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十大祠堂

何氏宗祠
  宗祠又称祖庙、家庙。武义县郭洞何氏宗祠是该村众多文物古迹中最突出的明代古建筑之一。建于明朝万历37年(1609年)。武义县嘉庆县志记载,全县有祠126座,其中建造年代确切并在明朝以前建造的祠堂共有10多座,这10多座祠堂中现在仍保存比较完好的已经不多,郭洞何氏宗祠是较好的一座,颇具代表性,有较高的文物价值。何氏宗祠位于郭下村,占地106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祠堂分为头门、正厅和后厅三进。头门(前厅)三大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厅五大间及东西回廊,厢房左右各三间;后厅五间与左右回廊及东西厢房各三间。正厅前的天井中建有宇台(俗称戏台)一座,戏台正面宽5.8米,侧面宽6.2米,面积36平方米。祠堂门廊大门边一对直径90厘米的抱鼓石(俗称户对)连同石雕底座共高1.76米。门口上方一块白色匾额-源泓派浩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是明朝崇祯癸未年(1643年)明朝世袭靖南王、浙江抚台耿精忠题赠的。两扇大门各绘彩色门神像,大门两边木刻对联是:入堂思起敬,绳武乐明伦。门口上方墙上凸雕楷书何氏宗祠四个庄重大字。祠堂戏台翘角飞檐,台前翘角顶端泥塑鳌鱼入海,屋脊东西翘角泥塑倒立飞龙。戏台柱梁的牛腿雀……[详细]
诸暨蒋氏宗祠
  在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东南方向约二公里处,有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村庄,那就是盘山村。因其村后之山形如石磨,又似仰放的盘子,故名磨石山村,解放后改名为盘山村,盘山村文化礼堂就坐落其中。在盘山村中央,这座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建筑面积就达870多平方的蒋氏宗祠依然屹立。它和许多宗祠一样,连进三透,由前厅、中厅、后厅、万年台及左右侧厢组成,具体是何年何月哪位族人建造,无论是历史还是族谱中,都已经无法寻找真实的记录了。2010年,蒋氏宗祠被列入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上级政府和蒋氏族人的共同努力下,对宗祠进行了修缮。随着时代的发展,蒋氏宗祠还不断注入了更多的新元素,去年,还新建了文化礼堂,在左右厢房设立了名人馆、和书画馆,同时还提供电视、棋牌等娱乐工具,成为盘山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诸暨,只要说起蒋氏,最引以为豪的就要数浬浦镇盘山村的蒋氏一族了。因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这里走出了几位在全国有名望的蒋氏族人。盘山村一直流传着“七十二根横皮带”的说法(当时对报效国家的军官尊称),盘山名人馆中,详细记载了这些族人荣耀的一生。首先要说说蒋伯诚,1911年,当辛亥革命席卷中国时,一位从盘山出去,当……[详细]
奉化蒋氏宗祠
  蒋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蒋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浙江省溪口城建中心地段,是溪口街上蒋姓宗氏在春节、清明等传统民间节日祭祖、演戏、聚众及举办其他红白喜事的场所。溪口风景区涉及蒋氏祖宗祠庙和活动场所的有“武山庙”、“摩诃殿”、“蒋氏宗祠”等,而真正属蒋氏一族使用的是“蒋氏宗祠”。原规模较小,后蒋介石出资在老祠堂基础上翻修、扩建,并亲自题写了“忠孝传家”牌匾。如果想对溪口蒋氏起源、演变、发迹等历史有所了解,当然得参观“蒋氏宗祠”。“蒋氏宗祠”建立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五十五年。曾进行一次大修缮。修缮式样、面积都没改变。1930年,蒋介石扩建故居丰镐房,把蒋姓三房的堂前也买进。地盘扩大了许多。当时,有人向蒋介石提出:“三房祖先安放在哪里?”蒋介石就拨出大笔资金建了一座新祠堂,面积超过他的故居丰镐房,且气势宏伟、壮观,相当有气派,族里人祭祖、看戏等活动都很方便,两边还有厢房,可供十多户族人居住。蒋介石题字新祠堂造好,族长请蒋介石题写牌楼匾额。当时蒋介石正在看书,刚看到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情节,拍案叫绝。突然,族长走了进来,他抖着胡子着说:“族里老小都知您书-夫不……[详细]
