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旅游

晋中市文物古迹介绍

平遥财神庙
  财神庙是在城隍庙里面的一个景点平遥古城的城隍庙内,西边有一座财神庙,这是一座独特的庙堂,山门是一座倒座的青砖两层戏台,进口是半坡蓝绿筒瓦单飞檐硬山顶的垂花门,出口是青砖拱门,拱门上就是戏台台面。钻出拱门回头看,戏台的台面四围有雕花围栏,粉彩斗拱,雕花横额枋,单飞檐蓝绿相间琉璃瓦,抱厦歇山顶,戏台的台口上悬挂着“龢聲鳴世”牌匾,台前的檐柱上,悬挂着一幅楹联,上联是:板鼓铿锵敲醒富贵黄粱梦,下联是:琴丝婉转飞上神仙白玉楼。在戏台的东西两侧,是五开间的二层看台,说是看台,并不十分准确。六根朱红通透檐柱,单飞檐单面坡的悬山顶,二层看台上有雕花护栏,象“包厢”一样,所以也可以叫观戏楼。财神庙的戏台比城隍庙的戏台要小许多,院子也比较狭窄。戏台的对面,也有一座三开间的青砖卷棚悬山顶的过厅,也叫献殿。空旷的献殿后有一座青砖三开间二层的0,一楼是财神殿,里面的佛龛里分别供奉着三位财神爷,居中的是“文财神”比……[详细]
昔阳福严寺
  福严寺(第五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晋中市昔阳县赵壁乡黄岩村中据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乐平县志》、清雍正十二年(1734)《山西通志》、民国4年(1915)《昔阳县志修编》及重修碑记载,福严寺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顺治十四年(1657)、清咸丰九年(1859)、清同治二年(1863)屡有修葺。坐北面南,一进院落布局,原有大殿、南殿、戏台、钟鼓楼、东西配殿、东西配房、东西廊庑等建筑,现仅存大殿、钟鼓楼、东西配殿、东配房、东廊庑。现存建筑中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均为清代建筑。大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剳牵通檐用四柱,柱头卷刹圆和。前檐斗栱共计7朵,均六铺作单抄双下昂,补间铺作采用斜拱,平面呈“米”字形,横栱采用鸳鸯交首栱,栱端斜砍,栱瓣明显。门窗已改。整座大殿屋面举折平缓,出檐较远,斗拱用材较大,梁架系自然弯材砍削而成,元代遗风尤为明……[详细]
旌介遗址
  旌介遗址旌介遗址(第四批国保)时代:商地址: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东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旌介村东,绵山西坡,汾河东岸。西南距灵石县城约15公里。除商代文化遗址外,还分布有新石器、东周及汉代以后的文化堆积。1976年发现商代晚期墓葬一座,出土有鼎、爵、觚、觥等铜器30余件。1985年1月,在村东取土场又发现两座商代墓和一座车马坑,经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等。两座商代墓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有棺、椁。1号墓,一椁三棺,正中为男性墓室,仰身直肢,两侧各一具女性尸骨,均为侧身葬,面向墓主。2号墓,一椁二棺,男性墓主靠南,仰身直肢,女性靠北,侧身面向男性。两墓填土中都有殉人、殉狗、附葬牛腿。墓底有腰坑、殉狗。两墓出土有青铜器鼎、簋、尊、卣、觚、爵、羊头小刀铜器等140余件。玉器有鱼、燕、鸟、虎、璜等10余件。从出土青铜器的器形、纹饰和羊头青铜小刀等分析,此墓葬属于商代晚期北方青铜器石楼类型。且其中4……[详细]
绵山龙头寺
  绵山景观主要分布于岩沟东侧半山腰。从介休市区驱车上108国道东夏线,过秦柏所在地西欢村不远左拐,便是一条缓缓上升的12公里专用公路。再经有薄一波题写“绵山”匾额的山门牌楼,过光岩寺、朱砂洞、飞虎洞、楞严会旧址,便可到达龙头寺。龙头寺又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原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后因唐太宗来绵山朝山谢雨,见双龙显灵而改为现名。龙头寺有20余个景点。如《叶剑英元帅论绵山》、《介子推不言禄》、《屈原咏介子》等大型碑刻,以及百龙壁、赋诗亭、普救殿、南天门、关帝庙、龙门石牌楼等。从景区入口处拾级而上,过龙头寺牌楼匾额,往左侧山壁前一回头,就见有一面阔大的山体前,雕塑有盘腾旋绕的众多龙形,这就是百龙壁。与百龙壁相对,有一处景观名赋诗亭。南天门为庑殿顶楼阁式建筑,三层景观各有不同,是观落日、晚霞、云海的绝妙去处。在龙头寺出口处,是一座工艺精湛、造型精致的龙门石牌楼。牌楼雄踞要隘,凌空矗立,为绵山标志性建筑……[详细]
大寨陈永贵故居
  解放前,大寨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大寨相继建成了-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开放了-故居、-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详细]
