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青岛市 > 黄岛区旅游

黄岛区文物古迹介绍

西寺遗址
  【西寺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塔山镇西寺村北。遗址东靠白马河,西部有一条南北向机耕路,南部部分压于西寺村民房下。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从遗址东侧靠河边的断崖看,文化层厚约2~3米。地表散布有许多陶片、石器、贝壳、兽骨等。遗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石器中有斧、铲、刀、凿、镞等,石质坚硬,通体磨光,制作精巧。陶系方面泥质和夹砂占半数以上,泥质黑陶比例最高,次之为夹砂和泥质的灰陶以及部分褐陶。在泥质陶中最突出的是细泥陶,质地细腻,不搀和任何杂质,里外透黑。器表多为素面,磨光,外表显得漆黑光亮。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制陶已经普遍使用快轮技术。器形主要有鼎、罐、盆、杯、鬻、碗、量等。此时高度发达的制陶工艺集中反映在遗址采集到的蛋壳陶杯上,胎薄一般在0.5毫米左右,各部件先分别制成,然后才组装……[详细]
马濠运河
  【马濠运河】又称马家濠运河,是元明两代开凿的胶莱运河的南段部分。位于黄岛区薛家岛的西部,北起黄岛前湾,南至唐岛湾,流经四个村庄,即官亭村、濠南头村、濠洼村、濠北头村等。据《明史・河渠志》载,马濠运河修成之日,“长十有四里,广六丈有奇,深半之”。元代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山东海区开辟了第一条沟通南北的航线,用于南粮北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任命姚演为总管,负责开凿南起灵山海口的马濠,北达莱州湾,长达350公里的胶莱运河。尽管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特别是科技条件的制约,“遇石而罢”,终未成功,但马濠运河仍是胶莱运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700余年。据《新开胶州马濠之记》碑(现存官亭村)记载,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重新开凿马濠,历时3个月,终于在4月22日凿通。马濠运河的开通,不仅缩短了南粮北调的航程,保证了海上安全,而且也为当地带来了繁荣。据《重修胶州志》载:“商贾自淮南……[详细]
琅琊台遗址
  时代:秦位于胶南市城区西南26公里,琅琊镇驻地夏河城村东南6.8公里处的琅琊山上。遗址是一处建筑气势宏伟的古代高台遗址。台基位于主山梁东侧,向西过山口与争高山对峙。台顶部宽阔平敞,周长150余米,台基(含山体)面积为5.8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度为183.4米。《山海经》云:“琅琊台在渤海间。盖海畔有山,形如台,故名琅琊台。”琅琊台既是一座具有祭祀功能建筑,也是一座具有古观象功能建筑。琅琊台上秦砖汉瓦的残砖陶片俯拾皆是;台东侧通往“望越楼”的小道旁,曾发现一条用残破的古代板瓦铺筑的道路;台东、台南和小台三处断层夯筑痕迹清晰可辨;台北坡“御路”旁遗留塔形石砌构筑物;争高山脚下发现两处筑台时深埋地下的排水或供水陶管;台上残存的变质岩建筑料石石块,研磨精细,纹理美观。琅琊刻石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出土的秦代“千秋万岁”和“卷云纹”瓦当等珍贵文物收藏于胶南市博物馆。琅琊台遗址是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象……[详细]
青岛石门寺
  在大珠山主峰大砦顶北侧的一道山涧里有一座古寺,因以两块赫然而立的巨石为门而得名,距今1500余年,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重修。当年寺庙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东西两庑等建筑。石门右侧的巨石下有一清泉,水碧如玉,名玉泉,因此,人们又称石门寺为玉泉寺。后重修石门寺大雄宝殿和墓塔林。石门寺所处的环境十分优美。寺前溪流潺潺,溪畔有卧象石。稍远处,数峰亭亭玉立。寺东侧的“狮子峰”,西侧的山峰上有“倒坐观音”、“僧道对弈”、“猪八戒背媳妇”等奇石,寺南面的“高僧讲经”等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寺东侧是大珠山水库。一汪碧水绕古寺,古寺更显得灵秀。游人在这里执竿垂钓,钓水中游鱼,也钓水中的山色云影。地址:青岛市黄岛区大珠山风景区内类型:古迹寺庙游玩时间: 建议1-2小时电话: 0532-85131271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大珠山风景区门票已包含。旺季(3月16日-10月15日):40元;淡季(10月1……[详细]
