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常德市旅游

常德市文物古迹介绍

安乡南禅湾晋墓群、刘弘墓
  南禅湾晋墓群位于黄山头镇,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位于墓群西侧的刘弘墓,该墓距今约2000年,占地面积15000米。该墓是已发掘的西晋高级贵族大墓中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墓葬之一。刘弘墓的发掘还是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刘弘,西晋名将,字和季,沛国相人,生于公元236年,于公元306年病逝于湖北襄阳军中,享年70岁。爵封宣成公,历任荆州刺史,镇南将军,车骑大将军等职。葬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安乡黄山头主峰东南麓的南禅湾。1991年4月经省文物部门批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发掘出文物78件。1991年8月1日,《中国文物报》在头条头版位置报道了这一重大的考古新发现,刘弘墓在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外考古专家认为,刘弘墓因出土的文物精美、完整、时代较为明确,为研究同一时期的出土文物提供了断代标尺对西晋上层社会的研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实物佐证。刘弘在《晋书》中有传,《三国志》、……[详细]
常德会战碉堡群
  每当夕阳西下,沐浴在彩霞余辉中的常德城“满城尽带黄金甲”,唯独抗战时期幸存的几座水泥碉堡呈现血染的风采。它镌刻有中国军人与常德民众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血色印记。它是无字的丰碑,因而特别令人瞩目。高山街口碉堡它位于现在的人民路清真第一春宾馆的东侧。解放前这里是同华金号,解放初是汽车货运站。高山街口的碉堡比较隐蔽,高度不足0.8米。它上面是个木质的“交通岗亭”。碉堡乍看像岗亭下面的台基。这座碉堡靠近地面有三个射击孔。一个对着东面的城门口,一个对着西面的下南门十字街,还有一个正好对着高山街。碉堡的进出口藏在汽车货运站的地下,厚重的枕木将它盖得严严实实。常德会战时,日寇的平射炮描准碉堡的射击孔疯狂地炮击,还丧心病狂地施放毒气弹,守卫碉堡的官兵全都壮烈牺牲。碉堡外面也躺满了日寇的尸体。时任《新潮日报》副社长黄潮如在《常德守城战纪实》中说:“这里有一座标准钟楼(强不息钟表店),钟楼下是一座堡垒”……[详细]
庹家岗遗址
  “庹家岗”顾名思义,就是庹姓人家居住的山岗,安乡的庹姓人家最初由外地迁入在此休养生息。而中国“庹”姓的人数不多,百家姓没有这个姓氏,在全国排序300名之后,因此,在这个地方开始命名遗址时还误称“度家岗”。庹家岗遗址位于安乡县安障乡遵保村三组,属古县城范围,与县城地望一致。附近一带有狮子山、会子岗、黄山岗、罗井岗等。主区堆积面积为2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形状,遗址高出周围田地1-1.2米,文化堆积约2米厚,保护范围外延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0’04.3”北纬29°25’58.3”,海拔高程36米。北连狮子山南端,南至南排水沟南150米,遗址东西向排水沟渠贯穿南部,沟北为旱地,沟南为村舍和农田旱地,向东处至鱼池东岸,西接黄安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庹家岗遗址在这次试掘中,上层发现了大量的两点纹扁足鼎、鸭嘴形足鼎、细泥红陶,附加堆纹圈底钵、陶纺纶。以灰陶为主,多为黑皮陶,或者方格纹、少量的印绳……[详细]
石门文庙
  石门文庙始建于元朝,明洪武四年(1371年),县丞刘登鼎领衔重修文庙。庙分三进,按中轴线对称布局,横同各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从原址(今药材公司)继迁今地。由于历史数百年,文庙屡遭破坏。1983年县0决定将文庙移交文化部门管理、维修,1984年5月县0将文庙列为石门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余年修缮,重建状元桥,修复钟、鼓楼,东西庑房。1999年,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石门召开前夕,重建棂星门,修复石雕栏杆,并将梁柱门窗重新彩绘,今天,文庙焕然一新,雕梁画栋,与室里陈列相映成趣,飞檐琉瓦与庭院绿荫相得益彰,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孔圣人铜像,矗立大成殿前,蔚为壮观。