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旅游

赤峰文物古迹介绍

21、根坯庙
根坯庙
  根丕庙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北部、巴彦包力格苏木境内,亦称“拉西根丕庙”,汉名“广佑寺”。根丕庙背靠群山、腹临平川,风景秀丽,幽雅。根丕庙建于嘉靖20年(公元1815年),盛时-数达320名。丙子年间,杨松-第二世罗布桑年日格巡游各地,选地建庙,路过这里,看见此地山势险峻,地势平坦、森林密布,水草肥美、风水脉络清晰,便选定此地建庙。根丕庙曾被捣毁,现存的庙宇是1981年修复的,其规模只是过去的一部分。寺内有三座大殿,正殿为佛祖殿,殿内供奉着20多尊佛像,县挂着30多个五彩米希尔(佛教饰品),是-念经的地方。佛教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经》共326卷,也存放在这里。主殿两则有配殿,西南侧的称经院殿,东南侧称世界金刚殿。1938年,班禅九世旦毕尼玛曾来此小住,从此这里名声大振,香火日旺。寺里现有-30多人,他们大都学过佛教-,最有名的是转世-吉木彦,为杨松葛根第六世。吉木彦曾在塔尔寺、雍和宫居留学……[详细]
辽代洞山石窟庙
  辽代洞山石窟庙:洞山庙位于内蒙古喀喇沁旗牛营子镇西北五公里,赤承公路24公里遮盖山山腰。洞山庙又称灵峰寺、遮盖山石窟,以在遮盖山腰有依山凿就的山洞式寺院而得名,金代又名“灵峰院佛洞”。据碑文所注,此庙建于辽代乾统二年(1102),于辽乾统三年(1103),金皇统三年(1143)、明万历、清道光、清光绪年多次重修。洞山庙建于距山顶60米的石崖上,“背山而响溪,有道场”。是由西山院天台法师凿山穿石,前以成殿,后以环洞,凿成石窟古寺,由七个石洞组成:和尚洞、长工洞、娘娘洞、碾子洞、主洞、环洞、老爷洞。各洞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其中以主洞和环洞为主。主洞与环洞洞口用石条砌成圆拱门。主洞门顶嵌有“灵峰寺”三个石字。主洞成凸型,分左右耳室和前后室组成,洞长144米。耳室宽2.5米,高3.9米,前室高3.7米,后室长5.7米,宽7米,高5米。后室中央石刻释迦牟尼佛像,盘坐于莲花台上,莲花束腰上分八面,每面……[详细]
夏家店聚落遗址
  夏家店聚落遗址位于赤峰街东15公里英金河北岸临河一带的小山岗下。196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内蒙古工作队在夏家店村首次发现。该遗址中有两种文化性质的堆积。“夏家店下层文化”遗物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灰陶和夹砂褐陶次之,还有少量的红陶和黑陶。陶质坚硬,火候较高,陶色较纯。器形有尊、钵、罐、鬲、、盆、鼎、瓮、圈足器、纺轮等。石器,有打制的窄顶宽刃石锄,磨制的长方形石铲、石刀、石杵、石球等。其它还有骨镞、骨匕、骨针、骨锥、卜骨、骨管、蚌饰等。还有狗、羊、鹿、牛等兽骨。“夏家店上层文化”遗物有:陶器,陶质疏松粗糙,火候较低,红陶较多,褐陶次之。器物表面多经压磨,显出光泽,器表有纹饰的较少,器形有鬲、、罐、豆、钵、纺轮、陶坠等,均为手工制作。石器数量较多,大多经过打制成形,再磨制加工。器形多为生产工具。主要有斧、锤、石刀、盘状、环状器、杵、臼、石坠、磨石和石范等。其它有三棱锥形骨镞、骨……[详细]
查干浩特城址
  查干浩特遗址位于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现属罕苏木查干浩特嘎查管辖,白城古城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土城城址,至今内城是城墙和宫殿基址仍未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在很早以前便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该城始建于辽并沿用到明代末期,查干浩特古城址已于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查干浩特古城是蒙古君主朝代的末代皇帝——察哈尔林丹汗(蒙名力克登可汗)的京都,目前学术界认为该城始建于辽并沿用到明代末期,白城在明代晚期作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政治中心在罕苏木境内留下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据文献记载,察哈尔传至林丹汗时期,政治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其版图“东起辽东,西至河套”,号称“四十万蒙古国主”,成为蒙古诸汗中势力最大的可汗,明崇祯五年(1632年),皇太极会同归附的蒙古各部进攻察哈尔部,三年以后攻入林丹汗都城,俘虏林丹汗之子额哲,察哈尔部从此归属后金,(……[详细]
耶律羽之墓群
