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旅游

西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1、华清池 A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清池
  华清池是位于唐华清宫遗址之上的一座皇家宫苑,西距西安30公里,南依骊山,北面渭水。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而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示范景区。华清池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离宫别苑。景区仿唐建筑大气恢宏,园林风光别具一格。主要有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有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有体验皇家温泉的以澜汤殿、御汤苑、星辰苑、尚食苑、长汤苑、少阳苑、香凝阁和御膳阁为主的华清御汤(精品)酒店。2007年4月推出的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成为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成功典范。2012年5月推出的多媒体影像剧《玄境长生殿》,成为传统博物馆数字化改造的新模式。近年来,华清池……[详细]
大明宫旅游景区
  大明宫遗址,在今火车站北1公里多的龙首原上。大明宫是唐京城长安“三大内”中规模较大的一座,位于当时长安城北的禁苑中。坐北朝南,居高临下,气势宏伟。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他父亲李渊修建的夏宫。工程未完,李渊便死,遂于贞观九年正月改名“大明宫”。高宗龙塑二年(公元662年),敛收雍、通、歧等十五州的民钱,减百官一个月的薪俸,重建大明宫。第二年迁大明宫听政,改名为“蓬莱宫”,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又改名为“大明宫”,从此大明宫的名称才固定下来。大明宫的范围很大,实测宫城西墙2256米,东墙2641米,略呈楔型,其有十一门。大明宫正门名丹凤门,正殿为含元殿,含元殿以北有宣政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弘文、史二馆,此外,有别殿、亭、观等三十余所。自高宗咸亨元年以后,大明宫成为朝政活动中心。含元殿是当时唐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唐李华《含元殿赋……[详细]
3、秦始皇陵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距西安30公里,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约5公里,南依骊山,层恋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秦始皇陵是为秦始皇蠃政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能与之媲美的是古埃及金字塔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时间还长8年,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陵园仿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秦始皇陵的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整座……[详细]
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这里名碑林立,藏品丰富,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同时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驰名中外。爱好书画和历史的游客不可错过。介绍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文昌门内三学街15号,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现有馆……[详细]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是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1953年春发现,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持续4年时间的发掘,从中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半坡博物馆现陈列展览面积约4500平方米,分为出土文物陈列、遗址大厅和辅助陈列三部分。出土文物陈列主要展出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出土的原始先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艺术品等,包括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以及尖底瓶等,……[详细]
小雁塔(荐福寺)
  小雁塔位于友谊西路南侧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成为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荐福寺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代明昌三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钟声清脆锐耳,10里之外都能听的清楚。塔影秀丽,钟声宏亮,这就是称作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小雁塔为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塔底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楣、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塔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愈促,秀丽玲……[详细]
7、大雁塔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雁塔
  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坐落西安标志性建筑大雁塔的脚下,是国家AAAAA级景区,也是中国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的北大门。自2003年12月31日大雁塔北广场盛妆开放以来,景区平均每日接待各地游客数以万计,成为游客的乐土、市民的家园、城市的窗口、文化的盛地,被誉为西安的“城市会客厅”,为西安、陕西的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品牌效应。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详细]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位于西安城西北约5千米处。在西汉200多年中,这个城市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在西安建都的13个王朝中,10个王朝以汉长安城为都。汉长安城遗址也是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安城历经三个时期,90多年建成。汉高祖五年,刘邦将秦兴乐宫重修,改名为长乐宫,由栎阳迁都于此处理朝政。汉高祖七年建成未央宫。惠帝元年开始修筑长安城,惠帝五年九月城墙修筑完工。汉武帝太初元年,兴建了城内的北宫、桂宫、明光宫和城西的建章宫,并在城西修建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等。至此,长安城全部建成,规模齐备。周长25.7公里,面积36平方公里。为了把先修的宫殿建筑都包括在内,城垣只得顺地势修筑,因此,汉城成为不规则的方形。城南像南斗星,城北像北斗星,因此又称“斗城”。城内街道布局整齐,有8条大街,160个巷……[详细]
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呈长方形,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构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冷兵器时代城市防御体系。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公元1370——1378)年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形成。明城墙呈长方形,周长约13.79公里,高12米,顶宽12至14米,底宽15至18米。墙体以黄土为主,加少许石灰、细沙、麦秸节,和水调和,分层夯打。城墙之上平整宽广,每隔120米建一座凸出墙外的敌台,台上建敌楼,全城共有98座。墩台之间距离相当,每2座敌台能够形成有利的火力夹击点,从而在战时有效地射杀攀爬城墙的敌人。城墙顶部外沿筑有2米高的垛墙,其上留有垛口,共有5984个,既能射箭、瞭望,又能有效躲避敌人箭矢。墙顶内沿建有半人高的女儿墙,无垛口,其作用是为了防止士兵及辎重在往来城墙时跌落。城墙的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除西南角是圆形,……[详细]
