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寿宁寺,位于原平市中阳乡井沟村东约5000米的五峰山腰。坐北朝南,东西长53.6米,南北宽69.29米,占地面积3714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元大德年间(1297-1307)重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嘉靖年间(1522-1566)、清康熙六十二年(1722)和咸丰年间(1851-1861)屡有修葺、扩建。“文革”受损严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寺僧人主持复修、重修。现存建筑为……[详细]
  徐继畲故居,位于五台县东冶镇东街村朝阳巷。徐继畲(1795-1873),字健男,号松龛,五台县东冶镇人。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道监察御史、梁州知府、福建延邵道道员、广东布政使、福建布政使、广西巡抚。鸦片战争期间上 书《禁鸦片论》。清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五台东冶家中。有《瀛寰志略》、《松龛先生全集》传世。徐继畲故居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占地面积428平方米。大门1座,面一间,硬山灰瓦顶,中柱安板门……[详细]
  灵境寺,位于五台县灵境乡灵境村。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年间(1662-1722)、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 坐北向南,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76平方米。现存仪门1座,面一间,深二椽,卷棚悬山顶,前面垂莲柱,安板门,里为仪门式。北正殿为三圣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设廊,硬山顶,当心间隔扇门,两尽间隔扇窗,内供华严三圣玉佛,十六罗汉,大梁墨题:“大清……[详细]
  兴国寺位于忻州市城内兴寺街。据碑文记载:兴国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原名圣国寺,唐圣历元年(698)敕为太平兴国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为兴国寺。该寺原先规模宏大,近来在维修天王殿时,发现梁上有块木板题有:“大唐敕赐忻州城太平兴国禅寺,周围有十二院。大明洪武年重修,成化年重修,弘冶年又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又重修,今大清同治十一年四月开工重修佛殿、廊房、围墙。万寿宫朝门周正……[详细]
  周玳官邸,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周家巷11号。据《代县志》载,周玳(1887-1972),字子梁,代县马站村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太原陆军小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被保送到北京清河镇陆军第一中学,清宣统三年(1911),回太原与山西新军86标标统阎锡山商议起义。1927年任阎锡山部炮兵司令,1928 年任晋军总参议,1949年在北平投诚,1952年任林业部专员,1956年任山西省政……[详细]
  虸蚄庙在大林乡的魏家庄,占地面积一亩多,正殿即为虸蚄殿,坐北朝南,东西长9米,南北宽5.9米,为元代遗构。其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斗拱五踩双下昂,平身科每间一攒,明间平身科出45°斜拱,装修不存。门楣正中悬立式匾额,上有“虸蚄殿”字样。廊柱上有漆写的楹联两副。其一为:“螟蝗咸远避群歌圣德,蟊贼尽潜藏共报神恩,”其二为:“借泥偶解瘟可扶吉庆,赖神灵逐疫能保平安。”正殿左侧为观……[详细]
  位于原平市区20公里处的崞阳古城,设县治历史久远。从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开始建置崞城,一直到公元一千九百五十八年止,历时长达1648年。其历史轨迹为,永嘉末(313)县废,为鲜卑族领地。东晋元兴二年(410)复置县,冠名石城县,隶属秀容郡。武定四年(457)置崞州于石城,领广安、永定、建安三郡。北周又复石城县。隋开皇十年(591)改为平寇县,属雁门郡。唐贞观初,崞县属河东道代州管,元初置崞山……[详细]
  白衣殿位于偏关县新关镇西关村百地坪。坐北朝南,南北长49.2米,东西宽36.5米,占地面积1795.8平方米。据庙内现存碑记载,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光绪六年(1880)多次维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天王殿、白衣殿,两侧建有东西配殿、耳殿。白衣殿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底层窑洞加木结构前檐,东西两侧各有砖券耳窑二……[详细]
  寿圣寺,位于忻府区豆罗镇白石村内。坐北向南,东西32米,南北85米,面积272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明、清重建加修。二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戏台、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两侧为耳殿和配殿。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明间平身科出45度斜昂,后檐斗栱三踩单翘,原装修形制不存。戏台为二层楼阁式悬山顶。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龙王殿、关帝殿面宽三间,进深……[详细]
  城区关帝庙,位于忻府区南城办事处南街村关帝庙巷4号。坐北向南,东西长75米,南北宽30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建筑。中轴上线依次有戏台、山门、关帝殿,两侧有东西配殿、钟鼓楼。关帝殿砖砌台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装修不存。山门、关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为清代建筑。戏台石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四间,单檐前卷棚后悬山顶,斗栱三踩单昂,两侧筑八字墙,为明代建筑。2006……[详细]
  大建安徐氏宗祠,位于五台县建安乡大建安村西。徐氏祠堂于民国十七年(1928)破土新建,民国二十三年全部建成竣工,以后1958年、1985年、2002年有过维修。坐北朝南,一进两院,占地面积815平方米。正南有高大壁照1座,左右仪门各1座,斗栱九踩,小悬山顶,灰瓦布顶。大门宽三间,深四椽,硬山顶,灰瓦布顶,中置板门一合,走马板书“徐氏宗祠”。前有碑4通。前院左右厢房各三间,硬山顶,灰瓦山顶。一二院之……[详细]
  公孙杵臼祠堂,位于忻府区新建路办事处逯家庄村东。坐北向南,东西41.8米,南北110.5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两进院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过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除戏台为近年新建外,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悬山式卷棚顶。大殿建于高0.65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均设六抹方格隔扇门窗,鼓式柱础……[详细]
  七岩山摩崖造像,位于定襄县南王乡黄场峪村东南约1000米处。位于沟两侧崖壁上,现存东魏、北齐和唐代摩崖造像及石窟共9处。七中石窟5处,摩崖造像4处,大小佛教造像1200余尊。造像面积约27平方米。据《定襄金石考》记载:最早的造像及碑记为北魏神龟二年(519),现存无。现存最早的摩崖造像及题记为东魏天平三年(536),为僧人慧端等刊石。另有北齐天保七年(556)广武令赵郎奴等刊立造像及题记和唐先天二……[详细]
  回凤塔,位于定襄县受禄乡回凤村东北约500米处。为楼阁式砖塔,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宋代遗构。原在普济寺内,现寺已无,独存此塔。据宋代《新修和尚石塔记》碑载,该塔建于宋哲中宗元祐元年(1086年),塔高约17余米,共七层,底层呈四边形,边长4.5米,高2.5米,出檐为平砖一出,又尖砖四出,再布瓦收檐,上面六层,皆呈六面。由下而上逐层渐矮渐小,每层出檐均作砖雕仿木斗拱。上层作仿木檐飞,在布瓦尖端作铁……[详细]
  天涯石鼓神祠(又名石鼓大王庙),位于原平市子干乡停旨头村东南约100米处天涯山下。坐北朝南,东西长42.9米,南北宽75.28米,占地面积323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记载,金天会三年(1125)重修,明成化六年(1470)重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二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牌楼、戏台、香亭、阎王殿和正殿。两侧为钟鼓楼、东西配殿。院内存明代重修石碑3通,清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