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赣州市 > 大余县旅游

大余县文物古迹介绍

梅关古驿道(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分为两个景区,南边的广东南雄市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40元,北边的是江西大余县的梅关古道景区,门票25元。梅关古道设关始于秦朝,后来关楼为战争所毁,所以从汉至唐,梅岭只有岭之称,而无关之名,宋嘉佑年间建关楼后,才有梅关古道之称。梅关古驿道历经二千余年沧桑至今依然保留完整。梅关是横跨赣粤两省天然屏障,这里山势险峻,峰峦对峙,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陈毅同志曾在这里打过三年的游击战,并留下《梅关三章》的著名诗篇。梅关又是古代赣粤二地商贾交通的必经之路,被称为“岭南第一关”。唐开元年间开始修筑梅关驿道,沟通了内陆与“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促进赣粤经济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庾岭红梅”是当地著名的景观,在梅关可以看到南枝花落、北枝始开的奇景,梅关一带因而又有“梅国”的美称。梅关古道是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奉诏开凿,巅建梅关,砖石构筑,座南朝北,东西横卧,紧连山崖。关楼上方先镶刻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题的……[详细]
大余挂角寺
  挂角寺,又名云封寺。位于江西大余与广东南雄交界的梅岭上。梅岭上有划分江西跟广东边界的梅关,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云封寺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 寺门深掩岭头云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山佛家信徒捐建)。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话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丫山创寺-。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悭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本来仙与佛是不搭界的,这次吕洞宾却主动问正一:“为何愁眉不展?”正一如实奉告。吕仙听后便拉着正一,再回财……[详细]
云封寺
  云封寺,又名挂角寺。原寺在关楼南坡,今六祖庙东对面的一空地上,寺内有张九龄、张弼塑像,故又叫张公祠,或称“二张”祠,以纪念他俩开岭、修驿道的功绩。祠在“文革”中被毁,仅留下一块涂湘过岭的诗碑。云封寺有联云:驿使暂停花下骑 寺门深掩岭头云今日云封寺已移于岭北山麓下、古驿道旁(山佛家信徒捐建)。挂角寺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话古代禅宗派有个叫正一的和尚,想在大余丫山创寺-。于是他云游到广东翁源一个财主家化缘,想施讨些银钱,不料那个财主很悭吝,不但未施舍银钱,还出了一个使人气恼的难题。他说:“房子这里已新建有100间,和尚若能连基搬去,就算我奉献佛祖。”正一无奈,只好返回江西,途中碰见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见正一垂头丧气而来,本来仙与佛是不搭界的,这次吕洞宾却主动问正一:“为何愁眉不展?”正一如实奉告。吕仙听后便拉着正一,再回财主家施讨。那财主见了他们二人,大笑着说:“不是我不肯施舍,只要你们能连……[详细]
彭坑陈毅旧居
  陈毅旧居位于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为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家。整栋建筑为土木结构,青瓦盖顶,分为上下厅,中间有天井,占地面积为200平方米,是典型的赣南客家民居。彭坑地处大余,信丰,广东南雄3县交界处油山北鹿,背靠高山,南通南雄大兰,北出池江,东邻信丰的上,下坪,地势险陖,山峦连绵森林茂密。1936年春,陈毅来到了池江彭坑,先在彭坑的大叶坑,沙子坑等一带搭棚居住,经常走动,东一夜,西一夜,后来,腿伤复发,就在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家后山上一颗大松树下搭了一个筒易的草棚住下,为便于治疗陈毅的腿伤,在周兰夫妇的要求下,陈毅搬进周兰家居住。从此,游击队常在这里开会,研究斗争策略。1934年10月,主力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长征,留手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项英,陈毅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保卫红色苏维埃政权。……[详细]
长岭会议旧址
  长岭会议旧址位于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罗学文家。1935年4月中旬,项英、陈毅在大余县河洞乡长岭村沙湾农民罗学文家中,主持召开了党政军干部全体会议,近70人参加了会议,史称“长岭会议”。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游击斗争方针。并进行了分兵部署,将红军游击队分散到各区去开展斗争。“长岭会议”,是红军游击队由正规战转为游击战的转折点,对胜利坚持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长岭会议旧址一栋山区民房,建于清朝中后期,土木结构,分上下厅,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余县委、县政府分别于1978年、2007年进行了维修,保护较好。2005年7月7日,长岭会议旧址被列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11年7月18日,长岭会议旧址被列为大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周屋红五军军部旧址
