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旅游

昆明市文物古迹介绍

大古城魁阁
  大古城魁阁(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旧址)魁阁位于大古城(旧称伽宗城)中部,坐北朝南,为三重檐四角攒尖土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高13.4米,屋顶造型独特,线条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头盔,整体造型在云南极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古建艺术价值。魁阁图样由邑人赵凤兆赴任陕西褒城县知事时提供,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呈贡县赵怀锷主持倡建,民国十一年(1922年)重修。大古城地杰人灵,明末清初曾出了一位名满江南、著有《南来堂诗集》的高僧读彻(赵苍雪,墓葬今江苏中锋寺)。抗战时期,1938年到1946年,魁阁曾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主持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工作的地方,他与陶云逵、张之毅等一批学者在此一道深入呈贡、禄丰、易门、玉溪、大理等社区进行调查,探索和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及设计战后中国的重建,取得了“魁阁小小,成绩多多”的丰硕研究成果达60余部(篇),其中,以费老1943年赴美讲学翻译改……[详细]
昆明文庙棂星门
  昆明文庙棂星门位于人民中路文庙旧址内。昆明文庙始建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其地址在“城中之北偏”翠湖东南今登华街下段。明万历四十年(1613),搬迁至长春观(今文林街天君殿巷附近)。康熙二十九年(1690)重建于文庙街今址。清代的昆明文庙既是一座典型的、形制完备的儒家建筑群,“殿、庑、门、堂、斋舍、祠宇,诸所具备。”府县两级儒学,均设其中。现古建筑仅存棂星门、礼门、义路坊和泮池等。棂星门,本为祭天的礼制性建筑,文庙中的棂星门表示像尊天一样尊孔。昆明文庙棂星门为四柱三门花岗石建筑,高5米、宽10余米,平顶,中置葫芦宝顶,抱鼓石夹冲天柱。中门稍高,枋额高约1.5米,分为三格,中格镌刻楷书“棂星门”三字,左右两格彩绘图案,门下加有蟠龙抱柱两根,抬双龙望日枋梁。“礼”和“义”都是儒家倡导的为人准则。孟子曰:“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一般文庙均设“礼门”、“义路”坊。昆……[详细]
黄河巷杨氏公馆
  杨氏公馆建于1932年,系原滇军将领杨如轩所建宅院,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系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主体建筑为法式别墅风格的砖木结构两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7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凸”字形,讲究对称。左右正立面为五面体,窗框高大,几乎占墙体四分之三的面积。三角屋顶高而陡俏,铺红色平瓦。中部二楼设外走廊,法式廊柱、顶部设露台,-以罗马瓶柱围栏。装饰简洁,线条凹凸有致,细节处理制作工艺精细考究,建筑外形丰富而独特,形体厚重。杨如轩(1895~1979),字夷斋,云南宾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过辛亥昆明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杨如轩任国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驻防江西临川,应朱德的要求,有“临川让路”之举,之后又“沓起眼皮”让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在赣南上堡从容整训。1928年5月,杨如轩奉命率部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被红军击败。著名红军歌谣“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详细]
晋宁宝泉寺