北依涧永福寺过殿
  寺院历史悠久,具有元代建筑遗风,明、清两代曾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寺院占地总面积4652.5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302.3平方米。寺院依据土台而建,坐北向南,前后两进院。从路旁登台阶十数级而上平台,台由花格砖墙围绕,两侧犹有八字形掩壁。平台上的天王殿即寺院之前殿,面阔5间,进深5椽,悬山式,通面阔21米,明间为通道。甬道之北的中殿屹立于高台基上,面阔5间,进深6椽,殿内双槽,单檐歇山顶。柱础素面覆盆式,柱头卷刹,有侧脚生起。普柏枋至角柱出头,刻海棠线。斗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昂为琴面式,假昂。补间铺作次间4朵,明、梢间3朵,梢间与转角铺作呈鸳鸯交首状,拱头抹作斜面,斜度甚小。用材比例17:11,足材为22:11,相当于“六等材”。梁架用材接近圆形,构件加工多作草袱处理。梁枋间多用斗拱、驼峰支承。屋顶布瓦覆甍,勾头印花卉纹饰,滴水作花边状。殿内尚存明代壁画,脊檩题记有“大明成化五年岁次己丑重建……[详细]
渠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颗民居瑰宝,是“渠半城”的一处典范建筑。在大院中……[详细]
山西铭贤学校旧址
  山西铭贤学校旧址山西铭贤学校旧址(第七批国保)时代:1909年地址:太谷县城东二里的杨家庄村西铭贤学校是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于1907年创办。1951年“铭贤”学校被政府接收,更名为山西农学院。1979年更名为山西农业大学。学校旧址是原太谷县望族孟氏的别墅,又称孟家花园。孟家花园为清代中叶所建。光绪庚子年(1900年)后,因“教案”赔款,太谷绅士孟儒珍-无偿出让北园,被当时太谷基督教公理会所占用,作为安葬被义和团杀死的中外教徒之墓地。1909年秋,“铭贤”学校扩大办学规模,从太谷明道院迁来北园,从此定居下来,并不断发展扩建。孟家花园初建时,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约22000平方米,花园为长方形地段。现存建筑占地面积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院。东院为两进院落;中院(祀神区)系四合院;西院(寝室及书斋区)是三进院落。另:“……[详细]
太谷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太谷城东南,距县城十公里处的大佛山山顶,创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4年),清乾隆三十九年,道光二十七年相继重修。天宁寺,坐南朝北,分主院、东院、西院、南院,共计41间殿亭,占地6680平方米,整个寺院楼阁重叠、殿堂林立。 主院的主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高三层,约13.3米,木石结构,殿内供石刻如来佛一尊,高8米,仪态庄严,气质不凡,寺院因之亦称大佛院。寺院之后,有座红蓝琉璃舍利塔,高10米,八角,十层,为实心塔,塔基直径10米,高1.5米建于明代,清代重修。在山西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据《平定州志》载:“寺林,太师蔡京书额,寺内有大悲阁,双塔东西对峙。”明、清两代均有补修。寺内建筑残坏,双塔依然如故。寺址高耸,双塔并峙,格外醒目。塔为楼阁式,平面八角形,高约30米,每层收刹甚急,轮廊形制奇异。底层四面砌有券洞,内置佛像一躯,二层以上平座甚高,外观很象七层塔。二、三层刻假门和直……[详细]
70、慈相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相寺
  慈相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北宋至清地址:平遥县沿村堡乡冀郭村东北隅据寺内金泰和元年(1201年)碑载:创建年代不晚于唐肃宗时期(756——763年),古名圣俱寺,宋皇祐三年(1041年)改现名。宋末兵燹,仅存正殿。金天会年间(1123——1137年)在旧址上建麓台塔并修建殿宇、楼亭十多座。金代至清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正殿与塔为宋金时期原构,余皆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三进院,分别由山门、乐楼(只存高台基)、关帝庙及庙之两山墙并列的钟、鼓二楼、正殿、东两两侧窑洞、麓台塔(无名大师灵塔)组成。总占地面积18365.5平方米,正殿为寺院主要建筑之一,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前檐设廊,单檐悬山顶,建筑面积498平方米。前檐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出真昂。前槽金柱采用移柱造,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前乳栿后剳牵用四柱。殿内现存彩塑3尊,虽经后人装饰,但尚存宋金风格。两山墙绘有壁画,为元代作品。无名大师……[详细]