姜家祠
  苏庄镇境内的姜家祠构造宏丽,雕刻精美,一九八三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书川姜族原有两祠,清道光年间,为杜息一宗派系纠纷,将枫领头“高阳堂”拆并,合为一祠“庆善堂”,即现今姜家祠堂。民国十年,前堂重建,占地二千多平方米,由先贤姜有喜、姜忠林执事,任劳任怨,三年告竣。雕漆精细,壮丽倍增。高悬中堂正上方的“庆善堂”一匾,每字足有一米见方,两旁平列十五块大匾巨额,题有旌表先祖功德的颂词:“佐周封齐”、“涌泉越鲤”、“孝永蒸尝”、“艺苑蜚英”、“骏声华国”、“节励松筠”,均为苍劲挺秀的古墨,其中“节励松筠”四字,据传为民国初年大总统徐世昌题褒。中堂对面,筑有戏台,上有一匾,题写“观今鉴古”四字,铁画银钩,挺拔有神。两旁台柱上配题一副深寓哲理的对联。观今日之故事,事中必有妙鉴;鉴古时之人物,物外必无奇观。民国十三年正月,开新台演会戏。姜百禧公专从杭州买来一盏五百瓦的大汽灯,灯光四照,明如白昼,观客如潮,热闹非凡。姜家祠堂算得上是个人文景观。村人每有外客,务必引为一观;青年出村求婚,每以祠堂为荣;村姑出嫁外地,亦常以祠堂为念,民谣“舍得爹,舍得娘,舍不得如式(美丽)大祠堂”流传不衰,足见人们对……[详细]
宗忠简公祠
  “宗忠简公祠”位于江东街道宗塘村,占地约700平方,迄今为止已有430年,是为了纪念宋代抗金英雄宗泽而建,最早建在满心寺内,正德年间,寺庙为学生学习之用,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而荒废,最后变成了废墟,在隆庆辛未年间,福建惠安的郑一信来到浙江履职,会同江西新建的谢廷杰,在明朝正统八年对祠堂进行了重建,现祠堂为正寝三楹,厅三楹,门五楹。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发生了很大的破损,2011年初,宗塘村筹资对祠堂进行了复修,已2012年底全部完工。目前,该宗祠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宗忠简公祠历史悠久,迄今已有430年,2、宗泽杀敌勇猛,足智多谋,独自顽强抗敌,曾单骑以招寇王善、杨进,队伍不断壮大,数十万将士以及两河忠义的将士、京东西的各路民兵,从四面八方云集过来,听从他的指挥,二十四次大捷,3、宗泽曾识拔岳飞,让岳飞屡次立战功,后来成为宗泽抗金路线的忠实继承人。4、宗泽非常爱国,多次奏请宋高宗回到首都和收复失地,但雄心壮志未能如愿,非常担忧国家的安危,也非常气愤,最后生病而死。宗泽,字汝霖,宋代抗金英雄,北宋仁宗嘉佑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公元1060年1月2日)生于义乌石板塘,哲宗元祐六年(1091)登进士……[详细]
嘉兴仓圣祠
  仓圣祠位于嘉兴南湖风景区,在小瀛洲上,南湖东北部,与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清康熙时疏浚市河,堆泥于此,遂成一面积约8亩的分水墩,初为渔民晒网之地,后渐成游览胜处。据称,以前嘉兴的老人常会教育家中的孩子不要乱扔有字的纸张,更不允许孩子将字纸揩脏东西和当手纸用,这并不是讲卫生,而说这样做是“罪过”的,“字圣”要生气的。为什么呢?从中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据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故有“仓颉造字”之说,所以仓颉被尊为“字圣”。清光绪年间,嘉兴民间有“惜字会”组织,仓圣祠,就是在那个时候由“惜字会”募银建造的。祠有三间,内供仓颉塑像,当地文人都定期集中顶礼膜拜,以纪念这位“字圣”。那时,“惜字会”在嘉兴家喻户晓,清末和民国时期,他们制作了许多竹篓,分送官署和学校团体,挂在办公室和学校教室,也有挂在公共场所的,这种竹篓称“惜字篓”。“惜字篓”像个扁瓶,高宽均约一尺二三寸,厚约四五寸,像鱼篓,向上是一个碗大的口子,下端扁平是底,左右是二只角,略呈菱形,篓外壁用毛笔写有“惜字延年”四字,让人不要随便丢弃有字的纸张,要丢在“惜字蒌”里。字纸无人回收,篓里的字纸多了,就由各单位集中起来装入麻袋派人送到天宁寺……[详细]
