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

新叶古村
  新叶村位于浙江建德市南部,古村建设布局以天人合一的阴阳九宫卦象之数进行设计布局,按“九九归一”的天人合一的卦理哲学,把村里将近100条巷子、房子纵横交错地连成一个群体。此外,该地文化丰富,有“新叶昆曲”、“新叶三月三”两项浙江省非物质遗产。宋宁宗嘉定年间,新叶村始祖叶坤随南迁的宋皇室从中原来到浙江建德,留下来的叶氏后裔在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七百余年的漫长岁月,竟成为繁衍二十九代,人口三千余人的庞大氏族聚落。在远离尘嚣的山坳里,在那片并不富饶的土地上,顽强地维系着血脉的传承和传统的接力。新叶村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由于村子以村后的玉华山为主山,所以新叶村子系被称为玉华叶氏。从玉华…[详细]
三华古村
  三华村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村民多姓徐。三华村徐氏之祖叫徐宗远,据徐氏族谱记载,在此之前徐姓族人在南雄保昌县居住,徐宗远在北宋元丰八年(1085)被朝廷任命为南海县主簿,就来到广州番禺做官,选择了这个地方开村,由于徐宗远在家里排行第三,相传他还在村里开了一家三华茶店,三华村由此而得名。现在的三华村由中华、西华、东华、元华四个经济社组成,约2平方公里。池塘前还保留了3座祠堂:福源徐公祠、默庵徐公祠、徐氏大宗祠。其中徐氏大宗祠是三华村徐氏族人的合族祠,供奉的是三华村的开村始祖徐宗远。该祠始建于清朝初期,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光绪四年(1878)两次重修,房屋的很多建筑构件还比较完整地反映…[详细]
花岗古村
  花岗村位于浙江洞头县的中部,四周依山傍水,村庄建筑错落有致,别具风格。花岗村主要以渔业生产为主,因整个渔村房屋建筑主要以石头结构为主的特点,极具浓郁海岛风情。村的来历像一首诗,几百年前,几家闽南人从海上登岛,看到漫山遍野的是燃烧的杜鹃,那花,就像原住民,祖祖辈辈在此的原住民,它们从天边开到山的各个旮旯,当它们看到有人从海上来,就像列队一样,都踮起脚来探出头来议论着探寻着观看着,一霎间,那登岛的渔民就像感到是久违的乡亲迎接来了。渔民们在此落地,就以花满山岗来为自己的村子命名:花岗。村内有上百座“虎皮”石头建筑,追溯建筑时间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头房隔温效果好,冬暖夏凉、古朴实用,山中清涧穿村而…[详细]
江畔古村
  江畔村,古称浮潭,位于泰和县沿溪镇,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历经千年。古村江水环绕,绿树掩映,村前有千亩草甸,村后青山为屏,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错落有致、有山有水的美丽村庄。江畔村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为千年历史古村。村中至今保存有连片的60多栋明清建筑风格祠堂、书院、當房和民居,村周有古樟、古驿道、古渡、古堤、古码头、古戏台、古碾房、古庙和古庵遗址,还有解放后的“合作社”、“粮站”和“碾米厂”,还有被列为文物保护的古桥、古塔。江畔村背山靠水,古人根据特有的山势、水系和环境,造就有江畔独有的风水文化,比如有“耕牛卧潭”、“七星古塘”、“文塔临溪”、“笔架樟”、“桑梓树”和“临水居”…[详细]
阳山古村
  阳山古村旅游区位于桂阳县正和乡境内,距郴州市区30公里,离桂阳县城15公里。阳山古村旅游区青山环绕,秀水萦回,似《桃花源记》所述之境界。自明始祖1497年迁居以来已有近600年,整个古民居群占地1.5万平方米,现存完好古建筑80栋。村落座北朝南,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小溪流贯全村,谓之“金带环抱”。村落在布局上讲究“天地人合”,结构上体现儒家“中和”思想,是民俗文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阳山村何氏族人自庐江郡迁徙而来,崇文尚武,求和睦,明礼义,事农桑,涌现出进士、举人十余人,官至将军,入翰林者多人,不以望族自居,助弱扶贫,自发设立了“重九会(敬老)”、“义学会(助学)”、“救婴会(扶孺)”、“禁戒会…[详细]
一斗水村传统民居
