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文物古迹介绍

三山所北城门
  明洪武年间,闽浙沿海,倭患频仍。朱元璋命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在浙东沿海一带建卫设所,以强化海防军事要塞。三山所城与浙东其它军事设施一样,是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军事斗争的产物。三山所即为今天的慈溪市城区浒山街道。 光绪《余姚县志》载:“三山所在梅川一都之浒山,俗呼浒山城,东应观海,西接临山。”所城置千户等官15员,驻扎旗军1120名,辖历山、眉山、蔡山、吴山、担山等7处烽堠,隶属于观海卫。三山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由千户刘巧住监筑,围三里一百一十步,高一丈六尺。明永乐间城增六尺,址厚四丈五尺,面半之陆门四、水门一、月楼四、角楼四、女墙六百三十五、兵马司厅一、吊桥四、敌楼四、更楼一、窝铺六、瞭望台一,濠深一丈三尺,宽三丈八尺,濠周六百六十丈,形成了一个御倭的坚固城池。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占上林,掠梅川,所到之处,鸡犬无存。五月廿四日,倭寇入侵浒山所城,在把总刘朝恩的……[详细]
松阳黄家大院
  黄氏家族经过近百个春秋的苦心经营成为当地的望族,于同治年间开始在后院兴建“梅兰轩”和“竹菊轩”两座楼房。又于光绪年间在中院建起一座“武扶技楼”,并于民国七年投资55000块银元在前院兴建一幢规模豪华的“百寿厅”。前院“百寿厅”俗称“七间”,为三进七开间,面阔27.6米,进深33.8米,厅中172根柱子井然并列。置身“百寿厅”,仿佛在艺术的长廊徜徉。厅内雕梁画栋,技艺精湛,均以“寿”字为主题,牛角和雀替上的200个篆休“寿”字,笔法无一雷同。后院主体是梅兰竹菊厅。门额、柱础的刻花,均围绕这一主题,尤以窗棂上的雕刻最为细致精微,出神入化。窗格之间嵌有小若指尖的蝠、蝶、鱼、石榴及雀、鹿、蜂、猴图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雀替上还有一组劳动场景的雕刻,有砍柴的樵夫、锄禾的农夫、垂钓的渔夫等。这些富有浓郁生活情趣的画面,使黄家大院的木雕艺术充满人情味,给人以独特的道德教益和艺术享受。:出松阳县城,往西……[详细]
双潮西坑烈士墓
  双潮西坑烈士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潮乡西坑村。烈士墓坐东南朝西北,依山而建。自上而下依次为纪念碑、纪念广场、烈士墓地、壮怀亭、百米长廊和题字岩。纪念碑高约15米,平面呈“回”字形,立面为暗红色大理石覆盖。西北侧立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东南侧立面阴刻碑记。基座为四方形,高出地面约0.95米。表面由青石铺成斜方格式样,四方均设有台阶。纪念广场地面水泥覆盖,四周有青石栏杆围成。纪念广场西北侧为烈士墓地,墓地平面呈圆形。共安葬12位烈士,各有墓志。墓地外圈为花坛。墓地西侧为壮怀亭,平面为方形。四柱,青石砌成。顶部为四方顶,水泥砌成。亭子西侧及南侧设有坐椅。百米长廊依山而建,拾阶而下,青石砌成方柱栏杆。长廊靠山处岩壁上有两处题刻,分别为邹仲建题“革命胜地”及冯增荣同志题“英雄浩存”。双潮西坑烈士墓为纪念双潮乡抗战烈士,1951年由永嘉县政府在原黄茅坪山地始建,文革时期迁移新建现址。1984……[详细]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
  嵊泗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风景秀丽的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嵊泗列岛,在那碧波万顷,星罗棋布的岛屿中间,有一个面积最大的泗礁岛的宫山顶上,矗立着一座雄伟醒目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它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23平方米,道路1600平方米。1995年4月兴建,1996年4月落成,同年7月7日嵊泗解放46周年纪念日举行揭碑仪式。2000年5月后,把原分散在青沙、黄龙的烈士墓地陆续迁移到陵园内。陵园设计气势雄伟,依山傍林,山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前正门屹立庄严的拱型门,正向朝南,气象万千。观碧海金沙,望山海奇景;数渔火点点、听林涛声声;守千米长滩,看海上日出。纪念碑广场总面积590平方米,一次可容纳300人参加悼念活动。碑的底座由红色磨光花岗石筑成,长10米,宽7米,高3.5米,碑身高25米,呈塔型,钢筋混泥土结构,碑顶安装直径1.8米的不锈钢球体。底座正面雕刻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薛驹同志题写的“……[详细]
