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安阳市 > 安阳县旅游

安阳县文物古迹介绍

西蒋村马氏庄园
  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蒋村乡西蒋村,为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马丕瑶的故居。其地北倚寿安山,南临珠泉河,西近巍巍太行,东连华北平原,辉映于行山洹水间,尤具胜观。庄园建于清光绪至民国初年,前后营建近50年之久。主要建筑现存基本完整。建筑群主要由北、中、南三区组成,共分六路。其中北区一路,建有二个四合院;中区四路,其中西三路为住宅区,每路前后又均建四个四合院,每条中轴线上各开九道门,俗称“九门相照”。东一路为马氏家庙,前后两个四合院;南区一路,其中轴线上亦为九门相照格局,前后亦由四个四合院组成。在中心建筑的东、西、南三侧则各建一排配房环卫。三区的建筑形式主要有厅、堂、楼、廊、房、门等,共计308间。现有建筑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周围附属建筑还有马氏义庄、庢庄、文昌阁、马厩、仓库、柴草库、马氏祠堂以及北、中、南三座花园等,总占地面积在70000平方米以上,总建筑……[详细]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
  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新石器时代安阳县渔洋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漳河岸边,北望河北,东有平原,西为丘陵。四周村村相连,远远望去,渔洋村与其它村子没有什么不同,是个极其普通的小村庄。但只有走入其中,你才可以从一砖一瓦中感受厚重的文化。曲曲折折的青石板一路延伸,直到我们看到一座用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精美鹅卵石搭建的古寨门。从寨门上依稀可见的碑文可以看出此门曾在乾隆五十五年重修过,遂沿用至今,而究竟它建于何年,已无从确考。再看那脚下的青石路竟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一切的残破和沧桑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小村的古老与神秘。龙振山在渔洋村号称土博士,因为他收集来的文物和考证的结论,是一部得到了考古学家确认为贯穿6000年华夏历史的活的史书。跟随龙振山走在村中的土路上或塌落的民宅四周,他边和我聊天边用脚在地上踢踢翻翻。一会儿的工夫,他的手头已摞起了一沓古文物的碎片。他把拣来的那些零碎的物品拿给游人看,一……[详细]
兴阳禅寺塔
  兴阳禅寺塔 兴阳禅寺塔俗名丈八佛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马家乡李家庄村兴阳禅寺旧址上。兴阳禅寺,又称兴阳院,创建于唐代,寺内殿宇已毁,仅存此塔。丈八佛塔共有七层,因其底层立一一丈八寸高的石佛,故名 “丈八佛塔”。塔基平面呈丈八角形,是一座密檐式层砖塔,通高约20米。第一层朝南辟门,第二层到第四层各面开窗,人可登临。各层檐部均砌仿木斗拱,塔檐外展,呈凌空欲飞之势。相轮多盘塔刹,上置宝瓶,八角悬挂铁铃,随风摆动,声音悠扬,该塔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巍峨壮观。 安阳兴阳禅寺位于安阳马家乡李家庄村,始建于唐,后几经兴衰,至今寺院建筑多已毁废,仅存一塔依然矗立在寺院遗址之上。近年来周边信民又在原址建了少许建筑,兴阳禅寺也算又复存了。由安阳出发,沿S301或安林高速西行转入S221向南,到达天禧镇村转入县道西南方向行进,经中城、南平、交口等村,可到达李家庄,寺院就在村北。 兴阳禅寺塔为一座平面八角形……[详细]
修定寺塔
  修定寺塔坐落在河南省安阳县西北35公里太行山区清凉山的南麓。修定寺塔坐落在原修定寺内,寺院四周峰峦叠嶂,山势巍峨,清泉环绕其间,如练如带,景色十分优美。修定寺相传是僧人张猛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创建的,原名天成寺,北齐时扩建,并改名合水寺。寺院规模宏大,供养僧人达百余人,并有重兵把守,北齐文宣帝曾经三次驾临寺院。隋唐时经过扩建,寺院更为壮观,并更名为修定寺。清末时寺院毁废,仅存一塔,即修定寺塔。塔创建于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是一座单层砖浮雕舍利塔,因周身涂满了朱红色,当地亦俗称红塔。塔原高20米,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座平面呈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身呈正方形,南壁辟拱形门,门额上刻有多处佛龛和唐宋题,如有邺县令裴□康古,咸通十一年五月(870年)的题记。塔顶为覆盆状顶盖,上置仰莲承托宝瓶,顶端是球状火焰宝珠刹。整个塔顶造型华丽端庄,绚丽多彩,在唐塔中极为罕见,……[详细]
固岸墓地
