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古村篇

天门山古村落
  天门山古村落隶属于北镇市大市镇,地处北镇市北部,医巫闾山北脉,与义县相邻,距离北镇市区30公里。全村共有6个自然屯,分别为:华山、龙湾、老窝沟、四垄地、平房、柳条沟,全村共199户577人,幅员面积为21.5平方公里。天门山古村落的村庄道路已达到100%硬化,道路两旁绿化环境良好,有一定旅游开发的基础。村庄房屋建筑质量较好,有成规模的辽西传统建筑群,并成功获得“中国传统村落”称号,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未来应进行保护性开发。天门山古村落的自然资源以山、林、水为主,村屯主要街路已全部实现硬化,无线网络、广播电视及农用三相电供应遍布村屯所有住宅区。村内共有林地面积26223亩,果园面积近1600亩,…[详细]
长洲深井古村
  深井村是一个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古村,原名“金鼎村”,位于广州长洲岛的西南部,陆地面积为2.6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5000多人,因村内水井普遍较深,后来人们干脆称它为“深井村”。深井古村是广州保存得比较好的古村落之一,村内保存了许多有年份的建筑物,有大量的古民居、宗祠、塔等,延续了岭南建筑的一贯风格,和西关大屋有所不同的是,深井古村的建筑吸收了客家式的碉楼和西洋石柱、门楼、花纹图案等建筑特色,几种建筑风格交融,显示出当时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再现。长洲过去是对外贸易的集散地,深井村民多从事码头搬运、造船、经商等,村民生活富裕,村落建设华美,具有珠三角风情的青砖大屋、石板街巷比比皆是,其中正…[详细]
太古村
  山西省大宁县太古乡太古村。大宁县是国家级的贫困县,太古乡是贫困县里的特困乡,太古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0公里,及其偏僻的黄河村落,整个太古乡人口不足5000人。)曾经看到一首诗:身处人间世,心怀太古村。风流伊上叟,击壤作尧民。勤劳善良的人们世代守望的这片热土,世代繁衍,生生不息。诗中既有对家乡的热爱,又饱含知足长乐的平常襟怀。道路沿着山梁向上,通往门洞的大路是沿堡墙拐过去的,有点像城墙的瓮城的意思,依地势所建,易守难攻。堡门的内侧。堡门右侧有台阶通堡门顶部,顶部可能以前有亭类建筑。围墙底部为石条和砖头垒砌,上部为黄土夯制的围墙。石窑洞建筑很是精巧,窑洞宽大,构造结实,结合紧密,功能俱全。…[详细]
邹堂古村
  邹堂古村,一个古朴的乡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空港经济区地都镇,背倚桑浦山,面朝榕江水,东部与汕头市金平区、北部与潮州市潮安区接壤206国道贯穿而过,这里又是潮汕三市的交界处,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邹堂郑氏祖祠俗称“始祖祠”,位于邹堂里面的乌美村,于明朝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建成,是邹堂郑氏之11世祖郑旻告假回乡修建祖祠时所建的。郑旻是明嘉靖丙辰年(1556年)进士,授官兵部主事,曾任贵州布政司、四川按察等职,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有口皆碑。其祖祠几经焚毁再建再重修,如今依然屹立在邹堂山下,古风依旧。“科第世家”石牌坊坐落在祠外,为二层式石基的三门四柱全石结构,高约5米,宽约7米;此乃郑旻的五世孙…[详细]
白马寨古村
  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南部15公里张巷镇境丰抚公路旁。据《上点杨氏族谱》所载:西晋之时;天空斗牛之间常现紫气于丰城东南方向,有次三位神人乘白马到此游览,乡人曰:“怪哉!吾地当兴,故遣神人以发其兆,白马之瑞为千里之驹,因而在塔岭山建造祠庙以祀之,取名《白马庙》(现塔岭山仍留有古庙遗址)此山又名白马山。又一民间口传:昔日三眼神人——《封神榜》二朗神杨戬曾到此地,乘白马在村东首鸡公(脑)山,又名凤凰山,古时扎过营寨的跑马场飞奔练戟,但见银光万道,瑞气袅袅,笼罩整个山头,忽而一朵五彩祥云,飘浮在村上空中,久久不散,故后人便将这个村子叫白马寨。由于这里处于南昌、抚州、临江、瑞州四府的中心,地理位置和军事地位都…[详细]
岜沙苗寨
  岜沙(当地人称biasha)苗寨位于贵州从江县面向都柳江一侧海拔550米的山坡上,全寨有300余户人家。因地处偏远,至今仍保留了古老而原始的生活方式。寨内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方式原始,发势奇特,被称为:秦时发式汉时装。岜沙苗寨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置身其中往往难辨方向。房屋皆为古老的吊脚楼,屋顶以杉树皮覆盖,保持了古老苗寨的原汁原味。岜沙最具特色的是苗族男子的妆容发式。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间部分盘发为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时代传下…[详细]
虎坑古村
  虎坑村位于广东省陆丰市博美镇北郊,寨门前有一口腰兜池塘,池外水田横穿南北,小山丘起伏连接村落四周。八万河从该村后面流向南端的乌坎港。村落周围长满榕树、青竹、荔树等数十种树木,多株榕树已经五六百岁了!虎坑村现有十三座年代久远的祠堂和古民居。祠堂样式有宗祠、家祠、祖屋、四点金等等;古民居建筑样式有下山虎、二间直、独脚靴、封厝包等等。该村年代最久的林氏宗祠占地面积326平方米,相传与清代潮州状元林德镛有关。人们熟知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相比之下清代潮州武状元林德镛就寂寞了一些。相传当年林德镛主仆上京赴考,路经葵潭、巷口、大溪头,到达虎坑村时天色已暮,于是上前借宿。虎坑林氏先祖见林德镛相貌威武,又兼是同…[详细]
连南三排瑶寨
