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五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连河遗址
  西连河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沟赵乡西连河村北,为商代、春秋战国时期遗址。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发现的遗迹有房基、陶窑、墓葬、灰坑等。地表散落有大量的陶器残片、石器等遗物。陶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陶色有灰陶、褐陶、红陶等;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素面等;器形有陶鬲、簋、豆、罐、盆、碗等。经过钻探发现文化层厚2米,土色多为黄褐色,土质较为松软,内含少量红烧土颗粒,包含物有陶片、兽骨等。西连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比较厚,历史与考古价值比较重要。该遗址的发现,对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芦村河遗址
  芦村河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芦村河村西部及其周围,是一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址,2006年发现。文化层厚0.8~1.5米,黄褐土,土质较硬,包含物有陶片等。在遗址区的中部、南部、北部发现有灰坑及文化层分布。灰坑有筒状坑、袋状坑、不规则形坑,填土多为灰褐土,夹有大量的草木灰,土质较松,包含物有陶片、兽骨等遗物。陶器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以泥质陶为主;陶色有灰陶、红陶、黑陶等;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篮纹、素面等;可辨器形有陶罐、盆、鬲、豆、瓮、大口尊等遗物。遗址地势为中部高,四周稍低,周围是深达10余米的深沟。以南四环路为界,遗址北部地貌保存较好,东侧被芦村河村占压,南部由于当地群众取土破坏较为…[详细]
马鞍河遗址
  马鞍河遗址,位于新密市城区西约2公里马鞍河村西侧朱家沟西的台地上。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时发现。文化层厚约1.2~2米,遗迹和遗物相当丰富,从遗址四周断崖上看,东部和南部有草拌泥筑成的房基和大面积红烧土层,为居住区。北部发现较多的人骨,是墓葬区。还发现瓮棺墓一座,并出土彩陶、灰陶瓮棺各1个。在遗址区域内采集到的陶器有鼎、深腹罐、盆、钵、尖底瓶和缸等。从遗址出土的房基、陶器和墓葬等遗迹、遗物看,属仰韶文化早期遗存。马鞍河遗址面积较大,遗迹、遗物十分丰富,它的发现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发展的承袭关系…[详细]
月台瓷窑遗址
  月台瓷窑遗址位于新密市西北约二十五公里处,牛店镇西约7公里处的月台村境内。东西长1000米,南北长1500米,总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址分布在月台河两岸和与月台河相连的沟壑两侧。在月台河南岸的高台地,经调查发现有仰韶至汉代的遗迹。2006年底发现了该瓷窑遗址,并于2007年试掘窑址两个,一个为方形窑,窑东部有三个烟囱,中间直,两边斜向中收。窑壁较直,用砖砌成。西部被现代房屋压住,未清理清楚,在其周围发现大量的瓷片,有黑瓷、酱釉、茶叶末等。另一个为一长条形窑,在西部有五个形制相近的土洞,似烟囱,窑底发现有几块陶罐的残片。文化层厚度为0.2~0.5米。从一些断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瓷片堆积层。地上暴露…[详细]
登封向阳遗址
  向阳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北约15公里唐庄乡向阳村东北的山岗台地上,南临勺河,北为缓坡,东西为丘陵,遗址东西最长处330 米,南北最宽处430 米,面积达近十万平方米。遗址于1975年发现,向阳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同时兼有龙山文化遗存。绝对年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至公元前2000年。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度1~3米,南部堆积明显较厚,文化层厚度在2~3米;最厚处达4米以上,在断崖上发现了大量的灰坑堆积,几乎灰坑相连,灰坑内夹杂有黑陶、灰陶、红陶残片及红烧土块。瓮棺葬多暴露于遗址的南部断崖的崖壁上及中部路沟的断崖上,葬具多为小口尖底瓶、缸、罐等。在遗址区内的南部地表散落遗物较多的主要是陶…[详细]
袁村遗址
  袁村遗址位于登封市区南约12公里的东金店乡袁村村东的到地上,北临少溪河,南约1公里有颍河,少溪与颍河在遗址东约2公里处汇集,遗址处在嵩山南部两侧丘陵间的两河夹角的台地上,由于山洪和河水的冲刷作用,台地发肓较好,黄土堆积达10余米厚,遗址处在河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地形中间高,周围低,它的西部有登封至东金店乡间公路一条及袁村行政村,该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袁村遗址是嵩山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华夏文明的代表之一。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程窑遗址
  程窑遗址位于登封市区东南约7公里的东金店乡程窑村北的台地上,西临双溪河(书院河)、岳村,东临告成镇西范店村,北靠丘陵、南临程窑村,遗址北部有朱口至西范店乡间公路一条,遗址处在河岸的二级台地上,遗址范围地势高,周围低,该遗址于197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登封告成王城岗遗址发掘期间,组织对嵩山地区颍河两岸古文化遗址调查时被发现,1979年春河南省文物工作队赵会军、曾晓敏等同志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试掘面积75平方米。1984年河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时,登封文物工作者对该遗址作了调查,1987年3月1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程窑遗址为第一批文物保持单位,2000年6月28日登封市人民政府…[详细]