  红五军宿营地旧址位于大余县新城镇周屋村周屋宗祠。1929年1月下旬,红五军500余人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突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从大汾突围,向赣南转移,于2月9日到达大余新城。当晚驻营于章江南岸有数百户人家的周屋村。深夜一时许,突遭尾追之敌4个营的袭击,彭德怀命令部队迅速往信丰县方向转移。周屋宗祠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座西向东,砖木结构,青瓦盖顶,由前厅、中院、后堂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2004年12月18日,被列为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7月7日,被列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11年7月18日,被列为大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通寺
  大通寺坐落在县城东南安镇新建村惜母岭的幽深山坳中,距323国道约6.5公里。原名大通院、大通庵,始建年代无考,历经坍毁。现寺为1998年3月重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僧舍等建筑,青瓦翘檐,殿顶饰“双龙戏珠”、“鲤鱼”彩瓷,从山麓人寺有333级片石水泥面台阶盘绕而上,大殿右后侧上方立祖师灵塔—座。据传,许真君在此追斩蛟龙,小蛟因回顾其母亦被杀,故名惜母岭。近代道教大师葛洪曾在山中炼过仙丹。大通寺临章江而建,枕靠庙背山形似睡狮,左右山脊更像五猴闹春,四周青山环绕,涧水潺潺,空气清新,环境幽雅。伫立寺庙门前,可见远山重峦叠翠,俯瞰山下村舍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田野蔬果鲜翠,稻菽飘香,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卷尽收眼底。尤其是章江河水从寺前山脚盘旋而过,河面宽敞,水流轻缓,水质清澈,亦是泛舟嬉水、踏青游玩的理想场所。……[详细]
东山正觉寺
  赣州东山正觉寺位于县城外东山山谷,距323国道约300米,距牡丹亭公园约100余米。东山山川形胜,山上树木葱茏,环境幽静,登山远眺,双城对拱,宛如合璧,桥锁两岸,有如垂虹,被誉为“东山耸翠”,乃南安十景之一,,悠扬的晨钟暮鼓,飘逸章扛两岸,回响两城上空。进寺祈拜,既可抚慰心灵,又可鸟瞰古城美景,是县城的最佳观景点。真觉寺曾名正觉寺,始建于宋,元泰定年间(1324一1328年)重修,明永乐初期(1403—1405年)扩建,明清时香火旺盛。民国初期寺中仅存大雄宝殿、观音堂和佛塔,正觉寺更名仙翁庵,改为尼姑庵。寺中保存有明代石刻、金刚菩萨和清碑刻。1988年后有佛教信士自发在原山谷寺址上建简易殿堂,供僧徒信民礼佛法事用,香火渐兴。1993年由僧人振证、继忠募捐集资修复殿堂,共兴佛教事务。1994年底圆通宝殿建成,并修僧舍四间,1996年3月建大雄宝殿,并向善男信女开放。后续建天;王殿、祖师殿、六……[详细]
大余水口塔
  水口塔位于赤石乡巷口村的赤石山上,面临章江,距江约500米。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为七层六边形楼阁式青砖结构,高24米,塔基有四层用红色砂岩石条铺砌,偏东南有用红砂岩石砌成的拱门,门上有门额,塔中空,底壁厚1.53米,内径2.4米。塔内每层顶部有3根叠木,六面皆有三层砖砌齿纹及壁门—个,塔顶有五层齿纹,成圆锥形状。据传,明末清初日才,有水妖经常在赤石章江水面兴风作浪,掀起江水冲毁农房,淹没农田,害得两岸人民居无所,颗粒无收,后请一高明法师将水妖锁住,群众捐献钱粮建造此塔将水妖镇在塔底,永世不能再兴水患危害人民。此塔的建造作为保护一方平安的象征,被当地群众视为风水塔。现塔形基本保存完好,但年久失修,塔身表面石灰层大部脱落,门额文字也无法辨认,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安古城墙
  大余自西汉武帝时就有城池,称庾将军城,乃庾胜将军屯兵戍守庾岭的军营,夯土城墙,旧址在今县城西南,已废。北宋淳化二年(991年)分虔州置南安军后,始筑南安城,“初制卑薄”,历经增筑才成雏形,设东南西北四门,章江水绕城而流。元延祜三年(1316年),上游河水暴涨,大水自西门入东门出,将城破分为二。元至正年间,南安路同知薛理修复冲毁城池,历时三年竣工,南临章江,西部稍高,形状长而微锐,似鱼,故名鱼城(即现老城),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3500米,设东、南、西、北四门,墙高一丈三尺,宽一丈,连五尺女墙,最高的达二丈。水城因北面临江而得名,由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知府吴炳庶、知县文体义侣建。东西长约4000米,南北宽约1100米,面积95万平方米,城墙高一丈五尺,宽七尺,周长4020余米,设东山门、泰山门、梅山门、金鳌门四门,临河另设文昌门、文德门等七门……[详细]
嘉佑寺塔