  三排瑶寨是一个集中反映排瑶族源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居住建筑、服饰特色、民间歌舞、体育娱乐等民族风情最为丰富、最为全面的旅游景区。从县城出发,驱车盘山而上,沿路绿树成荫、山景如画,不时还能见到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瑶胞在赶路。三排瑶寨建在一个高坡上,一排接一排的房屋依山势逐级而上。寨内有小礼堂,瑶胞会为到来的客人表演瑶族歌舞。寨中还有一个长达2米多的腰形长鼓,鼓声非常洪亮。瑶寨的对面是一个大山谷,谷中群峰突兀,尤如千军万马,面对山谷时有站在司令台上点兵阅将的感觉,所以这个景点的名称叫“万山朝王”。这里有可供游客参观的瑶族传统蒸酿酒坊,游客可品尝到浓香的瑶族米酒,有民间工艺品制作工场,有古朴别致…[详细]
冢斜古村
  冢斜村地处绍兴县稽东镇车头,离市区三十余公里,北靠大龙山,南临舜江。冢斜古村,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富有绍兴山村特色风格的民居、公祠、祠堂、驿站、古井、街巷,文化底蕴很深,是江南山区古村落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和展示潜力。永兴公祠,始建于唐朝贞元9年(公元793年),为纪念唐太宗称为“五绝”的大书法家、大诗人虞世南而造。永兴公祠座落在冢斜大龙山南麓,建筑面积为1045平方米。祠内为二进,正殿为永兴大王塑像,后殿有如来大佛等塑像,前殿、后殿有厢房28间。余氏宗祠,又称明德堂,始建于清乾隆庚辰年(1760),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宗祠门前立有两块刻有文魁和恩科…[详细]
翠亨古村
  翠亨村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东南南节区南蓢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1866年诞生于此)。翠亨村是中山市南蓢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蓢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南部水陆交通要塞之地。翠亨村,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东临珠江。名胜有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公园、翠亨宾馆和中山纪念中学。孙中山故居是中西结合的赭色砖两层楼房,由孙中山亲自设计,1885和1892年分两…[详细]
棠樾村
  棠樾村,属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以牌坊群而闻名于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棠樾村是鲍氏村落,历代以经商为生。主要建筑: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牌坊额题旌表孝行赠兵部右侍郎鲍灿。据《歙县志》记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延医多年无效。鲍灿事母,持续吮吸0双脚血脓,终至痊愈。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因鲍灿曾孙鲍象贤是工部尚书,故赠兵部右侍郎衔。慈孝里坊为旌表宋末处士鲍佘岩、鲍寿逊父子而建。据史书记载…[详细]
碧江古村
  顺德碧江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在大良北面11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因有一小山岗称碧岗而得名,后用同音字改称碧江。最鼎盛时期曾有3万多人口。该村人才辈出,据《顺德县志》载,自明景泰三年建县至清代中叶,碧江村出了17名进士,而中举仕子更达106名以上。这些仕人遍布京城和全国各地,他们告老还乡后,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因而在碧江村留下了大片特色十足的祠堂等古建筑。碧江村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万多平方米。由于经济与科名、文化的发达,碧江给后代留下了丰厚的古建筑资源。祠堂、书塾、古桥等处处可见。清咸丰《顺德县志》留下“俗以祠堂为重大,族祠至二三十区,其宏丽者,费数百…[详细]
龙门鹤湖围
  鹤湖围屋位于广东省龙门县永汉镇鹤湖村,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为清代晚期建筑,其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四碉楼、一望楼(中心楼)的城堡式客家围屋。围屋前有大面积池塘连接两侧壕沟,三面环水,围后依山,前筑女儿墙,后筑高围墙,建筑长宽均为80米,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共有108间通廊房,东北边仅设一斗门架石桥供出入。2001年5月被录入《南粤客家围》,2003年7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为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据鹤湖王氏族谱记载,王氏十五世洪仁公由梅县松源满田村迁龙门永汉莲塘开基,悬壶济世,执医为业,先在下莲塘村建王屋,继…[详细]
银河苏村
  银河苏村:康有为出生于此苏村古时称银塘乡,又名西樵里、银河乡,有四千五百多年历史,属西樵山文化,还是变法的前沿,维新的摇篮,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就是出生于此,颇具传奇色彩,。早在石器时代已有渔民、土著人居住,大批先民从西樵山采石运到南海古海岸银河两岸加工石器销往各地,成为商贸集散地。苏村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古银河流经苏村。溪水常流,鸟语花香,荷花环绕,坐拥银河两岸几千亩田园风光。苏村现存有:天后庙、苏氏大宗祠、陈氏祖祠。徐氏祖祠、黄氏大宗祠、康氏宗祠、潘氏大宗祠、康有为故居等明清时代建筑群。…[详细]