  一斗水村传统民居位于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年代为清。一斗水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一斗水村位于焦作市东北四十多公里的修武县云台山镇,云台山茱萸峰景点向北五公里的太行深山区,这里是河南省与山西省以及辉县,修武,陵川三个县的交界处,这里海拔1100多米,全村有3个自然村,55户、211口人,因村西北处有一水泉,泉眼是一天然形成的巨石,全口大小如斗,一年四季清泉不断,所以这个村就被命名为“一斗水村”。一斗水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山区、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境内,该村占地面积约9.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55公顷。一斗水村四面环山、植被茂盛,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民居均为具有…[详细]
叙利亚北部古村落群
  叙利亚北部古村落群(Ancient villages of Northern Syria)由位于叙利亚西北部8座公园中的约40多个村庄所组成,是古代晚期至拜占庭时期乡村生活的不可多得的见证。这些村庄建于公元1至7世纪,后于8至10世纪遭到废弃,但这里的景观保存依然保存完好,民居、寺庙、教堂、蓄水池、澡堂等建筑遗存依然可见。村落文化景观遗存对于展现古罗马帝国的非基督教时代向拜占庭基督教时代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价值。一些遗迹还表明这里曾使用过水利技术、防护墙以及古罗马农业规划手段,进一步展示了当地居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驾驭。:Ancient Villages of Northern Syria 必去理由…[详细]
长美古村
  长美古村位于揭阳市榕城区渔湖镇,古称阳潮里,是袁姓聚居地。该村一马平川,溪港交织,舟楫便利,“黄金水道”榕江南河绕村三面,蜿蜒东去,使其成为一座依水而生,枕水而居,靠水而栖的小半岛。长美村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该村开基祖袁琛原籍浙江龙游,是史料可考的第一位入潮袁姓人士,袁琛乃北宋庆历年间进士,曾任兵部尚书,因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被贬为潮州刺史,元丰六年,袁琛获赦,被召回京,袁琛推说年事已高,不复归朝。后袁琛之子袁熙(宋元祐三年进士)率子孙迁此立籍。长美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历代共涌现出进士11人,举人23人,监生35人,贡生30人,廪生1人,庠生57人,正二品及以下职官59人,是岭南地区数一数…[详细]
大楼古村
  大楼村历史上称善庆楼,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现有2000多人口,林姓,大楼村的建筑风格系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建于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举人可盛公所建,历九年建成,八世祖进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当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称“京奶”)及其子林长春再于不断完善,距今四百多年。大楼村位于陆丰市西面,距离市区中心10公里,与潭西镇政府所在地相连,东经116°06’,北纬22°45’,海拨约90米,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在村后穿过,村庄面南背北。大楼村主建筑是包围式的整体,进入正大门前厅连天井,天井左右两边各有二巷道直进,正门过天井后进入二进系会…[详细]
网山古村落
  网山村自清朝乾隆三十年立村,地处南海之滨、崖门之东,依山而建,因村后的来隆山造型奇特,远观如同网状,遂因此得名,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珠海乃至珠三角地区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古村落之一。这里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如春,冬少严寒,夏少酷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一处难得的人居之地。由于网山古村至今仍保存着清代乾隆年间的诸多生活细节和场景,被一些古建筑专家誉为:“中国清代古岭南人民居建筑的活化石”。网山古村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树间,远远眺望,绿瓦、黄墙、老树、古巷,夹杂着一股久远古朴的气息一齐涌入视线,深邃而幽静,宛如一幅秀山环抱,宁谧祥和的画卷。网山村有着较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冈州…[详细]