  宝泉寺座落于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七珍山(亦名龙泉山),为明代广东惠州大居士杨黼之子——庆山祖师所建。被时人奉为大势至菩萨应化道场,誉称八宝世界、善住净地。杨黼居士晚年罢官,举家由惠州迁入云南省晋宁县宝峰镇居住,后携子到鸡足山结庐而居,耄年族人迎归,子庆山随父还乡,兴建宝泉寺,七载方成。清朝乾隆年间重建,光绪三十九年复建,香火绵延数百载长盛不衰,其迎佛赛社风俗尤为隆重,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为迎佛庙会,万人云集,盛况空前,后战乱被毁。至2003年,崇化大和尚开始重建该寺。如今建成石牌楼一座、正山门一座、侧山门一座、僧寮一院,居士寮一院、客堂、流通处、普庵殿、东西厢房、丈室、极乐塔、海会殿、伽蓝殿、地藏殿、龙王殿。宝泉寺环境清幽、山水相映,实为鹫峰灵地,规划依次建筑有:正山门、普庵殿、莲升桥,放生池、天王殿、钟鼓楼、普贤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大势至菩萨金顶宝殿、狮子窟、方丈院、祖师殿、如来真身……[详细]
西山龙门
  “道家仙骨,石窟胜境”多常见与中原,西山龙门的道观与石窟不仅不输中原,还兼有儒、佛之风。翻过陡峭的罗汉崖,驻足绝壁,俯视下界,滇池水波荡漾,出没的云烟仙气缭绕,好一幅海天丹青。“三清境”的降福祈愿,可利年流转,灵官殿前的“青蜿缠龟”据传可益寿延年,真武殿后的“孝牛泉”宣道“善心善报”。三阁无一不显现出道家之风范。山花飞落,石道曲折尽处,“揽海处”石屋中的凤凰衔印图,精美飘逸。慈云洞中,佛火香炉,门楹佛像均在巨石上镂空雕凿而成,精妙异常。云华洞悬于崖高处,跃过天然绝壁,龙门可达天。如刀劈剑削,险峻笔立,石窟到此嘎然而止,一番艰辛攀援,换来极目仙境,偶感清新开阔,仿佛站立在人生一个更高的起点,悟出了大千世界的种种玄机。 西山森林公园位于滇池西岸,距昆明城区约15千米。是昆明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游览西山森林公园,可有2种线路供选择。一是乘5路公共汽车到昆明城西的梁家河转乘6路公共汽车。或者到云……[详细]
凤氏古城
  凤氏古城凤氏古城为南诏罗婺部凤家城遗址,位于禄劝县屏山镇克梯办事处咪达拉村北侧的三台山顶,古城堡为粗条石垒砌,城墙厚1.5m,残留段最高2m,周长360m,内径南北向118m,东西向102m,为坐北向南并呈台降的四重院。正堂后墙与左右山墙,为精工细条石石灰浆砌,墙厚1m,条石长1m,厚0.2m,宽0.3m;残留山墙最高为19层石灰浆砌条石,高4m;正堂格式为5开间6架9梁无柱的彝族古式居宅建筑。城堡的四周,分别建置有晒场、粮仓、兵营、监狱、引水设施等,与主建筑一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产、生活体系。古城堡遗址,残砖碎瓦散落于荒草中,许多条石上刻有精致的浮雕花纹图案,整个城堡结构严密,布局得当,反映了当时彝族的建筑工艺水平。在山脚通往山顶的盘山通道旁的巨石上,保留着一件未完成的艺术珍品——俗称“石大人”的摩崖造像。摩崖为两尊天王造像,右边为“大圣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左边的叫“大圣北方多闻天王”。两……[详细]
五华赵公祠
  赵公祠位于翠湖南路,用以祭祀辛亥功臣、护国名将赵又新。赵又新(1881~1920)原名赵复祥,字凤喈,云南省凤庆县人,辛亥功臣、护国名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9年10月任命为驻云南临安(今建水)的新军第十九镇三十八协第七十五标教练官。昆明重九起义后,11月2日,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临安起义”。后赴江西,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之湖口起义。失败后回云南,改名赵又新。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赵又新被任命为护国军第一军第二梯团长,在蔡锷的率领下,转战川南,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屡建战功。此后任驻川滇军第二军军长,1920年10月8日在泸州城阵亡。年仅39岁。赵又新殉难后,灵柩发送回昆明,安葬于西郊筇竹寺北山。民国政府追赠陆军上将,谥曰“武烈”。孙中山挽联云:“大局赖同撑,我在粤峰君在蜀;束刍聊借奠,生为名将殁为神。”1922年,改翠湖边皇华馆为赵公祠。祠堂原为传统殿式建筑,布局严……[详细]
翠湖南路65号宅院