385、白云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桥
  白云桥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以后历有毁建,现存之桥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不论从造型或其建筑风格来看均具特色。白云桥是座陡拱式单孔石桥,桥北是余鄞公路,桥西为高耸的牛山,距仙圣庙仅50米左右。白云桥全长25.3米,桥基高度1.1米,桥面宽3.8米,桥孔净跨12.65米,拱矢高度6.6米,桥北石阶22级,桥南石阶24级。白云桥仿佛像一条彩虹轻盈地横跨在大溪上。白云桥的造型、装饰和雕刻富有艺术性。石桥又高又窄,两边I山峦高耸,桥下深涧激流,恰似一空中走廊,凌空飞架雄奇突兀,颇具虹贯白水之势。桥面两侧共有十六根望柱,中间四根顶上雕塑了栩栩如生雌雄狮首石像,精致秀丽,真是巧夺天工。桥孔两侧边墙上均镌有桥联,西联:“地界鄞余,二韭三菁歌利济;村连龚郑,千秋万载庆安澜。”东联:“白水跨虹腰,路通南北;云村留月影,界画郑余。”桥顶拱板外侧横镌“白云桥”三大字,右角镌……[详细]
张思村乡土建筑
  张思村乡土建筑位于天台县平桥镇,年代为明至民国。古老的村落,朴实的民风,张思村留下了三座祠堂,也留下了十多幢明清风格的院落,还有数幢民国年间的民居。张思陈氏宗祠,又名上陈宗祠,位于村中心墩头西北面,为务园陈氏第十三世祖浙峰公为其始迁张思高祖所建之祠,祠堂始建于明末,乾隆五十四年和嘉庆十九年有过二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五年修建。门楼为民国十七年重修,大门上的“陈氏宗祠”的匾额落款为“民国戊辰裔孙重修”。宗祠建有戏台和正厅,两旁建有厢房,为四合院形式。以前祠堂中挂有多块匾额,“大夫第”和“宋进士”说的是陈氏读书人的荣耀,而中间道光年间的“钦褒纯孝”匾额褒扬的是陈氏家族纯孝的传统美德。村中的龙光陈公专祠位于墩头台之南,它是张思陈氏十八世祖龙光公专祠,陈龙光于清乾隆初曾议叙监运司知事,其孙陈慕诚于道光十九年钦授台州府知事。为光宗耀祖,族人商议为祖父龙光公建造专祠。专祠始建于道光十九年,那恰好是陈……[详细]
东阳土墩墓群
  东阳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东阳市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镇一带2006年6月10日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东阳市文物办对西周古墓群进行发掘,1号坑、2号坑、3号坑都许多重量级发现,至7月23日,4号坑的发掘、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共出土三具人类骸骨和包括一尊三脚瓷鼎在内的105件珍贵文物。东阳土墩墓群现有5处保存较好,分别是祥湖石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宅银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下马柴自然村前山土墩墓、古渊头峋界尖土墩墓。这些墓葬均坐落于小山之巅,作东西向,规模宏大。石角山、派园、银角山三座石室土墩墓墓室均由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选用巨石多为板状、条状或方形,有的巨石长及数米,重达数吨,为其他地方石室土墩墓所罕见。现已清楚的墓室平面有“凹”字形、“凸”字形和长条形三种。前山土墩墓2003年配合甬金高速公路建设曾经发掘,是一座长方形浅土坑木椁墓,但甬道部分却用石块构筑成石室形状,形制……[详细]
处州普济桥
  普济桥,名称来源于“普渡众生,济世为怀”的禅宗佛意。位于玉岩村南水口,建于明正德年间,跨大源坑,东西走向,为双孔石墩双向伸臂木梁廊屋桥,孔跨6.5米,桥长26.5米,宽5.5米。东西桥台用条石横联错缝砌筑,桥墩用条石砌成船型,迎水面砌成分水雁翅,桥墩宽3米。桥墩上纵横叠交五层垫木伸臂梁,在第五层垫木上架设木大梁7根,大梁上置方形枕木17根支撑桥板。桥面上建廊屋,面阔9间,通面阔25.9米,进深为五架梁前后单步梁。廊屋明间和尽间为重檐歇山顶,至今明间仍保持原状,明间四根金柱柱头用平板枋联系固定,其上置柱头科、平身科18攒,外拽为七踩双翘单下昂斗拱,内拽为七踩“卍”字斗拱,内拽构件斗拱藻井天花。檐柱上施丁头拱承托挑檐檩,屋顶覆小青瓦。桥廊内两边设长凳供人们休息,内设木护栏,外加木板雨披,栏杆外挑出一层短檐,以挡住飘雨,保护桥面及枕梁不受雨蚀。普济桥建造年代确切,整座桥全部靠榫卯相合,伸臂梁、大……[详细]
