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旅游

郑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郑州孔氏家庙
  孔氏家庙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南街路东,周围为居民区。该家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距今已历千年,是宋真宗赵恒钦命留守王羽腾为唐代兵部尚书左丞孔戣、国公孔纬督建的家庙;亦是孔氏家族后代守坟奉祀和祭祀先祖的家庙。时有祀殿三间、前戟门三间、前棂星坊门一座,庙内有书院一所、正房三间、左右庑六间、二门一座、前门一座,构设端伟、绘饰华焕,《志》载为时之当地之大观。明弘治初年(1490左右)和嘉靖14年(1535)曾两次重修,均毁于明末战火。清雍正13年(1735)仿样重建大殿三间、前堂三间、照壁一座。乾隆10年(1745)增设棂星门和院墙,41年(1776)增设东西庑殿,直到嘉庆24年(1819)重修后,孔氏宗圣家庙才恢复旧观。家庙现仅存大殿三间,东西长11米,宽7.75米,月台宽4米,砖木结构,前有明柱外廊的柁墩等遗物。另有道光18年(1838)碑刻一通。堂前有古柏两棵,树龄均在九百年……[详细]
古荥李氏民居
  李氏民居地处郑州西北部的邙山余脉地带,位于古荥镇镇内。李氏家族世代为官,原占地面积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30米,后被拆除一部分,现存部分保存较好。保留房屋有上房,东、西厢房等。上房东西长15.5米,宽5.8米,为五间三层楼,其中底层为地下室,硬山式建筑,正脊筒饰连枝花卉浮雕,垂脊为双复式花脊,屋面覆小板瓦,墀头为精细砖雕牡丹图案,其工艺采用减地凸雕手法。下层明间置青石铺门石、青石门砧、青石门槛和青石抱柱,雕圆拱门额,额上雕云纹日月,下雕山石花卉,左右次间开砖雕棱窗,上层开圈券小窗。东西厢房皆硬山式建筑,顶覆灰色小板瓦。东厢房由北往南保留有三座,均为三间。其中南北两侧的房屋为二层小楼,门居中,长10.5米,宽5.1米。中间房屋长10.5米,宽3.8米,为单层建筑,在北侧借用东厢房北部房屋南山墙,紧邻南山墙开前后两个小门。西厢房与东厢房同,南部房屋已无存,中间房屋尚保留一间。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详细]
新密魏长城遗址
  新密米村镇茶庵村起,经五岭寨风门口,沙岗、香炉山,北至荥阳市崔庙镇王宗店村,有一道长城遗址,全长约5.8公里。这是我国国内仅存的战国长城遗址段落,是修筑时间最早的古长城之一。新密现存魏长城北起香炉山(荥阳市、新密市交界处),中经蜡烛山、沙口、凤门口、五岭,南止茶庵村北,全长5.8公里,墙基宽2.5米。最高处高2.5米,依山盘旋,青石垒砌,林峦秀异,气势巍峨,箭楼、烽火台、营盘等防御设施完好。建在魏长城之上的“镇远炮台”,为清咸丰十年即1860年建,方形,青石质地,铁汁灌缝,高约10米,长、宽各5米,内分两层,层层有炮眼。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详细]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
  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包括通济渠索须河段和通济渠惠济桥段。通济渠索须河段为现状河道,西自丰硕桥,东至祥云寺村与贾鲁河交汇处,长约16千米,呈西—东走向。此河道为不通航河流,现主要为城市泄洪排涝和景观河道。通济渠惠济桥段经考古调查和局部试掘,确认埋藏于地下的河床、河堤遗迹基本保存完整。现已探明的河道北起东孙庄村东侧黄河南岸大堤处,南至索须河段丰硕桥处,全长约4千米。除惠济桥处尚保留一段河道外,其余部分均已埋于地下。据考古勘探,地下埋藏部分运河故道宽150~220米,两侧断续保留有河堤,经勘探河堤顶宽4~6米,底宽8~12米。通济渠郑州段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国大运河运输线路的主线和关键工程位置,是历史悠久、沿革清晰并持续使用的代表性水工设施,是中国古代巧妙利用自然河流和人工引水共同作为运河水源的人类创造性精神的杰作。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成皋城遗址
  成皋城遗址位于荥阳市汜水镇虎牢关行政村,其平面形状呈梯形,西北长,东南窄。西城墙和南城墙保存较好,大体为西北——东南方向,长约700米,城墙最高处10米以上,一般高2~5米,宽一般20米左右,最宽处约40米,用素土夯筑而成。城内发现有灰坑、文化层和大片建筑基址分布,文化层厚约2~5米。出土陶器中,有的戳印有“公”、“左(右)司工(空)”等文字。成皋城因长期控扼古代中原东西方交通要道,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成为兵家高度重视和必争之地及著名的军事重镇。如《史记》曾有“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等记载,充分说明了成皋城在军事斗争中的特殊地位。两汉、魏晋、北朝等历史时期,成皋城还长期是成皋县、成皋郡等行政建置的治所,成为管理一方行政中心的长达数百年。成皋城是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座古城和名城。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寨子峪遗址