  内蒙古十大发现--耶律羽之家族墓群。阿旗有文字记载和文物佐证的历史就有5000多年。全旗境内有古遗址204处,古窑址7处,古墓葬190处。耶律羽之家族墓群是其中之一,在阿旗罕苏木苏木古日班呼硕嘎查的朝格图山南麓。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辽代前期墓葬,其墓室建造之豪华,结构精细考究,犹如地下宫殿。尤其墓室地面采用琉璃砖铺砌,整个墓室典雅豪华,四壁溢彩,这在以往发现的辽墓中尚无先例,堪称一绝。1992年,经国内权威机构评定,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此墓周围群山环绕,草木茂盛,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专家和日、英、美、德、加、韩国等国外专旅游观光者先后慕名而来,这是一块亟待开发的集观光旅游、考古、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景。旅游时间:可选择7-10月份去,其他季节风沙会很大。阿旗天气变化很大。景区交通:可坐车到赤峰,市区内有直达景区的旅游大巴。旅游住宿:可选择到当地牧民家中住宿。当地美食:哈达火烧、……[详细]
魏家窝铺遗址
  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部约2公里处的台地上。2008年5月该遗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首次被发现。2008年10月到11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实地测量与勘探,初步确认该遗址总面积约9.3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红山文化早中期聚落遗址。2009年至2011年期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已先后三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发掘面积13,300平方米左右,确认房址103座,灰坑201座,灰沟4条,灶址12座以及其他遗迹等,出土了陶器、石器、动物骨骼、蚌器等大量遗物。2009年7月,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约5000平方米,共发现房址28座,灰坑8个,灶址3个,墓葬2座,灰沟1条。房址皆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面积8~60平方米不等,门道在南侧,大部分为生土居住面,瓢形灶多位……[详细]
辽上京怀陵地区
  辽上京怀陵地区是指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这里不仅有辽代的首都辽上京古城址,还有辽祖陵、辽怀陵和辽庆陵三个陵区,陵区内共埋葬了六个辽代的皇帝,一九二二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当地传教的比利时人凯尔温掘开了辽兴宗的陵墓,从0土了契丹小字辽兴宗皇帝哀册和契丹小字仁懿皇后哀册以及汉字仁懿皇后哀册,这是契丹文字失传数百年之后重见天日,是契丹考古史上轰动中外学术界的重大事件,其对辽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可以与甲骨文对殷商史的意义媲美,从那之后,辽代碑刻在上京地区陆续出土。辽上京怀陵,辽国共有五京,中京为五京之一,其遗址坐落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大明乡中,中京城的规模宏大,城周长达15公里,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外城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城墙的残垣高度一般在4至6米之间,城基宽11-15米,土层厚达10-15厘米,根据考古发现,其外城的南部为汉族居住区,又坊市、庙宇、民居、官署、驿……[详细]
张应瑞家族墓地
  张应瑞家族墓地,又称元代蒙古弘吉剌部王傅张氏家族墓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镇国公府村北1.5公里的山脚下,于197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葬有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及两代先人和后人。墓地地处偏僻山野中,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较开阔的丘陵地,西侧有两道较深的冲沟,东北面地形成深浅不一的二、三道洪沟。墓地形成北高南低,南北宽,东西窄的地貌。墓地北侧的国公山及西山头,东坡地现有原墓地围墙基础遗迹,由此可确定墓地范围为东西500米,南北300米,占地15万平方米。青冢入口墓地中现存的“张氏先茔碑”及“住童先德碑”和“蓟国夫人刚氏之墓碑”记载了从元世祖忽必烈直至顺帝托欢贴木儿时期,张应瑞家族为元朝及蒙古弘吉剌部(其驻地在内蒙古东部)尽忠之事,许多内容可补《元史》之阙。碑文的丹书者即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大家,西域人康里巙巙,这是他传世字数最多的正楷作品。同时,张氏先茔碑的背面为阴刻蒙古文字300……[详细]
