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建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建筑篇

石堰坪古建筑群
  石堰坪古建筑群石堰坪村地处张家界东南边陲,是中国最大的土家吊脚楼群落所在地,属湖南省旅游名村,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堪称张家界市一颗璀璨的民族文化明珠。石堰坪村不仅古香古色的吊脚楼错落有致,水碾、筒车、老式油榨作坊别意犹存,而且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民俗风情浓郁。今年,永定区石堰坪村古建筑群还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汾城古建筑群
  汾城镇地处襄汾县城西南16公里处,唐初为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唐贞观七年县城由古城迁于此,名为太平县,由于历朝的建设,使汾城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群之一,总面积大约为二万平方米,(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为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城隍庙:明烘武二年,建筑面积4千平方米,由影壁、石旗杆、二牌坊、山门、过亭舞台、献亭、大殿、钟鼓楼二楼及西庑组成,屋面琉璃构件保存完整。正脊与垂脊鱼龙变化,花鸟怪兽,仙人彩马,五颜六色,光彩夺目,不失为明代琉璃佳作,一九六一年被公布为县保单位。文庙:建筑面积为6千平方米,始建于唐,元代至元六…[详细]
旧州古建筑群
  旧州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黄平县县城西北25公里处旧州镇。旧州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文献记载,后来成为且兰国的属地。唐宋以来,曾有韶明县、乐源县、黄平府、黄平州等,是一历史悠久的政治、文化中心,因历代商贾云集,货运频繁,经济繁荣而形成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之乡。元代置黄平府治所,明初为黄平安抚司治所,明中叶改置黄平州治,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州治迁出后改置由州巡检司治所,始名旧州。民国时置黄平县,后置旧州镇,城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城区东西向狭长,街道平整,主街西上、西中、西下衔,民居多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临街民居单檐硬山顶,两侧为封火墙,一般为二进四…[详细]
黑龙潭古建筑群
  黑龙潭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大研(丽江)古城北隅,象山西麓。黑龙潭由象山石灰岩溶地下水和玉龙雪山麓洪积扇地下水形成的涌泉,纳西语称“古六吉”,意为“九龙水”,又称玉泉,汇集成潭。清乾隆二年(1737年)于潭畔建龙神祠,乾隆帝曾题“玉泉龙神”匾额。潭畔建有三重檐的得月楼及五孔石拱桥锁翠桥。黑龙潭古建筑群是古代有名的道观,相传为汉代黑水祠所在地。黑龙潭由两组道教建筑群构成,隐于绿荫深处的龙泉观称为上观,临于碧潭深水黑龙宫称为下宫。此外,黑龙潭里还有三株久负盛名的古树,即唐梅、宋柏和明茶。黑龙潭过去一直以此厅水胜潭和希木为主要特色,并称黑龙潭“四绝”。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详细]
巴伦台黄庙古建筑群
  新疆和静县巴伦台黄庙,又称“永安寺”,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的总庙,位于和静县城东北部,地处天山中段南坡的老巴仑台沟,是巴州地区最大的一个综合性喇嘛教寺庙群,法名为“夏尔布达尔杰楞”,它有着严密的寺庙组织和严格的学经制度。巴伦台黄庙由15个寺庙组成,黄庙是主庙,位于寺庙群的中心,其他14所寺庙则错落有致地颁在黄庙四周,布局严整,浑然一体。黄庙位于巴仑台镇老巴仑台沟内,海拔1450米,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喇嘛寺院。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为1887年满汗王的父亲布彦蒙库在位时的建筑。为纪念土尔扈特部东归所修建。黄庙整体建筑结构严谨,1987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庙殿堂内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经卷和稀世文…[详细]
西递村古建筑群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山脉南麓的黟县东源乡,距县城东8公里。据明嘉靖《新安氏族志》载:西递村因“罗峰文其前,阳尖障其后,石狮盘其北,天马霭其南,中存二水,环绕石之东,西之西,故名西递。”清著名学者俞正燮在《古黟山水记》中云:“西递系因是府(徽州府)西,曾设‘铺递所’,故名西递。”西递是一座古老的山庄,始建于北宋,距今已有900年。西递村在北宋元丰年间始为胡姓居住,至明代中叶,村堂已具现在规模。清代中期后,随着徽商经济的发展,居住建筑得到改观。至今仅有胡文光刺史石坊、胡文光旧居、古来桥、会源桥为明代建筑,其它都是清代建筑。村庄因山川水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全村现存有明代民居建筑1幢,清代民居建筑1…[详细]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
