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上饶市旅游

上饶市文物古迹介绍

1、忠臣庙 AAAA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臣庙
  余干康山忠臣庙位于余干西北鄱阳湖中的康山忠臣庙,是一座三进两廊四天井六棚相连为一体的抬梁式木构架,是元末的古建筑,始建于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夏四月。前进定江王殿,中进观音堂,后进忠臣大殿。红墙黄瓦,屋角翘然,描金描彩,宝顶流光;剧康郎,气势雄壮。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康郎山大战打败陈友谅后的第二年急吴元年夏四月,择基建造,为纪念在大战中为他效忠的将士的庙宇,已经六百多年了,清咸丰三年遭兵覕,九年江军统领刘于涥悉依原貌重建,并于其添建建江军昭忠祠怀忠楼,其右添建关登大殿。可惜庙之前进毁与民国廿年的洪水;昭忠祠怀忠楼又毁于一九五四年的红澜。经一九九三年抢修,无奈财力匮乏,仍未恢复原貌,诚为憾事。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为庙会。忠臣庙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饶集中营旧址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及爱国进步人士760余人。景区座落于江西上饶市城区南部(今茅家岭街道境内),景区总体面积2平方公里,拥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亭等纪念性建筑物及23处遗址、遗迹,景区可分五大参观游览区。上饶集中营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和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了缅怀在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继承先烈遗志,党和人民政府于1955年在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园,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等建筑物。该陵园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此后,相继由南京军区、江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由国家教委、民政……[详细]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闽浙赣省革0据地旧址群位于江西上饶市横峰县葛源镇,这里是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0据地的中心,方志敏等革命先驱在这里创建了红色政权,开创了两条半枪闹革命的历史,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我们光荣的模范苏区。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闽浙赣省委机关、省苏维埃旧址、省军区司令部旧址、红军五分校旧址、红色列宁公园等一大批经过维修的革命旧址。还有红军广场、司令台、四部一会旧址、少共省委旧址。红色列宁公园是我党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公园。这里的葛源烈士纪念馆、葛源镇古街也是观光游览,了解历史的好去处。……[详细]
徽饶古道
  徽饶古道始建于唐代,均用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的,由长江以北通往徽州、饶州等地的客商必经之道,故被称“古徽道”,“徽饶道”即属旧时的“国道”。徽饶古道穿越是徽道的其中一段,全程15公里左右,由于年久失修,现在尚未完全开发,沿途断崖峭壁林立,崇山峻林,自然风光秀丽,适合初级户外爱好者的穿越体验。最佳徒步线路:休宁县汪村——桐子岭——连坑——石屋坑——塘窟——婺源沱川——理坑——白石坑——虹关——岭脚(耗时约13小时)一条斑驳的古道,纵横深山老林,贯穿阡陌乡间。它就是徽饶两地文化中的亘古大脉——徽饶古道。历史上,徽饶古道又称“徽州大道”,始建于唐代,自皖南歙县城起,从休宁至婺源,最后蜿蜒而达瑶里,全长百余公里,路面皆由长约4尺青石板条铺砌而成,未经任何人工雕凿。在交通闭塞的古代,这条徽饶古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在当年的地位与徽杭古道相当,是古代徽商入赣的经商要道。近些年,它们却渐渐湮没于山……[详细]
叠山书院
  叠山书院位于江西弋阳县城东、滨临信江,占地近7000平方米,原是南宋学者谢枋得早年读书学习的地方。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南宋为元所亡时,全家殉难。元仁宗延佑五年(1318年),当地民众不顾官府的阻挠,建成这座书院,以纪念榭枋得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后毁于火,明嘉宗天启年间重建。书院建筑古朴宏伟,礼堂大门上金匾“叠山书院”四字,为民族英雄林则徐手笔。礼堂中木质楼台、巨大石柱均保持旧貌。礼堂后文昌阁,是当年书院祭圣的地方。青石墙壁上留下的“八仙过海”、“嫦娥奔月”浮雕,为明代原物。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1916到1919年期间,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先辈曾在此处求学,现为弋阳二中校址,其校校名为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所题。叠山书院一直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元、明、清时期,是科举学子们的授教场地。清末废科举办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叠山……[详细]
清华彩虹桥