西安鼓楼
  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历经岁月沧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楼巍然耸立。西安鼓楼是所存在中国最大的鼓楼,位于西安城内西大街北院门的南端,东与钟楼相望。鼓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后两次重修。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鼓楼和钟楼是一对孪生兄弟,相距仅半里,互相辉映,为古城增色。鼓楼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当初的钟楼早建4年。楼基面积比钟楼楼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杰秀丽不亚于钟楼。古时楼上悬挂一面大鼓,傍晚时击鼓向全城居民报时,故称鼓楼陕西省西安市鼓楼地点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主……[详细]
华清宫遗址
  华清宫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临潼县,是一处唐代(公元618~907年)著名的离宫遗址。华清宫遗址发现于1982年。华清宫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64年),初称“汤泉宫”。遗址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已发掘面积达4200平方米。宫城的四面各辟有一门,发现有御汤、贵妃汤、星辰汤、太子汤、尚食汤等5个石砌浴池,以及殿堂、回廊、井、石墙、上下水道等遗迹。御汤呈两层台式,上层呈莲花形,下层为八边形,长10.6米,宽6米。贵妃汤规模较小,呈两层台海棠花形,结构精巧,做工考究。汤池的上下水道以陶、木、砖等原料制成,共发现有460余米,显示出当时引排水系统高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华清宫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唐代宫廷建筑和古代沐浴史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地址: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华清路38号类型:古迹泉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电话:029-83812003官方网站:http://www.hq……[详细]
大唐十八陵
  隋恭帝杨侑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禅位于李渊,隋亡。李渊即帝位后,改国号为唐,定都长安,年号武德。建国之初,李渊、李世民父子,吸取隋朝--的教训,改除隋朝弊政,网罗人材,吸收普通地主中的人物参政,完善封建国家体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颁布新的均田令等等,使国家重新统一,社会渐趋稳定,典章制度初具规模。后经高宗、武则天、玄宗的继续治理,国势日强,疆域辽阔,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文化灿烂,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颠峰。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全国有郡321个,县1538个,人口从隋末的1000多万,上升到5288万之多。全盛时期长达130多年。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亡。在长达150多年中,皇帝无能,宦官--,朋党斗争复杂,吏治腐败,各地藩镇割据,此起彼伏,终于在天祐四年(公元907年)三月,被后梁所替代。至此,唐亡,历时290年。唐朝从高祖李渊到哀帝李柷,共2……[详细]
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因出土了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和1200多件古动物化石及12件旧石器而享誉海外。经测定,蓝田猿人距今约110~115万年,按照国际学术命名规范,被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考古队在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一具古人类老年女性下颚骨化石和石器工具。1964年在公王岭发掘中,发现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具有比北京猿人更为原始的特征。蓝田猿人是继北京猿人之后,我国发现的最重要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扩大了我国猿人的分布范围,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纪录,它的发现把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溯了五、六十万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蓝田猿人遗址纪念馆属古遗址类,距西安约50公里。建在蓝田县公王岭的山腰上,这是一座飞檐高翘,精致玲珑,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六角碑亭,亭内竖立着蓝田猿人化石出土纪念碑,碑上雕刻蓝田猿人的复原胸像,碑身下刻“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详细]
14、西安重阳宫 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重阳宫
  重阳宫位于终南山山麓、西安市西南40公里处户县祖庵镇,是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历来享有“天下祖庭”的尊称和“全真圣地”之盛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阳宫是道教全真的开山祖庭。相传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曾隐修于此。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辨。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0其居,东行至山东宁海,得丘处机、刘处玄、马钰(丹阳)诸弟子,创全真道教。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丹阳袭掌全真教,于此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匾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丘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乃更名重阳万寿宫。重阳宫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响很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全真道徒往往云集于此,最盛时近万人,殿阁房舍凡5000余间,内有成道宫、重阳宫、玉皇宫、北极宫等。范围东至涝河,西达甘峪河……[详细]
西安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600余年。初称遵善寺。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在遵善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因寺院在都城大兴城的靖善坊中,故易名“大兴善寺”。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等人曾先后来到长安,住寺内翻译佛经59部278卷。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四年至八年(公元716——720年),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到此传授佛教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唐武宗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唐武宗大举灭佛。全国有4600余座寺院被拆毁,大兴善寺亦难逃劫难。以后屡有重修,以清康熙年间(公……[详细]