29、宝善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善寺
  宝善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驻地达兰花,蒙名为巴拉奇如德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原址在西拉木仑河北岸,赐汉名宝善寺,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迁于今址。宝善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建筑群,系典型的藏式建筑,有“小布达拉宫”之美称。原建有8座大殿,总建筑面积为11762平方米,现存的萨布腾拉哈木宫、苏克沁独宫2座大殿和1座葛根正殿,是阿鲁科尔沁旗寺庙中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萨布腾拉哈木宫分前后两院,前部分是寺庙主持葛根生活居住区,后部分是庙宇举行宗教活动区。主要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迭有致,其余建筑物分列两厢,相互对称。前有花墙横栏,中间甬道相连,后殿坐北朝南,明柱高矗。精美古建筑群的布局、风格、雕刻、图饰和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寺庙建筑结构、绘画艺术、宗教流传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意义。宝善寺查玛舞最为著名,……[详细]
饶州故城址
  时代:辽饶州故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西樱桃沟村民委员会黄土坑村,南距西拉木沦河254米,是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分东、西两城,东城大西城小。全长1400米,其中东城长1050米,西城长350米,宽为700米,城墙基宽12米,残高2-4米,墙为夯筑,东西各有2门,门址明显,有瓮城痕迹;北面有等距土堆7座,南墙邂中有60平方米建筑台基1座,为南门遗址。东城东门附近有1建筑遗址,其上遍布冶拱焦渣和铁汁凝固物,并有大量铁丁、铁环、铸铁残片。城址西南方100米处,有石庙1座,当地人称“白庙子”。石庙雕工细腻、花纹工整、造型精美。城址西北方小山顶上,有明显的石墙遗迹,石墙周围全长200米,直径为70米,此为饶州城防御设施遗址。城址正北山上有平台5处,每处平台上均有明显建筑遗址。地面上有大量珑砖碎瓦,均为辽代庙宇建筑材料,是辽代庙宇遗址。发掘出土有瓷片、陶片、壶、瓶、碗、盘、瓷牛头……[详细]
31、荟福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荟福寺
  荟福寺俗称东大庙。在巴林右旗大板镇内。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名荟福寺。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以后殿最为完整,面阔、进深各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像壁画俱存。殿前侧建有覆钵式塔2座,高4.5米。此庙落成后不久,为迎接康熙帝巡幸巴林草原,特在庙北营建行宫1座,帝曾于康熙五十年至此,今行宫旧址尚存。今仍保持原有规模,有大门、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以后殿最为完整,面阔、进深各5间,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像壁画俱存。殿前侧建有覆钵式塔2座,高4.5米。此庙落成后不久,为迎接康熙帝巡幸巴林草原,特在庙北营建行宫1座,帝曾于康熙五十年至此,今行宫旧址尚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大板镇内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古刹叫荟福寺,习称东大庙。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历代几位-精修而成,耗费白……[详细]
32、灵悦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悦寺