  彩虹桥建于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是古徽州最古老、最长的廊桥,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廊桥之一”。彩虹桥的魅力,不仅在于桥体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的完美结合,而且更重要的体现在建造的生命力,科学合理的选择了建桥的地理位置——建在最宽的河面上;分解洪水冲击力的半船形桥墩设计;根据洪水主流速桥墩之间的差异分布;条石砌法的紧密牢固;桥面设计理念的长远、实用,易于后人维修,充分体现越简单实用的工艺越容易传承、延续的哲学思想。历经八百多年,依然完整、古朴、厚重、积淀感强。彩虹桥与登云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连接,解读了古徽州桥文化的精髓:祈盼吉祥、发达。人生的最佳境界,无论读书、做官、行商……登青云,踏上一道吉祥、美丽的彩虹,飞黄腾达,何等风光、潇洒、光宗耀祖。两桥桥名的巧妙组合,正是古人对子孙后代的祝愿、祈盼。桥下的一池碧水,因篆刻流派鼻祖文彭与何震泛舟于此,见这里秀美风光,文彭欣然在临水石壁上……[详细]
公果徐氏宗祠
  公果徐氏宗祠位于铅山县,时代为清雍正六年(1728年)。徐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雍正六年(1728),以徐宗堂(进士,任萍乡督学)和徐宗琬为首,举全族之力,重修宗祠。将原部分木柱更换成石柱,扩大了房基面积,始为现在范围。民国中期,国民党第三战区曾占用宗祠作为军事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宗祠作为村小学教学场地,直至1986年新校舍建成后迁出。村小学迁出后,因无人使用,宗祠逐渐荒废。2007年,徐氏后裔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集资对宗祠再度修葺。宗祠青砖外墙,内外粉白,两侧用三阶风火山墙,内部为一院落两进一天井,六柱五开间。宗祠大门用当地产的冷青石做门框,上嵌匾额“徐氏宗祠”。进门后为一露天院落,中铺过道至前厅。前厅用前后两坡阴阳瓦屋面,中厅前檐柱为八菱形石柱,下垫八方形雕花柱础,穿插枋间雕刻花卉图案,并置雕花斜撑,雕刻精美。前轩廊用“一枝香法”,明间均圆形石柱,减柱造法,五架抬梁,石柱上……[详细]
九仙山城堡
  九仙山城堡位于广丰县,时代为清。九仙山城堡,是明未清初农民起义军驻军山寨,现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城堡在广丰九仙山的半山腰处(今高阳村境内)。原有东门、南门、北门,西门未建。城门构筑在险要地段,高3米,宽2.1米。城堡内,现存聚义厅、旗杆墩、水碓、石磨等遗迹,以及杨文墓、岩洞及题刻等。在通往主峰的峭壁上,还有栈道的遗迹。九仙山,位于广丰县西南六十华里处。属仙霞岭支脉铜钹山山系。其山势陡峭,岩如斧削,主峰海拔571米。东有梳头山、盆架山;南有关公石、百花岩;西临军潭水库万顷烟波,与油瓶石、军谭山遥遥相望;北倚狮头山,犁头尖峰。远眺九仙山,群峰绵亘,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九仙山城堡建于公元1648年前后,据<广丰县志>记载,明末,唐王朱聿键任命占兆恒(广丰人)为兵部左侍郎,周天吉(广丰人)为监军,佐黄道周协守广信府。顺治三年(1646),清兵破广信,天吉逃奔九仙山。四年,兆恒败于牛头山……[详细]
官溪胡氏宗祠
  官溪胡氏宗祠位于玉山县东南部仙岩镇内村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宗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占地面2264.2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3平方米,规模宏大,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光绪十年(1884)进行的扩建,仍保持了明代建筑的艺术风格,飞檐翘角,雕刻精致,斗拱迭饰,特別是巍峨宏伟的十一开间大门廊为宗祠建筑中所罕见,整个建筑群多处浮雕,图案丰富格调古朴素雅,是座具有江南传统韵味的府第式宗祠,以徽派建筑风韵屹立在中国古代建筑之林。宗祠建筑线条粗犷,作风淳朴,是民间建筑的精品,江南典型的大宗祠代表之一,也是明清时期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等级乡土建筑,是古代民间建筑专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建筑技艺上的高超本领,对研究古代民间建筑特别是祠堂建筑形式和技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官溪胡氏宗祠建筑年代清晰,建筑结构保存完整,设计布局有序,施工考究,风格独特,是宝贵的古建筑艺术遗产……[详细]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
  闻名于世的上饶集中营,是国民党1941年1月初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之后,同年3月在江西上饶周田、茅家岭、李村、七峰岩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人间地狱。这里当时监狱四周架设起铁丝网,负责管理的是军统康泽系特务。第三战区特务团调遣一个加强排担任看守,监狱门外有荷枪实弹的卫兵日夜站岗。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还有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以上抓来的共产党员和其它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这些爱国志士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凶残的国民党特务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成功地举行了著名的茅家岭暴-动和赤石暴-动,谱写了一曲曲气贯长虹的无产阶级正气歌.为了缅怀在集中营牺牲的近200名革命烈士,继承先烈遗志,党和人民政府于1955年在茅家岭建立革命烈士陵园,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等建筑物。该陵园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详细]