今日文庙,规模宏伟,格局谨严,雕梁画栋,陈列丰富,实为观光游览,求知长识的佳境胜地。石门县历史文物陈列石门历史悠久,地上地下文物极为丰富。自古以来,勤劳勇敢的石门人民在这块富饶和神奇的土地上开垦耕作,……[详细]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城头山古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此为国内发现时代最早的古城址之一,并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古城址是澧县文物考古干部在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后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6、1997年进行发掘。通过对西南城墙的解剖,确认古城曾经4次修筑过,其中第一期城墙建于大溪文化时期,高3米多,垣底宽10米多,距今6000年前,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城址之一。第二期筑造于大溪文化二期偏晚,高5米,顶宽20米,底宽30米,距今5300~5200年。第四期约筑于屈家岭文化中期。整个城址废弃于石家河文化中期。第一期除城墙之外,同时修造了绕城一周,宽1米、深3~4米、长1000余米的大环壕。沟内坡、外坡都有用木柱、芦席-的护坡设施,有的部位还有大块砾石筑成坡岸,东面南面有宽敞的通道,粗略估算,土堤超过3万立方土。为了使城墙发挥更大的防御作用,将城墙修在高于周围平地近2米的圆形岗地边沿……[详细]
澧县花瓦寺塔
  花瓦寺塔又名宝塔寺塔、花瓦塔,花瓦寺塔保持了北宋早期的建塔工艺型态,保存亦较完整,反映了我国南方造塔技术,是一处重要的宋早期佛塔实物,也是全省唯一一座保护较好的北宋早期砖塔。1959年,花瓦寺塔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瓦寺塔系原花瓦寺中一座佛塔,塔高74米。塔座东朝西,平面为八角形,七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通高22米,底径5.5米。塔修建在一土台上,倒锥形塔基,基座正北设有砖劵拱门与地宫相通,拱门宽0.9米,高1.95米,门道深1.05米。地宫顶部砌八方攒顶式藻井。塔身转角处砌有倚柱,每层腰檐底部砌出一道莲花瓣以承托腰檐,腰檐转角处的翘角作一鸟翼卷云形,塔顶置琉璃葫芦瓶式刹。一层东西两面各设一佛龛,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各设佛龛一个,内供佛像一尊。据当地老百姓传说塔系唐代尉池恭修造,明代以塔为中心而建花瓦寺。《直隶澧州志》中《祠庙志》关……[详细]
27、宋玉墓
宋玉墓
   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所灭,宋玉也于这一年死去。死后三日,他的学生和当地群众曾举行过一个简单的葬礼,并把棺材抬到浴溪河南岸与水汇合的一个小山下准备埋葬。忽然风云突变,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抬枢群众便奔向附近人家。雨止重返时,却见一个大坟堆呈现在面前。于是一个“菩萨天怜埋宋玉,忠魂永傍道水茔”的故事便传开遐迩。汉代初年,本境有识之士为宋玉立下一块石碑,题为“楚大夫宋玉之墓”,到六朝时,字讹碑残,人们误称“宋王之墓”。不久,知情者便写出一首《黄花鱼儿歌》:“年年四月菜花黄,黄花鱼儿朝宋王。花开鱼儿来,花谢鱼儿去,只道朝宋王,谁知朝宋玉”。  公元828年(唐文宗太和二年),澧洲诗人李群玉从洛阳参加制考落第归来,他决心以屈宋为师,痛领读楚骚,抒发其“巴歌掩白雪”之愤。闻宋玉坟已埋没于荒烟榛莽中,且碑断字讹,士人已呼为“宋王墓”,于是前往考证,李群玉伤心至极,乃谋于州牧与贤士大夫曰:“雨蚀玉……[详细]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
  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常德市城区人民路、青年路和建设路之间。1943年的常德城保卫战历时15天,57师8000多官兵几乎全部牺牲于阵地上。日军也伤亡惨重,约近万具日寇的尸体倒在常德城内城外。仅日方资料记载,就有4名联队长以上高级军官和5个大队长、4个中队长死于此役。57师爱国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赢得的15天时间,为各路援军争得了宝贵的战机,得以形成对常德城的反包围,迫使日寇在常德城只呆了不到7天,连尸体都未及烧完,就仓皇北逃,最后跑到长江以北才惊魂初定。1944年,常德会战结束后,由常德县政府配合74军留守处,在常德城收敛了阵亡于城内的千余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遗骸,在当时以一个重磅炸弹坑为基础,修建了士兵合冢,又将在城区周边阵亡的将校级军官遗骸集中,修建了将校墓,建了纪念碑,两座纪念亭、纪念牌坊,但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常德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公墓将校墓和阵亡士兵公墓已毁,现由湖南文理学院阮先……[详细]