  大余嘉佑寺塔位于县城东狮岭山麓的南安板鸭旁,因塔属原嘉祜寺院内建筑,故名。嘉祜寺塔高19米,边长2.1米,五层方面,下阔上尖青砖仿木构筑,为楼阁式塔。塔基平面为六角形,五级,每级各面设有券门、柱、枋子、斗拱,每层下部六面的券门式佛龛均为直立拱顶,塔檐有挑,塔身中空,沿塔壁龛可登至顶层。二至五层每层之间均有突出的砖砌双层花檐,上层为倒钟形覆瓦坡顶,高1.5米,整座塔身结构精巧,稳重端庄。嘉祜寺建于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景云年间(710年)重修,名“大云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名“清泉寺”,宋嘉祜元年(1056年)重修后更名嘉祜寺。寺早巳塌毁无存,惟剩此塔。据专家考证,此塔有唐代风格,是不成熟的宋塔,其梁枋斗拱,与天籁阁所藏王勃《滕王阁对客挥毫图》中所描绘的古建筑风格极为相似,是全省乃至江南唐宋塔中的精品。1957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县内历史最久的一座古塔。……[详细]
大余整编旧址
  南昌起义军余部大余整编旧址位于大余县城余西街建设路13号县供销社院内南康乡祠。1927年10月26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800多人到达大余县城,司令部设在南康乡祠。为保存这支弱小的革命队伍,朱德、陈毅在大余城用一个星期时间对部队进行组织整顿。首先对部队中的党、团员进行了重新登记,成立了党支部,以加强党的基层工作。为便于行军作战,把仅有的800多人合编成一个纵队,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司令员,陈毅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为解决给养,部队向大余县商会借款万余元。大余整编为部队上堡整训及进军湘南,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和组织基础。南昌起义军余部大余整编旧址建于清末,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2005年7月7日,八一南昌起义军大余整编旧址被列为赣州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2007年,大余县委、县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中央、省、市领导、专家、学者常来此地参观、调研。2011……[详细]
南安东山大码头
  东山大码头位于江西大余县城东部,章江之滨,距梅关大桥约150米。码头东、南、北三面临水,河面开阔,地形优越。始建于唐代,至宋代臻于完备,其装卸货物场地面积约20亩,可供几艘货船同时装卸,是古代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交通运输埠口、中转码头,在粤汉铁路、余雄公路通车之前发挥过巨大的枢纽作用。现存遗址包括台阶、拴船柱、登船台、牌坊、石柱等,台阶与河流流向大致平行。台阶宽23米,石级斜坡14米,有24级台阶。码头及沿江河堪长约170米,高出水面3—4米。大码头上竖有一座赭红石质(八面体)四柱三门牌坊,上方楷书阳刻“南安东山大码头”七字,每字约一尺见方。中间二柱高5,5米,外侧二柱高4.5米。柱上有人物和动物浮雕。拴船桩是一个从台阶东面一米宽的石砌平台水平伸向河中的龙头。沿江河堪用青砖与片石砌成,并用石灰混合桐油粘结,至今仍很牢固。牌坊旁立有清嘉庆十年(1805年)六月所立《奉宪巡示禁》石碑一块,碑文记……[详细]
大余兴教寺
  赣州兴教寺位于县城西南二里的梅关镇新余村,是1957年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为唐初尉迟恭监建。《大庾县志》载:南唐保大年间兴建庙宇,宋政和间(1111—1118年),徽宗赵佶皇帝赐额为兴教寺。清咸丰八年(1858年)毁于兵灾,寺院仅存僧舍,前殿高丈余的铜质接引佛(俗称田螺菩萨)无处存身,遭受风雨侵蚀。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知府杨谆率乡绅捐资重建殿宇,修葺后栋。民国时香火兴旺,尤受农村信徒崇拜,每年播种秋收都来朝敬田螺菩萨,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文革”期间“破四旧”致使接引铜佛和殿宇全毁,仅存后栋。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后,僧徒捐资陆续重建,香客才日渐增多。兴教寺现占地面积约五亩。主殿仍为土墙平房,三开间,殿内木柱栅架,边墙高五米,顶高七米,殿前廊柱上 书“兴旗悟帝佛门广大靠自进,教化众生苦海无边须回头”镏金行楷线雕对联。佛堂进深13.5米,面阔12米,由四根木柱……[详细]
梅岭三章纪念馆
  梅岭三章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梅山红色文化景区,距离县城7公里。所处位置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所在地,是赣粤边游击区的中心区域。作为主要领导人之一的陈毅在梅山斋坑被围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绝笔诗《梅岭三章》,陈毅隐蔽处就在距离纪念馆1公里处。大余人民为保护珍贵的革命旧址和文物,故建馆加以纪念。梅岭三章纪念馆是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17年9月26日开馆,向游客免费开放。纪念馆主体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其中陈展面积1300多平方米。馆内设有陈毅元帅诗词专题展厅、中国梦•铁军魂书画展厅、多功能影像厅等。其中,陈毅元帅诗词专题展厅由序厅、“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庾岭上暮天低”、“弥天烽火举红旗”、“团结抗日下山来”四个部分组成,并以雕像、大型场景、图片、书籍等各类文物陈列,真实再现了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弘扬坚定信念、百折不饶、艰苦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