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平和大押旧址
  平和大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墟历史街区上(石马村内),是广东省最完整的当铺建筑,拥有82年历史。平和大押整个建筑坐东面西,面阔24.72米,纵深40.59米,占地面积达到1003多平方米。是广州街坊又有休闲的好去处。平和大押整个建筑坐东面西,面阔24.72米,纵深40.59米,占地面积达到1003多平方米。…[详细]
日本驻汕头领事馆旧址
  日本领事馆旧址: 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大华路11号的日本领事馆旧址目前正由市检验检疫局使用并管理中。这座建成于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的建筑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重建过一次,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包括主、附楼建筑和前、后花园,为典型的日式西洋楼,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和结构基本维持原貌。针对其因年久失修出现的安全隐患,市检验检疫局也斥资进行修缮维护,为保护好该建筑物做出了贡献。 目前,日本领事馆旧址已被列为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基础上,市检验检疫局进一步积极准备和补充完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申报材料,将该旧址申报为广东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礐石基督教堂
  基督教礐石堂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礐石社区。由美国基督教浸信会于1860年由妈屿迁来礐石时所建,此为外国人来礐石传教之开始,现仍为教堂使用。基督教礐(què)石堂,位于广东汕头市礐石山上。所谓“礐石”,意为濒临大海、山多巨石。董必武曾赋诗:“隔海望礐石,但见山嵯峨,绝海入其中,胜景亦云多。”专赞礐石山的美景。历经80多年的岁月变迁,矗立在水天一色、绿意盎然的礐石山上,礐石堂讲述着潮汕地区基督教发展的故事。礐石堂建成于1930年,原名为“岭东浸会七十周年纪念堂”,1958年改为今名。礐石堂以建筑独特而著称。其建筑形制,既包含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特别是岭南地区的特点,又吸收了西方教堂建筑(比…[详细]
千里驹故居
  千里驹故居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三洲社区。2004年,千里驹故居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该建筑为一栋西式小洋房。千里驹的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由于多年失修,现仅存一层,一厅三房。房子面积不算大,一厅一房还有一个小会偏厅,原来是两层楼的建筑,后来因年久失修,二楼倒塌,但屋里的雕花门窗和一座挂钟还是当年的原物。据了解,这间房子是千里驹成名后在祖居地上原址兴建起来的,是当时周围最特别的一座房子。千里驹散班时就会回来陪母亲小住一阵。…[详细]
工农革命独立第四团团部旧址
  工农革命独立第四团团部旧址位于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镇墟董劝书院。2019年4月19日,工农革命独立第四团团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蕙楼
  蕙楼,又叫慎敏第,因是华侨吴蕙根所建,所以叫蕙楼。位于平远县东石镇锡水村,建于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它的设计建造,颠覆了客家民居在传统上的观念,不在安全防护性上作过多考虑,而是引用了西式建筑元素。蕙楼主体上是客家民居中常见的上中下三堂结构,以正大门为中轴线向左右伸展,左右两侧类似横屋,但与传统横屋不同是,左右两侧边面又各开两道门。蕙楼整体两层建造,正面三层,并采用欧洲风格,正面向外凸出建造阳台,使得蕙楼在外观上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详细]
棣萼楼