和顺石牌坊
  石牌坊石牌坊(第三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和顺县城中和街北门石牌坊全名“兵宪石坊”。明末山东按察司昌平兵备道付使药济众的门生---巡按山西监察御史刘弘光为药济众所立。牌坊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石牌坊,由八十八块巨石建成。明间宽3.3米,次间宽1.7米。主坊通高9.57米,面阔8.5米。重檐歇山顶,由四根霸王柱支撑。中间两柱高5.9米,旁边两柱高4.6米。每根柱前后各护有戗石两块。每块戗石上雕有大狮一,小狮二,共24只。石柱前后两面刻茶花、牡丹花纹。石柱之间的梁枋,明间用镂刻麒麟园环图案联接。明间梁枋长3.3米,刻“中宪大夫昌平兵备道山东按察司付使药济众”十九字,上款“巡按山西监察御史门生刘弘光”,落款“山西辽州和顺知县路从中、典使陈应奎、儒学教谕赵志弘,崇祯四年岁次辛未孟冬吉日建”。上层横坊刻:“十八学士登瀛州图”。再上是石匾,刻“陵京锁钥”四个大字。明间檐下置一竖匾,上刻“恩荣”二……[详细]
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包括孝义祠与孝义坊,是为乡举孝义王梦鹏而建。孝义坊奉旨建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孝义祠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分上下两层,总面积428平方米,楼上为祭祖堂、戏台,楼下陈列王家宗祠、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善行的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极高。……[详细]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总面积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其建筑特点是: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气势宏伟,功能齐备,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上匠心独具的砖雕、木雕、石雕,内涵丰富,有极高的文化品位。……[详细]
和顺天池寺
  天池寺天池寺位于喂马乡前窑堤村西四公里处。其地“石澄嵯峨,曲经幽秀,地高而凹,状若天池”,寺名由此而得。寺院规模不大,建筑尚壮观,该寺创建年代不详,明,重修碑记始于嘉靖十年(1531),后明崇祯十五年、清康熙二十九年、咸丰六年、同治十二年、民国二十五年几次修葺,现在建筑基本保持明代风格。此寺原为佛教寺观,后改祀释迦牟尼、孔丘、老聃,大殿更名为“三教殿”。全寺建筑为一四合院,占地680平方米。大殿高8.2米,面阔10米,进深9米,出檐1.5米,单檐歇山顶,屋顶覆盖筒瓦,板瓦,檐下斗拱壮实,单抄重拱。南向四根露明柱,明间装格扇门,次间下砌槛墙、上装格式窗。三梁起架,梁枋重金彩绘龙凤图案。殿内后槽两根立柱,神台砌于立柱之后。泥塑全部毁坏,壁画犹有残留部分,内容与三教教义有关:老聃皓首红颜,面目慈善,执佛尘,背斗笠,骑青牛,书童相随。孔丘峨冠多髯,面目严肃,手执竹简,真真有神。壁画线条流畅,简朴写……[详细]
75、光化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化寺
  光化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太谷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白城村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原名隆兴寺。北宋咸平二年(999年)重修后更为现名。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现仅存建筑大雄宝殿、后殿、西配殿。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寺坐北朝南,大雄宝殿居寺院正中,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250.6平方米,前、后檐明间设板门一道,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拽斗栱五铺作偷心造。下昂由乳栿延伸制成。殿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寺内存有清碑1通。门票60元开放时间30元景点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在城西南7公里白城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