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四批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庄玉皇庙
  南庄玉皇庙南庄玉皇庙(第四批省保)时代:金、明、清地址:高平市河西镇南庄村创建于东汉,后经唐先天年、金大安年间重修,明弘治年间补修。庙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院,现存建筑有山门、献殿、正殿,东西配殿、厢房、舞楼等。正殿为金代遗构,余皆为明清建筑。正殿建筑在一个高70厘米的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内无柱,六椽栿直通前后檐。寺内存金代石碣1方,清代重修碑1通。2013年5月,南庄玉皇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庙宫
  南庙宫南庙宫(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陵川县潞城镇东掌村创建于北宋,明、清、民国年间屡有修葺。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戏楼、东西看楼、五瘟殿、石佛殿、高禖祠、三仙殿、东西垛殿。五瘟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柱头额枋雕刻精美,玲珑剔透,殿内神台刻有龙、风、狮子及各种动物,雕刻精美。…[详细]
南召文庙
  南召文庙南召文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陵川县平城镇南召村南召文庙位于陵川县平城镇南召村中。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8.5米,东西宽23.3米,占地面积897平方米。文庙始建年代不详,据有关文献记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万历十六年(1590年)、清康熙年间、光绪十四年至十八年(1888~1892年)曾进行过维修,根据现状推测:正殿应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具有明、清风格。该庙现保存有山门(舞楼)、正殿,两侧还有影壁、妆楼、看楼、耳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檐下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昂,内转出单杪。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前四椽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山门面宽三…[详细]
泽州三教堂
  三教堂三教堂(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泽州县李寨乡陟椒村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其后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为1321平方米。主要建筑山门、舞楼、献亭、正殿,东西偏殿、配殿等。正殿为三教殿,台基高1.9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内塑儒、释、道三教像。三教殿及偏殿后墙、山墙尚存明清时期壁画近百平方米。寺内建筑梁枋、斗拱、雀替等皆雕刻精美,整个殿宇遍施琉璃脊饰。…[详细]
泽州汤帝庙
  泽州汤帝庙泽州汤帝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泽州县南岭乡神后村俗称南大庙。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历代均有修葺、扩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正殿(汤王殿)、东西偏殿(东为关帝庙,西为高禖祠)、龙王殿、蚕姑殿、药王阁、五瘟殿、库楼、东西廊、厢房、角楼等。正殿汤王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殿前檐施通额枋。斗栱七铺作双下昂,补间铺作出45度斜栱。殿内存有壁画。…[详细]
高都二仙庙
  高都二仙庙高都二仙庙(第四批省保)时代:金至清地址:泽州县高都镇湖娌村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元、明、清历代遗构。中轴线主要建筑有佛龛照壁、山门、献殿、正殿、耳殿、东西配殿,偏院内建三教殿、白衣大士殿。正殿为金代原构,献殿为元代所建。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较远。前檐青石柱与方形覆莲柱础同为金代遗物,当心间西侧檐柱上有金泰和五年(1205年)题记。献殿(即舞亭)山面透空,平面呈正方形,宽、深均6米,单檐歇山顶。…[详细]
河底成汤庙
  河底成汤庙位于泽州县大东沟镇河底村村中,其始建年代不详,现存碑刻最早有宋徽宗大观元年重修的记载,后历明、清几经修缮,终呈今日风貌。成汤庙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庙门开于正南,平面布局规整。整个庙宇建于巨大砂石条砌筑的高台之上,两侧对称设台阶可登临,是典型的唐代寺庙建筑台基风格。在此高台上南端又支出-台一座,同样两侧设台阶,亦属唐代遗存。-台北则为汤帝庙的山门,三开间门廊式,现存为明建。汤帝庙主要建筑是正殿汤帝殿,宋建。殿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前檐柱四根,青石质,四棱抹角,方形覆莲柱础,殿下建一石砌台基。檐柱微有卷杀,角柱生起。檐下斗栱权衡较大,布置亦较疏朗,柱头斗栱七铺…[详细]