飞鹏巷陈宅
  陈权东民居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飞鹏巷98号。坐北朝南,由主楼、后楼外加围墙组成庭院式寓所。据说此民居为陈权东民居第。解放后曾做为市委机关宿舍。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门台设在庭院东南角,为西式砖门台。主楼为三间二层楼房。一层高出地面约1米(房屋底层架空为防潮与通风),由水泥楼连接。一、二层带廊,设水泥栏杆。房屋立面不在同一平面,凹凸有序,房门、窗均向外开启,并在门窗外设有百页式门窗套,可以自由启动。房间内部均架设木地板,一层下设有地下室。明间由屏门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前为堂间后为楼道。屏门上木雕精美。后楼为四间二层砖房。南侧中部与主楼相通,带前廊,廊带砖做低矮栏杆。二层由一层西侧墙边楼梯旋转而上。走廊设北侧靠墙。后楼为四脊顶,青瓦铺面。院西北角有一水井,水质较好。陈权东(1882-1966),字守庸,1882年出生,祖籍浙江温州。民国政府盐务官衔。1907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0……[详细]
西山青瓷窑址群
  西山窑址群,位于温州市城区西侧锦山东、北山麓(锦山因位于旧城之西,故名西山),跨鹿城、瓯海两区。范围包括护国岭、乌岩庙、小山儿、正和堂等4处为相对集中的窑址分布区,其中乌岩庙、小山儿、正和堂位于鹿城区。1986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与温州市文物处联合组队对西山窑进行过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后又经多次调查,证明该窑址群是晚唐至宋代典型的瓯窑窑址群。产品一般胎质细白或略显青灰,施淡青釉,釉汁匀净光洁。主要器形有碗、盘、盏、钵、罐、壶、器盖等。盘碗类器物多素面,壶、罐类器物则常施以装饰,装饰手法有刻、划、贴塑、镂孔等,装饰纹样主要有仰覆莲、牡丹、蕉叶、云气、S形曲线、短线条纹等。匣钵有钵形匣钵和凹底匣钵两种,垫具有泥点、垫饼、垫圈等,另有亚腰形支具、碾轮等。碗、盘、盏等多明火叠烧,罐、壶、杯等表面施有精细装饰的器物则多以匣钵装烧。其中正和堂窑址,产品质量较佳。1981年6月11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西……[详细]
钱岙遗址
  钱岙遗址位于鄞州区横溪镇横溪村,1982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钱岙遗址于1976年兴建横溪水库时被发现。距宁波市中心约25公里。南依金峨山脉的太白山,北为广阔的鄞南平原,东距横溪街1公里,西距鄞县古城白杜2.5公里。其范围东至导流河红光闸大樟树下,西达导流河友谊闸毛竹山边,东西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米。从挖掘的土层中可以看出有上、中、下三个文化层,土质分隔,互相叠压。出土了大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器物。 第一文化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和铜器等。陶器为泥质黑(灰)陶和印纹硬陶,器物有豆、罐、纺抡(均为黑灰陶)、瓮罐(印纺硬陶)、碗、盘、杯(原始瓷)以及铜器尊、削、锛等。 第二文化层为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有陶器、原始瓷、石器等。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还有泥质黑(灰)陶和印纹陶。器物以鼎足器为多,瓮、罐类残片留有席纹、方格纹和兽面纹等;原始瓷的器物有碗、豆、盂等;……[详细]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丽水中共浙江省委机关旧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1939-1942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2005年3月16日位于城关镇厦河村。