新洲古城遗址
  新洲古城遗址位于津市市区以南约5公里的新洲镇,城址东濒澧水、南临嘉山及豹鸣山。新洲设治据史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期,《直隶澧州志》引《世说新语》曰:东晋南平守王胡之避司马无忌之难,置郡澧阴,见允于幼童中。《澧志》谓:“澧阴当即今新城,(车)允产于新城,新城旧隶南平,今治于澧。”而新洲有城的最早记载为唐大历年间,“新城在州治东四十里,车胤读书处。唐大历间,李泌筑。”元末明初,澧州治所曾一度移于此,明以后城遂废弃。 新洲古城平面呈三角形,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城墙西南段及向西北拐角、东段及向北拐角尚保存较好,西、南两面护城河也保存较好,北面局部尚可辨护城河形迹。现城址东南部仍为新洲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有人口近5000人,城址内其它面积为农田和水塘,城墙残垣上居民住宅,城内包含着万寿宫及孟姜女两个社区。镇上尚保存有部分晚清及民国时期房屋,还有一座古建筑“万寿宫”。城内外还有大量的战国至汉晋古墓葬……[详细]
余家牌坊
  余家牌坊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车溪乡牌楼村,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共费时十五年。余家牌坊,又名“余家节孝坊”,是为旌表澧州贡生余继泰之妻罗氏而建。罗氏质淑性贞,二十八岁守寡,能尽一切礼仪来服侍父母,抚育孤儿,其次子余曰亶,博取功名,官授五品州同衔。此坊坐北朝南,用汉白玉建成,坊高12.7米,东西长7.5米,南北宽5米,计3层,上层两侧饰立体蟠龙浮雕,中部刻有“圣旨”二字;中层刻有湖南省抚部院请旨准建旌表全文。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稳重,牌坊四面均作“八”字形。所有柱、坊及博风板上遍饰立体浮雕,有龙、凤、花鸟、人物等图案。下层石坊两侧刻有“龙翔”、“凤翥”及“双狮”图案。六根石柱下侧雕有四狮、四象、四麒麟。余家牌坊造型精巧奇特,结构严谨、牢固,装饰华丽,雕刻精美,整体典雅雄伟,图案题材丰富,雕刻手法多样,人物造型优美,生动,处处注意刚健与柔和的融合,行止与神态的协……[详细]
澧县钦山寺
  钦山寺原名乾明寺,自《易经》中“大战乾元”、“大明始终”二句各取一字,全名为 “钦山乾明寺”。位于澧县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彭山西五里,澧水南岸之群山环抱的钦山脚下,为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禅师嗣弟子高僧文邃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衔钦命在澧州钦山始创道场。古钦山乾明寺曾史记当年鉴真大师东渡扶桑,-利生,曾来钦山寺研习佛教典籍。在东渡日本-的僧团中,就有钦山寺僧人扶桑护法,并留居东洋传教。故1983-1987年,日本佛教参观团曾4次来钦山寺寻根访祖。钦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道场,一花开五叶之曹洞宗源流。启达摩初祖从西竺印度国来东土传教,承二祖慧可到六祖惠能传青原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今湖南衡阳南岳南台寺),传药山惟俨(津市药山寺)云岩晟(株洲醴陵云岩寺),传曹山本寂(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洞山良价(广东绍关曹溪)由本寂,良价创曹洞宗传钦山又传龙潭信(今湖南常德澧县澧阳镇,龙潭寺现已无存,今只有龙……[详细]
石门梯云塔