  棣萼楼位于广东省大埔县青溪镇蕉坑村。坐东北向西南,长13.8米,宽11.5米,高二层6.8米,建筑面积135.7米。土木结构,十间二厅,建于1943年。该建筑前后左右都有民居,地方狭窄,但设计非常巧妙,在传承客家民居建筑的同时,又进行了创新。主体建筑二间一厅,分前后二部分,前面中间为厅,两侧各一个厢房,后面有3个房间。一楼的柱子为石柱,二楼为木柱,抬梁斗拱均雕有花草图案,屋四周窗眉用灰塑成捆筒式竹帘,既能挡雨,又显得美观新颖。整个建筑布局合理,阳光充足,十分舒适。屋后山腰中一条显眼的斜凹,宛如一条军人的武装带。棣萼楼是吴奇伟故居,共有房间10个。吴奇伟(1890~1953),字晴云,号梧生,大…[详细]
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
  中共中央至中央苏区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青溪镇虎市村缵诒堂,年代为民国。2019年4月19日,秘密交通线缵诒堂中转站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莞中学旧址
  东莞中学旧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街道东正社区,年代为民国。2019年4月19日,东莞中学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为东正报功祠、教学楼旧址3栋…[详细]
陈少白墓
  该墓位于外海镇茶庵寺后的五马归槽山山腰,坐西南向东北,占地面积133平方米,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初,由当年广东省建设厅第四科技正李炳垣设计。墓由主体与拜庭组成。主体为穹窿顶,高3米,直径2.5米。拜庭为半圆形。主体与拜庭以12级台阶相连,台阶两旁砌石栏板,栏板外空地分别植有两棵南洋杉。主体、拜庭、台阶等全用上乘的花岗岩砌建。墓前镶嵌一块直立的花胶青石墓碑,碑高1.6米,宽0.9米,厚0.1米,阴刻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书的“陈少白先生之墓”字样,每字边长0.2米,落款“林森题”。…[详细]
博健学校旧址
  博健学校旧址位于江门市开平市月山镇博健村,年代为民国。2019年4月19日,博健学校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文雍故居
  周文雍故居位于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周文雍烈士故居为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面积73.15平方米,是清代建筑,90年代初期维修后,被列入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陈弢同志强调:一要做好故居的修复、保护工作,加强故居的日常管理维护,加大对该革命遗址的开发力度,收集整理好相关的党史资料,充分发掘烈士英雄事迹故事,制作成文字资料,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好该革命遗址,将其打造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展示点,面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二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惠及当地百姓。…[详细]
金牛山华侨义冢
  金牛山华侨义冢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仁义村。在新会区会城紫华路东侧的一个坡地上,有一处特殊的墓地坐落于此。沙灰色半圆形墓冢、以红阶砖作为墓碑、墓碑上甚至没有墓主的真名……这里是金牛山华侨义冢,是目前江门现存义冢中规模最大的一处,自被发现以来一直被视为江门海外华侨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爱国爱乡的佐证。华侨义冢,即收埋无主华侨尸骸的墓地。华侨在国外去世后,侨居地的华侨社团捡拾其骸骨,运回中国家乡,由死者家属认领。无人认领的,则由当地慈善机构集体安葬,是为华侨义冢。从史学角度看,华侨义冢是血泪斑斑的华侨史的有力证物。作为第一侨乡,江门华侨义冢规模之大、墓穴之多、先侨原侨居地之广,均为全国仅见。江门市…[详细]
茂山书院
  茂山书院位于吴川市博铺街道东江管区。晋代楼船将军王睿于晋武帝太康初年创建,后为晋代高梁太守杨芳、宋代观察使耿著修葺完善,元明清历代多次重修。清同治年间,中国首任驻美公使、外交家陈兰彬为书院题写“茂山书院”悬于门额。《茂山书院地址建置录》载:“王睿,字士治,农湖人,家世二千石,博涉群书,素有大志。晋武帝时高方略以来益州贼,造楼船以隆吴子皓,以勋封襄候。后因被谗流寓兹士,欲乡人嗜学乃建茂山书院为著书所,并率乡先达,讲习其间,而乡人咸知读书。”至明朝时,举人欧国翰等多次昌议修善书院,并捐款设立宾兴银(奖学金),给本乡童生入学会试,做官赴任发放宾兴银,使当地文风大振,求学者众。据《茂山志》记载,明清两…[详细]