  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固岸村和施家河村东部的高台地上,漳河南岸,总干渠里程728公里处,海拔87—93米。发掘面积25000余平方米。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333座,据不完全统计,已发掘出的墓葬有战国32座、秦汉68座、魏晋6座(曹魏3座)、十六国3座、北朝144座(东魏50座、北齐92座、北周2座)、隋3座、唐3座、宋1座和清6座。其他正在发掘时代尚待判定的墓葬60余座。出土文物2201件。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此墓地虽然涉及朝代多,纵跨时间较长,但是仍以北朝时期墓葬为主。在此墓地0土了一批北齐和东魏时期的墓志砖,故其年代比较清楚准确,器物组合完整,且多为平民葬。这是首次在故邺城周围发现东魏、北齐平民墓地,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因为是平民墓葬,对其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准确的揭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为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提供了……[详细]
小南海石窟
  小南海石窟,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依山而凿。由于它凿于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均为北齐天保年间建造。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西窟进深1.76米,面阔1.36米,高1.76米。平面呈方形,面积为2.4平方米。正中雕释迦牟尼佛一尊,结跏跌坐于长方形台座,左右为胁侍菩萨二像,两侧壁各镌刻菩萨三立像。门作拱券状,门楣上雕有滚龙两条,中间有一莲花。门两旁各雕刻有护法神王一尊,组成火焰拱门。中窟进深1.34米,面阔1.19米,高1.78米。平面呈方形,面积约1.6平方米。正中雕释迦佛一尊,火焰背光,内浅刻腾空飞舞的飞天6个,左右刻二胁菩萨,两侧壁各镌侍立菩萨3尊,其间各浅刻小型菩萨3尊,手拿莲枝。东壁上部有浮雕弥勒说法图案,西壁有浮雕莲枝菩提树图案。座台上刻有三个伎乐人。全窟萦壁遍布拜佛积德、敬佛造像的题刻。门亦作拱状,有门槛……[详细]
渔洋古村
  渔洋古村落位于安阳县西北22公里处,归安丰乡管辖,现全村共有3300多口人。西倚太行山,北临漳河水,尽得“倚峰临水”之地利。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一支考古队进入该村进行考古调查,证实该村建于仰韶文化时期,其后历经龙山文化时代、下七垣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6000年来一直烟火未断,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该村村民龙振山,30多年来从地里沟边捡回家中数千件文物标本——即从仰韶文化时期到民国时期的各种陶器、石器、瓷器、蚌器、骨器、钱币、瓦当等,尽显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华北古村落的历史沧桑。2004年以来,渔洋古村落被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之后,记录6000年不断代中华文明史的渔洋古村落,才为更多的世人所知晓。2006年9月,渔洋村遗址(含明清民居建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详细]
安阳高陵
  曹操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安丰乡、曹操王都邺城(在今邯郸临漳县)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高陵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高陵的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地址: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电话:0372-2756977官方网站:http://www.ayccgl.com/开放时间:景区目前暂未对外开放.……[详细]
修定寺
   介 绍: 位于安阳西北35公里处的清凉山村西侧,始建于北魏年间,因寺院内有一座形制独特的唐塔而闻名。整个寺院布局坐北朝南,有三重院落,主要殿堂有:天王殿、大佛殿、二佛殿及铁瓦殿,四座大殿排列得错落有致。 唐塔就在天王殿与铁瓦殿之间,是一座四方型是单檐亭阁砖塔,高约16米,外观朴素。塔身外壁刻满了各种雕饰,奇就奇在这些雕饰全部是用各种矩形、菱形、五边形、三角形等雕砖拼砌而成,内容既有佛教中的天王、力士、飞天等,又有道教中的真人、童子、侍女等,还有青龙白虎等民间传统图案。这种佛、道的大融合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外交融、兼收并畜的特点,是我国古代塔中的珍品。河南安阳……[详细]
小南海洞穴遗址