  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三华村的西面,紧靠广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为先祖,清朝同治年间,三华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职兵部,深得朝廷赏识,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亲徐殿魁封为“资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亲徐爵魁封为“奉直大夫”。为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则建造了南山书院,为赞先哲盛德,徐氏后代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它是广州地区目前发现的建筑规模最大的祠堂,对研究清代的民间祠堂建筑有重要价值。1995年以来,花都区委、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资政大夫祠古建…[详细]
东山古建筑群
  东山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铜仁市城东隅,南临锦江。古建筑群占地约3万平方米。铜仁东山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明清古建筑群有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在山巅建的“澄江楼”、“川上亭”,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增建的“大观楼”,清道光二年(1822年)建的“奎星阁”,以及其他清代古建筑崇真观、崇仙宫、真武观、文昌宫、大雄殿、武侯祠、魁星楼、护国楼、二吴亭等。大致分山顶、西侧山坡、南侧崖顶三组。山顶仅存的雷神殿和真武殿,一前一后,面阔各三间、五间,山墙均为屏风墙。真武殿后还有大雄宝殿及吊脚楼形式的左右配殿。现辟为贵州铜仁文化博物馆。馆旁有建于1912年的光复纪念碑。东山庙宇建筑分布于山顶、山腰及山麓。明清…[详细]
查济明清古建筑群
  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lO里,现存有明代建筑80处,清代建筑109处。几乎所有的明清建筑都雕粱画栋,翘角飞檐,其中德公厅屋、诵清堂、爱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伟、结构精致。尤以德公厅屋四柱三层牌坊式门楼,五朵斗拱屋面,略带翘角分三层覆盖门楼,古朴典雅、雄浑大方。背面以镂雕手法雕出二龙戏珠、丹凤朝阳、鱼跃龙门、狮子滚绣球等吉祥图案,手法娴熟精美。古雕、砖雕、木雕在查济随处可见。门窗扇格的木雕、厅堂柱础的石雕、门楼门汇的砖雕,均繁刻精镂,玲珑剔透、画面各异,或花鸟、或禽兽、或人物,无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结构为多进式,或三进、或四进,进间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搂廊廓置…[详细]
蓬安旧城古建筑群
  蓬安旧城在今蓬安县治所在地的周口镇西面的锦屏镇,与县城隔嘉陵江相望,背枕锦屏山(五马山),整个旧城依山傍水,地势广阔。其古建筑群现主要由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天主堂六处组成,它们在方圆近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由东向西顺江排倒,依山而建。东端为龙神祠,西端为天主学堂,北端为文庙,南端为城隍庙。全部建筑面积为一万二千五百平方米,单体建筑五十余栋(间),其朝向皆为座北朝南偏东,均系清代木结构建筑。相如故城(今蓬安县锦屏镇)从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即为相如县治所,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又同为蓬州治所。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蓬州为蓬安县,至解放后的1957年12…[详细]
蔡家畈古建筑群
  蔡家畈古建筑群位于安徽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组。于清康熙年间始建至清末民初,房屋650余间,建筑占地面积约14600多平方米,为殷氏聚居的独姓古建筑群。该建筑群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较简单,坎上坎下民居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户户有弄道相连,一条用青石垒岸的小河围绕着民居。民居现有人口389人,98户,以殷姓为主;大小房屋600余间,建筑面积13800多平方米。代表性古建筑有8处,保存状况较完整。民居三面环山,主体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分普通民居、堂心、祠堂三个等次。普通民居均系两层砖墙维护的土木结构,内外装饰…[详细]
江村古建筑群
  江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安徽省旌德县境内,距黄山风景区三十多公里,205国道依村而过。-总书记的祖祖辈辈-在这里。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一日,-主席亲临江村,瞻仰祖居,探望乡亲,并题字留念。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家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地,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遍游黄山白岳,终择旌西金鳌山族居,始称江村。江村,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村中双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徽商及仕宦的积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明清…[详细]
帝释山古建筑群
  帝释山古建筑群“大理有名三塔寺,凤羽有名帝释山”。这是洱源县凤羽白族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的确,位于大理点苍山应乐峰下的崇圣寺三塔,如同三枝玉笔,直指蓝天,游人站在两百米以外的一个大水池岸边,在风平浪静时,只见巍峨的点苍山、崇圣寺三塔、蓝天、白云连同自己一起倒映水中、那景象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当你到了洱海之源,到该县凤羽乡境内的帝释山一游,热闹非凡的佛教名山胜地定给你一份惊喜。凤羽帝释山座落在凤羽坝子西面闻名中外的洱源鸟吊山麓,东距洱源县城18公里。这里,重建的古寺建筑群完整地保持了它原有的风貌,寺外梅树、松杉成荫.使不少慕名而来的墨客骚人为它吟诗作对。赞叹不已。追溯凤羽帝释山七…[详细]