  翠湖南路65号宅院建于1940年,为时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陆崇仁私宅。由陆根营造厂施工建造。宅院由一幢西式二层楼房建筑和一排平房组成,庭院宽阔。楼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45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体建筑占地577.6平方米,砖木结构,平瓦坡顶,平面布局为不规则长方形,四面围合,中设天井。南部西侧凸出半圆形客厅,上为露台。楼内布局大气而不失精巧,房间众多,开窗宽大,功能完善,装修考究。宅院西侧即为翠湖,环境优美。该建筑属于新古典主义风格,外观吸取了类似“欧陆风格”的一些元素处理手法,但加以简化或局部适用,配以大面积墙及玻璃或简单线脚构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积线色为主,装饰味相对简化,追求一种轻松、清新、典雅的气氛。目前国内这种建筑风格较多,属于主导型的建筑风格。1950年3月,该宅院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办公地,陈庚、宋任穷曾在此办公居住。1957年3月中缅划界期……[详细]
赖乌包山战斗四烈士陵园
  赖乌包山战斗四烈士陵园位于八街镇北面的小山坡上,建于1950年2月。园内安葬着1949年1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简称“边纵”)9支队及安禄罗游击大队与国民党云南保安16团在赖乌包山战斗中牺牲的沙志忠、白存书、杨玉发和马绍增4位烈士。1949年9月19日,义八武装暴-动-的胜利,震惊了国民党安宁县政府,速报国民党省主席卢汉派兵镇压。卢汉令保安司令部派保安15团、16团于10月8日由昆阳向八街进发。15团于30日进驻八街,16团由八街向义八乡推进。形势十分紧迫。安宁特支书记、游击大队队长李方英前往峨山游击队求援。恰逢省委书记郑伯克在新平杨武开军事会议,应安宁特支的救援,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九支队前往支援,与峨山、安宁配合,保卫安宁义八解放区。九支队司令员余卫民、副政委袁用之率部队从11月1日进驻义八乡赖乌包山阵地重新布防。11月5日,战斗打响,我军10余次打退保安十六团……[详细]
90、懋庐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懋庐
  懋庐 座落在昆明 市东风西路吉祥巷,建于清咸丰八年(1852年)。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房屋主人张懋弟,由此得名。懋庐 坐北朝南,为土木结构,硬山顶。“一颗印 式建筑”。正房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西厢房大门两侧是青石砌筑而成的门柱,门柱上是券顶,顶上镶嵌横匾,曰“懋庐 ”。横匾上是三角顶装饰,这种西式门面与传统方正如“印”的四合院有机地结合的建筑风格,是民国时间昆明 流行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是昆明 地区优秀的传统民居之一。整个院落,一砖一瓦、一石一木及室内陈设无不经历了百多年的岁月,如此完整保留了清代建筑的营造特点的老房子,如今昆明 屈指可数。懋庐位于景星街吉祥巷18、19号,为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二层楼房,坐北朝南。始建年代不详,因房主人张懋弟而得名。建筑基本呈“一颗印”形式,木作雕刻精细,花窗、门头均为中西结合,具有清末民初昆明民居建筑风格。于2002年公布……[详细]
宏山人民公社旧址
  宏山人民公社旧址位于昆明市宜良县耿家营乡民族中学内。宜陆路游击大队纪念馆是在宏山人民公社旧址的基础上打造出来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宏山公社旧址位于耿家营乡耿家营民族中学北侧,为一正厅三厢房两进式纵向布局院落,在昆明市现有文物保护建筑中尚未发现同类型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建筑由照壁及中间厢房分隔为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南、北两个四合院。2009年县文化部门争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万元,对该建筑进行了抢险加固,组织专家学者对该建筑进行价值论证。2011年1月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至2016年在省、市党史研究部门的支持下由乡支付投资80万元、县党史研究室投资42万元对南院落进行了修缮,打造成宜良县宜路陆游击大队纪念馆。2017年乡政府投资40余万元对北院落进行了修缮,打造为耿家营乡群众文化活动基地。现建筑保存完好,文化活动开展正常。已达到文物保护和利用……[详细]
闻一多旧居(含殉难处)