前庄瓷窑遗址
  前庄瓷窑遗址位于登封市宣化镇前庄村南北台地周围,窑址群分别位于朱垌、钟楼等区域,占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时代从唐一直延续到宋元。前庄瓷窑遗址于2005年发现,2007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部分窑址进行发掘。1号窑址位于前庄南50米东断崖下,窑址上壁距可耕地表70厘米,窑东西深1.8米,南北宽5米,窑高1.3米,窑壁厚20厘米,文化层断面清晰,红烧土明显。此处发现有文化堆积的残圆形匣体、垫饼等窑具,周围有大量的陶瓷残片,通过采集的标本残片看,有碗、盘、碟、杯等,胎质细密坚硬,多为深灰、浅灰、香灰等,釉色有月白釉、黑釉等,釉色细腻,白色普遍较多,纯净,开片稀疏或无开片。2号窑址位于堆积坑西北土崖上…[详细]
王垌遗址
  王垌遗址位于新村镇王垌村北300米略偏东。王垌遗址面积5.5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上世纪七十年代王垌村修建水渠对遗址进行局部破坏。2003年5月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调查,调查中发现有二里头文化遗存,采集到有罐、盆、器盖、豆、缸等陶器残片。根据东部断崖文化层判断,厚约1~2米,文化堆积丰富,上部为耕土层,二层为扰土层,下有二里头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现场采集陶片,可辨器型有罐、盆、鬲、大口尊等,还采集有仰韶文化石铲残片。根据钻探调查,初步判断东部文化层有堆积较厚,西部较薄,现场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罐、罐、杯、高领罐、小口尖底瓶,泥质夹砂灰陶,彩陶罐为红衣黑彩,还采集…[详细]
新郑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东北300米处,遗址东西长403米,南北宽319米,面积12.5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2003年5月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调查,调查中又新发现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采集到有鼎、罐、瓮等陶器残片。遗址断崖暴露文化层1~3米,可见灰坑、房基、窑址、红烧土堆积等,文化层及地表散存陶片及石器。其中房基有叠压现象,最多者四层相叠压。采集到的石器有斧、铲等。陶器残片可辨器形的有鼎、罐、瓮、钵等。该聚落遗址一直延续至龙山文化、二里头夏文化时期。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至夏代先民居住遗址。遗址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为…[详细]
于寨遗址
  于寨遗址位于于寨村东北约1公里处,面积12万平方米,包含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遗存,上世纪70年代发现。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1~2米,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龙山时期:鬲、盘、罐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外采集有石铲残片。二里头时期:罐、缸、甗、鬲、鼎、盆、尊等,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二里岗时期:鬲、罐、豆、盆等。殷商时期:鬲、罐、缸、鼎等,纹饰以绳纹以主;另外还采集有兽骨。于寨遗址延续时间长,文化遗存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司遗址
  大司遗址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大司村北,面积达12万平方米。该遗址主要包括有龙山文化到新砦二期文化遗存。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凿、石刀以及鼎、盆、罐等陶器。在遗址的中部还发现有窑址,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沟遗址
  陈沟遗址于荥阳市广武镇陈沟村北200米。遗址分布于敖顶的三个山头,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时代为新石器时代。1934年5月21日至30日,河南古迹研究会陈云路、郭宝钧等人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文化层最厚处达8米,遗址内涵丰富。在地表和断崖上,发现有大量泥质红陶、夹砂陶、石器等遗物,以及大量红烧土块。在西山头南部断崖处,有一处陶窑暴露。在三个山头断崖发现有多处灰坑,成人墓和瓮棺葬。在东部山头文化层中发现多处房基和红烧土柱础。因平整土地和种植农作物,地表遗物破坏严重。陶窑为椭圆形,顶已塌,窑壁已烧成红烧土,较坚硬,窑内填土为红烧土块。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磨光素面、彩陶等。…[详细]
荥阳关帝庙遗址
  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南300米。遗址的时代为商代,面积约69000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遗址进行发掘。房子为半地穴式,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灰坑、窖穴壁较规则,斜直壁外张,口小底大,呈覆斗形。遗迹有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少量青铜器,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石器代表为石镰、石刀等,皆为磨制。骨器代表为骨簪…[详细]