信宜文明门
  信宜文明门位于茂名市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文明门又称为红楼,原是古城南门,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修建城垣,建成东、西、南、北城楼四座,朝嘉庆十八年(1813年),绅士梁贻嘉等呈请移南门于学宫正门,取“青云路上构杰阁,献奇纳秀开文明”之意,故名文明门。后形成习俗,凡官宦履职调任,民间婚嫁喜庆都经此门出入。文明门最初为庙宇式建筑。民国36年(1947年)改建,建筑仿宫殿楼台式,分两层,底层为瓮城,中开拱门,门高4.73米,宽4.4米,深10.55米。城门上还曾设置土炮,于每天正午鸣响报时。现在所见的文明门,建筑体宽24米,深14米,高30多米,装修式样属“遮殿顶”的楼台结构,大屋顶,高台基,鼓磴…[详细]
安良堡梁氏大宅
  安良堡梁氏大宅位于广东省高州市曹江镇安良堡村,坐落于帅堂美丽的曹江河畔,距离高州市中心约13公里。梁氏大宅是典型的中西艺术交融,富有时代代表性的民国民居建筑,时以其规模宏大和财富充盈被公认为高州六属-村堡之首。安良堡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当时村民为防卫盗匪侵扰而建的堡垒式建筑。-战争之后,灾害不断,民不聊生,农民揭竿起义。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乡村匪患盗贼四起,名门、望族、大户纷纷抱团结盟,建堡自卫。据民国年间修撰的《茂名县志》记载,茂名地区村堡遍布,较知名的多达17座,有新垌堡、平山堡、乐聚堡等,其中耗财最多、规模最大和名头最响的就是曹江镇安良堡,占地面积35亩,曾住有30多户共2…[详细]
狮岗炮台
  狮岗炮台在端州区北郊七星岩东北的狮岗,建于1920年,是肇罗阳镇守使林虎在肇庆所筑的七座炮台之一。炮台由三个部分组成:岗顶建指挥部,岗上另有两个防御工事。指挥部在岗的制高点,为圆形暗堡,直径2.35米,高l.9米,堡顶丘形,堡内有枪眼、壁龛,南面通道口接坑道,坑道平面为曲尺形,全长24.6米,宽1.5米。岗西北有防御工事,共有暗堡两座,各有坑道连接;岗东北的防御工事则以洼地掩体为中心,呈丁字形;三个暗堡分别在坑道的末端,暗堡的结构与当地其他炮台大致相同。广东肇庆市…[详细]
怀集县立图书馆旧址
  怀集县立图书馆旧址位于怀集县怀城镇解放中路68号(旧县政府大院内),是为纪念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建。始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民国二十四年落成使用,是当时广西省(1952年以前怀集县属广西省管辖)较早建立且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图书馆之一。怀集县立图书馆建筑风格典雅大方,中西合壁的建筑特色,既体现了民族风貌,又吸收了外来文化;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纪念价值,是怀集县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文物资源,对研究怀集的文化发展史和城市发展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详细]
宋隆基闸
  宋隆基闸位于金渡镇水口村的联安围上。始建于1918年,坐北向南偏东10度。该闸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面宽16.3米、进深11.2米。闸门为钢铁铸造。宋隆基闸为单孔闸设计,闸孔尺寸为7米×9米,闸门侧墙和进出口翼墙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1927年7月竣工。工程耗资约62万元港币,由当地募捐集资。主持工程修建是孙中山女婿、时任广东省治河处处长戴恩赛;监工聘请外国人,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统一由国外进口。该闸负责白土、金渡、回龙、蚬岗等镇集雨面积为413平方公里的灌溉、排水任务。宋隆基闸为中华民国时期广东省引进外国技术建设项目,是当时广东省水利计划的重点工程,至今还在为高要白金龙片的水…[详细]
崇学堂
  冲坑崇学堂始建于民国35年(1946年),由当时云浮县著名实业家、旅港同胞陈翰池先生倡导,组织当地乡亲、有识之士共同捐资建造。 崇学堂座北朝南,占地4200平方米,由校门牌坊、礼堂、两排教室及伙房构成四合院式格局。校舍总建筑面积800多平方米,兴建历时2年,于1948年农历八月十日落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