  1986年7月在殉难处建立纪念碑,质地墨石,高1.1米,宽0.6米,碑正面楷书“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八字,由原民盟云南省主任委员杨明题写,碑阴隶书闻一多先生殉难经过。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附近学院坡上遭国民党特务杀害。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悼念李公朴大会上作了“最后的讲演”。下午闻一多和儿子闻立鹤相伴回家,就在离西仓坡6号家十来步之处,遭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暗杀,年仅48岁。这便是震动全国的“李、闻惨案”。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浠水。1922年7月赴美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南京、武汉、青岛等地任教。1932年起,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委。闻一多是爱国民主斗士、诗人、古典文学家。主要著作有《红烛》、《死水》、《唐诗杂论》、《……[详细]
重修瓦仓庄土主庙碑
  重修瓦仓庄土主庙碑碑名为《重修瓦仓营土主庙碑记》。现立于东风西路瓦仓庄69号瓦仓小区内。该碑立于明万历九年(1581),墨石质地,坐东朝西,高1.86米,宽0.60米,碑文分上下两列,上为重修碑记,下为捐资功德碑。碑文由著名思想家李贽撰文,记述了创寺沿革、重修始末。现土主庙现已不存在,只留此碑。李贽是明代官员、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明万历五年(1577)入滇,出任姚安知府。万历九年(1581)解职时曾逗留昆明。在此期间应邀为土主庙撰写了重修碑记。此后游历各地讲学著述,后出家为僧。万历三十年(1602),明神宗朱翊钧以“惑世诬民”罪将其下狱至死。《重修瓦仓营土主庙碑记》不仅记述了当时昆明土主信仰的状况,而且反映了李贽的“尊尊而亲亲,老老而幼幼,化民成俗,各止其所”,“岁时朔望,积羡盈资,以兴义举。乡田同并,出人相友,守望相助矣”的民本思想。对于研究了解李贽的政治抱负和思想及……[详细]
光德小学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
  位于昆明市宜良县匡远镇雉山坡56号。现为政协宜良常务委员会办公室。1947年月,中共云南省工委在领导昆明开展--的同时。在滇东南地区准备发动武装革命斗争。为此,省工委利用国民党行辕兵站总总监、云南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段筱峰兴办私立光德小学校物色教师的机会,通过关系安排共产党陈敬思、赵以群到宜良私立光德小学,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建立地下交通交通联络站。陈敬思为交通站负责人,由省工委记郑伯克直接领导和指挥。赵以群为联络员。与路南县的毕光恒联系。交通联络的主要任务是:护送干部转运0-、药品、--、信件等,不发生横向联系。也不发展组织。光德小学地下交通联络站自1947年8月建立至1948年8月的一年时间里,2名地下党员严守党的纪律,克服了许多困难,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与敌特周旋,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地下交流通络任务,先后转送了3挺机枪、2箱药品和许多信件情报。2003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详细]
河泊所遗址
  河泊所遗址分布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石寨、河泊所、金砂等村部分区域,东邻金砂山、西面滇池水、南望小平山、北接石寨山,是滇池地区最早的人类-遗迹,也是石寨山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泊所遗址于1958年发现,2008-2010年中美联合考古调查再次认定,2014年开始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教授带队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现已探明河泊所遗址分布总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核心范围约100万平方米,其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河泊所遗址是集各类功能于一体的遗址群,遗址中发现有专门的居住区、祭祀区、玛瑙等工艺品加工区、金属铸造区等不同功能区。经过考古试掘和发掘,清理各类房屋基址40余座、汉代水井13眼,“瓮棺”300余座等等。房屋类型多样,包括半地穴式、地面起建和干栏式房屋等。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包括釜、罐、缽和同心圆纹盘等,为石寨山文化陶器的典型器物;汉代遗物以绳纹瓦片、卷沿罐为代表。2019年,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