  寨子峪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寨子峪村北。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一处龙山时代的遗址。遗址地处黄河南岸,上层为白土,下层为红胶泥的三级台地。一级台地的断岸剖面发现有文化层,而且在文化层中采集到有石铲,二、三级台地的断崖上发现有灰坑,灰坑中采集到的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可辩器形有罐、鼎、钵等。因平整土地和建盖民房对遗址破坏严重,地表极难发现遗物。遗迹主要为灰坑,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包含物较丰富,有较多的陶片、兽骨等。陶器分泥质和夹砂灰陶两种。器形有罐、盆、钵、小罐、杯、甑等,器物以素面为主,少量上饰有弦纹、方格纹和篮纹等。尤其是出土的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石铲,石质较好,近似玉质,磨制精美,长24厘米,上宽9厘米,下宽10厘米,厚1厘米。该遗址为龙山晚期文化遗存,而且文化层堆积较厚,这为以后研究中原地区新石器文化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密县城隍庙
  新密城隍庙位于河南省新密市老城中心十字街口北侧,东为鼓楼街,西与法海寺节孝祠相邻,北有县衙。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清康熙、乾隆年间重修。城隍庙建筑群现存明清建筑93间,总面积4140平方米。坐北面南,由南向北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大门前原有琉璃照壁、铁狮、石坊,现存有山门、戏楼、东西廊房、大殿、东西配殿、寝殿及东西道院。琉璃照壁、铁狮、石坊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存建筑中戏楼面宽5间,进深2间,歇山式高台楼阁灰瓦顶建筑,实为戏楼、钟楼、鼓楼三楼合一,戏楼居中,钟楼居左,鼓楼居右,均座于3米多高的台基之上,台基下为5个砖券门洞可行人。大殿面宽5间,进深8米,为单檐悬山建筑,前后檐下各置斗拱10朵,四周檐板彩绘山水人物。殿前有卷棚,均琉璃瓦覆盖,为明代建筑。寝宫,由拜厦和寝殿组成,中有地沟相隔。寝殿面宽3间,进深2间,悬山式建筑;殿前的拜厦,面阔3间,卷棚顶,亦琉璃瓦覆盖。另外有配殿4座、……[详细]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位于郑州市登封市徐庄镇南部柏石崖村。柏石崖村是革命老区,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核心腹地之一,是八路军后方医院所在地。1944年9月,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派,皮定均司令员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来到登封,在马峪川(今徐庄镇)一带建立了箕山豫西抗日根据地。1945年初,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攻打大冶时,为解决战斗中伤病员的救治问题,在此地建立了抗日后方医院。当地群众积极支持抗战,主动腾出院落、房屋、窑洞为伤员、医院工作人员和警卫战士使用。医院有轻伤员区和重伤员区(小河以东的房屋和石窑洞为重伤员和护士住所,以西的房舍为轻伤员和干部住所)。目前,该遗址保存完好。柏树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后方医院旧址,是登封地区广大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实见证,是省内重要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资源。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登封当阳桥
  当阳桥位于登封市石道乡后河村东,北约3公里为当阳山,东约300米为罗坡村,南为闫坡村,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当阳桥坐北面南,横跨于颍河支流后河上,为砖石结构拱券桥。当阳桥建成于1960年3月,全长约28米,高约8.4米,宽约4.08米,由五个大小相同的拱券组成。桥上南北两侧有砖砌女儿墙,墙厚约0.4米,高约2.1米。女儿墙东西两端自上而下减砖砌,立面呈梯形。其外壁顶端饰有叠出檐,檐下施砖砌仿木斗,各斗之间又有一层菱角牙子檐。桥孔各拱券为两覆两券,高约5米,宽2.98米。桥墩为砖石混砌结构,至发券处高约2.6米,宽约1.2米。桥墩基座高约1.1米,宽约1.4米。桥墩南侧出桥身约0.6米,桥墩基座北侧出桥身约0.8米。当阳桥采用了中原地方民居的建筑手法,例如砖砌仿木斗和菱角檐的运用,因此,当阳桥对于研究中原民居的建筑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永泰寺塔
  永泰寺塔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西北11公里永泰寺,建造于唐代。该塔为单层十三级密檐叠涩式砖塔,平面呈方形,塔体高通24米,壁厚4.8米。青砖黄泥垒彻而成,塔的外壁敷有一层薄薄的白灰,塔身高耸,南面辟有高2.6米,宽1.74米的券门,由门要至塔室,塔室内部仍为方形空筒状,各檐外轮廓的连线呈柔和的抛物线状,塔刹由仰莲、五重相轮组成,其精美的造型,是我国现存唐塔中的佼佼者。据碑文记载,永泰寺塔是因供奉舍利而敕建的。塔西南50米处有金大安元年(1029年)建造的方形双层砖塔,高3米余,塔刹已毁。塔东北约150米处,有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造的砖砌-塔1座,高约6.18米。永泰寺位于塔的西南方,始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二年(512年),以后屡有修建。现存多为清代建筑,建筑面积989平方米。2001年6月,永泰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沟遗址
