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纪念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纪念碑篇

绥阳北山烈士纪念碑
  绥阳北山烈士纪念碑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绥阳镇第三居民委员会北山烈士陵园内。地处GPS北纬44°2542.0东经130°5237.0海拔110米,海拔383米。烈士陵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0米、南北宽20米、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烈士陵园正面方向为南,共安葬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牺牲的革命烈士18位。烈士墓呈东西向排列,其中只有4座有名烈士墓,其它为均为无名烈士墓。4座有名烈士墓为解放战争时期被土匪杀害的绥阳县县长魏绍武一家4口及公安局长于佑民。魏绍武与妻子吴淑兰合葬中间,东部是他们的长子魏鸿兴之墓,西部是于佑民之墓。4座烈士墓均为砖混结构,水泥饰面,墓碑立于烈士墓南侧,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其它…[详细]
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
  植地庄抗日战役纪念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植地庄的垯沙岗,纪念碑后有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墓。建于1956年10月31日,1992年12月重立。坐西北向东南,用花岗岩砌筑平台,平台占地面积为160平方米,碑体分三级,顶部正中用红色花岗岩砌筑四层“梯”形碑座,上面矗立一座8米高的纪念碑,碑身分成四节,逐节收窄,下两节为方柱体、上两节为圆柱体,碑顶部雕饰“宝珠”。在第二节正面中间,竖刻烫金大字“植地庄抗日战斗烈士纪念碑”,下款刻“郑少康”。该纪念碑纪念在植地庄抗日战斗牺牲的英烈们,弘扬他们英勇抗日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烈士墓是当地政府为了纪念1…[详细]
聚史乡革命烈士纪念碑
  聚史乡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和平县彭寨镇聚史村聚史小学南边的和尚山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聚史地区共有11位革命烈士牺牲。为了告慰烈士英灵,弘扬革命传统,建国初期中共聚史乡党支部、聚史乡政府,在聚史小学右侧和尚山上,修筑了“聚史革命烈士纪念碑”。原和东区委书记梁锡祥,为革命烈士纪念碑撰写碑文。该纪念碑始建于1984年,1986年12月重修并扩建。砖石砌筑,表面批搪石米,三级方塔形,底边1.5米,高5米,北面阴刻“聚史乡革命烈士纪念碑”,南面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中共聚史乡党支部、聚史乡人民政府”。北面二级塔身中嵌花岗岩石碑刻,镌刻纪念碑序。南面碑刻镌刻烈士芳名,依次是:黄树端、梁…[详细]
柳州市解放纪念碑
  柳州市解放纪念碑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原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1932年8月,塔高13.1米,原塔座有李宗仁、白崇禧作的序,塔身有黄旭初题词:“捐躯报国,气壮山河;千秋万载,式是巍峨”以纪念北伐战争中阵亡的第七军将士。1949年11月25日,柳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近两个月得到解放,刚成立的柳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生产建设号召,掀起建设柳州、发展柳州的热潮。中共柳州市委、柳州市人民政府于1950年11月25日即柳州市解放一周年之际,将原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阵亡将士纪念塔改建并命名为“柳州市解放纪念碑”。柳州市解放纪念碑是柳侯公园内重要的历史…[详细]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
  新会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黄云山。建于1960年,纪念新会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驱。1984年重建,2003年重修,每年政府及部门单位在此举行纪念活动。碑身用砖砌筑,外墙批石米,方塔型,高16米,顶部莲花瓣雕饰,颈部雕白色葵花纹。正面上部直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碑座为正方形,边长4.36米。碑座正面嵌云石碑,横2.65米,纵0.73米,直书阴刻一千余字的小楷碑文。碑文概要记述了自1924年中共新会支部成立至1949年新会全境解放期间,新会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光辉业绩。碑的周围有纪念碑广场,占地1054平方米。南面有50多米的阶梯直通山脚,加装路灯,…[详细]
大青山革命英雄纪念碑
  大青山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大青山地区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而兴建的永久性纪念建筑物。大青山英雄纪念碑于1985年10月3日动工兴建。开工时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于1986年10月3日竣工。竣工时举行了落成典礼。开工与竣工时,自治区、乌盟党政军负责同志和曾经在大青山地区工作、战斗过的许多老同志前来祝贺。大青山英雄纪念碑位于武川县可镇南大街西侧,人民公园中心。纪念碑占地面积约1.35亩(总占地面积约90亩)。碑正面朝东,与武川县人民政府大楼相对。纪念碑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顶四部分组成,总高度20米,底宽30米。整个碑身用钢筋砼浇注而成,碑面装饰全部为大理石。杨植霖同志题“大青山英雄纪念碑”八…[详细]
上游水库纪念碑