  梯云塔位于石门县楚江镇宝塔居委会境内,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由时任知县杨云材兴建。修建此塔的本意是“以堵风水”。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此塔遭到雷击,上部三层毁坏。清道光三十年(1840年)举人王大猷督修,首土生员贺安帮、廪生邢坤、武生王祈太为监修,倡首国学生唐思贤捐钱伍仟串;将塔上三层拆除重修。用料仍为花岗岩石砌成,用石灰浆水作为粘合剂。梯云塔为八方七级,每层有檐,仿楼阁式,攒顶宝葫芦为刹,为中空花岗岩石塔。塔高34.15米,底层直径7.65米,每层塔檐角大幅度起翘,底部檐边长3.9米,每层四拱门,拱门屋与层之间错开,显得错落有致,每层四拱门巷道均通向塔中,形成正十字形塔层,塔内置有回旋石阶可达顶层。顶层中心由花岗岩雷公石柱支撑,柱高2.96米,四面阴刻楷书铭文以及纪年;西面:“浩授奉直大夫道光辛己科举人历任直隶省滦城县、献县、天津县知县陛授通州知州总领塔事王大猷”,……[详细]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澧县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常德市澧县县城解放中路兰江公园内南侧兰江河畔。1984 年,中共澧县县委、澧县人民政府根据老红军、全国政协委员张德(原武汉警备区司令员)1980年向湖南省政协递交的269、272 号提案精神,结合全县老红军、干部、群众的要求,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继往开来,决定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碑于1984年7月30日破土奠基,次年4月5日(清明节)落成揭幕。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雄伟,造型别致。占地面积为1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碑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呈六边形,高1.5米,面积约70平方米,三面各铺台阶9级,基缘砌水泥条石凳代围栏。座内空敞,内置两口特制“龙量缸”,里面安放着由彭山、桃花滩等地移来的烈士忠骨。碑身为三面折体锥形,每面宽2米,内折6面,每面宽1.2米,碑顶塑一身高2 米、吹冲锋号的人民战士。碑垒高为28.9米。碑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碑”由中共中央顾问委……[详细]
覃氏祖祠
  覃氏袓祠,就是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家族祠堂。说到覃氏祖祠,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土家覃氏的起源,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元末明初时期,土家族人覃添顺和覃添秀等五兄弟,在石门、澧州、常德一带多次帮助朱元璋部打败元军和陈友谅部。明洪武二年,朱元璋合并湘鄂西诸土司改为添平千户所,并敕封覃添顺为“武德将军”。在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覃添顺弟弟覃添秀一脉后裔,于永贞楼旧址重建覃添秀祠堂,后合为如今的覃氏祖祠。1989年1月,覃氏祖祠被石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被常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在文革期间覃氏祖祠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在镇政府、乡村组干部带领和重视下,多年来对覃氏袓祠进行维修和保护,现已基本恢复原貌,也让我们能有幸一睹土家覃氏往昔风采。覃氏祖祠延续了典型的湘西北土家建筑风格:……[详细]
乌鸦山遗址
  乌鸦山旧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南澧县澧南镇高堰村。旧石器时代遗存就埋藏在澧水支流道河左岸二级阶地上覆地层的红土中,相对高度为25米。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2年底正式发掘。乌鸦山遗存的石器原料以硅质岩为主,砂岩次之,还有石英、燧石、石英岩等。石器组合有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尖状器、刮削器和石锤等。石器可以划分为大型与小型石器。大型石器包括砍砸器、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石锤等砾石石器,但比鸡公铛文化同类石器要小,数量也不多,所占比例不足30%。小型石器主要为各种形式的刮削器和尖状器,所占比例达70%。小型石器的原料均来自硅质岩砾石。石片石器占绝对多数。制作方法为锤击法,单面打击多于两面打击,同时还存在错向加工手段。形体较小的似手斧石器、大尖状器、长石片刮削器为该遗存富有特色的石器。与乌鸦山遗存同类性质的地点有朱家山、陈家山嘴、金鸭、虎山和划山等地点。乌鸦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