  陈沟遗址于荥阳市广武镇陈沟村北200米。遗址分布于敖顶的三个山头,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时代为新石器时代。1934年5月21日至30日,河南古迹研究会陈云路、郭宝钧等人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文化层最厚处达8米,遗址内涵丰富。在地表和断崖上,发现有大量泥质红陶、夹砂陶、石器等遗物,以及大量红烧土块。在西山头南部断崖处,有一处陶窑暴露。在三个山头断崖发现有多处灰坑,成人墓和瓮棺葬。在东部山头文化层中发现多处房基和红烧土柱础。因平整土地和种植农作物,地表遗物破坏严重。陶窑为椭圆形,顶已塌,窑壁已烧成红烧土,较坚硬,窑内填土为红烧土块。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磨光素面、彩陶等。可辩器形有盆、罐、钵等。陈沟遗址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对研究郑州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具有极高的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钟寨遗址
  金钟寨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15公里的新村镇金钟寨村东。该遗址在1985年4月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南边是沟,东临黄水河,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遗址上部被挖去1米多,现存文化层1—3米,内涵相当丰富。出土石器有斧、铲等,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鼎、鬲、罐、盆等。纹饰主要有绳纹、方格纹,另外还出土有鹿角、蚌壳等。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2003年5月,在调查中又新发现新砦二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东半部,文化堆积较厚约1—2.5米左右,还发现有灰坑等遗迹。采集有罐、瓮、碗、澄滤器、三足盘、器盖等陶器残片。金钟寨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有龙山文化、新砦二期文化遗存,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时代与分期,特别是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窑沟遗址
  窑沟瓷窑遗址位于大隗镇西南约3公里处,南距禹州扒村窑约18公里。是中国北方地区宋、金时代的一座十分重要的窑场。新密窑沟窑之产品胎土较为细腻,胎色可大致分为两种。其一为青灰色,北宋产品接近于新密西关窑;金代产品接近于禹州扒村窑和磁县观台窑。而其大部分胎色偏于米黄色,这是由于烧造时火温稍低所致。在窑址遗存中其米黄色胎占总量的60~70%。唯黑釉类产品胎骨致密,均能呈青灰色。部分产品的釉和化妆土可达到扒村窑“白如脂,黑如漆”的程度。而多数产品外观上略呈黄色,其黑花往往黑中泛灰,或者发色金黄。纹饰及艺术风格上新密窑沟窑产品北宋部分总体上略逊于密县西关窑。金代产品较扒村窑更为灵活﹑细腻,柔和而雅致,其秀逸精美在同时期产品0类拔萃。窑沟瓷窑遗址的发现再现了宋金时代郑州地区的制瓷业发展情况,对经济史、科技史和艺术史来说都具有重要的价值。2019年,窑沟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超化寺下寺
  超化寺,位于新密市超化镇超化村洧水河南岸。始建于隋开皇元年,占地面积7140平方米,是全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有“超化古寺、名刹十五”之称。超化寺分上、中、下三座寺院,上寺在超化小寨,中寺在超化塔坡,下寺在超化街,唐代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最为鼎盛,曾有僧侣约两千余人。后渐衰,宋、明、清虽屡经修葺,但规模远不如前。民国九年(1920年)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又遭破坏,唯下寺保存完整,规模宏伟壮观。下寺,又名“金钟寺”,位于超化街南,规模最大,建筑面积4100多平方米,现存房屋12所40余间,沿中轴线共有四进院,依次建有山门、二门,毗卢殿、韦陀殿、方丈室,东西两侧辐线皆有配殿等建筑。寺内现存有北齐、唐、金、元、明、清碑碣20余块,记载并见证了超化寺的兴衰。超化寺下寺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及明清时期古建筑具有较高价值。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5、列子祠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列子祠
  列子祠位于郑州东部的黄泛区,属豫东平原的西侧边缘地带,古称圃田泽。列子祠原位于圃田村北部,创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明万历八年(1580年)监察御使苏民望巡视河南路过圃田时,得知此事,因命奉直大夫知郑州事许汝生重建祠堂,并立《重修列子祠记》碑刻一通。祠堂原有硬山房大殿、卷棚、左右厢、过厅、门楼15间,呈长方形院落。1964年拆除,在其旧址建起小学。到2006年,在圃田村民张金贵的带领下,于列子祠旧址东移15米恢复重建列子祠,10月份完工。新建列子祠基本保持原貌,南北长35米,东西宽20米,面积700平方米。大殿三间,为仿古式建筑,座北朝南,内置列子像。列子祠内现存碑刻三通,大明万历年间碑刻一通,宽0.85米,高2.68米,厚0.17米;清康熙年间碑刻一通,宽0.66米,高1.2米,厚0.13米;另一通碑刻因年久风化剥落,字迹不清。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