1939年冬,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迁到丽水。次年5月在城内四牌楼开设一家兴华广货号作掩护。省委书记刘英,化名王志远,以“兴华广货号”老板身份居住于此,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至1941年4月省委机关迁往温州止。旧址为重檐木结构楼房,坐东朝西,建筑面积163.38平方米,三间二层,现辟为陈列室。 1939年至1941年间中共浙江省委在丽水城郊设了十余处秘密活动点,主要有:兴华广货号、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刘英书记住所。 兴华广货号坐西朝东,四开间二层楼,木结构。一楼为店铺,二楼为住宿与办公场所,刘英书记以商人身份作掩护开办店铺作为省委联络站,负责与东南局及各特委的联络接待。黄景之律师事务所占地约600余平方米,二进合院式建筑,中轴线上有门厅、天井、主楼……[详细]
宁波天童寺
  天童寺位于鄞东,太白山麓,距宁波市区26公里处,以“东南佛国”闻名海内外。相传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师义兴周游至鄞县东谷,由于酷爱那里的山水,故开山修寺,虔诚诵读-,孜孜不倦,感动了玉皇大帝,随即命令太白金星化作童子下凡侍护,所以寺称天童山名太白。天童寺占地近6万平方米,傍山而筑,梯级布局,有外万工池、七塔,内万工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先觉堂、罗汉室、钟楼、御书楼等建筑物720间之多,殿宇金碧辉煌、结构玲珑剔透,画栋雕梁、建筑精美,规模之大为国内罕见。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法璇僧在太白山谷重建,名“太白精舍”,今人称之为古天童。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僧宗弼、县聪等迁太白精舍于太白峰下即现今天童寺,成为禅宗十方丛林。唐会昌元年(841年)镜禅师住持天童寺,创建镇莽塔,寺院进一步扩展,宋代列入禅宗五大寺院之一。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册立天下寺名时,……[详细]
圆通宝殿
  圆通宝殿,位于镇海招宝山巅的威远城内。系宝陀禅寺主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总制胡宗宪从梅岑山紫竹林(今普陀山)迁此。招宝山屹立于甬江入海口北岸,与南岸金鸡山呈犄角之势,山势雄峻,素有“浙东玉门关”之称。为明清以来抗击外来入侵者的重要军事要地。 圆通宝殿,1981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落架大修。 修缮后的圆通宝殿5间,高10.8米,面阔19.7米,进深18.3米,建筑面积360.51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前后双步梁抬式结构,朱椽筒瓦,正脊中悬光寰铜镜,两端置龙首琉璃鸱吻,阳面嵌有“国泰民安”、阴面“风调雨顺”大书。四戗脊飞檐雕甍,下檐翘角垂悬翚革,随风鸣金。殿额“圆通宝殿”大书,系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于1987年所书。1985年僧众回山,重塑贴金毗卢观音佛像,连同莲花台座,高达8米,“善财”、“龙女”侍塑两傍,32尊化身观音塑像分列左右。置释迦摩尼佛像,佛像两侧及后檐墙有一……[详细]
洞头七七保卫战遗址
  1949年10月8日,洞头第一次解放,但周围的霓屿、南麂、北麂、披山、大陈诸岛仍为国民党军所占据。国民党军一面四处抓壮丁,一面窥视动向,伺机反扑。此时,我军主力正集中力量解放舟山群岛,原驻洞头二十一军一个团调防,洞头仅由浙江警备第一旅二团三营留守,另有少数区政府工作人员同群众一起在岛上开展活动。1950年7月6日夜,盘踞在南北麂的国民党江浙-救国军总指挥吕渭祥,从台湾运来一艘中型军舰、两艘汽艇、数十条机帆船和大批美式武器,并整编三个支队,共计2000多人,从东岙大山半屏、铁炉头、三盘等四面登陆包围洞头岛。7月7日晨,岛上驻军和区政府在北岙小学操场联合召开纪念抗战爆发十三周年大会。大会开始不久,国民党兵已从大沙岙登陆,我驻军和区政府工作人员立即命令群众疏散,留下部队接受任务,营长阮禾秀令部队迅速抢占制高点,坚守阵地以便消灭敌人。当时,虽然形势对我军不利,但我军指战员顽强战斗,曾占领东岙大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