三甲古村落群
  三甲古村落群位于涟源市蓝田城区西南约四公里处,与新邵县、冷水江市毗邻,湘黔铁路、国道207线、娄涟高等级公路和娄星高速贯穿全境。2009年2月三甲古村落群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其中世业堂和红旗居民点于2011年初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甲古村成名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境内遗存有百余座明清时期的青砖青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世业堂”、“于时处”、“一德庄”和“梁氏宗祠”等50多处,另有五岳寨的抗日战壕和大跃进时期的红旗居民点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曾是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地下支部做活跃的…[详细]
徐岙古村落
  徐岙古村落位于筱村镇,是我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形态上古朴自然。徐岙前有玉溪环流,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对峙,似龙虎踞镇之势。村中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粗壮的枝干和虬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徐岙巷道纵横,路面均用卵石铺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立面丰富,屋檐富于变化,主要有文元院、举人府、顶头厝等。文元院位于顶头厝的正前方,为吴存经所建;顶头厝为村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处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们俗称为“顶头厝”。许多构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门楼的木质抱鼓石,稍饰雕刻,纹样清晰,古朴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铺出花纹,正房和两厢也采用较多的雕饰,风格…[详细]
石下古村
  位于始兴县西南5千米沈所镇石下村。据族谱记载,石下李氏始祖火德公,原居福建宁化李家坊,时值宋、元兵燹,携妣避乱于上杭,历经数次徙居始兴碰塘水,后至此,450多年,繁衍20多代,现人口3000多人。始建于清乾隆甲申29年(1764年),后迁至石下,其后裔李必盛(火德公)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村坐北朝南,地处浈江-墨江盆地南部,南朝围溪岭,北遥靠塔岗岭南麓,东北、西北有墨江和沈所河流过,北与沈南村毗邻,东与城南镇接触,南与石内村和围溪村相伴,西与群星村并肩,全村由李氏宗祠-贞胜公家祠-贞胜公围屋-肇迹公-贵公-乔栋公-荣公-仕凤公-本立公-世源公-三德公-新富公-育良公-怀良公-…[详细]
天宝古村
  位于宜丰县境北,距县城23公里,为天宝乡辛会村、辛联村所在地,合称天宝古村,面积2平方公里,有住户2067户,人口5803人,大广高速(武吉段)、昌铜高速在天宝设有互通出口处,交通极为便利。天宝古村自三国东吴(公元220)至唐代在此四设县治达250年之久,故称“古宜丰治”。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独特的自然环境,东南有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长气势恢宏的古城墙遗址。古村原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门,十三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中国独具特…[详细]
凤凰古村
  凤凰古村位于福永街道凤凰山脚下,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后人兴建的小村,其中有60多座明清民居的古建筑群已沐浴了500年风霜雨雪的,这是华南地区罕见的,更是深圳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凤凰古村安卧宝安凤凰山下,已经700多年。这个村落最早兴起于元代,据传原村民大多是文天祥家族后代。元代的建筑已见不到了,村中还有3口元代古井,均为宋末至元代所建,距今已有700年历史。古村里现保留有69座明清民居、私塾书室近10座、公祠12座、12口古井、12棵古树、6条主巷道和35条次巷道。现存明清古建筑群,最古老的已经有500年历史,最短也有100多年。从市中心出发,经107国道通过立交桥转向凤凰大道,第一个红绿…[详细]
上乔古村
  上乔古村位于临武县县城北25公里,北距麦市乡政府不足5里,族姓郭,其始祖郭妥公,糸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十九代孙,南宋官任临武,定居乔溪(今上乔村)。村落呈园形,依山半坡台阶式,座东南朝西北,占地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有古建筑400多栋。呈网络迷宫格局结构,以纵、横、交叉台阶式井字形或散形排列,依山半园坡式,由上而下排列或组合。村中内外巷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水沟交错连贯有序。村中有清代古建140多栋、民国建筑300多栋,除6栋祠堂、庙宇、祖厅等公益建筑外,其余为古民居,大部份古建保存尚好。古建筑分为群体连贯和单体组合两类。群体以上下厅、天井、对称式和庭院三合式组合,多为祠堂、祖厅、大宅三至五栋连贯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