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旅游

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时代:新石器时代白营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汤阴县城东6公里处有白营村东,面积大约33600平方米。这是一处十分丰富的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包括早期、中期、和晚期的遗存,文化堆积厚达3~5米。1976~1978年,先后在这里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1400多平方米,出土有各类石器、骨器和陶器等,其遗物之丰富在同类遗址中是少见的,为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白营遗址有许多重要发现,如木结构水井、夯筑……[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西北距县城7.5公里,北距太行山地10公里,海拔高度107-108米,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过遗址东部。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项目办公室委托,山东大学考古队自2006年夏季开始对该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至2007年冬季连续工作两个年度四次发掘和钻探,目前野外工作已经完成。共开10×10米探方50个,连同三条解剖探……[详细]
  回銮碑(又名契丹出境碑)座落于濮阳县城御井街,是记载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唯一实物。公元1004年,契丹族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肖太后率兵二十万进攻北宋,兵临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等主战派的督促下,御驾亲征,于澶州大败辽兵,双方议和,订’澶渊之盟’。在班师回京之前宋真宗曾赋诗以志这次亲征胜辽之事,由寇准书丹,镌石于城内,也就是现存的回銮碑。御井相传是当年宋真宗用过的水井,旧志称’御井甘泉’,为……[详细]
  清凉寺汝瓷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台地上。地处伏牛山东麓、四面环山、窑址所处地势平坦,有小河环绕西、南,制瓷原料丰富,煤炭、高岭土、玛瑙石等制瓷原料就地可取,是个原料丰富的制瓷场地,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87年,经省文物研究所试掘,发现了作坊、窑炉、排水沟、灰坑、水井、澄泥池等重要遗迹、出土了汝官窑的典型器物及大量瓷片,因此,省文物局于同年发出了《关于加强宝丰县清……[详细]
  番国故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固始县城及城北一带,是一处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56年)的文化遗存。古城址分内外两城,内城位于外城的东北部。两城的土城墙大部分尚存。外城北墙中部有一缺口,是城墙的北门。百余米宽的古史河为自然的护城河。内外两城墙墙基最宽处50米、顶部最宽处30米,最高7米。在古城址内外出土了大批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陶器和四枚楚国“郢爱”等文物。在遗址东南处的侯古堆春秋大墓陪葬坑出土的一……[详细]
  鹿台岗古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裴村店乡鹿台岗村西侧。遗址东西宽约120米,南北长约150米,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文化层一般厚3-5米,自下而上依次为龙山、岳石或先商、早商、晚商及东周等6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少量的青铜器,还发现了一些要房屋、灰坑和祭祀遗址,其中包括距今4000余年,属于河南龙山文化的两处祭祀遗址。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石代原始宗教的形成和……[详细]
  位于三门峡市陕县境内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作为丝绸之路中国段22处遗产点之一,也是该市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崤函古道是古时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进入古陕州崤山地区(今三门峡市)道路的总称。据史料记载,崤函古道夏商以前即开辟使用。位于三门峡市境内的夏后皋墓和周文王避风雨台,真实地说明崤函古道在夏商时期便是东西方文化、商旅和有关交往的交通大动脉。崤函古道石壕段遗产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800米处的金……[详细]
  时代:东周京城古城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行政村周围,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6300米。今地面尚存城墙八段,其中东南城角一段长60多米,高约10余米,东北城角长200米,高约6米,墙基宽约25米,西城墙尚有一段保留,高约5米,夯层清晰,较薄,一般厚0.05——0.12米,土质非常坚硬。南墙与东墙外有壕沟。该城址是现存的一处较大的春秋时期古城址,对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封国以及……[详细]
  时代:夏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1994年4月,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队对八里桥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平方米,清理灰坑14座。出土遗物中的陶器有夹砂灰陶、黑陶、红褐陶及泥质陶,一些陶片上还发现有刻划符号或文字,制法为轮制、手制。器形有大口尊、罐、鼎、豆、爵、器盖等。石器多为残断生产工具,磨制粗糙。可辨类有:石钺、石斧、石铲等。这些为研究豫西南地区夏商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状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详细]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极峰下的书院村。现立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10米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该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丹。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是……[详细]
  陀罗尼经幢位于卫辉市卫辉宾馆大厅内,该处原为宁境寺所在地。宁境寺早已毁坏,而建于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的经幢,历经千余年风雨仍然巍然不动。陀罗尼经幢用青石雕刻对接而成,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八楼七级,通高6米,壮若石塔;基部刻有舞狮,柱顶八角盘上刻有伎乐人;第四节龙柱上刻有楼台和侍女等。陀罗尼经幢刀法娴熟,刻工精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后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个短命的封建王朝,其石刻艺术存世极少……[详细]
  天王寺善济塔 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城内县人民政府后院天王寺旧址上,元朝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创建,为七级六角形砖塔。塔基为须弥座,塔身高24.4米, 自下而上逐层收敛呈锥形,通体嵌砌石雕佛像,斗拱、棱柱、假窗。第一层东壁开塔门,由塔室登梯道可至最上层。每层塔心室都开有塔门可供游人眺望。天王寺善济塔瑰丽多姿,其建筑结构和风格富有民族特色。在外形上还吸取了喇嘛塔的建筑形式和装饰艺术,是研究元代宗教……[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土门遗址位于伊川县白元乡土门村,从发掘情况看,土门遗址分布广泛、内涵丰富,是研究伊河流域史前先民生存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土门遗址的仰韶文化遗物种类丰富,且多数器形与王湾一期的非常相似,可以归属伊洛地区的王湾一期文化,这为深入研究伊洛地区仰韶时代的史前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除此之外,该遗址还出土了数量繁多的泥质红陶缸,尤其是其中一个用来作瓮棺的陶缸上,有别致的黑白图案,这在仰韶文化类型……[详细]
  时代:新石器时代许由寨遗址位于鄢陵县陈化店镇许由村及其周围,南临玉带河,西临老潩水。该遗址高出地面约5米,文化层厚3—5米。许由寨遗址遗迹、遗物丰富,由于该遗址保存状况较好,遗迹、遗物均在遗址中部分寨墙处有所暴露。考古工作人员在许由寨遗址发现的遗迹有灰坑、墓葬等,灰坑有筒形坑、袋状坑和不规则形坑等,墓葬为小型土坑竖穴墓;发现遗物有石器、陶器等,石器有铲、斧、镞、刀、梭等,陶器分为夹砂陶和泥质陶,还……[详细]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荥阳市京城街道办事处平庄行政村扁担王自然村西南,经幢高约7米。整体分作幢顶、幢身和幢座三大部分。其中幢顶由宝珠、云盘和仰俯莲台等组成。幢身有上、下两段,上段的主体为小八角形石柱,立于仰莲台上,其上四面开小龛,内均浮雕一坐佛;下段亦立于仰莲台上,主体为八棱石柱,高2.1米,每边宽0.185米,上刻《佛说父母恩重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上、下两段幢身之间,置有华盖,上雕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