黄岛白云寺遗址
  白云寺,又名大庵,位于柳花坡街道木厂口社区东南约1千米处,小珠山主峰北侧的一个山坳里。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宜人。寺前有一泉水,终年不涸,周边生长着毛竹、芦苇等水生植物,其环境与资源状况在深山中实属罕见。该寺始建于明代,坐北朝南,原有正殿三间,供奉如来佛、观世音和文殊菩萨。东西偏殿各三间,内塑罗汉、雷神、雨神、山神等17尊神像,殿前两侧厢房各有三间,是僧人起居室,山门上方悬挂一两米长的木匾,上 书“白云寺”三个镏金大字。清代咸丰年间和民国时期都曾进行过重修。1945年,和尚还俗。1958年,神殿拆毁。1971年,辛安公社在白云寺旧址建起了“珠山中学”,僧舍被拆除。1980年,学校搬迁。白云寺是本区境内最大的寺庙,在青岛地区有较大的影响,2001年,黄岛区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阳武侯墓遗址
  阳武侯墓又叫薛武侯墓,它是明朝永乐年间荣禄大夫、阳武侯薛禄之父薛遇林的墓。因为薛禄为燕王朱棣称帝立下汗马功劳,所以修建这座阳武侯墓。据说墓地曾占地40 余亩,呈方形,座落在背山面海、风光独特、传说为“青龙盘吉地,白虎卧山岗”的“凤凰”腹部。古墓面向南边,高5 米。墓地中部有一奇石,状似猴头,称为“侯爷石”,墓地两侧侍立着队列严整的石人石马,威武壮观。墓前有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刻成的神道碑,上面刻着阳武侯薛禄的传略,是明朝重臣杨士奇的专著。在墓地南部有一座高约5 米的宏伟志门。志门是阳武侯宗族建造的,门楼呈长方形,如古城门,用古式青砖砌成。拱门呈圆形,高约4 米,青色鱼鳞瓦覆顶,门面向西,每当日暮时分,晚霞烧天,高大的志门就染上一层金碧辉煌的色彩,很有气势,这就是薛家岛古八景之一的“志门夕照”。……[详细]
青岛向阳遗址
  青岛向阳遗址位于宝山镇向阳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2006年12月7日,青岛向阳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向阳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宝山镇向阳村东约5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的东、南各有一条季节性河流。遗址所处位置较高,断崖最高处达6米,群众称之为“城顶”。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文化层厚度在l~2米之间。地表暴露的遗物较多。遗址中采集到的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类陶片中以黑陶居多,其次为灰陶。陶质以泥质为主,夹砂较少。陶器以素面磨光为主,纹饰以弦纹最常见。可辨器形有鼎、盆、罐等。石器有石斧、石凿、石镞、石纺轮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详细]
南莹遗址
  南莹遗址位于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南莹社区北侧,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2005年8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青岛市考古研究所与黄岛区文物部门联合进行考古发掘,初步探明这个文化遗址上承龙山文化时期,下至商代,前后相距1000余年,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南莹文化遗址有一条半圆形的沟壕,残留深度1~2米,宽度3~10米不等,总长度约100米,沟内遗存了大量的陶片。在壕沟的内侧发现两个商代的圆形窑藏,直径约2.5米,残留深度不足1米,窑藏底部发现了少量陶器残片。这条壕沟上部已被人为削平,难以全部探明。经初步考证,这条壕沟是在一条天然沟壑的基础上,人工开凿而成的,其作用是防御兼排水。壕沟内侧有一个村落,村落的居民一直延续到商代。……[详细]
郭家河岩遗址
  【郭家河岩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隐珠镇郭家河岩村东南约5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的南、西、北三面是断崖,群众称之为“吴家崖”。断崖西侧有一条名叫“东河”的季节性河流。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呈灰褐色。从断崖观察,文化层厚度在1~1.5米之间。地表散布有大量的陶片、石器、兽骨等。在遗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在各类陶片中以黑陶为最多,其次为灰陶。陶质则泥质、夹砂基本均等。陶器以素面磨光为主,纹饰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鼎、鬻、盆、罐等。石器有石斧、石凿、石锛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详细]