寨子峪遗址
  寨子峪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寨子峪村北。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一处龙山时代的遗址。遗址地处黄河南岸,上层为白土,下层为红胶泥的三级台地。一级台地的断岸剖面发现有文化层,而且在文化层中采集到有石铲,二、三级台地的断崖上发现有灰坑,灰坑中采集到的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可辩器形有罐、鼎、钵等。因平整土地和建盖民房对遗址破坏严重,地表极难发现遗物。遗迹主要为灰坑,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包含物较丰富,有较多的陶片、兽骨等。陶器分泥质和夹砂灰陶两种。器形有罐、盆、钵、小罐、杯、甑等,器物以素面为主,少量上饰有弦纹、方格纹和篮纹等。尤其是出土的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石铲,石质较好,近似玉质,磨制精美,长24厘米…[详细]
西史村遗址
  西史村遗址于荥阳市城关乡西史村南侧。该遗址北邻西史村,南距陇海铁路200米,东西长600多米,南北宽500多米,面积约40万平方米。该遗址的时代为夏、商,1974年发现。1979年4月18日至5月19日,郑州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50平方米,分作五期。在该遗址范围内采集有陶片和残石器,在穿过遗址的沟壁上散布着较多的陶片,经局部铲刮,发现有文化层和灰坑分布,文化层厚2米,灰坑为斜壁环底不规则形,采集陶片可辩器形的有:大口尊、簋、盆、罐、豆、刻槽盆等,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弦纹、附加堆纹和磨光素面,陶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西史村遗址文物遗存十分丰富,经过试掘,出土过青铜器等重要…[详细]
蒋寨遗址
  蒋寨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蒋寨村南部。该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2004年8月发现,遗址时代为西周。以前修索河路曾发掘了一部分。在公路的两边断崖上发现有文化遗迹和遗物,2004年12月发掘,试掘5×5探方一个。遗迹有墓葬、灰坑,遗物有陶鬲、陶盆、陶罐等。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红陶较少,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盆、罐等。石器较少,有石斧、石锛等,磨制器。该遗址为一处大型西周早期文化遗址,西周时期遗址在郑州地区较少见,蒋寨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后魏遗址
  后魏遗址是从仰韶文化中期直到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中牟县城西南20公里谢庄镇后魏村西北的台地上。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6公顷,文化层厚2~3米,含有房基、窖穴、墓葬等。地面上散布大量烧土块、炭屑、陶片、残石器等。陶器残片中,以泥质红陶和夹砂褐陶为主,还有部分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及少量黑陶,器形有盆、缸、鼎、釜、壶、小口尖底瓶、碗等。1987年3月4日,被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北魏经历了由游牧民族而迅速汉化的历史,鲜卑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北魏时期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道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其中最重要的是佛教,僧尼的人数曾发展到二百多万。北魏道教,主要是…[详细]
中牟大寨遗址
  大寨遗址位于中牟县南部,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区为一突起圆形高台地,高出周围地面1~3米,文化层厚度1.6米。南面寨墙被平整土地破坏,东、西、北面寨墙保存基本完好,寨墙高出墙外地面0.8~4.8米,高出墙内地面0.2~1.5米,寨墙土层中夹杂有大量陶片、瓦、兽骨等文化遗存。在遗址区地表遗留有大量陶片及红烧土块,遗址内采集有白衣彩陶片、镂孔鼎足、沟槽鼎足,可辨器型有彩陶盆、红陶钵、砂质灰陶鼎等,均为仰韶时期的遗物;此外地表还散存有战国时期陶豆、陶壶等陶器残片。纹饰有绳纹、蓝纹、方格纹、条纹等。出土遗物有鹿骨、鹿角、古币、铜箭头等。大寨遗址的发现对郑州东部古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第五…[详细]
业王遗址
  业王遗址位于中牟县南部偏东的沙丘地带。遗址区内遗迹、遗物丰富。1978年发现,1984年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沿续时代从史前直到商周。文化层厚度1.5米,遗址区内遗迹、遗物丰富。在地表就散布有大量陶器、石器残片及动物骨骼。在距地表一米处,曾出土有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锛、石凿、石镞等石器,其中石磨盘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业王遗址为郑州东部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性质等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时代:新石器时代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