  在喀喇沁旗锦山镇。建于清康熙年间。全寺共有建筑物50余间,占地25亩,中轴线上有山门、前殿、中殿及后大殿等建筑,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佛殿和经堂建筑结构分别为歇山、硬山、楼阁三种,为汉式佛寺建筑的形式和布局。寺内原有释迦牟尼、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塑像,以及高约7米和2米的嘛尼轮,现已残缺不全。旅游时间: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聚此诵经成为定制藏经殿藏有各种经卷二百余部。由于藏传佛教在清代成为蒙古族的一致信仰,因此这座瑰丽堂虽历经沧桑而游人不断。景区交通:乘赤峰至锦山班车,1个多小时可到喀喇沁旗,灵悦寺就在喀喇沁旗政府大院对面。旅游住宿:灵悦寺就在喀喇沁旗政府大院对面,离锦山宾馆很近。当地美食:哈达火烧、手扒肉、烤全羊和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当地特产:奶酒、燕麦片、熏鸡、素锅盔等。周边景区:勃隆克沙漠旅游区、热水塘温泉、赤峰市后召庙辽石窟寺、赤峰市辽太祖陵、赤峰市喀喇沁旗王府、赤峰市布日敦沙漠旅……[详细]
真寂之寺
  介 绍 辽代石窟“真寂之寺”即林东后召庙石窟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北距辽上京遗址15公里的山谷中,距赤峰300公里。 这里是佛教胜地,现存浮雕佛像110尊。石窟开凿在桃石山东南面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窟前是清代续建的-庙“善福寺”。中窟眉额刻“真寂之寺”四个大字,为辽代开凿石窟的题名。“真寂”二字与中中窟内释迦牟尼“圆寂”之意相合。窟内释迦卧佛像周围有佛弟子像若干,做慈悲状。窟壁有千佛像百余尊,形象各异,南窟雕像中间为佛,骑狮子和象的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两边,又有供养人服侍,窟门口有金刚力士像。北窟分内外两室,外室雕像同于南窟,内室造像均为浮雕,有佛、弟子和供养人,两侧刻有胡服装束力士像一对,颇具特色。 桃石山谷口两侧缘石壁立有两尊金刚力士浮雕,十分生动,一东一西,各自把定金刚杵,足踏耐熏二鬼,另在岩壁和巨石之上多有清代阳刻梵文:“六字真言”。 “真寂之寺”附……[详细]
富河沟门遗址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乌尔吉木伦河东岸。面积约6万平方米。1962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3350年左右。通过该遗址的发掘,确立了富河文化。这是从统称的“细石器文化”中划分出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一次重要工作。时代:新石器富河沟门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北70公里乌力吉沐沦河东岸。富河从东北来,在村西汇入乌力吉沐沦河,富河文化遗址就在村北山丘的半腰。1962年夏,中国社会科学院内蒙古工作队在这里挖掘,发现并挖掘出古人方形地穴式房址37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细石器。据炭14测定,距今已有5400年。富河沟门遗址无论陶器的器形和纹饰,石器的器形制作技术等,都表明这是一个有独自特征的器物群,已经具备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要素,因首次在左旗富河沟门发掘而被命名为“富河文化”。当时人们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生活……[详细]
二道井子遗址
  二道井子遗址 位于赤峰市红山区二道井子村北部的山坡上,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2009年考古六大发现之一。当初这里并不叫“二道井子遗址”,而是叫“大灰包”遗址。记者了解到,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之所以被俗称为“大灰包”,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古人在选择住址时有一定的要求:向阳、周边具备水源和能够控制一定的耕种范围。房子建好以后,生活中用火产生的灰烬就倒入房边的灰坑或直接堆在房子周围,时间长了,随着房子逐渐破旧、倒塌,外面的灰堆也越来越大,古人便把旧房子用灰烬予以回填,在旧房址之上再建起新房子。如此若干年后,房子越建越高,就形成了“大灰包”。 建筑规模赤峰市二道井子遗址总面积近30000平方米,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小型聚落,遗址看上去呈东高西低之势,南北两侧有自然冲沟,现在东、南、北三侧聚落环壕仍依稀可见,在环壕内侧已发现城墙遗址,以东北部城墙保存最为完整,城墙为层层黄土堆筑而成,在城墙外侧抹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