  上游水库纪念碑位于嵩阳镇上游水库大坝旁,由寻甸县上游水库指挥部立于1959年10月1日。碑青石质地,由碑碑体、碑帽三部分组成,通高3.25米。柱体方柱形状,边长0.4米,高1.52米。碑正面阴刻“口口县上游水库纪念碑”几个大字,其它三面阴刻碑文,共约2320字。碑文以20世纪50年代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语言风格,记述了水库修建时用工、用料、技术创新的详细情况以及水库的技术参数,是研究当时水利建设的珍贵实物资料。碑文中反映了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专家都先后亲到工地,帮助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重大问题,这是在昆明首次发现苏联专家援华的资料,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碑文中用民间小调的形式反映了水库修建前后当地人…[详细]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水口桥西向60米处(原建于上坪圩,后因街道建设于1980年12月迁移至现址)。该纪念碑坐南向北,方塔形,由碑刻和碑身两部分组成,用砖、石、石灰建筑。碑高8米,底座为方形,边宽2米,正面身呈梯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黑色楷书,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50年3月4日,以谢崇安、谢舒如为首的一伙-分子,与江西匪首袁瓦发互相勾结,组织200多名土匪进行----,围攻我驻上坪圩的剿匪部队县大队的一个排20多人(另有政工队员和12名护送政工队到上坪的公安--士)的住地“益三楼”,楼内战士英勇抗击,终因敌众我寡,30多位同志壮烈牺牲。后经多次清剿,终于肃清了土匪。…[详细]
朗底革命烈士纪念碑
  时代:1978年地址:恩平市大田镇朗底圩侧从抗日战争开始,凡数十年,我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粤中纵队广阳支队等部转战于斯。-统治者屡屡发兵『进剿』,战争频繁,在通天垅、观音尖、镬蓋山等发生大小战斗十余次。人民军队为保护革命根据地,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先后有近百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内有朗底英烈二十余名。为慰忠魂,激励后人,朗底公社党委会于1959年2月,立碑于朗底圩侧。1977年迁碑于脊朗边。1987年再迁今址。此碑占地面积270平方米,由碑坛、碑座、碑阳三部份组成,碑坛四周有栏墙,碑座高3.5米,分两层,碑阳高7米,略呈梯形,有“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隶…[详细]
白云寺战斗纪念碑亭
  1930年5月25日,驻扎在白云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部分指战员,突遭国民党部队包围。红军战士在政治部主任陈文杰的指挥下,奋起抗击,大部队得以突围。但担任掩护的16位红军战士终因弹尽,或战死、或被俘。被俘战士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坚贞不屈,全部遭杀害。其中两名战士被按在白云寺门槛上,砍下头颅。在牺牲的16位烈士中,有今属瓯海区的张永发、董士云,瑞安市的郑岩庆、张余来、林永培、鲁作红、施庆康等。 白云寺战斗纪念碑亭,位于瓯海区娄桥镇白云山北麓白云寺西侧,于1992年12月修建,占地约16平方米。纪念亭为石结构六角亭,高5米有余,亭中设石几、石鼓,亭柱对联为:“撼山动地当年血洒白云寺;立…[详细]
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
  杨二庄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临清市八岔路镇杨二庄村东150米处一院内。1943年3月25日,万庄据点的伪军进犯杨二庄。在队长王家祥的指挥下,民兵奋起应战,连续击退了日伪军七八次冲锋。4月28日夜,日伪军再次进攻杨二庄,民兵勇猛反击。农历八月初五凌晨3点,日伪军再次蜂拥而来,民兵和村民按支部原来的部署,沉着应战。因装备悬殊,敌人用大炮轰开西南门。民兵冒死向北门外松林里突围,突围中20余人中弹身亡,其余民兵仍顽强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此次战斗,共有37位民兵遇难,多人受重伤。5月18日,卫东办事处主任解方在彭店召开了追悼大会,中共卫东县工委书记刘殿臣宣布在“八五”战斗中牺牲的民兵为革命烈士,…[详细]
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
  为纪念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区牺牲的革命烈士,潮阳县人民委员会于1963年12月21日在红场镇红场广场革命旧址的飞鹅山北麓建立了纪念碑。该碑坐西北向东南,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碑座高2.28米,碑体为飞棱台柱体,高10.2米,上截面边长1米,下截面边长2米,碑顶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是“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是纪念碑碑记。1927年,为了配合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开展革命斗争,大南山成为了革命根据地,较长时间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之一。在中共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的领导下,大南山不断的壮大人民武装队伍,运用游击战术,用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积极拓展革命根据地,加强政…[详细]
兰甘亨国王纪念碑
  兰甘亨国王纪念碑坐落于素可泰府的素可泰市,是一座青铜雕塑,为了纪念泰国素可泰王朝第三代国王兰甘亨大帝而建造。兰甘亨的名字意为“勇敢而伟大的君主”,他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将流行于素可泰地区的巴利文、吉蔑文加以改造,于1283年创制了泰文字母。纪念碑上的兰甘亨国王英姿飒爽的坐在王座上,表情严肃,目视远方,他的王座上有讲述帝王生活的浮雕,并用文字记载了他伟大的一生。泰国人民对兰甘亨国王十分的尊敬,经常可以看到有人虔诚的跪拜这位伟大的君主。King Ramkhamhaeng Monument 必去理由:泰国最知名的纪念碑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泰国[Thailand] …[详细]
