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兖州区旅游

兖州区文物古迹介绍

81、响铃阁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铃阁
  响铃阁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颜店镇蒿庙村村中,为明清建筑。属原娘娘庙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两层阁式硬山顶,砖木结构,面阔三间9米,进深5.3米,高九米左右;一二层间设一木制楼梯。总体保存状况良好。该发现对于研究当地明清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价值。……[详细]
郑氏绣楼
  郑氏绣楼位于兖州市颜店镇颜店村村中,为清末建筑。绣楼坐北朝南,两层,面阔三间宽10.7米,进深5.3米,檐高6米,脊高8.5米,墙厚0.65米。砖石木结构,外砌砖石内砌土坯;硬山顶,瓦原为筒瓦,现改为现代瓦。一楼前后通门,两窗;二楼三窗,木质地板。现主体结构基本保持原状,梁架和基础依然非常牢固。该发现对于研究清末民居的风格特点及当地的人文历史据有重要价值。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孟村遗址
  东孟村遗址位于兖州市新兖镇东孟村村西50米处菜园,地势较周围略隆起,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南北朝至宋代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堆积厚约2米,地面暴露遗物非常丰富,采集有大量碗、罐瓷片,以及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壶、盆等器物残片。遗址保存较好。该发现内涵丰富,文化序列明显,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六股路遗址
  六股路遗址位于兖州市新兖镇六股路村西约1000米处,地势平坦。遗址东西长4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包括周、汉、宋元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堆积厚约2米,地面暴露遗物非常丰富,采集有砖瓦残块,泥质灰陶、泥质红陶豆、罐、盆等器物残片,以及大量瓷片,陶片多饰有绳纹。遗址保存较好。该发现对于研究这几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依据。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85、酒仙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酒仙桥
  酒仙桥位于兖州城区府河上,明代建筑,单拱孔,砖石结构,石砌桥面。桥面两侧有石雕护栏。酒仙桥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命名。“李白寓家兖州二十年,兖州是李白第二故乡”,这是在1994年“李白在山东”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正名的,酒仙桥成为佐证之一。20世纪40年代在城老东门处曾出土一古碑,俨然镌刻“酒仙桥”三字。可知“酒仙桥”方正宗桥名,而古来酒仙应首推李白。作为李白第二故乡兖州的人民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寓居兖州(沙丘)达二十余年,出于对酒仙的热爱与纪念,后人遂称李白故居东鲁门的一座石桥为“酒仙桥”。2001年3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桥体外缘向四周各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30米。……[详细]
丁郗遗址
  丁郗遗址位于兖州市颜店镇丁郗村西北200米处,地势较周围稍隆,面积约1万平方米,呈一不规则四边形。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存,文化堆积厚约1.5米,地表及断层暴露大量遗物,以泥质红陶、泥质灰陶为主,另有夹沙红陶、夹沙灰陶、泥制黑陶等,纹饰多为弦纹,附加堆坟。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对于研究大汶口及龙山文化的发展序列,生产力水平及社会形态等,提供了重要依据。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梁营遗址
  梁营遗址位于兖州市王因镇梁营村,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采集的龙山文化陶器有泥质黑陶为主,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次之,另有砂棕陶,纹饰有弦纹,乳丁纹,器型有壶、鼎、盆、支架等。2001年3月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四周各延伸2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100米。……[详细]
中李宫遗址
  中李宫遗址位于颜店镇中李宫村东高台地上。197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约25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厚约2米,是一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地面暴露有灰坑、红烧土、窑穴等遗迹。采集的标本有夹砂红陶鬲、罐、夹砂灰陶罐、器盖,泥质灰陶鬲、罐等陶片,还有商用墓葬等。遗址保存完整。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去顶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100米,向西200米,向南200米,向北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100米。志碑。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100米。……[详细]
西顿村遗址
  西顿村遗址位于新驿镇西顿村南一片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250米,总面积达7.5万平方米,是一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堆积约2.5米。采集的标本有泥质红陶钵,泥质灰陶壶,夹砂红陶鼎、鬲、罐,泥质黑陶豆、杯等陶片。遗址保存完整。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100米,向西200米,向南100米,向北1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100米。……[详细]
屯头遗址
  屯头遗址位于今颜店镇屯头村西的中原沟两岸,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有灰坑、红烧土等遗迹暴露于地面。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为大汶口文化和商周文化遗址。文化堆积厚约2.5米,采集的器物标本有泥质红陶钵、壶,夹砂红陶鼎、罐,泥质灰陶壶,夹砂灰陶器盖等陶片,还有石斧、石铲、石棒等遗物。遗址上层因平整土地被破坏。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50米,向西50米,向南100米,向北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50米。……[详细]
太平遗址
  太平遗址位于兖州市小孟镇太平村西,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5米,采集的大汶口文化陶器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夹砂灰陶等,纹饰有弦纹,器型有杯、鼎、壶等,2001年3月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50米,向西100米,向南100米,向北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50米。……[详细]
92、少陵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少陵台
  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府河北今防空办院内),台长、宽各约40米,高12米。公元742~756年(唐天宝、至德年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其父亲(兖州司马),曾登兖州城南楼,举目远眺,不胜感慨,遂写下首著名诗《登兖州城楼》。1370年(明洪武三年)升兖州为府,城向南扩建。在杜甫登城楼处,城墙保留一段,改建成台,砖砌台阶,遂称“少陵台”。清顺治年间,知县赵惠芽在台上建八角凉亭一座,并刻“杜公造像碑”树立亭中。少陵台成为明清时期兖州名胜“南楼秋月”,即八景之一。1956年台上八角凉亭被某部队通讯连拆掉改建成报警岗楼,台下挖成防空洞。“杜公造像碑”运至博物馆收藏。1997年修九州路时,将少陵台南坡修成青砖墙面,并在墙体中部镌“少陵台”三个大字。2001年3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是从少陵台外缘向四周各延伸9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详细]
93、青莲阁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莲阁
  青莲阁位于城东泗河西岸,李白号青莲居士,在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后人为示纪念,在此建青莲阁。阁为砖木结构,3间2层楼阁式。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始建无可考,1522~1565年(明嘉靖年间)知县李知茂重修,清道光年间邑令冯云剜又重修,并题对联一副镌在立柱上,上联为:“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为:“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著名诗人张性梓曾赋《青莲阁落成》,记叙此阁的建成。冯云鹓在阁门立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为:“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青莲阁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外缘向东10米,向西30米,向南60米,向北3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50米。……[详细]
刘函遗址
  刘函遗址位于兖州市小孟镇刘函村西南,面积约为4万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5米,地面暴露有灰坑、红烧土,采集的陶器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纹饰有弦纹、绳纹,器型有罐、豆、鬲。2003年3月被公布为兖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兖政发(2009)28号文确定保护范围以标志碑为基点,向东100米,向西50米,向南100米,向北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线向四周各延伸50米。……[详细]
张王遗址
  张王遗址位于兖州市小孟镇张家王子村西南300米处,地势平坦。遗址东西长48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约1.6万平方米,是一处包括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以及秦汉等不同历史时代的古文化遗存。文化堆积厚约2.5米,地表暴露大量遗物,主要为陶器,多是泥质,次为夹砂,纹饰有弦纹、绳纹和附加堆纹等,大部分以素面为主。遗址保存基本完好。该发现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2009年10月经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被公布为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