港头古村
  港头村坐北向南,东南西三面有水环绕,素有“三水朝北,四水归源”之美誉。其地理位置优越。是古时花都的水陆交通要道。尤其是村前的流溪河,是广州与北部地区联系的的主要水路,在河边建有货运码头,以前村民的经济来源以货物运输为主,大量的货物从这里进出,生意十分兴旺。推荐看点:港头村是现存的少见的典型广府民居布局:坐北向南,村中有十一条古巷道,村前为池塘,村后是小山丘,河流、小溪环抱村子。这种布局就像一把梳子,故称“梳子式布局”。布局整齐的村落、三间两廊式的三合院、村前的池塘、村中的祠堂,还有锅耳式的山墙、灰塑梁脊艺术。村中古建筑以始祖文孙曾公祠为中轴线,向东西两旁延伸,均为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现保存完好的…[详细]
风度古村
  周田镇的风度村(张屋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东坡山脚下、浈江河与灵溪河的交汇处。这里山川秀丽、沃野平阳、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张九龄故里(古属始兴郡,唐属曲江县,现属仁化县),也是岭南张氏宗族繁衍发祥之地。张氏岭南始祖张君政,于唐贞观年间由河北范阳来韶州,任别驾,携家迁来韶关曲江。第二代张子胄官越州剡县(浙江绍兴嵊县)县令。第三代张宏愈官索卢县(即曲江县,王莽改制时改为索卢县)县丞,在当时始兴郡的清化乡、平圃驿一带置立田产,并将其父张子胄葬于清化乡的平圃山,其母葬于浈江与锦江交汇处的仁化江口。其后子孙发派,成为韶关、曲江、始兴、仁化及岭南张氏的繁衍地。考清…[详细]
赵沟古村
  传统村落----赵沟古村:渑池县赵沟古村位于渑池县北部段村乡境内,古村于唐末建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古民居建筑独特,现保存明清时期完整的四合院22座,石头巷2000余米,千年古槐4棵,古庙、古祠堂、古戏楼各一座,古井一眼,有汤河一条穿村而过。由于地处深山区,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习俗保存完好。且山清水秀,森林覆盖面积达90%以上。自2007年以来古村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被多名专家学者重视认可,被誉为“中原石头城、深山小迷宫”,并获得中国传统村落、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特色旅游村 、河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河南省文联与宣传部命名“千年古村落”等多项称号。2009年,赵沟古村作为电影《玫瑰谷》的主…[详细]
长岗岭村
  长岗岭村位于兴安灵渠至桂林、大圩古商道的中央,有“小南京”之美称。该村陈、莫、刘三姓居民依托地理优势经商发迹,清代民国时期成为桂林一带的富豪村,该村古民居的跨度、高度、宽度堪称桂林民居之首,古墓石雕的豪华气派、古商道的幽深完整也位居桂林之前列,以至后人称“前有靖江王陵,后有长岗古墓”。至今该村尚保留清朝早期建筑的陈家大院9进,莫家老大院11进,莫家新大院10进,另有五福堂公厅、莫氏宗祠、卫守府官厅、“大夫第”、“别驾第”等府第古宅。宅院建筑规整雄伟,宽敞明亮,窗雕、格扇玲珑剔透、天井和巷道一律用青石板铺就。正屋两侧排立比正屋略低的横屋,供奴婢居住,显示出严格的等级之分。这些古民居建筑群,有抬梁…[详细]
龙归坪古村
  龙归坪村位于临武县汾市镇南面,建村已有400多年历史。古村三面被武水河环绕,河阔水深,是一个天然优良的港湾,是中原南下广东的古码头之一。流经该村的武水河,成S形状,远望像一条蜿蜒的巨龙,又像一个太极八卦图,给龙归坪社区增添了不少灵气。村内保留有一批排列别致,雕梁画栋,碧瓦飞檐明清湘南独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其中朱家大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我县投资3000万元按照规划确定的“一带一轴一区四园多节点”结构布置,以“龙文化”为主题的传统古村落为目标,打造成集文化体验、写生摄影、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包括民房建筑风貌整治,采用的是湘南民居风格,改造“修旧如旧、丰…[详细]
渔洋古村