反霸英雄纪念碑
  沿着白诸镇157乡道,上孔至杨梅水库路段时,就会看到一座座落在小山腰的墓园,园中树木青翠、松柏坚挺,墓碑肃穆庄严,高约三米余的墓碑,这就是反霸英雄纪念碑,它也是白诸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基地。1950年5月29日清晨,-地主恶霸冼蔚周勾结土匪狗虱仔,孖烟通等匪徒二十余人在上孔村农协会阴谋武装暴-动-,结果在战斗中两名民兵受伤,其中一民兵钟念纯受重伤在去肇庆医治抢救的途中死亡,又有农会主席冼德祥组织委员钟永佳,武装委员兼民兵队长冼其昌、冼祖元四人等,被匪徒劫持到东村大队云河村观音山顶,遭严刑拷打,他们英勇不屈,恶霸土匪把他们用绳子捆紧夹住大石,从山顶直滚下悬崖山谷中,就这样壮烈牺牲了。为了…[详细]
“三江源”纪念碑
  “三江源”纪念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通天河畔,高6.621米,基座面积363平方米,碑的正面镌刻着-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背面是用汉、藏文雕刻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千米,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现在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详细]
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
  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海口市府城镇北门的三角公园内。管理单位是海口市琼山区民政局。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由社会力量捐助,建于1931年12月。整个建筑为钢筋水泥结构,设计奇特,独具风格。纪念碑高4米,基座呈圆形,直径4.6米,碑主体结构呈三面竖写“东北”字样形状,及汉字壁画构建碑体,代表东北三省,隔面均刻有“毋忘九.一八国耻纪念碑”的醒目大字,其主干为六面柱体,像一把利剑直戳象征日本侵略者太阳旗的圆形基座上,以表示中国人民收复东北三省的决心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强意志。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袭沈阳,开始全面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谓之…[详细]
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
  桥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桥头镇中心鸡心岭西北面,GPS坐标:北纬23°0142.8,东经114°0551.9,海拔高程7米。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在桥头牺牲的13位革命烈士,1963年4月,桥头公社在鸡心岭西北面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1995年和2000年,桥头镇政府对革命烈士墓进行了两次修复。重修后的烈士墓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纪念碑坐东南向西北,碑边长5米,高3.4米,占地25平方米,采用花岗石砌成,上刻“革命烈士纪念碑”7个大字。墓身全部用黑色大理石镶贴,石上雕刻13名烈士性别、年龄、籍贯、职务、牺牲时间和地点。这13位烈士是:邱剑洪、邓生、尹汝森、尹创志、蔡辉、黄六成、李汝…[详细]
峰文战斗纪念碑
  937年2月5日至7日的泰顺峰文战斗,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浙南与敌作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2月5日,国民党军第八十师1个团和浙江保安第三、第四团,共约3000人,向泰顺峰文进攻。刘英、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在简垟大山峡伏击国民党军,歼敌数百人。当国民党军发现挺进师的主力部队后,即蜂拥而至,步步紧逼。战斗至第三天,国民党军形成了对挺进师主力两头夹攻之势。在这危急关头,山间突然起了一阵大雾。刘英、粟裕当即决定留下小量部队打掩护,主力部队迅速转移。雾中担负掩护的部队把东、南两边的敌人引上山头,自己则悄悄地撤离阵地。两边敌人均误以为对方是红军,自相交火,伤亡严重。 峰文战斗纪念碑,位于泰顺县峰文乡牛塘湾…[详细]
大玉口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9年6月底,绥贺支队第六团封川特派队奉命接收了由李济深领导属下的桂东人民--义勇总队,王烈生任总队长,这支队伍有100多人。为了避开国民党广西军队和地方民团的围剿和无谓的纠缠,绥贺支队命令这支队伍开进开建县的石砚顶山区(今大玉口镇的长群、群胜、群星一带),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同国民党-派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并与封川特派队形成犄角之势,互相照应,共同对敌。而当地的革命青年积极地参加了这支队伍。1949年11月5日,桂东人民--义勇总队受绥贺支队第六团的指派,开赴南丰与开建县的地方起义部队联合攻打开建县城,在夺取南丰制高点鸡仔顶的战斗中,战士吴亚枝、梁亚启和李新才在冲锋中…[详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
  侵华日军--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位于南秀村5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入南京城后,在城内进行了大屠杀,先后杀害中国同胞30万人,现址即为当年侵华日军杀害中国同胞的重要地方之一。金陵大学为安全区中的难民收容所之一,曾收容难民3万余人,但仍被日军搜出300多名青壮年被杀害,并在金银街、南秀村等地搜出被害尸体千余具。1996年5月,南京大学在该校天文学系西侧建造“侵华日军--金陵大学难民收容所及遇难同胞纪念碑”一座,该建筑由祭台、碑座和扇形碑身三部分组成,面朝东南,高约3米,砖石结构,其底座为三级半圆形台阶组成,碑身由方形毛石砌成,碑身的上部则镶有黑色长方形大理石,以示永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