贺秘监祠
  贺秘监祠位于宁波海曙区柳汀街98号,为纪念唐代诗人贺知章而建,1981年12月被公布为海曙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四年(1865)修复。宋绍兴十四年(1144),郡守莫将在贺读书故地辟“逸老堂”以祀知章和李白。以后屡经兴废、更添,至元至正十九年(1359)始作祠专祀之。明洪武间(1368-1398)迁祠于今地。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永兴县(肃山)人,唐证圣元年(695)举进士,以后累官至正授书监等职,天宝二年(743年)十二月,因病辞官还乡。贺知章既工文辞,也擅草隶,性旷夷,善谈说。平时嗜酒,与杜甫、李白等结为好友,至晚年尤加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以邀游里巷为乐,醉后挥舞笔黑,顷刻间写好文章,惜乎他流传下来的墨迹极少。该祠建筑布局大气完整,又为名人专祠,对研究宁波地方史、文化史及建筑发展史具有一定的实物参考价值。……[详细]
钱家祠堂
  在海盐沈荡镇中钱村,有一处浙北地区保存较好的祠堂之一——钱家祠堂,是钱镠二十五世孙钱陈群所建。钱氏宗祠又名永思堂,俗称“钱家祠堂”,为沈荡钱氏家族祠堂。钱氏宗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解放后作为粮库,而保存至今。2002年,被县政府授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对其进行恢复性维修。前厅“钱氏宗祠沙盘”为“钱氏宗祠”等比缩小版模型,其根据原祠堂的功能进行布置,主要描绘的就是祭祖的热闹场景。前厅为“行牌厅”,东西两边设有木架,木架上插着肃静,回避,官级品位硬牌。目前该厅围绕钱氏先祖的功勋及钱氏精神内涵进行布置。花厅花厅于每年两次祭祖时,用作摆酒、吃饭、休息的地方而且也是族中大事的议事中心。中间“清芬世守”为乾隆皇帝对海盐钱氏家族的御笔题词。现布置为钱氏学堂,围绕耕读传家为主题,这里展出的是陈书的书画作品。后厅后厅为“祭祀厅”中央设有壁龛,内供各列祖列宗神主牌位。祭祀为每年两次,分别为上半年的清明节和下半年的冬至节。现以家风文化为主题进行布置,中间为钱氏先祖五王的画像,两边分别为海盐钱氏的一些的代表人物。钱氏故事海盐钱氏,既是海盐望族,也是嘉兴乃至杭州的望族,是……[详细]
叶店叶氏宗祠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前后共有三进,左右设厢房,第三进两侧各辟设角厅。后三进建筑毁于抗战时期(仅存两侧角厅),2009年修复。宗祠门厅为五开间,整个建筑用材粗大,木梁、装饰构件都雕刻有禽兽、云纹、水纹等。建筑中的斗、拱、昂、梁或雀替、牛腿,还有隔扇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体现了清代东阳木雕的浓郁特色。在不起眼……[详细]
底角王氏宗祠与世美坊
  底角王氏宗祠,又名贤良宗祠,清代建筑。坐落在东案乡底角村内,与世美坊仅隔数米,坐东朝西,共三进,占地面积852平方米。前进后檐屋面翼角起翘,上下层屋面出檐偕有牛腿承托。中进五间,通面阔21米,进深15米。明间九架前后重廊,五架梁断面冬瓜状,上用斗拱二攒承托三架梁,单步梁饰鸱鱼状。中后两进明间有通廊,廊上饰八角形藻并。柱础有鼓形和四方棱形二式,鼓形柱础最大直径在肩部,下垫覆盆,正门前两侧置旗杆石三对和石狮一对。硬山顶。该建筑主要特色:一是规模较大;二是梁柱用材粗壮;三是木雕精细;四是保存较完整。2001年4月20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世美坊,坐落在东案乡底角村内,初建于宋,于明嘉靖十七年(1538)重建。1988年,县文物部门对该坊进行了局部维修,现保存基本完整。据清光绪《常山县志》载:“世美坊,在县东上源,为王氏世科立”。今在金源一带的群众中仍流传着王家一门九进士之说。该坊额坊上用阴文行书刻有“光禄大夫王言,秘阁校理王介,兵部侍郎王汉之,直讲学士王沇(音演)之,吏部侍郎王涣之,隆兴举人王天锡,微猷阁学士王一非”等历代王家名臣及重建年月等纪文共160余字。另从……[详细]


全部浙江省景点>>>

全部浙江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