  小南海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 安阳县 小南海洞穴遗址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的北楼顶山东麓,洞口朝东,洞穴宽 2 米~3米,高2.5米~3米,深约50米,为一岩溶洞穴。该洞穴于1960年3月修小南海水库时发现。同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志敏主持了第一次试掘,1978年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其文化层堆积厚达6米,可分为5层。据碳14测定,洞穴下层文化距今约2.5万年,上层文化距今约1.3万年,前后延续1万余年。地质学上属更新世晚期。 该遗址是河南境内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为中原地区石器时-古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发掘获得的石器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与我国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存,有着显著的区别,它代表着一定时代和一定地域的文化特征,被郭沫若命名为小南海文化。1963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安阳永和桥
  永和桥,位于安阳东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该桥创建于隋。《旧五史.梁太祖本纪》载:“魏军屯内黄,丙辰,帝于之接战,自内黄至永定桥。”这是该桥的最早记载,当时这里还不叫永和,而叫永定,故称永定桥。《省通志》载:“永和桥在府城东四十里,即此桥,宋改永定县为永和,故桥也易名”。该桥明代前修过,明又修。《嘉靖彰德府志》载:“大明弘治六年(1493年),知府鲍从修东有永和桥。”该桥为拱劵石桥,全长39.5米,宽6.8米,现露高8米。三个桥劵,雕刻丰富。中间大券正中,雕一巨形蛟龙头,怒目俯视,龙须倒竖,二爪各簒一火焰宝珠,形象凶猛。两侧雕龙呈祥云,飞马腾空,雄狮怒吼。两个小券正中,分别雕蛟龙头和王字虎,两侧刻蔓草卷叶。桥栏由栏板、望柱、抱鼓石构成。栏板浮雕历史故事和花卉,望柱雕雄狮和仙桃,呈跳狮捕捉仙桃之势,该桥颇具艺术价值。由于年深日久,桥面中间有两道被磨的铮……[详细]
安阳灵山寺
  灵山寺位于安阳县西南25公里善应小南海北滨,面临洹水,背靠大山,北齐天保年间依山而建,寺院建筑均已损坏,仅存石窟,由于临近风景优美的小南海附近,所以称之为小南海石窟。现存三窟。三窟造像大同小异,规模相近,风格古雅。门额上有大片削平岩石镌“方法师镂石板经记”云:“大齐天保元年,灵山寺僧方法师、故云阳公子林等,率诸邑人,刊此窟,髣像真容。至六年,“国师大德”稠禅师重茔修成。相好斯备,方欲刊记金言,光流末季。但运感将移。暨乾明元年,岁次庚辰,于云门寺,奄从迁化,众等仰惟先师,依准观洁,遂镂石板经传之。”后华严经偈赞和涅 经品行。此摩崖题刻石板经,乃标准的北齐书体,苍劲浑重。……[详细]
安阳灵泉寺石窟
  灵泉寺石窟位于河南省的安阳县境内,是一处东魏时期(534年~550年)至宋代(960年~1279年)的石窟及塔林群。灵泉寺原名“宝山寺”,隋文帝(581年~604年)时赐名为“灵泉寺”。灵泉寺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止于宋代。现存有东魏至宋代的石窟造像、摩崖石塔200余处,并有北齐双塔和唐代双石塔。灵泉寺摩崖石塔按年代编排,反映出历代塔式的沿革,堪称中国最大的高浮雕塔林群。由寺院向东西方向延伸的宝山沟,即万佛沟,现存石窟2座,塔(殿宇)龛245个,佛、僧雕像数百尊,高僧铭记百余篇。位于寺东的大留圣窟,由道凭法师凿造。窟内镌汉白玉石佛3尊,躯体雄浑高大,雕琢光洁柔美,可惜头被窃去。位于寺西的大住圣窟,隋开皇九年(589年)开凿。窟门雕迦毗罗和那罗延神王,身躯魁伟,顶盔贯甲,手持剑叉法器,脚踏牛羊,威然挺立。窟外的墙壁上遍凿佛龛及雕佛刻经。窟内雕镌释迦、弥勒等佛像近百尊。窟顶呈宝相……[详细]
大寒遗址
  大寒遗址 商代 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 位于安阳县白壁镇大寒村南岗上,为一处仰韶、龙山、商周文化层叠压的古文化遗址。遗址现存基本完整,面积达3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10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盆、陶牛、陶车、石斧、石铲、骨器、蚌器及铜器等。该遗址既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片,龙山时期的方格纹、绳纹、条纹灰陶片,蛋壳黑陶片等,又有商周时期的鬲、罐等陶片,同时发现的遗迹有圆形房基,直径5米左右。该遗址对研究仰韶、龙山、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1963年被公布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九华山庙
  九华山庙,位于许家沟乡下堡村西北。山上有古庙建筑。庙宇坐北朝南,外砌石垣。大部分建筑毁于1949年前,现存石券洞室较为完整。庙后绝壁上有1天然石洞,名为黑龙洞。深约80米,宽约2米,高2.5米。庙内现存清代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九华山碑记》、嘉庆十四年(1809年)《重修碑记》、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华山重修庙宇碑记》及无年代的《九华山龙脉山水论》、《九华山庙宇垣山门论》等碑刻。据考查,庙宇建于明末清初。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