玉山考棚
  玉山考棚旧称“试院”,南临玉山县城十字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县丁如玉始建,后坍塌。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县张兼山发动全县乡绅捐款,在原址上重建。咸丰年间遭兵灾焚毁,板壁、号榭、几案尽毁。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王大枚设善后工程局修葺如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后,江西省立玉山临时中学、玉山简易师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先后迁此办学。1972以后,为玉山县轴承厂职工宿舍。玉山考棚南面为门厅,北面为公堂,相对而立。门厅和公堂之间是两排东西相向、各有五十开间的号舍,布局结构保存完整,中轴线院落关系明晰,主体建筑基本保持了清同治时期的建筑格局,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考棚有堂,上设公座,堂外甬道东西两侧设考案”的记载相吻合,在国内可查考的十余处考棚中,如河北定州、云南建水、广东龙川、陕西蒲城等考棚,都曾是府试或院试的考场,只有玉山考……[详细]
篁碧华氏宗祠
  位于江西省上饶铅山县篁碧畲族乡畲族村村西的华氏宗祠,始建于道光丁酉(1837)年,是叔侄三人同赐一朝(华日新(京一郎系),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江苏道布政使,身居二品;华祝三,道光二十七年进士,西宁知府加布政使衔,三品正堂;华立三,进士出身,任甘肃安化知县),共同兴建的一所宽宏高大的宗祠,以彰显其家族的荣耀。华氏宗祠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大门上悬“华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匾。八十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宽敞的建筑。祠堂内分前厅、中厅、享堂。上厅为享堂,原供奉本族祖宗牌位;中厅为祀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前厅是吹鼓奏乐的地方。族中凡有修谱祭祖等大事时,也可以在厅内楼台演戏,台下可容二百余名观众。本族人娶亲时,新娘要在宗祠下轿,拜天地祖宗。华氏宗祠的布局呈平面方形,坐北朝南偏西44°。包括前院、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享堂和右边廊。前院地面为卵石地面,-墙为卵石砌……[详细]
桥头吴氏宗祠
  吴氏宗祠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保存完好,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街、谢家滩一带是吴姓族人的集中聚居地,过去几乎村村有吴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战争与自然的损坏,加之村……[详细]
石塘整编旧址群
  石塘整编旧址群(含:东祝宗祠、芝阳会馆、抚州会馆、武状元府第、智水仁山民宅、付家老屋、刘家老屋)位于铅山县,时代为1938年-1940年。石塘整编旧址群位于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石塘村,该旧址群遗存丰富,保存完好,包括:抚州会馆、东祝宗祠、武状元府邸、芝阳会馆、刘家老屋、付家老屋、智水仁山民宅、葛仙殿、寿全堂等9处古建筑。1937年,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9月下旬闽赣省边区的红军游击队来到石塘集中整编。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黄道在石塘召开了群众大会,动员群众报名参军,组织工作组到各县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使赣东北各县掀起了参军的热潮,部队扩编到1500多人。1938年2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设三个营和一个机炮连,团部设在石塘坑背的抚州会馆。2月9日,新四军第三支队司令张云逸、副司令谭震林等同志从南昌到达石塘看望五团全体将士。1938年2月25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向皖南……[详细]
黄村百柱宗祠
  百柱宗祠又称“经义堂”,是明清过渡时期徽派建筑典范的存世孤例。百柱宗祠建于康熙年间,由庭院、门楼、正堂、后堂、后寝组成,祠堂大梁上有“鳌鱼吐云”、“龙凤呈祥”等图案,雕工十分精美。四个石基深刻“鹭鸶戏莲”、“凤戏牡丹”、“仙鹤登云”、“喜鹊含梅”纹饰。一九八二年,在法国巴黎庞毕度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国民俗展览”上,江西婺源黄村的百柱宗祠作为宗祠的代表而参展,并引起专家的关注。百柱宗祠,实为九十九根主柱,是设计者想造个深藏民间的“金銮殿”,还是构造艺术上的巧合不得而知,总之为了避讳,建筑者干脆称之为“百柱宗祠”了。建造于康熙年间的百柱宗祠,座落在婺源古坦乡黄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申报“国保。当初,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参观时曾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开了锁进了百柱厅,出乎我们意外的是这祠堂竟是五开间的,规模宏大,构架壮丽。……享堂太师壁上方悬挂着横匾,题“经义堂”三个浑厚的大字……我们打开大门中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