高戈庄遗址
  【高戈庄遗址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藏南镇高戈庄村南300米处,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坐落在两条南北向小河中间的高台地上,当地群众称之为“南棚”。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层厚0.5~1.5米。地表散见有陶片、石器、兽骨等。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和夹砂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灰陶。器表大多素面,其中泥质陶多磨光,纹饰主要有弦纹、附加堆纹、锥刺纹等。陶器大多轮制。可辨器形有鼎、罐、鬻、器盖等。石器有斧、刀、凿、镞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详细]
董大庄遗址
  【董大庄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洎里镇董大庄村东南部的高台地上。遗址的东部是一条县级公路,西边有一条季节性河流。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0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土质松软,土色为灰褐色,文化层厚约1~2米。从遗址中采集的人工遗物有陶片和石器,各类陶片中以夹砂黑陶为主,其次为泥质黑陶、泥质灰陶。陶器以磨光素面为主,有纹饰的较少,纹饰有弦纹、堆纹、划纹等。可辨器形有鼎、罐、杯、盆等。石器有斧、铲等。石器和陶器特征均属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详细]
东皂户遗址
  【东皂户遗址】 属新石器时代——工商代遗址。位于黄岛区琅琊镇东皂户村东南,南临皂户河,西边部分遗址压于民房之下。遗址地势呈台状,俗称“金垌堆”。1973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10米,总面积18000多平方米。土质为黄褐色,底部为灰褐色,较松软,文化层厚约0.5~1.1米。由于历年耕种翻土,地表暴露遗物较多,采集的陶器有灰陶鼎足、灰陶细绳纹鬲足、罐、豆、网坠等,石器有斧、锛、凿、纺轮,另有兽骨、鹿角等。遗址现为农田。197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灵珠山菩提寺
  灵珠山菩提寺(原名白云寺)座落于珠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大庵山南麓,属汉传佛教禅宗道场。始建于明朝末年,清朝咸丰六年重修,民国31年(公元1942年)再一次进行修缮,“文革”期间遭受重创。2006年山东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重建菩提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根据省、市宗教事务局的要求,在原址上实施重建。2009年9月,菩提寺建成、开放。菩提寺由山东政协常委、省佛教协会会长、青岛湛山寺方丈、山东湛山佛学院院长明哲兼任方丈,并按照《宗教事务条例》的要求依法进行管理。景点位置青岛市黄岛区小珠山路2号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详细]
河头遗址
  【河头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遗址。位于胶南市张家楼镇河头村北300米处的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修建中的同三高速公路穿过遗址的东北部。遗址的西侧有一条季节性河汽――兰子河。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厚约2米,圮面暴露有陶片、石器等。出土遗物有石斧、石凿、石镞、陶高柄杯、陶鼎、陶罐等。遗址现为农田,保存较好。……[详细]
大珠山石窟
  大珠山的古文物遗迹,尤以石窟最为珍贵,多为隋唐时代遗存,均属小型石窟,俗称“石屋子”,系在高大岩石上凿成,内有佛像浮雕等。相传大珠山共有石窟99座,但大部分已毁,保存完好的现仅有3处。 景点位置山东省胶南市东南部海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