  渔洋古村落位于安阳县西北22公里处,归安丰乡管辖,现全村共有3300多口人。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水,尽得“倚峰临水”之地利。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支考古队进入该村进行考古调查,证实该村建于仰韶文化时期,其后历经龙山文化时代、下七垣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6000年来一直烟火未断,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该村村民龙振山,30多年来从地里沟边捡回家中数千件文物标本——即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各种陶器、石器、瓷器、蚌器、骨器、钱币、瓦当等,尽显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华北古村落的历史沧桑。2004年…[详细]
霍洛克古村落
  霍洛克是诺哥拉德省的一个小村庄,比起其他几座小镇,这里距离布达佩斯较远,有100公里的距离。这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中世纪开始就有人定居,至今村民们仍使用非常古老的语言交流,这里的民族服装、音乐和刺绣等传统艺术也早已形成特有的文化特色,全年有很多保存下来的民族传统节庆及活动。1987年,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小村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为“霍洛克是被精心保护下来的传统民居的一个典型范例,该村落主要建立于17和18世纪,生动地展示了20世纪农业革命前乡村生活的生动图景。”这里的居民房干净整洁而且又极其漂亮,房子的正面由雕刻精美的木质栏杆点缀着,这些房子都…[详细]
粗坑古村
  粗坑村始建于1804年,位于揭西县京溪园镇,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苏州园林式古民居。它的建筑风格既呈现巍峨庄重严肃的宫殿式格局,又融进潮汕“四点金”、“下山虎”的建筑特点,还继承了客家人围拢屋的传统,同时也巧妙地运用了苏州园林优雅的格调。最具特色的建筑物有“一串七门楼”、“三壁联珠”、“乐善处”。具有“四马拖车”、“九厅十八井”的建筑格局。当地村民以农业生产、种植茶叶、青梅、山姜、苗竹等作为经济收入。粗坑村有一条顺着山势蜿蜒盘旋的小溪,叫翁溪。相传,明代的兵部尚书翁万达,就出生在翁溪下游的翁溪村。粗坑村的无公害高山茶、蜂蜜、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下,近看或远眺,都似一幅令人心驰…[详细]
井塘古村
  井塘古村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区西南15公里处,始建于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是一座历经500余年沧桑风雨,依旧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建筑风貌的古村落。该村因东南纱帽山下有一清泉,常年不涸,形成一塘,村民将塘砌石筑高为井,村名由此而来。井塘古村依山而建,以明朝衡王女婿-宾的七十二古屋为中心,形成了以张家大院、吴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也是山东省内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处古村落。景区地址: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门票:15人民币乘车路线:青州市火车站乘11路公交车至终点站,然后换乘井塘古村旅游专线即可到达。自驾游路线:从青州西站下青银高速,沿S230驾车南行至青州市区,继续南行穿过青…[详细]
小佐古村
  小佐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南六公里处,与标溪、雁溪乡接壤,素有“江南第一梯田”美誉。“改庄姓严”的严氏后人,小佐始祖千七公,从严州至龙泉柱平乡鸡婆岭后景宁大漈,几经周转,长途迁徙,最后选择了定居于“泽沛渣溪”之地小佐村,子孙繁衍,耕田兴业,遂成村落。小佐村朝落山形似笔架,畈中三峦成品字形,一转一个弯,秀色娇姿,构成文人书案状。当年,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严氏族人曾出一门五贡生,有全省会考第一、雅峰书院主持、清代诗人严用光、清代景宁三大书法家严品端等,均是景宁历代名贤中的杰出代表。此外,严品良、严瑜等均在景宁从事教育和水利兴业,在景宁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清道光十七年(1837)圣旨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