蒙顶山古建筑群
  蒙顶山古建筑群(名山区)雅安蒙顶山历史文化悠久,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被赋予了很多耀眼的光环。山中古建筑群庞大,文物古迹甚多,遍布漫山。天梯古道位于山腰禹王宫至天盖寺,有1456级石阶,沿30°-50°的坡度上升,古云:“云梯可到天”,故名天梯。相传昔日大禹治水成功,率众登蒙顶祭天,曾历经此道。天盖寺始建于汉代,宋代重修,遥对群山,四周环绕12株千年古银杏,中间为明代建筑石柱大殿—茶神殿,乃蒙茶祖师吴理真结庐种茶处,殿内供奉着茶祖吴理真的全身塑像。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即阴阳石牌坊,重修于明代天启壬年(1622年),左门上雕刻的是双狮戏球,右门雕刻的是双凤朝阳,中间雕刻的双龙戏珠,相传皇上才能走这…[详细]
星子宫古建筑群
  美丽的星德山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热市镇明星村境内,地处桃源、石门、慈利三县边沿,热市、广福桥、蒙泉三镇的“三三”交界处。是点缀在省道1801线至常慈公路上的一颗明珠。此山高842.5米,与慈利道教圣地五雷山隔山相望,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且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道教名山。星德山上的星子宫,是座古色古香的道观。明初,道教名师张道会在星德山顶峰筑宫,明洪武三年(1370)建成,明末再度扩建。宫有3重大殿,6间偏殿;两厢有火工殿、寝宿殿、问事殿、三生殿及观星坛、望月楼、百子堂等建筑。整个主体建筑几乎全用条石砌成,上覆生铁铸瓦,气势雄伟,结构牢固,雕刻精湛)。星德山旅游资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奇”…[详细]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
  江头村和长岗岭村古建筑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这两个村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牌坊、巷道、墓葬等建筑群。江头村古建筑群,地处桂林市灵川县青狮潭镇江头村、漓江上游支流甘棠江西畔。村庄山环水绕,祠堂和大多房舍都坐西朝东。从现代建筑学来说,方位与朝向显得很大气。该村兴建有1000余年历史,是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之地,明代迁居至江头村,清乾隆后该村周氏出现了7名翰林、8名进士、25名举人、170名秀才的科举奇迹。村落的总体建筑也体现出“出污泥而不染”的朴实谦和风格。江头村历史悠久,古民居建筑种类齐全,规模宏大,保留了目前广西唯一完整分…[详细]
大水井古建筑群
  大水井古建筑群坐落于利川市柏杨坝镇的莽莽群山之中,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长江中下游目前规模最大、保护较好、艺术价值极高的古建筑群,集西方建筑与土家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个建筑群由李氏宗祠、李氏庄园和李盖五宅院等三部分组成。 解放前是李氏集族权、政权、军权于一体的“土围子”。李氏宗祠及庄园建筑宏伟,修饰华丽。柱头及穿梁皆有雕花,飞檐和屋脊均有青花瓷碗碎片镶嵌成各种图案,彩楼、门窗都刻有工艺精巧的花鸟虫鱼等图案,天井内还有水池和各种精致的花坛,此外,还有各种浮雕和楹联等,均保存完好。2002年国务院将李氏宗祠、李氏庄园、李盖五宅院三部分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大水井李氏庄院建筑面积多达6000平方…[详细]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秀云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内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清凉台原名清…[详细]
宜宾真武山古建筑群
  宜宾真武山,邻近翠屏山,因山上有真武大帝庙而得名,真武山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真武山宋名仙侣山,明代已有真武山、师来山等名称。明万历元年(1573)四川巡抚曾省吾征讨都掌人时,托词真武祖师助其师,乃在山上增建真武祠,后又续建不少庙宇,至清代共有建筑20余处,号称“川南道教名山”。今尚存古建筑有斗姆宫、文昌宫等8处,占地面积共3.33公顷。古建筑依山取势,错落有势,且屹立岷江岸畔,四周古木参天,诗情画意,宛若仙境。古建筑中,玄祖殿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建筑面积156平方米,殿前有清建木石结构如意斗拱牌坊;祖师殿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建筑面积64平方米,殿前架石桥曰“谒仙桥…[详细]
郎德上寨古建筑群
  在很多介绍苗族风情的宣传册上往往能看到一个用卵石排列得很好看的芦笙场,图案模仿古代铜鼓上的十二道太阳光芒砌成,两头还有用石料铺的两匹飞奔的骏马,那就是在郎德上寨拍的。郎德上寨是贵州省命名的民族文物村,也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苗族起义领袖杨大六的出生地,当年打仗用的刀枪箭戟自是遗留了不少。那时清兵整整征战了18年才将其平定,大怒之下把寨子烧光,人口几乎被杀绝,侥幸有15人逃至深山野林才保住了性命。后来这15人组成了4户人家,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至今全寨已经有118户,500多人。郎德上寨依山傍水,背南面北,四面群山环抱,茂林修竹,衬托着古香古色的吊脚楼,蜿蜒的卵石路在屋檐间时隐时现,偶尔还能听到两嗓子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