天井关
  天井关天井关(第四批省保)时代:汉、唐至清地址: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因关南有三眼自然形成的深穴(天井)而得名。是利用太行天险而修筑的重要关隘,晋豫两省穿越太行之交通要道,《汉书·地理志》“上党高都有天井关,即天门也”,是有关天井关的最早记载。汉建武二年,遣司空王梁北守天井关,击赤眉,至此战事频繁。是古代重要的军事遗址。天井关南延25公里,分大、小二口两个关隘达省界,沿途关城、古道、堡寨甚多,现存建筑遗址有天井关、孔子庙、星轺驿、横望隘、碗子城、羊肠坂、盘石长城、古寨等十余处。…[详细]
松罗院
  松罗院(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寿阳县平头镇董家庄村创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有过殿、戏台、正殿及东西配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详细]
聚全堂药铺旧址
  聚全堂药铺旧址聚全堂药铺旧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祁县城内东大街30号旧址为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有东西房各五间,中间是过厅,后院为二层小统楼,占地858.29平方米。为明代店铺。临街为铺面,面阔五间。…[详细]
祁县镇河楼
  位于祁县城东北7.5公里处的贾令镇。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这是一处自成一体的古建筑。镇河楼,位于祁县城东北7.5公里处的贾令镇。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这是一处自成一体的古建筑。镇河楼共有4层,楼体高达15.5米,东西长达15.5米,南北宽度为13.5米。镇河楼四周,有18根明柱,底层有一砖砌而成拱形门洞。门洞长8米,宽2.8米。这一楼阁式建筑,在山西省内已不多见,现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镇河楼为单体楼阁式建筑,始建于明代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楼东西长15.5米,南北宽13.5米,面宽五间,共有四檐三层,高达15.5米。楼的第一层有砖砌拱门,门洞长8米,…[详细]
太谷鼓楼
  太谷鼓楼太谷鼓楼(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太谷县旧城十字街中心明万历四十三年(1625年)修建,清康熙、乾隆年间均有修葺。鼓楼为二层三重檐楼阁式木构建筑,高20米。建于方形的砖券台基上,台基高8米,开十字交叉四个门洞,可通县城东西南北。楼身二层,面宽、进深皆三间,每层四面辟门,楼外围以明廊。楼内东有楼梯可达二层。…[详细]
介休源神庙
  源神庙时代:明、清地址: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狐歧山麓介休源神庙位于介休市洪山镇洪山村东南狐歧山麓,因源泉而建,故名。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北宋、元两次重建,明、清屡有重修,1989年亦进行过维修。庙宇坐东南朝西北,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623平方米。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为牌楼、山门、戏台和正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配殿,二进院西南建有跨院,院内东南为娘娘殿,多为清代建筑。牌楼二柱单楼式,五踩双昂斗栱,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戏台与钟楼、鼓楼连构,下部为砖券窑洞三孔,台身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琉璃瓦顶,三踩单昂斗栱。正殿建在高1.35米的石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出廊,…[详细]
介休云峰寺
  云峰寺云峰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介休市绵山抱腹岩云峰寺又名抱腹岩,落于绵山腹地,原称抱腹寺,唐贞观(627-649年)间敕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朝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龙殿、明王殿、马鸣殿、罗汉堂、眼光菩萨殿及僧房、客舍等近百间。寺内保存有历代精美彩塑70余尊,其中包骨真身像3尊。云峰寺坐落于绵山腹地,原称抱腹寺,唐贞观(627——649年)间敕建,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重修,清朝年间屡有修葺。寺内建筑因地势走向分上下两层,朝向不一,高低参错,高处全修以悬空的栈道,连通各个殿宇。现存古建筑有空王殿、千佛殿、介推祠、五龙殿、明王殿、马鸣殿…[详细]
平遥惠济桥
