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法语: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而成的。拿破仑被推翻后,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波旁王朝被推翻后又重新复工,到1836年终于全部竣工。巴黎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气势磅礴,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心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门墩的墙面上,有4组以战争为题材的大型浮雕:“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其中有些人物雕塑还高达五六米。凯旋门的四周都…[详细]
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法语:La Grande Arche de la Défense)是法国巴黎一个著名地标,位于巴黎西部拉德芳斯商业区著名的历史轴线末端,与埃菲尔铁塔成为法国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建筑之一。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也常被称为大凯旋门(La Grande Arche)或新凯旋门。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于1989年7月14日正式揭幕,并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当年的七大工业国组织高峰会也选择在这里举行。对外开放则是从1989年8月26日开始。新凯旋门完成后,成为贯穿巴黎市区历史轴的一部份。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立方体(高110米、宽108米、深112米),从…[详细]
慕尼黑凯旋门位于德国慕尼黑马克斯郊区与施瓦宾区的分界线上,邻近慕尼黑大学,南面是路德维希大街,北面是利奥波德大街。这座凯旋门是巴伐利亚路德维格一世国王命令弗里德瑞奇•范•加特纳(Friedrich von Gartner)设计,并于1843年之1852年间修建的。修建这座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巴伐利亚军队的勇敢,以及在拿破仑解放战争中获得的胜利。虽然是凯旋门,但现在却已经是慕尼黑一个代表和平的标志。尽管这是座凯旋门,它的建筑外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它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以及罗马康斯坦丁门还是有所区别的。慕尼黑凯旋门由三个拱门组成,最大的一个拱门在中间,较小的两个分列两侧,高21…[详细]
西班牙巴塞罗那凯旋门(Arc de Triomf)作为1888年世界博览会的主要入口而兴建,用红砖砌筑,属于摩尔复兴风格。前面的门楣上雕刻有“Barcelona rep les nacions”(“巴塞罗那欢迎各国”),背面的门楣石雕名为 “Recompense”。相反的带状装饰包含一个名为“报应”。凯旋门的顶端装饰着西班牙其他49个省的省徽。巴塞罗那凯旋门地处通往城堡公园的Passeig de Lluís Companys宽阔大道的尽头。这座凯旋门修建完成后被作为当时世博会的主入口,每个进入世博会展区的人都不会错过这座建筑。凯旋门上的雕塑是由乔赛普•维拉赛卡和卡萨诺瓦(Josep…[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