,中举人、取进士、入翰林。他潜心西学、通晓洋务,为李鸿章所赏识,任清政府出使日本国第一任钦差大臣,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步行两步,在“耕经别墅”南侧,可见何如璋行宫“通奉第”一座。公祠前为门坪,门坪左侧曾经立一排旗杆,是当年何如璋上京殿试二甲第27名,钦点第25名所旌表。他是双坑村开基数百年来中进士的第一人。光绪二年(1876年),清廷诰授何如璋为“通奉大夫”,故特建此第。
向东穿过一条小巷,前行百步,就是何如璋驻日任满归国之后所建的“人境庐”和“宫詹第”。出任日本公使的何如璋不辱使命,特别是向日本收回了领事裁判权,力阻日本并吞琉球。何如璋任满归国,带着些许的归隐之意回到故乡,修建了“人境庐”。该屋室内分上下堂,中间一天井。然而,何如璋还没来得及享用这“人间仙境”,又匆匆走马上任福建船务大臣,同年补授詹事府少詹事,人称“宫詹公”。之后,始建“宫詹第”。
2014年01月14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延伸阅读: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
婵炲棎鍨肩换瀣触閸曨亞绉寸紓鍐╁灥瀵摜绮旈娑氣偓顒勫矗閸屾瑧鐟㈤柨娑樿嫰閸欙繝宕ョ仦钘夌仭鐎点倗鍎ら崹婊勭椤掑倻娉曞┑鍌滄櫕濞堟垹鈧娉涘ú顖炲Υ閸屾凹娲ら柡瀣矋閸嬪秹寮垫径澶岀煓缂備礁绉撮宥嗙▕閿熺媭妫戦柛蹇擃槺濞堟垿寮崶褏鎽熼柕鍡曠濞存﹢鎮ч崶椋庣婵炲棎鍨肩换瀣▔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濠碘€冲€歌ぐ鍌炴偝閻楀牊鏉烘繛宀€绮埀顑讲鍋撴担椋庣殤閻庡湱鍋為埀顑讲鍋撴担鐟拔楅柡鍫灡閳ь儸鍐┾枙闂佹寧鐟ラ幏浼存偋閸喐缍€闁哄倸缍婂ḿ浼存儍閸曨垱锛栧Λ鐗埫閿嬬▔瀹ュ牆顥屽ǎ鍥e墲娴煎懘鏁嶅畝鍐惧殲闁告瑥锕ュ鍌涚▔鎼淬垹鐏夊ù鐙€鍓濇禒鍫㈠寲閿燂拷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Email闁挎稒鐡瑈travel666*163.com闁挎冻鎷�*闁衡偓闁稖绀婡闁挎冻鎷� 闁靛棌鍋撻柕鍡忓亾闁哄懎鈹塁P濠㈣鎷�2023016012闁告瑱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