  惠济桥时代:清地址:平遥县城下东门300米处平遥惠济桥位于平遥县古陶镇东城村。横跨于惠济河下游,九孔联拱石桥,俗称九眼桥。据碑文记载,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建五孔石拱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增为九孔拱桥。乾隆、同治、光绪年间曾予补筑修葺。惠济桥南北走向,桥全长80米,宽7.4米,各拱券净跨4.2~4.9米不等,桥墩高5~7米,桥面略呈弧形,条石铺墁。中间五孔桥洞的拱券顶两旁分别雕龙首、龙尾,各伸出桥壁1米余。桥身两侧设石雕栏板、望柱,两侧栏板各50块,雕刻珍禽异兽、吉祥花卉以及福、禄、寿字纹样,望柱头雕狮子、花蕾、八宝形象。桥基上、下游方向,皆筑有缓冲作用的三角形石基,石…[详细]
雷履泰旧居
  雷履泰旧居雷履泰旧居(第四批省保)时代:清雷履泰(1770——1849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昇昌创始人。故居为雷履泰中后期20余年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建于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故居坐北朝南,主体建筑由东院、中院(惯称西院)、东偏院和西偏院等4座自成一体而又相互贯通的院落组成。占地3888平方米。中院(或称西院)是“故居”的主体,属平遥典型的“三截两院过道厅”院式格局。房舍建筑用材硕大,造型粗犷,砖木石构件雕饰别致。票号是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的的一种私人金融组织,主营异地汇兑、存款、放款三大业务,也就是私人银行。雷履泰是日升昌的首任掌柜,中国第一家票号创始人。雷履泰早年在平遥,-场当学徒…[详细]
梁家滩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平遥县城南19公里梁家滩村西宝峰山南麓,全称“白云禅院”,曾名“西域寺”。全寺依山势南向构建,层次叠上,别具一格。共计四进,衢道能上下,回廊可周旋。据现存明嘉靖二十年(1541)十一月碑碣推断,白云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时有绅士侯伯威,汾州平遥县南良庄人,在当地口碑颇佳,“头畜旺盛,地产积粟俱有千万”。侯伯威在本庄南西峪有承粮山庄一处,为求神灵庇佑,侯独资在此建一“白云庵”,后又扩建为白云寺,并将该处庄田赠为寺产僧业,以供自养。白云寺初建时只有正殿和东西两庑,嘉靖十六年(1537),侯伯威之嫡曾孙侯迺再发虔诚,决心重修,并补盖南殿。由于所需资金庞大,侯迺除倾囊而出外,还得四处募化。当…[详细]
南政隆福寺
  隆福寺隆福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南政隆福寺位于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北。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布局,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明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占地面积2954平方米。南政隆福寺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影壁、山门、-殿、大佛殿台基及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禅房、配殿、耳殿等。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间为门道,次、梢间纵向有隔墙,墙前塑像,墙上绘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施五踩双昂斗栱,昂头雕龙首或卷云,明、次间平身科各施斜栱各一攒,两稍间平身科各两攒。前檐柱大小额枋间垂柱花牙,透雕挂落。殿内…[详细]
干坑南神庙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古陶镇干坑村平遥古城以南1公里的干坑村,有一座独具特色的佛寺,原名耶输神祠,老百姓因其居县城之南,俗称其为“南神庙”。早在清代初期,南神庙就成为该寺的定称了。关于南神庙的始建年代,已无准确记载,但据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所载,当时该寺“次建两庑,东侧三大士菩萨,二八罗汉;西则子孙圣母,侍列诸神”。中国佛教在唐代末期已将十六罗汉演变为十八罗汉,而南神庙在初建时使用“十六罗汉”规制,说明该寺的初建时间,最晚也应在唐代中期。南神庙正殿主祀耶输陀罗,法名“具足千光明菩萨”,在俗时为迦毗罗卫国乔达摩·悉达多王子的王妃,共同生有唯一的男孩罗怙…[详细]
东大闫墓群
  东大闫墓群东大闫墓群(第四批省保)时代:东汉地址:平遥县洪善镇东大闫村墓主情况不详,墓地原有坟丘7座,占地百亩。今存封土4座,大者直径35.4米,小者26米。2001年,高速公路建设涉及墓群东南隅的墓葬1座,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为并列式砖券多室墓,全长约40米,由南向北,分别由墓道、墓门、中1、中2、中3、中4室及中1左、右耳室、中2右侧室和7条甬道组成。墓道呈斜坡状,长约25米。券顶墓门上有一高大的砖墙。该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在我省首次发现。墓葬被盗,出土有陶器残片和少量红胎绿釉陶片以及带有红色彩绘的盘、碗等。可辨器型有罐、盒、案、井等。另外出土玉握1件,五铢铜钱一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